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驭大明-第4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李太后抚养了朱由检五年,故而朱由检登基后对李太后关照有加,并且出书回忆了幼时受到李太后关爱的种种往事。

    此时没人相信,李太后虽然因为移宫案而失势,但却也因此得以长寿,一直活到了八十多岁,在康熙年间才逝世。

    满清攻下京城后为了收买人心,同时也是那些投降满清的原大明官员的游说,满清朝廷优待了紫禁城后宫里的妃嫔,使得她们得以安然度过晚年。

    虽然这种阶下囚的滋味不好受,但作为女人们而且都是写上了年纪的女人们来说,她们又能如何呢?故而也算是不幸中的一件幸事。

    泰昌元年,腊月二十七晚上,李府。

    “宇哥哥,出了什么事?”秦月见李宏宇从宫城回来后神色显得有些凝重,于是给他倒了一杯热茶后问道。

    “章御史今日把闯宫案案子的结果上报给了皇上,皇上的脸上当时就阴沉了下来,不过还是御批恩准。”

    李宏宇品了一口热茶,无奈地向秦月一声苦笑,“他们竟然说圣母死前亲言跟李太后有仇,这实在是太过离谱,要知道当时皇上就在圣母身前服侍,若真有仇皇上岂会不知?”

    “啊!”秦月闻言顿时面露诧异的神色,她对宫中的事情也有不少了解,万万想不到章盛竟然会上如此离奇的一道奏章来。

    “圣母”自然指的是天启皇帝的生母,章盛找来了大量宫中的内侍和宫女来查证李太后在后宫为非作歹一事,那些被王安安排的内侍和宫女自然是不会说李太后的好话,纷纷证明李太后恃宠而骄,为人嚣张跋扈。

    其中最为重要的事情自然就是天启帝生母之死,天启帝生母原本也是选侍,后来因为生下了天启帝而被封为了“才人”,史称“王才人”。

    按照章盛的查证,虽然王才人位尊于李选侍之上,但因李选侍受宠故而其备受李选侍的凌辱,导致抑郁致死。

    有当时在王才人身边服侍的内侍和宫女作证,王才人临终前曾有遗言,说“我与西李有仇,负恨难伸”。

    本来,市面上还广泛流传天启帝从小亦受李选侍的“侮慢凌虐”终日涕泣,进而形成了惧怕李选侍的软弱性格。

    不仅如此,在市面上的流言中甚至还有天启帝的戏份,说天启帝十分痛恨李太后,说出过“选侍凌殴圣母,因致崩逝”以及“选侍侮慢凌虐,朕昼夜涕泣”的话来,令民间哗然。

    可这种事情根本上不了台面,否则就是冒犯圣颜,况且李太后有没有虐待天启帝,天启帝心知肚明,故而也没办法向天启帝提及,要不然无疑会激怒天启帝。

    为了消除市面上的这场因为李太后而闹得沸沸扬扬的风波,天启帝在权衡了朝堂上的局势后不仅御准了章盛的上奏,而且还做出了御批:“朕令停太后封号以慰圣母在天之灵,厚养选侍及皇八妹以遵皇考之意,尔诸臣可以仰体朕心矣”。

    天启帝的这道圣谕无疑使得“移宫案”的风波得以平息,以东林党人大获全胜而告终。

    不过,李宏宇很清楚“移宫案”只不过告一段落而已,明末三大案的余波一直持续到了南明灭亡,成为了朝堂上党争的工具。(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五章 得失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后,京城的百姓告别了纷扰不断的泰昌元年,迎来了天启元年的到来,纷纷期盼新的一年能有一个好的开始。

    在过去的一年里实在是发生了太多糟糕的事情,首先是万皇帝和泰昌皇帝短短三个月间相继驾崩,其次是接连爆发了红丸大案和移宫大案,然后是朝堂上纷乱的党争。

    李宏宇知道,大明在经了两百年后已经日薄西山,其衰败不可避免,而泰昌帝的英年早逝无疑加速了大明的灭亡,使得大明接连出现两位少年天子,进而导致了臣权对君权压制和牵制。

    在他看来,如果想要挽救大明于水火之中,首先要解决土地的问题,两百多年来皇族、勋贵、官员、有功名的士人以及军户占据了大量不用交税收的土地,民间豪族大户也在拼命地兼并土地并且想方设法地逃税,这才是大明灭亡的根源。

    毕竟,古代社会是农业社会,要想使得国家政权稳定必须要保证土地合理分配,避免土地集中在某些特定阶层手里,否者肯定会出现动乱。

    很显然,经了两百多年风雨后,大明的土地占有情况已经达到了足以使得社会崩溃的边缘,可各权贵阶层却展露出了贪得无厌的丑恶,还在拼命地兼并土地,丝毫也不管这样做带来的巨大危险。

    后世之人一说大明灭亡就会提到满清,认为是勇武凶悍的八旗兵灭了大明,不过李宏宇认为大明亡在了土地上,使得拥有土地和失去土地的贫苦百姓承受了沉重的负担,而那些占有大量土地的权贵阶层则轻松惬意。

    如果按照正统的说法,大明亡于大顺,当李自成率领大顺军进入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身亡后,大明帝国实际上已经亡了。

