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驭大明-第2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一来大家既不失了礼数,同时也避免了得罪湖广籍贯的东林党和楚党,以后入仕的话相互间在官场上也好有个照应。

    实际上,湖广的举子们想要拜见的湖广籍贯官员无非就是东林党的杨涟和楚党的三个魁首,不过,在大家尚未决定投靠楚党还是东林党的时候自然不便于过早地暴露自己的目标,因此李宏宇的举措无疑是最为安全的,使得大家进退有据。

    这样一来的话,京城里面各大部院衙门湖广籍贯的官员就成为了大家拜访的对象。

    当然了,由于湖广籍贯的官员在京城所担任职务的不同,李宏宇等人自然也会根据其职务不同分清主次。

    他们首先自然要先拜访翰林院和科道以及六部的湖广籍官员,这些衙门可谓是大明中央部院里最为重要的机构,然后是大理寺和通政使司,接着是太常寺和国子监等等衙门的湖广籍官员,这样一来就不会乱了尊卑主次。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李宏宇的这个提议,湖广的大多数举子自然是要先拜访楚党的三名魁首了,因为楚党的三名魁首不是出自武昌府就是跟武昌府很近,这使得武昌府和长沙府等处的举子要率先拜见他们。

    杨涟出身湖广应山,与襄阳府临近,故而李宏宇等湖广北部的举子要率先拜访杨涟。

    大年初一,等京城内城的城门一打开,三五成群地在寒风中围聚在城门外等待进城的各地举子就蜂拥着涌了进去,大家都想趁着这个时机在朝中找个靠山,这样以后在官场上也好有个照应。

    作为东林党的重要成员,杨涟的府上自然来了不少前来拜年的人,有湖广的举子也有京城的官员,一些富商大贾也派了人来,因此使得杨府门庭若市。

    杨涟并没有在家,他自然也有需要拜年的人,因此前来杨府拜年的人留下拜帖和礼物后就离去,毕竟他们拜年的人不止杨涟一个。

    李宏宇领着襄阳府的举子登门的时候,杨夫人出乎意料地见了他们,如果从地域上论起来襄阳府的这些举子跟杨涟的关系更近。

    尤其是令杨涟欣赏的李宏宇和赵欣都出自襄阳府,杨夫人自然要对两人进行关照了,如果以后李宏宇和赵欣能在官场助杨涟一臂之力的话,那么杨涟将会轻松许多。

    李宏宇自然知道杨夫人的意思,对杨涟和杨夫人的好意只能记在心里,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他实在是无法跟东林党走在一起。

    离开了杨家后,李宏宇和赵欣又领着襄阳府的举子去给吴亮嗣等楚党的三名魁首拜年,依然没能见到吴亮嗣三人,这个时候可是京城各大势力相互联谊的时间,要想见到各派系的首领谈何容易。

    不过,李宏宇在吴亮嗣三人的家里都受到其家人的礼遇,显而易见,不仅杨涟看好李宏宇,吴亮嗣三人也纷纷看好他,小小年纪就敢向万皇帝上书《平辽策》,对辽东的局势分析得头头是道,并且对辽东明军平叛忧心忡忡。

    这就足以表明李宏宇的优秀,搁给别的举子哪里会想到明军可能会被女真人击败,恐怕他们连女真人的酋首是谁都不知道。

    吴亮嗣的夫人给李宏宇透漏了一个消息,那就是万皇帝对他的印象非常好,否则的话单凭李宏宇悲观地认为明军在辽东必败的想法就足以令他吃尽了苦头。

    另外,吴夫人也向李宏宇提及了吴亮嗣事先为何没有告诉他把《平辽策》告诉他的事情,一是不想使得其担忧此事,二来也是想看看李宏宇的临场决断如何,其实就算他提前告诉了李宏宇也对李宏宇没什么帮助,关键还是要看李宏宇自身的实力,能否令万皇帝满意。

    不得不说,吴亮嗣三人既是给了李宏宇一个考验,同时也是在李宏宇的身上下了一把重注,希望李宏宇能通过这件事飞黄腾达,这样的话李宏宇肯定不会跑到东林党那边去,否则那就是忘恩负义了。

    原来,吴亮嗣三人担心年轻气盛的李宏宇按捺不住,到时候跑去找东林党上那道《平辽策》,因此趁着杨涟回京前经过左右权衡,最终决定由吴亮嗣这个兵科都给事中把平辽策交给万皇帝。

    从结果来看,万皇帝对李宏宇的应对非常满意,否则也不会让李宏宇在文渊阁留宿了一晚上,而且事后又把吴亮嗣召进宫里询问了李宏宇的事务,得知李宏宇帮助武昌府和太原府的衙门在短短时间里破获了两起血案后不由得微微颔首,这令吴亮嗣心中顿时松了一口气。

    其实,吴亮嗣等三名楚党的魁首都不相信官军会在辽东战败,不过李宏宇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使得三人唯有选择相信,故而现在三人密切关注着辽东的局势,想要知道辽东战局是否真的会像李宏宇所说的那样。

