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沟皇帝-第9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饰,还吩咐她们以后好生伺候公子,过日子什么的。
 当然了,此时此刻的她们,那是绝对不会知道,刚才和她们跳舞唱曲可不是什么余公子,而是大唐皇帝。
 她们以后要去的地方也不是什么偏宅之类的,而会是皇宫。
 当然了,直接把他们今天就带入皇宫,那自然也是不可能的事,还得做一些程序上的处理。
 她们将会被先送到王文华那边去,然后以舞者、乐师的名义被宫廷舞蹈团招募进去,然后才是光明正大的进入皇宫。
 至于进宫以后她们的命运会如何,秘书处的人就不关心了,他们的任务就是把这几个女人妥当的送进宫里去,然后还不忘其他人知道事情的详情。
 倒是李轩自己回去的路上,还惦记着这几个人,要不然也不会临走的时候专门吩咐一句把她们带走了。
 四人,不,五人行李轩试过,而且更多的都试过,但是今天给他的感觉却是不一样!
 甚至都是有些感叹,不愧是从小培养,接受专业训练的,技术也好,态度也好,那都是一等一的。
 可惜的是,除了瓜子脸的香儿身材前凸后翘又高挑外,另外三个走的都是当代的娇弱风,身材略微差了一些,但是新鲜感还好,所以李轩也就不怎么在乎了。
 这一路回到皇家别院,那已经是华灯高上了,这个时候,李轩才是假装在前殿忙了一天回到后宫去,不过大白天里刚尽兴了一次,这晚上倒是没有招其他的嫔妃侍寝,而是一个人睡了好觉。
 第二天早上起来,神清气爽,又是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
 这个时候,臣子们也不关心昨天白天的时候陛下去那里了,如今的他们也是忙着关注会试的事,会试可不是一天就能考完的,得连续两天呢。
 今天,会试将会正式结束,然后开始阅卷工作!
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被推翻怎么办?
 第二天,会试继续进行,等到傍晚时分的时候,考试正是结束,然后提前安排好的众多阅卷考官们就是开始阅卷了。
 几千人的试卷需要短时间内批改出来,而且为了确保准确性,试卷都是进行交叉批改的,因此工作量是非常大的。
 而且大唐王朝也是和其他传统王朝不一样,他们并不会直接抽调其他部门的官员参与阅卷,那是礼部的工作,其他部门基本没资格参与。
 所以阅卷的人都是礼部的官员,其中不仅仅有教育司里面的官员,而且还有两所大学的老师,此外一部分皇家理工学院里的高年级学生也会参与阅卷。
 阅卷工作进行着的时候,李轩也是没有闲着,按照惯例处理着自己的众多事务,一直等到两天后,礼部教育司才是送来了这一次金陵会试的最终结果。
 五千多名考生之中排名前列的考生都已经是被挑选了出来,不过即便是被挑选出来后,也有一千人呢,所以考中的人顶多就是名列名单,然后被送到李轩这边,至于李轩亲自查看的考卷,只限于进士科和博士科前十名。
 李轩把这两科的各前十名,一共二十份的卷子通通看了一遍,里头的理科卷子没什么好说的,都是有着标准答案的,直接对比答案就能够直接给出分数,而这二十人的理科卷子,通通都是九十五分以上。
 大唐科举的考试,已经是开始采用一百分制,在会试中能够考九十五分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毕竟今年的理科试卷比去年又有更难。
 而文科卷子的话,不管是博士科还是进士科的卷子,文章写的都是相当不错,众多阅卷考官给出的分数也都是比较一致,大多都是九十五分以上。
 针对这些优秀考生的卷子,现在李轩要做的也不是挑刺啊什么的,而是给这二十个人排列名次,给一甲和二甲平定名次,一直都是属于李轩的权力。
 李轩并没有第一时间就选了,而是先看了看这二十个人的履历,然后根据履历进行排定名字。
 等把这二十人的名次确定下来后,在这一场会试当中,需要李轩亲力亲为的事也就算是结束了,接下来就是张贴金榜的时候了。
 金榜一贴出来,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但是这已经是没有什么人关注了,人们更加关注的还是直隶四道的会试分考点的考试。
 直隶四道的会试分考,很多人都知道,这是帝国对科举改革的一个尝试,一个试点。
 虽然说改变了延续千年之久的科举,会引起了一些非议,但是大唐帝国从成立之初起,就是在不断的进行各种革新,从内阁再到军队,从农业税到工商业,大唐王朝几乎是把所有制度都是改革了一遍,科举和教育,只是其中一项而已。
 而且基本上稍微有点见识的人都知道,帝国一直对教育和科举进行改革,每一年改的不多,但是每一年都在改,这久而久之也就慢慢习惯了。
 所以改革本身,已经是没有多少人有意见的了,他们更加在乎改革之后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利益。
 很明显,这一次的会试改革,就会给天下的读书人一个大好处。
 因为录取的人数多了,士子们考中进士的机会也就更大了,能够有更大的机会当官,他们为什么不乐意?