    南明不过是流亡的大明皇族建立起来的政权而已,满清灭亡的是南明,与大明帝国不能混淆一体。

    李宏宇正是知道大明积重难返,如果不解决土地的问题无法挽大明于水火之中,可土地作为古代最为重要的财富,李宏宇要想打它的主意谈何容易,恐怕届时会受到朝堂权贵的围攻。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李宏宇现在所能做的事情就是顺应史的潮流静待大明灭亡之日的来临,全力扩张势力以求将来自保。

    故而,李宏宇对京城的这些变化看得非常淡然,心境可谓波澜不惊。

    值得一提的是,天启帝在年前下发了圣旨,不仅认同了章盛的调查结果,而且还因为其母受过李太后的“虐待”而停了李太后的“太后”封号,让其在郑氏太皇太后的调教下悔过。

    与此同时,乐安公主朱徽交由“东李”抚养,搬去清宁宫居住。

    面对这个结果,已经看淡了人生功名利禄的李太后显得非常淡然,没有表露出丝毫的愤怒,她知道这并非天启帝的本意,如果她的名誉能帮上天启帝的话她并不介意。

    不过,当朱徽从慈宁宫被魏忠贤带走的时候,望着哭得梨花带雨的朱徽李太后禁不住落下了眼泪,现在在这个世上唯一能令她牵挂的就是朱徽。

    李太后自然想把朱徽留在自己身边,可很显然朱徽住在清宁宫比在慈宁宫能受到更好的照顾和教育,因此只能忍痛让她离开。

    离开之前,李太后担心朱徽嫉恨天启帝,于是告诉她自己的下场是咎由自取,至于事情的真相如何朱徽长大后自然会知晓。

    李太后自然不会想到,就在短短数年后她的名誉就被天启帝平反,进而得以跟朱徽再在一起。

    如果说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什么值得李宏宇开心的事情,那么无疑是后金的内乱了,事件的主角是努尔哈赤次子、被封为大贝勒的代善和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巴亥,也称为“大妃事件”。

    与大明不同,由于后金生活环境恶劣,为了延续后代故而有收继婚习俗,也就是说父亲死后,儿子可以娶父亲除了母亲以外的所有女人。

    因此,年事已高的努尔哈赤考虑死后由大贝勒代善继娶阿巴亥,由于努尔哈赤的这一想法并不是什么秘密,故而不仅代善和阿巴亥知道,很多人也都清楚。

    万四十八年,也就是后金天命五年,阿巴亥的两个贴身侍女因一点小事发生了争吵并互相对骂放荡不羁,红杏出墙。

    此事恰巧让努尔哈赤小妃德因泽知晓,因此她就将此事向努尔哈赤进行了告发,认为有**宫廷的危险。

    于是,努尔哈赤命大臣调查此事,结果发现阿巴亥曾经同意其中一个侍女将一匹翠蓝布送给了其情人。

    努尔哈赤曾经制定过一条严格的禁令,所有的嫔妃不经其同意而给其他女人一匹布、一块缎子就是有意欺骗,如果是给男人布匹就是倾心于那个男人。

    这个侍女将一匹翠蓝布送给了其情人明显违反了努尔哈赤的禁令,因此,努尔哈赤下令处死了这个侍女的情人。

    原本,阿巴亥怜惜她的侍女赏给其一匹布送给情人只是一桩小事,可谁成想德因泽又进一步举报,说大妃阿巴亥曾两次备佳肴送给大贝勒,大贝勒接受后食之,而且还曾备佳肴送给四贝勒但四贝勒受而未食。

    除此之外,德因泽还煞她还揭发阿巴亥每天二三次派人去大贝勒家似乎商议要事,还有两三次甚至深夜出宫。

    努尔哈赤得知德因泽的举报后十分恼怒,认为大妃阿巴亥为了日后的地位与他属意的后金继承人代善幽会偷情,给他戴上一顶绿帽子!

    因此,努尔哈赤是勃然大怒,让心腹大臣对这起不伦事件展开秘密的调查。

    大贝勒代善是努尔哈赤的结发之妻佟佳氏所生,后金的四大贝勒之首,四大贝勒相当于后世的四大亲王,但又比亲王有权,由此可见代善地位的尊贵。

    身为努尔哈赤的次子,代善不仅经常代努尔哈赤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且性格宽柔,可谓深孚众望。

    故而努尔哈赤让代善统帅正红和镶红两旗,是后金除了努尔哈赤之外拥有兵力最多之人。

    努尔哈赤曾经说过,“俟我百年之后,我的诸子和大福晋都要交给大阿哥收养。”有意传位给代善,故而每当他出征或不在朝中的时候一些重大的军机要事都要先呈报代善。

    经过一番秘密调查,那名心腹大臣得出的结果是德因泽举报的事情全部属实。

    不仅如此,阿巴亥与代善之间还有更惊人的私密之情,据阿巴亥身边的女侍阿济根告密,阿巴亥曾经在家宴上打扮得花枝招展频频与代善眉来眼去。

    努尔哈赤闻之这个结果后勃然大怒,但一个是自己的大妃,另外一个是自己中意的继承人,事情一旦闹大影响甚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