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第3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朱慈烺一早就有隐忧担心自己这个倒霉老爹根本撑不住陕西局势,将大明最后一个帅臣坑死,于是让锦衣卫千户魏云山亲自出手营救孙传庭。

    当然。营救孙传庭也不能是胡乱营救,没头没脑没章法的。将人揪出来就完事。

    作为皇太子,南京监国。朱慈烺要营救的格调就高多了。一纸命令藏在魏云山的怀里,只等孙传庭守不住西安了这才拿出来,上面给了孙传庭撤离西安的职权。

    而且,这一道看似寻常的命令却成了后世大明史学家反复专研的重要材料,纷纷都说这一道军令展示了朱慈烺极高的军事素养和战略目光。

    皇太子的命令上说道:“官军与贼军的力量实际上已经形成了逆转,陕西乃至整个西北在这样的战略势态下作战,不能再继续一城一地的得势。要开始反思朝廷在政治上的**,组织上的软弱无力,转移大明菁华之辈离开,保全己身。同时,你们接下来的战斗要着力于消灭李自成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离开西安,舍弃大城,保全精干的力量,这是我给你们的权力!”

    孙传庭收到命令后,泪流满面,久久无言。

    一个时辰后,孙传庭却仿佛变了一个人一样,浑身散发着蓬勃朝气,整个人都显得新生一般,爆发了无穷的力量开始动员西安上下的将官士子,甚至连书院里的读书人都被组织了起来,动员这一场大转移。

    他们将满城读书人,尤其是那些年轻朝气蓬勃的年轻士子、书籍、官府文书账册、粮米以及不多的金银都开始朝着秦风陇西等地转运。

    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搬家开始了。

    七月二十一日,李自成率领农民军占领了西安。不愿意随同孙传庭离开的秦王朱存枢被活捉,配合孙传庭组织陕西文书账册百姓士绅离开西安的陕西巡抚冯师孔、按察使黄炯被得以撤退,没有死在城破之中。布政使陆之祺等则选择投降李自成。

    李自成虽然只得到了人口下降众多几乎一座空城的西安,却也兴高采烈,立即着手安民,下令不得妄杀一人,误者将吏偿其命。一番措施下,李自成竟是迅速稳定了西安的局势。

    与此同时,由等人统率的农民军右营,从河南南阳地区出发后,于六月十二日进抵陕西商州,十五日攻克该城,处死驱民顽抗的明朝商洛道黄世清。十七日,占领洛南县。会同李自成所统主力会师于西安。

    至此,李自成亲率后营和刘芳亮所部左营组成的大军,向北追击明总兵高杰部官军,夺取陕北;田见秀率部南下汉中,追击总兵高汝利部,打通南下四川的孔道;刘宗敏等西向追击白广恩部官军,攻取宁夏、甘肃、西宁等地,追杀一路逃去的孙传庭。东面。则由李过驻守洛阳对抗皇家近卫军团的陈永福部。

    当然,那时的陈永福还不知道自己会被调往京畿。变成宰辅与边疆将门对抗的棋子。

    不多久,李自成统领刘芳亮部大军于八月到达延安。高杰一路奔逃。竟然最终跑去了江北,而且部下逃散亦是不多。不久,李自成改延安为天保府,米脂为天保县,清涧为天波府。

    唯有陕北的榆林守军依旧是忠勇,继续抵抗。榆林是明代北边重镇之一,居民多隶军籍,以当兵为职业;出身将门的子弟也特别多。李自成一面派辩士舒君睿携带白银五万两招降榆林诸将,同时命刘芳亮率领大军七万随后进发。以便劝降不成即用武力攻取。

    榆林总兵王定眼眼一番商议,决定与榆林道都任和、总兵王世钦、侯世禄、侯拱极、尤世威据城抵抗死守。按照原定历史,榆林一镇投降的投降,战死的战死,逃跑的逃跑,结局悲惨。但这个时空里,孙传庭却得到了监国皇太子殿下的命令,依据“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的战略思想,自然不愿意这些还算有节操的将官丢失在这里,于是一纸令下,也准了他们西撤。

    至此。延安被李自成占据,陕西北面稍稍平静。

    田见秀部的南下汉中比较顺利,沿途州县望风归附。七月十二日进抵城固县。围攻四日,克其城。明总兵高汝利企图逃往四川。于途中被农民军追迫投降。汉中地区平定后,田见秀留部将贺珍、韩文领兵镇守。自己返回西安。

    此时,除了刘宗敏还在朝着西边与孙传庭断后部队作战,整个关中、河南西部、湖广北部尽数为李自成所据有。

    没多久就连白广恩也重新投降李自成。

    到了崇祯十六年九月一日时,李自成宣布建国,改元永昌。改西安为长安,称西京;以明秦王府为宫殿。追尊其曾祖以下为皇帝,母吕氏为太后,册封高氏为皇后,陈氏为贵妃。封功臣以五等爵。权将军、制将军封侯;果毅将军、威武将军封伯、子、男。封汝侯刘宗敏、泽侯田见秀、蕲侯谷英、亳侯李过、磁侯刘芳亮、义侯李双喜,追封战死的袁宗第为绵侯。

