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第8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一个读书人,大家多少都有一些尊敬。尤其是李建泰很清楚他在做什么,往小了说是暴乱,往大了说是造反。

    大凡起义之中能成事者都是需要必备一个必要条件:有读书人支持。

    李自成最后虽然败亡了,但他崛起之中一个标志性的分界线就是招揽到了牛金星等举人级别的读书人。

    想到这里,李非猜出了对方的心思。有点战国纵横家的感觉啊。上来先阻止你,然后告诉你大祸临头,最后自己帮你解决,证明自己的本事。

    “敢问先生尊姓大名?有何指教?还请分说一二,分钱有何不可?”心理活动虽然很多,但李非想完这些只是一念之间。他很快缓和了话头,拱手发问。

    孙三与黄九纷纷出言。

    “这是刚进矿的兄弟!和俺们一起来的。”

    “是新请进来的账房先生柳如,本来打算给兄弟们发薪的。柳先生也是个苦命人,想赚点赢钱补贴老娘进的矿……”

    孙三黄九照着预备的法子在人群里道出身份。谷科也是跟着拿出了几本账册,一副有些害怕的模样。其实,谷科一个当兵的哪里怕了一个民间暴动。他只是借此演示自己的惊讶。这个贵人比他想象的厉害呀,竟然真的镇住了这暴乱的头子。

    说到这儿,李非已经信了三分。他并不着急言语,盯着柳如是,等他回话。他想看看这柳如的账房能说出个什么子丑寅卯来。

    “留在矿里的银钱不多,都发给了工人们,大家都会一哄而散。到时候东家来了,有仇报仇,有怨报怨,谁都挡不住。更重要的是,矿里的粮不多。不留下来一部分做公使钱将人组织起来,别看现在气势汹汹,过不了多久就是一盘散沙。”柳如是镇定自若。

    李非虽然听不懂公使钱、组织这几个词汇,但意思他很快明白了。只是刚说过的话就要吞下来不认,这对他的威信打击很大。

    想了想,李非将柳如是扯到一边:“话我已经应下来了……还请先生教我!”

    说着,李非似模似样地做出一副求贤若渴的模样。

    柳如是果然很是受用的样子,笑道:“这不难办,矿上余下来的钱虽然不多。但头目的俸禄都很高,相反工人们的薪资都很低。直言将工人的薪资涨一倍立刻下发,随后余下来的银钱做公使钱即可。据我所知,矿上除了薪水的钱以外,还有几笔货款入账,暂且颇为宽裕。更能拿出一笔钱来激励后进,为李公所用。”

    说完,柳如是拿出了账本,一连串的数字报了出来。

    一个普通工人辛苦劳作一月才一块五,但一个普通的头目一月却有十块。工人的工资哪怕翻一倍,也只需要支出一千五百元左右。事实上,矿里存下来的还有五千余元。原本这些都是账上新收的货款与工资,现在都便宜了李非。

    这是一笔巨款,李非心中怦然大动:“就依先生!我欲以百元一月聘请先生为我赞画,日后富贵共享,定不相忘!那五千元里,且分先生五百!”

    李非颇有魄力,当即拍板。反正这笔钱也不是他辛苦赚的,用起来不心疼。更重要的是,这等暴乱之事,工人们尚且有机会劳改几年就重获自由,他却十有**要砍头。在生死之间的大恐怖面前,贪财毫无意义。

    “那就谨谢不敏了。”柳如是颔首应下:“这是我三位旧友,我打算让他们先跟在我身边,为李公先将发薪之事解决。”

    “都依先生!这些小事大可都让下面的人去做,我有至关重要的大事要与先生商议!”李非干脆地应下。

    谷科、孙三以及黄九纷纷对视,有点难言的震惊。这就搞定了?

    有文化真好啊……

    三人脑子里很快又冒出了这么一个念头。

    谷科三人组跑去发钱了,李非拉着柳如是谈起了组织发展的问题。

    暴乱的工人们暂时没有时间去破坏,而是忙着收钱。

    一时间,水峪沟上渐渐平静了下来。

    唯有柳如是很清楚,这样的平静是短暂的。这更像是暴风雨前的宁静,一切都只是暂时。不过,他已经足够好运,先一步接触到了水峪沟煤矿暴乱的工人头子。

    当然,如果仔细多说几句。若非是柳如是此前就有准备,也不会一来就找到这京师猫腻最多的一家煤矿。

    见识了柳如是的本事,李非很快放下了担忧与柳如是谈论了起来。李非想不到眼前之人会是前来查探苛待工人之事的密探,没有戒备地被柳如是不着痕迹之间套话了起来。

    “其实做工对我这等败兵来说反而是件好事,我是败兵,也是逃兵,还是大学士的私兵,朝堂的军籍里不会有我的名字,想要享受军人待遇是不成的。至于回老家盼着分几亩田,那样的日子我是不过的。打了好些年的仗,只会使一把子力气,要拿去耕田,我不甘。矿里虽是辛苦,可以我的本事也大小算个小头目,我为人义气,大小苦活都有人扛去。可是……”李非轻叹了一口气:“兄弟们活不下去了啊。”

    “既然李公在矿里舒适,为何其他人就过得不舒适呢?”柳如是眉头一动。

    “我是个小头目,所以有些活可以推给人,只要看着人就行。那些大头目更是轻松,只要拿着鞭子监工数着出煤多少就行。但兄弟们呢?干得比牛累,吃的比狗差,睡得连猪都不如。每天劳作至少七个时辰,年年月月没有休息。再是强的人也扛不住啊!我来了三年,老兄弟是几个月就要走一个。我……我……”李非说到这里,心理堵得慌。

    “都是怎么死的?”

