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第3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是为私为一己之私而来!”

    顾炎武声音极大,几乎用要用吼来形容,他站在门槛之上,眼前几个兜头猛冲的人恰好正中这音波,当下就被这几乎吼出来的声音给震慑住,猛地捂住耳朵,龇牙咧嘴,好不难受,忙不迭地后退。

    后方,知府吴英科看着黄景昉,偷偷地道:“顾官人不是人称雅量非常,气度举止俨然诸生楷模吗……这……”

    此刻的顾炎武瞪目张眉,扯着嗓子,一手紧紧握拳。当顾炎武说完后,他身后的队伍更是统统上前,纷纷扯出袖子,露出精壮的肱二头肌,将门口遮掩得死死的。

    秦云的身子骨稍稍薄弱一点,落在后头,听到了知府吴英科的话,龇牙咧嘴道:“身怀济世之才方为真君子!”

    说完,秦云也撸起袖子,排到后列,将门口严严实实堵住。

    门口一波秀才一见这么多壮汉露出身子,炫耀肌肉,又看着顾炎武目瞪口呆,犹如怒目金刚,纷纷只觉得好像穿越到了蛮夷之国一样。

    数百秀才里头当然有几个反应快的,赵文吉就是,他从众星拱月的人群之中走出来,众人纷纷让开,露出道路,让她得以直接对峙顾炎武:“敢问……方才足下开口,说是昆山千灯镇顾绛?”

    “改了字号已然一年矣。”顾炎武收起铁皮喇叭,一步上前,手持着铁皮喇叭拱手行礼。惹得他身前对面的秀才们纷纷后退,生怕顾炎武再使出狮吼功。

    “我认得足下,当年游学南京,曾有幸在高台之上见过一回。未曾想,今日再见之事,竟是眼下境地。只是,更未能想到的是,曾经关心民间疾苦,以天下重任为己任的顾绛竟是有一天会走到对面之位。变成了当年最可恶之人!”赵文吉不愧是保定案首,口才与急智都是一流,嘴皮子上下张闭,犹如吐露长剑短枪。

    但这会儿,赵文吉身边一个被人齐齐称呼为齐兄的秀才知道了顾炎武的名头以后,心中一震,一拱手,气势更是一落地开口道:“这为公为私又是个什么情况?”

    秀才们气势汹汹,来者不善。话语听在顾炎武的口中,他却是悄悄放松了下来。

    他知道,自己的名头与身后的肌肉男暂且镇住了眼前几人,落入自己的话头了又哪里还能错过?

    还未等赵文吉反应过来再度开口,顾炎武将心中早已思虑的话语说出,朗声道:“若诸位同学来此府衙,是为天下公里,人间正道。那我顾炎武今日可以放言直说,我站在你们这一边,莫说这所谓县衙,就是那紫禁城金銮殿,我亦要仗义执言!可要是有些人借着这众人之怒,兴一己之私,是为了那一己名利要将吾皇善政作为自己声名的脚踏石,那就莫怪我顾炎武今日放浪形骸一回:纵然天涯海角,不将尔丑陋面目揭露,誓不罢休!”

    顾炎武说得堂堂正正,正反两边都是无畏无惧,更是将寻常人所能想象的极限道出,顿时真正将这一番气势夺了回来。

    黄景昉在身后看着,挪开左右护卫的京营护卫,仔仔细细地打量着眼前的顾炎武,抚着长须,心道:“这顾炎武真是名不虚传啊。”

    保定知府吴英科更是心中猛地一放松,右手握拳,左手平躺,猛地一击,道:“初成矣!”

    顾炎武长长一段话说出,说得是义正言辞,一番堂堂正正的赤子之心显露众人身前,端的是让人感染,久久未能言语。

    但有一人,却是早就冷艳旁观,不为所动。这就是那赵文吉,之见这保定秀才之首一副思虑完全的模样,露出一丝嘲弄的表情:“阁下端的是说得一番公心尽露的模样,让吾不由响起大学士李建泰见吾等时,亦是一番模样,可掉转头,什么家国天下,都不如一己之私重要!你身为众人仰望之名士,做了什么?还不是站在吾等乡人身前,要推行那徭役之政!眼下新皇登基,如何会草率就这般扰民,定是你妖言惑众,迷惑圣上!谁又能言,你不是为了一己之私!”

    赵文吉说得亦是气势磅礴,更兼有人望,一人言之,众人跟随。

    当下,七嘴八舌纷纷投来,唾沫星子如暴雨一般倾覆,当下就让顾炎武身后一排好汉不由以手拂袖,擦拭脸旁。

    至于中间的顾炎武,更是这暴风雨最猛烈的地带。

    但顾炎武只是笑:“所以,诸位亦是一番居心为公?可我亦是。这天下真理,不辩不明。不如,诸位就随我探究一番?”

    众人一愣,看着顾炎武有些湿润的脸庞,不少人心情为之一缓。毕竟读的是四书五经,讲的是孔孟仁义,谁也没有与人为恶的心思。一见顾炎武气度如此,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赵文吉猛然间想到了什么,道:“你休要胡说八道,妖言惑众!”