    随后更定官制,改内阁为天佑殿,明牛金星为大学士平章军国事。宋献策为军师。中央行政机构为六政府,增设尚书、侍郎,改郎中为中郎,主事为从事。翰林院为弘文馆,六科为谏议大夫,御史为直指使,尚宝寺为尚契司,太仆寺为验马寺,通政司为知政使。

    又增设节度使,各省加派巡按直指使,以明临汾知县刘达为陕西巡按直指使,介休知县李若星为山西巡按直指使其他如同防御使、府尹、州牧、县令等官大肆分封。

    定五营为中吉、左辐(辅)、右翼、前锋、后劲;旗纛前营为黑色、后营为黄色、左营白色、右营红色、中营青色。设权将军、制将军、果毅将军、威武将军、都尉、掌旅、部总、哨总等官。

    其后,李自成检阅军队操练士马,整军备战。俨然一国新气象。仿佛没了朱慈烺在国内压制,李自成仿佛又重新恢复了一番天命之主的气象,就如同开封一战的失败从来就不存在一样。

    见此,不少士绅仿佛已经认定,此刻的大明气数已尽,跟着李自成还真的可以捞到一个从龙之功。

    而这时,一个彻彻底底的意外打乱了朱慈烺的所有布局。

    崇祯十六年的九月十七的大明依旧酷暑难耐,尤其是在京畿东面永平府府城外的官道上更是如此。

    从蓟镇开拔而来的唐通部便是刚刚离开了永平府。没有如皇家近卫军团一样的百姓爱戴,有的只是永平知府那死了爹娘一样的棺材脸,三五句话里逃不掉一半是旁敲侧击地闻着唐通何时离开。

    若不是唐通得到了朱由检罕见大方的十万两白银犒赏,唐通都要负气地跑回自个儿驻地了。

    唐通这个时空里虽然没有过这种事,可在原定历史上唐通就干过。那时的崇祯对唐通格外厚重,亲自赐予了蟒袍珠玉。可是表面功夫好看,一番好颜色下来搜遍家底只有万把两银子作为军饷犒赏拨付。面子活做得再好,一听就这么点银子,唐通既是失望又生气地抛下京师防务不管了。

    在这个时空里,撇去刚刚出了德州还未进京的皇家近卫军团陈永福部。唐通部可谓是而今京师边军里仅存的一支兵马了,曾任宣化总兵的唐通眼下官职是密云总兵,负责京畿对北方建奴的防守任务。

    当然,说是负责,到底也是要靠手上拳头说话。唐通拳头不硬,对抗建奴只能附城而守。可若是要去按照朝廷命令去山海关乙方,那本事和胆气自然是不缺的。

    就这样,当时间到了崇祯十六年九月十九的时候,走出了永平府城朝着东边进发的唐通部已经快要接近山海关了。

    这一天西山日落,黄昏升起,唐通站在马上,等待着斥候将前方道路打探清楚。算算路程,他们也该到抚宁卫城了。那是位于抚宁县北方的一个没落卫所。官军不受官服喜欢,便只好去寻卫所驻扎,那里有破旧的屋舍,好歹比野外强。

    “特娘的,这群穷酸书生,一听官军就恨不得将嫌弃两个字写在脸上,遇上贼寇了,这才想得起我们。要想进城歇息或者采买些军资还得真材实料给银子!”唐通吐槽了一下,忽然间看了一眼天色,此刻黄昏已经深重,火烧云如同烈火一样在天边燃气。

    可是……

    “夜不收怎么还没归营?潘武志,你带人过去看看,是什么情况!”唐通没有发怒,他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的气味。

    潘武志是他的亲兵,亦是当年弓马精湛的夜不收。

    一刻钟后,前方的卫所城已经快看到了,夕阳已经快要落幕了。

    不仅斥候队没有回来,潘武志也没有回来。

    “传令全军,整肃备战!”唐通神情紧张。

    ……

    “可是……晚了!”金钱鼠尾,身形雄壮的清国武英郡王阿济格看着身后一万勇士,裂开一张张满黄牙的大口,道:“全军冲锋,击溃唐通部!”(未完待续。)

第二十七章:最危险的关头(四千合并)

    【如无意外,往后都以两更合并四千字发布。鞠躬~】

    山海关内的一处园林里,清晨的阳光刚刚升起,雾气朦胧,正是九月下旬来酷暑未至的好时候。但这样一个好时候里,后园的气氛却显得格外压抑。

    吴三桂、吴襄这些天频频召见亲信部将,密探进行了一场又一场,见的人走马观花不知换了几茬,却依旧没有一个准信传出来。

    这一回,那个满清使者没有了耐心。他不问而入,走进了后园里,坐在了吴三桂的身前。

    吴三桂与吴襄的表情都是很沉重,他们明白,这个满清使者来头极大,可不是他们可以随意拖延得起来的。

    因为,这一次深入山海关关城内的就是七年前受封清国豫亲王的多尔衮同母胞弟爱新觉罗—多铎。

    多铎身份贵重,后来被誉为开国诸王战功最高者。显然不是来找吴三桂闲聊的。眼见吴三桂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