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驭大明-第8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只要咱们出动骑兵,那么一定能在黄河以北拦住他们。”这名清军将领的话得到了不少人的赞同,纷纷开口支持。

    至于沿途的明军,清军的将领们现在根本就没有看在哪里,大同、宣府和居庸关的明军可谓是大明卫所军队除了关辽军外的精锐,可他们连造反的乱民都打不过,那么其他地方的明军就更不堪一击了。

    “诸位有没有想过,以李宏宇的城府和狡诈,即便咱们追上了他们也无法抓住他,反而会因此与明军缠斗上。”

    多尔衮望了一眼群情激奋的众位将领,不动声色地说道,“李宏宇这个人你们是清楚的,阴险狡诈,诡计多端,而且善于用兵,要是让他把咱们给拖住的话,那么咱们的处境可就危险了,而且这次入关就没有任何的意义。”

    “摄政王,你的意思是西进?”听闻此言,一名将领不由得好奇地问道,既然多尔衮并不赞同南下,那么唯有西进了。

    “诸位,大明的北方现在动荡不堪,正是咱们一举将其拿下的好时机,与明军隔黄河对峙!”

    在众人关切地注视下,多尔衮微微颔首,然后意气风发地握起了拳头,“届时,整个大明的北方都是咱们的了。”

    “摄政王,咱们能拥有大明北方?”听闻此言,现场顿时一阵骚动,一名清军将领有些难以置信地问道,这件事情将领们可是想都不敢想,毕竟大明的国力非满清所能抗衡。

    “咱们已经进了大明的紫禁城,还有什么不可能的?”多尔衮闻言顿时笑了起来,“现在明军难逃自顾不暇,正是咱们攻打大顺军的大好时机,击败了大顺军那么大明黄河以北就是咱们的地盘了。”

    “摄政王,你说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一名清军将领闻言噌地站了起来,高声说道。

    “摄政王,下命令吧。”随后,众多清军将领纷纷站起身望向了多尔衮,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神色。

    如果真的能占有大明北方的话那么现场的这些清军将领将获益匪浅,从中获得巨大的利益,大明的北方虽然比南方贫瘠,但相对于辽东而言简直就是富庶之地,他们自然是垂涎三尺了。

    “传本摄政王命令,明天开始,兵分两路,一路西进追击溃逃的大顺军,另外一路平定京畿!”

    多尔衮见众人的兴致已经被调动了起来,微微一笑后起身,意气风发地高声下达了命令。

    对于多尔衮而言,他最忌惮的人就是李宏宇,不过正如范文程所说的那样,随着崇祯皇帝和太子等三位王储遇害,大明肯定会因为皇位的事闹得不可开交,地方上的藩王都想趁机一承大统,因此李宏宇就算想要集中兵力北上,恐怕也是有心无力。

    说起来,多尔衮之所以会入关跟范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是范文程敏锐地意识到清军迎来了最佳的入关时机,故而说服了多尔衮,因此范文程可谓清军入关的第一功臣,也是大明灭亡的第一推手。

    运河上一派紧张忙碌的景象,河道里塞满了大大小小南下的船只,两岸更是密密麻麻地聚集了南下逃难的人们,一个个拖儿带女,背着大包小包的行李。

    李宏宇动员南迁的消息惊动了北直隶的百姓,在民间引发了巨大的恐慌,不少百姓选择南下避难,因此有了如今的这番大规模南迁的景象。

    顺流而下的大船上,李宏宇立在船头处面无表情地望着两岸那些逃难的百姓,眉头微微皱着,他之所以发动如此大规模的迁徙既是确保百姓们的安全,同时也是削弱满清的实力避免那些百姓被其统治。

    按照李宏宇所定的计划,这些逃难的百姓将会被安置在福建和两广地区,而不是更近的南直隶和浙江、江西等地。

    归其原因,自然是南直隶和浙江、江西等地将来是清军和明军交战争夺的重要地区,为此福建和两广更加安全,可以预见的是清军很快就会占领北方地区,届时十有**会南下,届时南直隶和江西、浙江等地首当其冲受到威胁。

    福建和两广不同,属于大明的后方,由于海外贸易李宏宇在当地经营已久,并且驻扎了精锐的大明水师,足以保护百姓们的安全。

    而且,这些南下的百姓人数众多,吃喝拉撒睡都是一个问题,这些人虽然会被同情但肯定不会受到地方上百姓们的欢迎,必将引发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为此李宏宇就把他们安排在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内。

    李宏宇心中感到有些庆幸,如果没有黄河这道天险的话清军肯定会派人追击南迁的百姓,黄河的存在使得满清看见了划河而治的可能。

    与此同时,李宏宇的心中又感到悲哀,堂堂的大明竟然沦落到用黄河来抵御满清,也着实是可悲,一道黄河真的能阻挡满清南下的步伐?

    “禀太师,据南京传回的消息,福王已经在南京登基称帝,改元弘光!”过了黄河后不久,李宏宇在沿岸的一个码头稍作停留补充物资的时候,一名将领急匆匆地赶来禀报。

    “登基了?”

