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驭大明-第4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连齐楚浙三党的官员都认为他是大明的皇帝,这意味此事木已成舟,他唯有在不情愿中成为大明的天子,正如杨涟和左光斗所说的那样安定民心,承继大统,至于登基大典那么唯有事后再说。

    见朱由校重新坐了下去,大殿上的东林党官员顿时面露喜色,同时心中长长地吁出一口气,很显然朱由校认同了被抢来文华殿登基一事。

    吴亮嗣和丌诗教等人则神色黯然地起身立在一旁,知道东林党这次冒险可谓大获全胜,恐怕以后他们在朝堂上的日子将不好过了,失去李皇后压制的东林党势必迎来疯狂的权势扩张。

    “太子殿下!”就在大殿上陷入一派沉寂的时候,一个声音从殿门外传来,魏忠贤领着一众内侍大汗淋漓地赶了过来。

    “奴才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当魏忠贤注意到朱由校已经坐在了大殿上的御座上时顿时停下脚步怔在了那里,随后连忙跪下叩首。

    大明的龙椅只有一个人能坐,那就是大明的皇帝,朱由校既然已经坐在了御座上,那么就意味着他已然是大明的天子,故而魏忠贤自然要叩拜新帝。

    魏忠贤这么一跪,跟在他身后的内侍们唿啦啦地也跪了下去,以头触地不敢乱动。

    “都起来吧!”

    朱由校叹了一口气,沉声向魏忠贤说道,“大伴,你去传旨,让言官和四品以上京官来文华殿见驾!”

    紫禁城发生了如此重大的事件,想必京城的官场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就会乱套,故而朱由校现在要做的就是稳定朝局,安抚百官,避免事情闹得满城风雨,毕竟这并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

    “奴才遵旨。”魏忠贤向朱由校磕了一个头后起身就向外走,在离开的时候向跪在他身后的内侍们做了一个手势。

    内侍们见状立刻明白了过来,连忙站起身躬身向朱由校而去,准备在殿前伺候和护卫。

    “对了,拿上朕的玉佩,到城外通知李学士和赵学士,让二人率两千新军火速进宫!”当魏忠贤走到大殿门口时,朱由校想起了一件事情,于是取下了腰上佩戴的玉佩,开口沉声嘱咐道。

    此时此刻,朱由校最想做的事情是确保自身的安全,原本亲军是保护朱由校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可前有梃击案,今天他又被东林党的人从干清宫抢走。

    因此,亲军现在已经不能让朱由校放心,故而他想到了城外的新军,所以决定调新军前来护驾。

    按照规定,新军的调动必须要通过皇帝的圣旨,在大行皇帝丧期时由监国的太子用钧旨调动,万皇帝时之所以禁止泰昌帝登基之前调兵是当时境况所迫,属于特例。

    如今事态紧急朱由校哪里还有心思等着朝臣们拟写圣旨以及用印,故而准备用自己的玉佩去让李宏宇调兵。

    李宏宇和赵欣是朱由校身边的近臣,故而自然认得朱由校身上佩戴的玉佩,这个玉佩的来头可不小,是万皇帝在朱由校生日的时候送的,朱由校十分喜欢一直佩戴着。

    有了这个玉佩,李宏宇就可以根据朱由校的口谕去城外新军大营调新军进入紫禁城护驾。

    魏忠贤闻言连忙躬身小跑着过去,双手接过朱由校的玉佩后离开了文华殿,前去安排人带着玉佩去城外传朱由校的口谕。

    见此情形,杨涟、左光斗、吴亮嗣和丌诗教等人不由得暗中对视了一眼,从朱由校的这个举动上完全可以看出李宏宇和赵欣在其心目中的份量。

    吴亮嗣和丌诗教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虽然东林党这次占据了上风,但楚党和齐党还有李宏宇和赵欣这两个后起之秀,不至于被东林党连根拔起。

    当魏忠贤派的心腹内侍带着朱由校的玉佩出宫去找李宏宇和赵欣的时候,闻讯赶来的文武官员们闹哄哄地聚集在东华门、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想要进宫护驾,但被门口的亲军死死拦住。

    亲军们此时也知道宫里出事了,在没有得到旨意的前提下守城的武官根本不敢放人进去。

    好在朱由校下了圣旨,言官和四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得以入宫到文华殿觐见,这使得情绪激动的官员们稍微安静了下来,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低声议论和猜测着宫里发生的事情。

    此时此刻,由于紫禁城已经被亲军封锁,消息不畅,故而紫禁城外面的人不清楚宫里具体发生了何事,只知道东林党的人强闯了干清门,而吴亮嗣和丌诗教等六科的人前去护卫太子,谁也不知道事情究竟如何,更不清楚对未来的朝局有何影响。

    城外,刑场。

    “行刑!”

