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第10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又要出宫了吗?这次……难道还要出海?”皇后的心又狠狠揪紧了起来。

    “嗯。”朱慈微微颔首:“最后的布局了。朕不能错过……也许,在后方待着也可以。但是,你是知道我的。”

    话说到后半句,朱慈的声音也忍不住柔情了起来。

    他的确对亲人亏钱太多了。

    看似用一大堆的棉花铺满整个室内马场太过于奢靡,传出去不知道怎么被抨击。但朱慈毫无犹豫,他陪伴亲人的时间的确少了一些。

    “陛下……你放心。臣妾就是死,也一定要让儿安安全全,顺顺利利地长大!”皇后鉴定地说着。

    “不会,不会。对朕有一些信心,朕的后手,可是不少的。”朱慈牵着赵诗瑶的手,缓声说:“你要平平安安地等朕回来,儿也是。放心吧,这一去。朕的心愿也就差不多圆满了。等这一番布局完成,天底下也不会有再续约朕担忧的敌人了。那时候,政务丢给臣子们。等培养好了我们的孩子……这天下也可以交给儿了。”

    入夜了,朱和安安静静地回去睡觉了。

    乾清宫里,却是连续好几天晚上都是战况激烈。

    朱慈感慨了一下年轻正好,精神抖擞地继续安排了起来。

    新的国务会议即将召开。

    朝中时局,也悄然就增添了许多波澜。

    首先,朱由检时代的高层除了明确被朱慈认可的寥寥数人,比如李遇知留任以外。基本上都已然默默递交了乞骸骨的退休步骤之中。

    同事,六部在大明二八二年的这一年正式烟消云散。

    朱慈重组内阁,一个崭新的政治架构被得以确立。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其中,吏部被拆分为人事组织部。户部被拆分为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礼部被拆分重组为外交部、教育部、文化部。兵部被拆分重组为国防部、军事工业委员会。刑部则拆分重组出来了公安部、司法部。大理寺被划归为只属于皇帝陛下,比国务内阁低半分。都察院一分为二,一部分成为了法院的雏形,一部分成为廉政总署、监察部。工部则成立了交通运输部、农业水利部、科技部。

    此外,锦衣卫加挂国家安全部的牌匾,一个部门两套牌子,也被列入了国务内阁的组成序列。

    帝国中央银行、海关总署这些林林总总的部门自然也纷纷划入进了国务内阁之中。

    由此,大明彻底区别开了开国年间的政治体系。

    李邦华正是成为国务内阁首席大臣,实际上成为了大明首相。

    而另外一边,军务之上。朱慈也正式确定摒弃了五军都督府这个实际上早已不在运行的机构。

    取而代之的,是并没有荒废的枢密院。

    枢密院成了大明实际上的军事权力指挥中心。

    军队的改革,是朱慈穿越之后就有做的。是以,朱慈倒是没有怎么再动枢密院。不过,中华同盟联合作战指挥委员会的任命之上,悄然多了两个人。一个人名作赵诗瑶,一个人名作朱和。

    这么惊天的消息,国内却十分平静。

    李邦华等朝臣惊讶少许之后就意识到……朱慈要搞事了。

    果不其然,国务会议即将开场的一周前。

    大明二八二年三月九,朱慈在西苑里招待了李邦华与倪元璐。

第五章:李爱卿学坏了

    “一晃眼,过去五年了把。”朱慈在西苑的昭和殿招待了李邦华与倪元璐。

    “陛下,有五年了。再多算算当初遇到陛下的时光,七八年的时间,就这样一晃而过了。”李邦华与倪元璐说着,纷纷都是回忆起了往事,唏嘘不已。

    朱慈与两人是在京师一次讲学里认识的。

    那时起,李邦华与倪元璐就是朝中大臣了。

    两人并不是有些边缘化的大臣,而是朝中正儿八经的大员。倪元璐稍逊一些,李邦华可是真正的重臣。

    但是,在那一次讲学里,两人看到了大明新的希望。

    一晃眼,朱慈掌权也过去了五年了。

    从朱慈穿越起算呢,也是八年有余了。

    三人都觉得有些唏嘘。

    “八年时光,朕出宫以后。内战叛逆,外扬国威。好多事情,在做之前,几乎没有想到过能够顺利做出。现在做到这一番事业了,回想起来,真觉得恍然如梦。”朱慈年纪轻轻,这一番老成的话说出来,李邦华与倪元璐都感觉有些汗颜。

    “陛下所成功业,足以彪炳春秋。中兴大明之事业,已然可以传唱千古了。隶属前朝各代的先贤,也少有今日之成就。”倪元璐安慰地说着,心中猜着朱慈的想法。

    倪元璐左想右想,始终没想明白朱慈意在所指。

    反倒是李邦华想起了最近的一些布局,试探着说:“陛下春秋鼎盛。江山大业,还长远得很呢。”