    “怎么死的……?累死的。吃得太差,干得太累。没点荤腥,光干吃饭怎么行。”

    “还有吗?”

    “还有就是病死的,当然最多的就是塌方,矿难,或者被煤啊石头啊砸伤了治不好死了,直接砸死了。三年三十七人……还只是少的……那么多封死的矿洞,里面谁敢去?”李非说完,一阵阴风传来,两人都是一阵沉默。

    “所以,李公的志向是什么……?”一阵良久的沉默之后,柳如是郑重看向李非。

    李非张了张嘴,好几次想开口,都最终吞了回去。

    他在想,是啊,志向是什么?

    “学生只是想赚些银钱罢了……自然不是想着什么封侯拜将。故而,李公志向何处,学生才能竭心尽力,为立功谋划。若是志向就岔了,彼此不解其意。自然事倍功半,还请立功明察。”柳如是沉声说。

    李非闭上了眼,无数画面涌上心头。

    作为历史的创造者,他压根不会想到,自己做的第一件工人革命会是怎样的轰动。就如同陈胜吴广一样,必将青史留名。他只是很本能地想着,不愿意自己在将来的某一天病死在某个矿坑里,也不愿意那些信赖自己的兄弟更高概率地死在这里。

    “他们……为我扛下了很可能塌方死在里面的活。为我担下了大头目的鞭子……为我买药……拿我当亲兄弟啊!我明知道他们可能接下来就稀里糊涂死了,连几个烧埋银子都拿不到,我怎么能忍?怎么能沉默?我的志向……就是不想兄弟们就这么稀里糊涂死了啊!”李非低沉而沙哑地说着。

    “李公有兼济苍生之心怀呀。学生……为李公一礼。”柳如是原本是有些心思隐藏的,但现在听了这么一个结果,却是大为起了敬仰之心。

    “造反的事情……我没有这个心,也很清楚没有这个可能。”李非毕竟是有些见识的,他知道而今大明国力蒸蒸日上,当年李自成好大的威风,泼天厉害的手段。满人更是所向披靡二三十年。但一样被朱慈在五年的时间里平定。

    面对皇帝陛下这个敌人,李非生不出造反的心。

    更别提朱慈治政以来,帝国全面复苏,有辽令授田令这样分田分利无限巩固民心的大杀器在,引得民间人心无数。李非很清楚,别看眼下工人们对东家怨恨恐惧,但对陛下,个个都是敬服的。

    “学生明白了。既然如此,学生的法子……是先闹大!”柳如是目光灼灼,这一刻,他都差点有些怀疑自己到底是站那一边的。不过,理智很清醒地告诉了她,只有这样做,反而才能真正解决眼前这个问题。

    “闹大?”李非迷惑了。按照常理,或者说普遍解决这类丑事的法子来说,不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么?

    毕竟,李非这事不管从哪方面来说都很可能杀头的。

    忽而,李非目光一亮:“杀人放火受招安?”

    柳如是笑了,只是很无奈地笑:“李公,这不是前宋,这是大明呀。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大明。”

    熊文灿的招抚政策已经事实上被证明没有作用,盖因朝廷自己兵马的银子都养不起来,谈何去养一群叛匪?

    也就宋朝能有足够的财政能力支撑庞大的军费开支了。

    当然,柳如是也很清楚,以朱慈年轻气盛的性子哪怕闹得再大也不会容忍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遗骸的。

    “那先生的意思是……?”李非更加摸不着头脑了。

    “现在这五百人,顶多只会让大兴县县令出马。不管是大兴县县令还是顺天府府尹……都解决不了此事。东家只会联络人手,先期秘密镇压,根本不会解决我们的问题。只有闹大……闹到连瞒不住陛下的时候!”柳如是信心十足。

    “这……”李非感觉到了恐惧:“以官军之强……”

    “今上不是常人。”柳如是当即说。

    “自然不是常人,不然也不会让人生不出反抗之心。”李非纳闷地嘀咕着。

    “不……我是说在出动大军之事上。今上目光长远,更是清楚知晓皇家陆军清名得来不易,不会让官军来干这污了双手的事情。”柳如是对此很有信心。她研究过而今的官军,这是一支朱慈出宫自己打造出来的私兵。随后私盐变官盐,以小博大主导了大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