    李宏宇的眉头顿时就皱了皱,如今崇祯皇帝嫡亲血脉已绝,按理说要等他这个太师回南京主持推选储君的事宜,并得到地方藩王的认可,没成想他还没到福王就继位,这也太心急了一点儿。

第八百九十一章 弘光王朝

    “太师,拥立天子可是国之重事,理应由您这个大明的太师来主持,可您尚未抵达南京他们就推选福王登基,这可乱了朝廷的定制,名不正,言不顺!”

    “他们这是擅权,大明的天子岂能如此草率地拥立?倘若地方藩王效仿后果不堪设想。”

    “南京城的那些人何德何能,有何资格来拥立天子?”

    ……

    到了运河沿岸的重镇济宁后,李宏宇召集随行的文武官员议事,把福王登基的消息告诉了他们,这使得群臣轰的一下就骚动了起来,纷纷七嘴八舌地表达着不满和气愤。

    虽然在场的这些文武官员投降过大顺军但在他们看来是权宜之计而已,并不是真的为李自成效力,而是为了大明的将来保存实力,伺机难逃重归大明。

    历史上,确实有一些官员从北京城逃走南下到了南京,至于他们是为了忠于大明还是无法忍受大顺的“追赃助饷”这就难说了。

    既然李宏宇没有追究他们的罪责,那么这些文武官员自然依旧是大明的臣僚,唯有大明的新天子才能撤销他们的职务。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与那些开城引大顺军进城的官员不同,那些人的行为是不折不扣的叛国,早已经被李宏宇抓了押送回南京等待审问,其罪行要由法司衙门审理,然后由继任的天子来决断生死。

    从法理上而言,能被李宏宇召集出席议事的人现在还是大明的官员,代表了大明正统中央部院各衙门,南京的部院衙门只不过是陪衬而已。

    因此,现场的文武官员对南京的人不经他们的同意就擅自拥立福王为帝感到非常恼火和不满,这把他们置于了何地?显而易见福王会重用那些拥立他的人,那么他们这些从北京城赶来的官员们会受到冷落和打压。

    这种情况可是那些从北京城出来的官员所无法接受和容忍的,毕竟他们才是大明中央衙门的正统代表,岂能被南京城的那帮人踩在头上?

    “诸位大人,如今是多事之秋,所谓事急从权,既然福王已经登基那么为了大明的将来咱们还是要拥戴此事,大局为重!”

    李宏宇扫了一眼现场那些群情激奋的官员,沉吟了一下后不动声色地说道,与其说这些人争的是大明的正统,倒不如说他们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想在官场上失势。

    “太师所言甚是!”既然李宏宇已经开口了,那么在座的众位官员们也唯有接受的份儿,闻言纷纷向李宏宇躬身行礼。

    私下里,众人暗自为李宏宇感到不平,很显然这次连李宏宇都被排挤出了南京政权的核心,否则事先绝对不会不跟李宏宇打招呼。

    “唉!”

    等参加议事的文武官员三五成群地离开后,李宏宇不由得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无奈的神色。

    虽然他人在外地,但对南京城里发生的事情是一清二楚。

    自从北京城被大顺军攻陷后,南京城的文武官员们就开始决定拥立皇族的藩王为帝,毕竟国不可一日无主,然后挥师北上恢复国土。

    根据大明的定制,皇位继承的规则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并没有什么“兄终弟及”的说法,那样的话将使得不少人对皇位有觊觎之心,进而引发宫廷血案。

    天启皇帝虽然没有子嗣,但像他这样的情形通常都会在驾崩前选定继承人,可崇祯皇帝的情形不同,他有三位皇储人选但都被困在了北京城,这样一来跟没有子嗣没什么区别。

    这样一来,谁来当大明的皇帝就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按照惯例和规则应该由太后代表皇室跟朝中重臣商议后决定继位人选。

    可太后等人也被困在北京城,生死不明,这个时候就应该由朝中地位最尊贵的大臣来主持拥立新帝的事宜,也就是说这件事情应该由李宏宇来做,这样选出来的皇储才能称之为正统。

    虽然大明现在危机重重,但南直隶的那些官员却为了一己私利结党恶斗,都想着从这次拥立天子的事情中获得最大的好处。

    其中,凤阳总督马士英和凤阳监军卢九德等淮安、扬州、庐州、泗州江北四镇的官员支持福王朱由崧登基,理由是朱由崧是距离崇祯皇帝最近的皇族血脉。

    朱由崧和崇祯皇帝都是万历皇帝的孙子,随着崇祯皇帝的自尽,万历皇帝长子泰昌皇帝的血脉已经断绝,次子王朱常溆甫生即死也无血脉。

    万历皇帝的三子福王朱常洵虽在崇祯十四年被李自成攻破洛阳后所杀,但其长子朱由崧从洛阳逃了出来,并继承了福王的爵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