    “李爱卿。你觉得,大明而今成就。如何了?这天下布武,可有想法?”朱慈目光灼灼。

    李邦华对上朱慈的眼光,却是久久沉吟了起来。

    当今圣上,无论是与崇祯皇帝比还是天启皇帝比,都是截然不同的存在。如果真要比,那是超过成祖皇帝,比肩太祖皇帝的存在。

    崇祯与洪武皇帝比,不仅是功业上的巨大差距,其权柄实际上也是相差巨大的。

    看似,两人都是皇帝,都是大明的皇帝。

    但实际上,其中的差距可真是海了去了。

    作为创建大明的朱元璋,那真是大明体制想怎么改就能怎么改。其统御九州的能力固然被后世有些鄙夷,但朕计较起来,真真是大明历代皇帝里,最顶尖的存在。

    能力出众,又是大明的创建者。朱元璋自然是权柄无限。

    但是崇祯皇帝便不行了,从祖宗里继承的家业固然合法性无忧。但权柄与能力都是欠缺。

    这就好比公司创始人与职业经理的区别一样。虽然都是公司老大,但细究起来,两种人对公司的掌控都是全然不一样的。

    如果早些年,对上朱慈的一些任性举动。李邦华还会本着首相的权责去管束一二。

    毕竟,朱慈年幼。年轻气盛的年轻人做事总是有不周到之处。

    可是,就是在那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的一次次险境里,朱慈拿到了一次次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常人所不敢想象的任务。

    就是在那一次次似乎全然不能理解的错误决定之后,再过一两年去看,便证明了朱慈的高瞻远瞩。

    也有一些极其复杂的问题,有些人到了最近,才能恍然发觉皇帝陛下的谋划,感觉到了这一个个皇帝陛下坚持推行政策背后的真正用意与作用。

    比如教育。

    每一个儒生都十分欢迎朝廷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他们渴望有教无类,欢呼大明境内多出来的每一个读书人。

    但是,在朱慈的教育体系之下,儒生们惊讶地发现……这些读书人与他们这些读书人,可真有些不一样啊。

    初级小学,中级学校,高等学堂,军事学堂,工业高等学堂。

    一个个全然不同于过去私塾书院教育模式的教育体系在朱慈耗费万万两白银之后全面铺开。

    据传一一被朱慈审定过的教科书教导学子的内容,让那些读书人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儒生。

    从前的读书人,是未来的特权阶层预备役。但现在,在朱慈调教下的读书人,则是回归成了最普通的那种学生。

    而结果,似乎还不坏。

    每一年科举考试过后录取的学生越来越堪用了。

    数学、财务、地理、天文乃至于小说戏曲这些从来不被儒生们看在眼里的歪门邪道成了新一代学生们熟稔的事物。

    而这些学生历练政务之后,表现的本领甚至让许多已经工作许多年的前辈也惊叹不已。

    到这个时候,所有人才恍然大悟。

    朱慈巨额投入之下,并不是壮大了儒家读书人这一个特权阶层。而是重构了专业的事务性公务员,更让读书成了百业汇通的源泉。而不是只成了官僚后备军。

    比如在恒信商行、军工工坊这些地方,就多了越来越多读书人的加入。

    ……

    如此重重,都说明了朱慈的不一样。

    李邦华而今已经掌权五年了。掌权越久,李邦华越是能感觉到朱慈对时局的把握。

    看似,李邦华重新代表着文臣登顶,名副其实地获得了宰相的权力,完善了大明两百多年来政府机构顶层设计的缺失,权柄滔天。

    但实际上,朱慈言出法随。新年一出,朝廷立刻多出来了十多个部级官员的空位。

    虽然,那一个个空位都全然是新的官职,新的权力划分,新的很多人陌生的政治架构。但是,权力瓜分盛宴的背后。证明着朱慈对时局的强大把握。

    果不其然,教育部部长朱之瑜、文化部长陈子龙、关税总署常志朗、公安部长司琦、中央银行行长徐焕武等等原来有些陌生的名字纷纷上台了。

    虽然,还有许多位置当李邦华报上去以后也得到了批准。但看着这些名字,李邦华毫不怀疑朱慈随时可以毫无波折地撤换掉他这个首相。

    甚至,哪怕首相不认可的政务。朱慈一样可以以任命常务大臣的形式推行下去。

    不用怀疑李遇知没有这个本事与决心,李邦华太清楚不过这位老朋友的斤两了。

    这样一想,李邦华全然没有什么权臣的想法。

    这会儿,他的是如何过关。

    这似乎是一个考验。

    “天下布武……乃是东瀛人提出的方略。而今,外邦蛮夷不识礼仪,不通廉耻。这样的情况之下,与他们讲仁义道德是没有用的。武力,乃至于陛下曾经提及过的丛林法则就是最直接的解决办法。”李邦华沉吟少许,又说:“但是。武力能够解决事情,更多的是解决发生事情的人,而不是解决事情本身。故而,臣以为,若想长治久安解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