 直隶四道的会试分考,都是在当地进行,所以一时半会的李轩也得不到消息,金陵城这边都公布了金榜两天后,他才是陆续受到了直隶四道的会试分考的结果报告。
 四道的会试分考因为是试点,所以上下都是很注重,严防舞弊,所以会试进行的是非常的顺利,最后成功的选择了各自的进士和博士,并且是根据之前个规定,给这些人授予进士、博士功名,不过都是三甲。
 不过这影响不大,因为即便是金陵城里的会试,录取的进士科有将近五百人,但是一甲也不过三人,二甲不过七人。
 大唐王朝开办的科举,前十名是一甲和二甲,第十一名开始都是三甲,甭管后面还有多少人都是如此!
 会试分考的考生,本来就是没有什么信心去金陵城竞争的,这能够考中进士也就不错了。
 但是他们还不知道,李轩早就酝酿着,等过几年,就取消什么一甲、二甲、三甲,通通都称之为进士或者博士,不搞什么特殊化。
 随着直隶四道的会试分考也是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哪怕是殿试还没有举行,李轩都已经是迫不及待的通过大唐朝报向全天下宣告,明年开始,将会在各省也设立会试分考,考中者即授予三甲进士、三甲博士功名。
 等到各省也开设后,那么也就意味着李轩谋划许久的国考和省考,基本上就是定型了,后续就是继续完善,比如说降低新科进士、博士的品级,扩大省考的录取人数,让省考和国考都是成为为国家选才,而且是基层人才的主要,乃至是唯一的渠道。
 至于如何选拔中高级官员,那就慢慢从基层官员里挑选培养了,总之是不可能出现新科进士刚考上就成为七品官的情况了。
 科举的改革,李轩是相当满意。
 当科举改革成功后,后续的近代教育体系也是建立起来后,那么一整套的教育、科举制度也就完善了,李轩不敢说这套制度有多先进,但是总比现在的的好,至于有什么问题,或者以后不适应时代了,那么再改就是了。
 现在嘛,比以前的好用就行了。
 李轩对于各种改革,一向来都是抱着实用主义的,而且他也没有想过什么搞出来一种制度能够延续几百几千年,那种事他自认为没有这个能力。
 甚至他做的很多事情,都是没有考虑到几百年以后的,顶多就是考虑到几十年,而这已经算是很厉害了,再久,鬼知道以后会变成什么样。
 尤其是现在这个时代有了自己,而根据李轩自己的预测,几十年后就算再差,起码也会进入蒸汽机工业革命的后期,说不准都会一只脚迈入电气化时代了。
 毕竟有着自己在,不断的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直接复制后世的成功经验,用上几十年时间发展到这种程度其实并不算夸张。
 而这个过程里,必然会给社会,给整个世界带来剧烈的变化,在这种剧烈的变化之中,谁也不敢说什么制度就能够长时间有效了。
 所以李轩要做的就是,不管什么事,只要现在有用那么就行了,至于以后,以后再说。
 有时候李轩都会怀疑,自己搞出来这么多新东西,极大的扶持工商业的发展,以后会不会搞出来一群什么资本家,然后跑出来要推翻自己,或者是推翻自己的继承人……
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令人恐惧的幼军营
 二月下旬的会试之后,整个大唐帝国又是重新恢复了平静时期,虽然会试之后还有殿试,但是因为殿试基本不会有落选的考生,基本上就是重新排定名次而已,再加上最近几年大唐王朝对殿试的重视也只是一般。
 更多时候,殿试只是走一个过场而已,所以在很多人的心中,其实春天的科举基本上就已经是结束了。
 众多士子里,除了考中会试的考生外,其他人也都是开始做自己的打算了。
 有的准备返回家乡,准备参加明年本省的会试分考,那样竞争要更小一些,而有的则是准备报考国子监大学或者金陵大学,有的干脆是留在金陵里,然后等待明年的会试。
 当然也是免不了对科举彻底失望,准备回到家乡当士绅,老老实实的祸害乡里。
 所以会试结束的这一段时期里,国子监大学和金陵大学以及各地的师范学校,也是开始忙碌了起来。
 和后世秋季入学不太一样,因为传统科举的存在,所以大唐王朝的大学乃至其他的各所中小学校,招生季都是在春季。
 各小学以及中学招生工作,大多是春节后就是开始了,而预科学校以及师范、大学,则是在二月下旬,也就是会试结束以后。
 不过春天刚好是春耕时期,所以各学校会在刚开学不久之后,就是放春假。
 因为农忙的存在,各地的小学基本都会有农忙假期,不过根据气候的不同,时间也不统一,比如说南方省份,尤其是两广地区是可以种植两季稻的,而且他们的雨季来临的早,春耕时间也早,所以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