    午时三刻,当行刑官提醒李宏宇已经到了行刑的时辰后,李宏宇面无表情地抽出面前桌上签筒里的一根令签,一甩手扔在了前方的地上,口中冷冷地说出了两个字。

    “时辰已到,行刑!”行刑官随即走上前拾起令签,冲着刑场里行刑的差役和刽子手高声喝道。

    咚咚咚……

    与此同时,刑场上的几面牛皮大鼓响起了起来,这就是民间所说的追魂鼓,用来报时以及指挥调度刑场。

    有些刑场太大,光靠人吆喝无法做到同时处斩,这时鼓声就起到了指挥的作用,当鼓声停止时就是行刑的时间。

    听见鼓声后,刑场里的差役纷纷把五花大绑地跪在那里的受刑者的头发往其身前拽了起来,一是方便等下刽子手从身后砍头,二来也是为了起到固定受刑者身体的作用。

    面对着即将到来的死亡,不少受刑者会吓得浑身瘫软无法跪直身子,这时其头上往前拽着的头发就起到了很好的固定作用。

    刽子手们高高扬起了手里的鬼头大刀,对准了那些受刑者的后颈,只等鼓声一停就手起刀落,砍掉受刑者的脑袋。

    当然了,由于个人技术的高低以及行刑刀具的利钝等因素,并不是所有的刽子手都能一刀砍掉受刑者的脑袋,有的需要砍上数刀才能把脑袋砍下来,届时受刑者凄厉的惨叫声响彻全场,令人不寒而栗。

    故而,每当秋决的时候,各地被砍脑袋的死囚家人为了使得其在死时少受些罪,时常想办法筹钱送给行刑的刽子手,否则的话有的刽子手会故意数刀才将死囚砍死,这可不是那些死囚家人所愿意看见的事情。

    由于此次行刑监斩的人是大名鼎鼎的李宏宇,再加上那些受刑者犯的是御案,故而那些刽子手们不敢耍花样,连钱都不敢收:

    并不是所有犯人的钱都能赚的,有些钱收了的话可是会烫手的,谁也不想牵连到御案中去

    跪在刑场的一些男女忍不住痛哭了起来,毕竟蝼蚁尚且偷生更何况是人了,谁也不想被砍了脑袋。

    被反绑着双手的李可灼被几名差役架到了绞刑架下的一张凳子上,然后用绳套套在了他的脖子上,鼓声一停差役们就会将他脚下的凳子踹倒,接下来李可灼就将体验到死亡的滋味,这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章 调兵

    面若死灰的李可灼嘴里塞着一团布,由于有些像李可灼这样的重犯行在刑时会作出什么疯狂的举动来,例如大骂皇帝昏聩等等,影响恶劣,故而那些重犯的嘴里会堵上东西,禁止其开口。

    因为李可灼站上绞刑架后正好面向刑场上那些跪着的李家人,因此把家人惶恐无助的样子尽收眼底,这使得他的脸上不由得浮现出懊悔的神色,因为他的一时煳涂连累了全家人。

    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李可灼必须为他自己的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只不过这个代价实在是太过沉重,需要用全家人的性命来弥补。

    就在李可灼懊悔着的时候,耳边的鼓声忽然停了下来,这使得他身子禁不住颤抖了一下,双目浮现出惊恐的神色。

    虽然早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但当死亡真的来临时李可灼的心中却浮现出了对生存的渴求,心跳骤然加速。

    啪,紧跟着,一名立在一旁的粗壮差役一脚踢飞了李可灼脚下的凳子,使得李可灼的身子勐然往下一坠,随即就是颈部一紧,唿吸立刻变得困难。

    与此同时,他嘴里塞着的布被扯了下来,不过他此时已经无法唿吸,脸上涨得通红。

    不过,更为让李可灼揪心的是他眼前望见的一幕,随着鼓声的停止刽子手们扬起的鬼头大刀纷纷落了下来。

    刑场上顿时鲜血四溅,众多受刑者的脑袋随着鬼头刀从颈部划过而滚落到了地上,有些人因为一刀没能砍下脑袋而发出凄厉的惨叫。

    这种令围在四周看热闹的百姓们毛骨悚然的惨叫并没有持续多久,那些未能一刀砍掉受刑者脑袋的刽子手纷纷补刀,这使得刑场上很快就安静了下来,没了脑袋的尸体从断了的颈部滋滋地往外喷着血。

    包括赵欣,面对眼前这血腥的一幕,坐在凉棚里的观刑的官员们纷纷扭过头去,一些人甚至捂着嘴巴跑到一旁哇哇地呕吐了起来。

    李宏宇面无表情地望着逐渐被鲜血染红的刑场,丝毫没有感到什么不适,他在辽东的时候见过比这血腥多的画面,故而心理承受能力比其他人要强得多。

    虽然李宏宇人在刑场,不过心却飞到了京城,在他看来今天是东林党向李皇后发难的时间,也不知道皇城里现在闹成了什么样子。

    李宏宇的推测并不是无的放矢,王安向李皇后提议的给泰昌帝的祈福大典就在今天,正好是李宏宇出城监刑的时间无法在朱由校身边伺候,这给了东林党提供了一个难得动手的机会。

    再加上现在距离朱由校登基已经没剩几天,因此东林党已经没有时间再拖下去,必须要在今天动手。

    赵欣跟李宏宇一样,心思同样在皇城里,皇城里发生的变化将对大明官场产生重大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可灼原本挣扎着的双腿逐渐不再动弹,双眼缓缓闭上,整个人逐渐没了声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