    虽然李宏宇不清楚,但吴亮嗣作为兵科都给事中非常清楚,明军这次为了平定女真人的叛乱可谓集中了全国的精锐,对这次辽东之战是势在必得。

    为了支援辽东的明军,朝廷从宣府、大同、山西三镇调精骑约三万,从延绥镇、宁夏镇、甘肃镇、固原镇四处调主力两万五千人,四川、广东、山东、陕西、北直隶和南直隶等地都司调兵约两万人,浙江都精锐步兵四千,永顺、保靖、石州各处土司兵以及河东和河西土兵共约七千人。

    这样一来,增援辽东的明军明军总数约八万六千人,都是朝廷从各地调来的主力部队。

    另外,女真海西叶赫部出兵一万人,朝鲜王国出兵一万三千人。

    各地援军加起来近十一万人,再加上辽东都司的数万人,明军在辽东号称有四十七万大军,单从兵力和装备来说对女真人占有绝对优势。

    由于对女真人的情报有限,所以兵部现在并不知道女真人究竟有多少兵力,只清楚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过程中确立了兼有军事、行政、生产三方面职能的八旗军制。

    八旗士兵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开始时只分黄、白、红、蓝四色旗帜,万四十二年又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共为八旗。

    按照女真人的定制,女真人八旗中,每旗可出兵七千五百人,共有兵力6万余人。

    因此,明军的兵力是女真人的两倍,不仅是明军的主力而且还拥有优势的装备,再怎么看也不会被女真人给击败,怪不得无论吴亮嗣要觉得李宏宇对辽东局势的看法是杞人忧天了。

    不过,世事无绝对,吴亮嗣认为李宏宇对辽东战局的分析在情在理,或许朝廷真的低估了女真人的实力,所谓骄兵必败,那样一来明军真的有可能在辽东折戟。(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三章 平地波澜

    新春过后,距离二月初九的会试仅仅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因此京城的举子们纷纷抓住最后的时间备考,都想在会试中脱颖而出考中贡士。

    只要中了贡士,那么就意味着将成为进士,因为殿试只是皇帝排定那些贡士最终名次的考试,以确定进士三甲的人选,并不会有人落选。

    由于殿试是由皇帝主持的,故而进士们也称为”天子门生”,进士出身的官员倘若犯有死罪须经过皇帝点头后方可执行,不得擅杀。

    李宏宇在家里专心致志地看着备考的书籍,毕竟会试不同是乡试,集中了大明全国的优秀文人前来应考,所以要想从中考取贡士并不容易,各省解元未能成为贡士者屡见不鲜。

    毕竟参加考试的举子不是一届乡试产生的,占有绝大多数的是往届乡试的举子,里面自然不乏藏龙卧虎之辈。

    因为会试的原因,李宏宇并没有去京城热闹的灯会上看热闹,而是老老实实地留在了家里看书,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备考会试,其他的一切事务都唯有靠边。

    纵观大明两京十三省的举子,李宏宇的对手自然是南卷的那些举子,他唯有从南卷的考生中脱颖而出那么才可能考虑成为会试的魁首“会元”。

    “李宏宇在不在?”

    二月初七的下午,李宏宇正在家里翻阅着书籍的时候,一队大兴县县衙的差役气势汹汹地闯了进来,领头的中年差役面无表情地问在院子里打扫的李家吓人。

    那名李家下人见状顿时感到不妙,于是扔掉手里的扫把一阵风似地跑去后院向李宏宇通报去了。

    “大兴县衙的人!”李宏宇得知这个消息后眉头顿时一皱,心中不由得浮起一种不祥的预感,很显然大兴县衙的人不会无缘无故地来这里。

    “难道是张泉搞得鬼?”随即,李宏宇的眼前就浮现出张泉的影像来,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朱婉婷曾经提醒过他张泉可能算计他,如今看来十有**此事与张泉有关。

    “宇哥哥,大兴县衙的人怎么来了?”就在这时,秦月快步走进了房间,不无关切地望着李宏宇。

    京城有两个附郭县,一个是大兴县,另外一个是宛平县,归顺天府管辖,据以京城中轴为界,京城西面和西郊归宛平县,京城东面和东郊归大兴县,是大明堂堂的两大“京县”。

    值得一提的是,京城的百姓犯事后并不是顺天府的差役前来拿人,而是先由大兴县或者宛平县的差役去处理,只有遇到大案的时候才会上报顺天府。

    由于李宅所处的地区归大兴县管辖,因此如果李宏宇犯事的话大兴县县衙的差役前来拿人。

    “月儿,你速去寿宁公主府找昭祥郡主,就说我被人算计了。”李宏宇现在也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不过很显然并不是什么好事,因此他沉吟了一下后郑重其事地向秦月说道。

    “嗯。”秦月意识到事态的严重,向李宏宇使劲点了一下头。

    “你可是李宏宇?”秦月的话音刚落,几名大兴县县衙的差役就闯了进来,领头的中年差役上下打量了一眼李宏宇,不动声色地问道。

    “在下正是。”李宏宇闻言微微颔首,然后不动声色地问道,“敢问这位差爷,此次前来所为何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