    顾炎武心中一笑,知道众人落入了他话题间的轨道,猛地间提起了铁皮喇叭。转瞬,久违的恐惧在众人心中滋生,让他们迅速想要捂住耳朵。可他们再快,也架不住先一步行动的顾炎武:“诸君既然是为了担心这新式工程会伤害民力,让天下百姓不得生息。那为何不顺应吾皇号召,亲眼看一看,亲手行动,将那沿途之中的残害生灵的恶官烂吏揪出来,真正做出一番脚踏实地的功业,而不是聚众邀名,空谈误国!”

    “空谈误国!”

    “空谈误国!”

    “空谈误国!”

    ……

    顾炎武身后一排壮汉齐声高喊,成了此间唯一声音,深深印入所有人的心海。(未完待续。)

第十三章:锦衣卫出动

    至此,顾炎武终于道出了自己本来目的,道:“诸君都是吾皇信重的读书人,是我大明养士百年,只为这家国天下安居乐业的人才干将。眼下,吾皇深知地方贫困,呕心沥血筹措出了二十万两银子以及相应等价粮米,就为了第一期能将保定府内道路修缮,更能让百姓们安然度过这最困难的春天。”

    “谁都明白官吏中有不少害虫,可御史纵然廉洁分巡天下,亦是人力有尽。为此,吾皇这才寄希望于天下士子,尽皆担负起我大明英豪应有的责任。”顾炎武沉声着,话语之间蕴藏着穿透人心的力量:“请诸君多想一想,我们身受皇恩百年,究竟为这帝国做了什么?而不是想着,我等身受皇恩百年,还能在这将倾大厦之际,再多挖掘出什么私利!”

    “真是厉害啊,这一番乱事,平矣……”他的身后,知府吴英科,首辅黄景昉不约而同悄悄冒出这一句话。

    ……

    场内微微一阵寂静,当顾炎武坦坦荡荡说出了要让秀才去修路的真相后,在场众人心中封冻的抵触悄然间消减了。

    人呐,有时候就是个奇怪的生物。当厄难只是传言而不确定的时候,人会焦躁,会暴怒。但当厄难真正成为现实,确定毫无疑虑的时候,反而让人突然间冷静了下来。

    新皇要秀才们去徭役的事情已经确定无可质疑了,强权就这么**地显露,但众人反而不再像之前那么愤怒。因为,知晓这一事实后,另外一部分记忆里的印象悄然间在扭转。

    在秀才们看来,这是新皇帝眼间剥削不了小老百姓要拿读书人盘剥。所以迎接秀才们的就是在荒郊野地做繁重的工程。

    可在顾炎武那磅礴大义的话语之中,众人却看到了另一个不一样的景象。

    他们秀才并不是被新皇拿去当苦力填沟壑,他们这些读书人依旧深受皇恩依旧为圣上重视。他们要做的,是为了不让新皇苦心挤出来的二十万两救灾款项在层层官吏的手中被盘剥,以至于真正需要救助的百姓反而拿不到这些救命钱。

    徒然间,印象被扭转,所有人嗡嗡嗡地议论着,却再也没有了方才激动抵触的心情。

    赵文吉更是首当其冲,他看着顾炎武,又看着左右一干秀才,大步上前,仔仔细细盯着顾炎武,道:“顾绛,你若诳我,我定不会饶你!圣上,真的拨付了二十万两银子来救灾!”

    顾炎武缓缓颔首,笑道:“自然是如此。赵兄,钱粮就在府中后衙,这些天,我与我身后这些兄弟们往来各处,调查灾民群体。无不是为了这一次圣上亲自嘱咐的:以工代赈行动。历来赈灾,无不是施粥焚尸,做的不过是修修补补的事务罢了。可这般消极的举动,圣上此等雄才大略之主如何看得上?故而……”

    说着,顾炎武将以工代赈的好处一一说了出来。

    而今国库委实不缺银子,朱慈烺从盛京之战获得的斩获无以计数,高达两千万两的巨款相当于过往大明历年之中消耗最高一年的数倍,就是比起崇祯十六年来将百姓们折腾得要死要活的辽饷剿饷也要超过。

    但朱慈烺深谙经济之道,明白不是有银子撒出去就能解决国内极积重的问题,不能让灾民重新回归国民经济活动之中,这些百姓就是负担,哪怕能够毫无损耗地省却大明而今巨大的行政成本直接将银子发放到灾民手中,一样也只能造就巨大的通货膨胀,反过来将直面搅乱得一塌糊涂。

    故而,朱慈烺要从南方,从朝鲜,从日本,从越南乃至全世界购买物资,用以拯救国内缺少粮食,战乱与灾祸到来的生产停滞等一切危急。

    再继续绕起来,这又不是简单的买买买就能解决。

    其中,行政成本是不可避免的管理成本。贪腐的存在以及大明一向低劣的行政系统与基层掌控力都让救灾必须寻找出新的可行路线。要不然,那些在接连灾祸之中同样损失不轻的地方官僚就会拼命吞噬救灾物资。

    对于如何重铸廉洁高效的官僚体系朱慈烺并没有压力。但是,另一个硬伤就困扰着朱慈烺了。

    这就是古代糟糕的交通。

    古代的世界与现代是截然两个不同的世界。

    在现代,从保定通往京畿只需要一个小时的高铁,然则,在古代,却是意味着凹凸不平的道路,坑坑洼洼的官道让物流转运的成本激增百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