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第2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众人还没来得及细想什么,就见宜兴的张俊也跟着扒了身上的羞耻心,大声道:“殿下,我宜兴张氏别的没什么,可这海图却是积蓄了数代啊。海上行商经验丰富。可为殿下一用。还请殿下思虑。我等鞍前马后,绝不敢多出一个犹豫!”

    眼见徐谷与张俊一个赛一个的积极,在后头与朱斐然说话的陆丰可就抓瞎了。比起前两人而言,陆丰的根底更加薄弱,故而也就一得到消息便立刻冲了过来,为的就是抢先卖个脸熟,更是运气不错地打上了朱斐然的线,来了一个不打不相识。

    可眼见众人纷纷拥挤上去与朱慈烺搭话,他却不敢与朱斐然离身。

    见此。朱斐然也没有继续作弄,而是十分理解地开腔道:“去吧,这飞剪船的消息看来南京众人都知晓了啊。”

    飞剪船回大明当然不是一瞬间就出现在南京,更是将在朱慈烺的特地吩咐之下不再隐藏行踪。将货物在松江的上海县与苏州府发卖了一部分,最后更是在众人好奇这艘漂亮细长的船后,纷纷收到了一个消息。

    原来。这艘船竟是上个月才离开南京,此刻才过去不到一个月就从东瀛日本国回来。船上满载货物,尽数低价发卖了出去。获利巨大,让众人纷纷怦然心动。

    这一回,飞剪船上发卖到长崎的便足足有各种生丝、白蜡七千五百斤,各类纺织品又有四万四千匹,一匹约莫十斤计算便有四十万斤之多。这还不算那些没有泄漏出去数额的货物,保守估计,这一艘飞剪船的货值足足有十万两之多。

    与后世好货物要从日本进攻全然相反,此刻日本发展水平较低,好东西基本都是要靠着中国进口。再加上官方的贸易政策毕竟是禁止海上贸易,于是能够在海上跑的都是走私。因为不需要商税,利润极高。

    至少,呈现到朱慈烺案头上去的便估算出了从明国出口日本的糖有百分之三白的利润率,鹿皮有百分之三百八十的利润率。生丝或许是因为出口量大的关系,也仅仅只有百分之一百十四。

    再加上日本还存在金银铜钱汇率差价的关系,只需要多购买一些倭刀装裱之物回来,一趟往返能拿到的利润率无论如何都有百分之三百。

    这也就意味着这一趟朱慈烺跑回来,一艘飞剪船就有至少六万两的利润。

    再加上飞剪船超过寻常福船一倍的航速,这就意味着又是至少一倍的利润。

    明白了这些,谁还能忍得住其中巨大的利益?

    更不用说,当今朱慈烺可不仅是一位造船厂的船东,更是当今大明南京监国!

    也就是说,朱慈烺为许久以来一直坚持的海禁政策拉开了一丝曙光。这对于每年只能靠着走私来发家的不少江南士绅而言,如何不是一个巨大的利好?

    海禁固然可以让许多大家族把持走私推高利润,却也同样让许多耕读传家的士绅眼红。

    再加上又是三艘福船被俘虏,包果在海战中击败郑氏不得不逃窜的消息也不胫而走。这又更加坐实了朱慈烺海上的实力,证明了朱慈烺的赫赫武功不仅在陆上可以印证,在海上也无须怀疑。

    这对于利润率奇高,风险也极大的海上贸易而言无疑是一盏明灯。

    朱慈烺的气场是十分强大的。

    此刻,他记性极好地与在场的人一个个见礼,不仅许多都说出了名讳,更是三言两语就让众人都得到了一些安慰,让场内回归了秩序。

    就这样,当朱慈烺走上高台轻轻咳一声后,场上众人便纷纷平静了下来。

    “很多人会疑惑我为何请大家过来,我也很理解肯定会有人警惕,以为我朱慈烺是处心积虑要谋害什么。当然,这是没有的事情。”朱慈烺俏皮的话让场上笑容纷纷响起。

    就连张溥听了,也是不由悄悄放松了一点。但很快,他就警惕了起来:“欲抑先扬么……”

    “我这里,很巧拿到了一些情报。”朱慈烺轻咳一声,道:“西元1606年,也就是四十年前的时候,每年在马尼拉靠岸的大明商船大约有十五艘。根据西班牙人的关税推算,1606年每艘船的货值在三万九千比索,1608在三万两千比索。1612年则是平均每只三万四千比索。西班牙人一比索为七钱五分。根据我的推算,大明到马尼拉的贸易额便是七十五万白银。”

    “近年,福建郑氏曾经被荷兰人抢走两艘商船,索赔八万两与十万两。而每年通往南洋的平均数为七十六艘。这也就意味着大明与南洋诸国的贸易额是六百八十万两。一往一返算起来呢,就是一千三百六十八万两。再算上通往日本的,结合利润率与货值计算,则大明每年对外的贸易额总计就能达到两千万两了。”

    “当然,此次我来说这些不是为了强调这些年坚持的禁止海上贸易的政策。我对此不评价也不讨论。我更明白两千万两从来就不是贸易额的真正数字,与其说这是一个概略,不如说是一个最低最低的数字。真实每年行走在海上的商船不知多少。而这……就是一个巨大的蓝海,一个巨大的利益源头。”

    台下众人目光火热,呼吸粗重,他们看向漂亮细长,在码头上静静停着的星辰号,仿佛看到了一座金山。

    而张溥,俨然已经明白了朱慈烺的手腕,心如死灰。

    朱慈烺的声音清朗而动人:“今天,站在这里,我愿与诸君将这两千万两的海上贸易奔向一万万两,甚至……十万万两!这不仅是来自我的雄心壮志,更是身后星辰号的亲身经历!”

    “足足有一千两百料的大船,开出去,便能有船工所言十节以上的航速,至少高出一倍的航速,甚至……两倍的航速。这意味着什么?”朱斐然笑道。

    张俊砸吧了下嘴巴,道:“是金山银海罢……”

    【正版是,搜索几字微言、大明最后一个太子都可支持正版。!】(未完待续。)

第八十章:大权渐握

    张溥是怎么离开会场的没人知道。

    这也意味着,张溥的处境显然已经凄惨到没人去关心了。

    流传在整个南京的唯有一个个关于财富的传言。而这个传言的核心自然就是来源于朱慈烺,来源于那藏着金山银海的大海。

    朱慈烺身上除了监国太子的权威以外,俨然已经镀上了一层金光,仿佛凑近一点就能多靠近一些金山银海。

    然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只要此刻能够靠近朱慈烺,往后发大财几乎是肯定的。

    还有什么可以比拟海上贸易的豪富呢?

    朱慈烺就任南京监国虽然话语之中并没有提及解开海禁的政策,但大家都是老狐狸了,修行千年,听其言观其行。朱慈烺都自己进行海上贸易了,如何不是为眼下的海禁政策拉出一个豁口呢?

    甚至,不少人已经通过军机处里百般打听得到了另一个消息。朱慈烺要筹建商队分别开往朝鲜、日本、琉球以及南海诸国。

    显然,朱慈烺刻意不开海禁为的就是要建立官方的贸易船队,这个时候能拿到一个入场券,来年回来的就是至少一年五万两白银一船的巨额利润。

    若是能够买到龙江造船厂内的一艘飞剪船,更是立马能够将方才那个数字翻一番。

    如此巨大的利益面前,谁还顾得上粮价波动?

    粮价纵然抬得再高,最后也只能剥削一些小民百姓的钱粮。看要是能够参与海上贸易,却是足以铸就一个顶级豪族。

    眼见场上的气氛越来越热烈。朱慈烺却是悄然间抽身离开。

    他在码头不远处的一个凉亭里见到了许久不见的常志朗。

    只见常志朗拿出了一份奏章,悄然递给了朱慈烺:“殿下。上次你吩咐我组建海关总署的方案我已经规划完成了,请殿下过目。”

    此刻的常志朗经历了开封启明市一地主官的历练后多了许多稳重。气质内敛,有了几份朝堂大员的气度。

    见此,朱慈烺微微颔首,多了一些赞赏,一边看着这份奏章,一遍与常志朗闲聊了起来:“启明市那边还好吧,听说河南的恢复很快。许多农民已经回乡重新务农了,启明市的成本却还是上涨。”

    “这主要是启明市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了。”常志朗笑着道:“有完善的户籍管理与警察建设,启明市的治安比起开封是好太多了。这不仅让普通百姓在启明市安全感极大。更是吸引了众多的开封富人前来定居。再加上市政卫生,交通、医疗、教育以及启明市的管理作风。越来越多的开封富人愿意常住启明市,至少有家小的人也纷纷开始动身在启明市一小附近买房。”

    一小便是启明市的启明第一小学。

    在朱慈烺的治理系统下是绝对受不了私塾与县学那种落后教育体系的。让天下人都能上学对于当今大明而言是一个天方夜谭,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对于朱慈烺而言,这却是一个切实经历过,更希望完成的宏愿。

    启明一小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于启明市建立起来。同样,在临清亦是建立了众多的夜校、扫盲班。在临清,更是因为山东文化气息浓郁。西部经受战乱较少,以至于眼下已经有了比启明市还多的初级小学,以及山东最为盛行的职业学校。

    所谓职业学校就是匠作大院与朱慈烺掏一笔预算,每年投入银两进行工坊中索要用得到技能培训。这也是朱慈烺教育系统中负担最轻的部分。因为每年都有大批工坊主迫不及待地想要捧着银子送上门委托培养。

    在朱慈烺的税制与职业学校中,这些送进来委托培养的银子最终都能用来抵扣税款,而且职业学校委托培养的学徒显然比拟那些要从头教起。目不识丁的农民更能为工坊创造价值,提高生产效率。

    “工坊产业、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治安以及完善合理的税收。看来就是这些让启明市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了。一小的事情我知晓,没想到学区房也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