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远东之虎-第6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论中国》读书笔记(4)

        1979年2月17日,中国发动对越自卫反击战。

        在战争之前,二代领导人效仿当时的杨子任高调出访美国,使外界认为这次行动得到了一个超级大国的同意,从而吓阻另一个超级大国插手干预。

        接着,二代领导人又出了一招妙棋:遍地落子。

        他遍访缅甸、尼泊尔、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并在2月4日“在围棋棋盘上布下了最后一颗棋子——路径东京停留”,达到了将中国融入世界、孤立越南的目的,为对越反击战取得舆论上的支持。

        当然,这其中也带着美国的默许和各种协议——当时中美因为苏联而走到了一起。

        基辛格用《孙子兵法》和围棋解释中国领导人的精妙政策,匠心独运,别具一格,将复杂的军事和政治斗争化繁为简,让我们普通老百姓也能见识到大国博弈的神奇。

        政治之事,又何曾是键盘上点点便可明白的?!每一次博弈,掀起的腥风血雨和背地里的各种交锋、暗战是我们所不能见的。

        抽丝剥茧,不过是能见到一丝的端倪。譬如,解密中那段时间中国拿到的炮兵雷达。

        由此我们也认识到,政治不是儿戏。咱们老百姓想当然的事件其实都包含着激烈的政治博弈,因为他们必须为国家的长远考虑,思索如何才能为自己国家带来最大的利益。

        某些政策、策略甚至是延后十年乃至数十年才能够看出效果。东欧的颜色革命,当时不断鼓吹的“中国崩溃论”……等等。

        放到了今天来看,东欧却依然停滞不前。甚至美国、英国等自身也陷入了危机。反观中国,却在“崩溃论”中一路前行。这已经引起了他国的注意。

        英国首相丘吉尔1945年和西方领导人交谈时,对中国根本就不屑一顾,提及“中国人”,他用的还是那个对华人带有严重种族歧视的字眼“Chinaman”。

        而现在,哪位首相或者领导人胆敢在公开场合谈论中国的时候再提到这个字眼?!这便是我们的成就。

        中美外交风云

        作为资本主义及美国的坚决拥护者,基辛格声称:“美国坚持通过施压和激励来实现价值观的普适性,也就是干涉别国的内政。”

        在外交上,中国含蓄而深刻,杨子任一句乍看之下令人摸不着头脑的话语往往包涵数层含义,往往令喜欢直来直去的美国人头痛不已。

        他们经常煞费苦心,热烈讨论,方能解出此中曲直。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恢复,这是冷战时期改变世界格局的大胆举动,而在这之前,时为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秘密访问北京,为尼克松访华之行打前站。(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论中国》读书笔记(完)

        因此,基辛格身为亲历者,他的描述无疑具有准确性,他所披露的细节也是其它历史书上绝对看不到的。

        基辛格是著名的外交家,他多次访华,多次中国的三代领导人交流切磋,对他们的理解是不同寻常的:

        他称杨子任为“哲学王”,周儒雅、随和,他还特别欣赏二代领导人的实用、三代领导人的灵活,认为这两人都在审时度势,为把中国带出备受孤立的国际环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奥巴马2008年竞选团队亚裔事务顾问薛海培认为:“美国进入全民思考中国带来冲击的时刻。想跟中国干仗的人并不多,更多的是对中国崛起的焦虑,这对美国民众影响很大。”从来便生活在优越感之中的美国人第一次感到了威胁。

        然而中国的崛起是必然的,美国无法忽视这个大国的存在。事实上美国不必感到惊讶,除去清至共和国初期的两百余年,我们一直领先于世界。现在不过是我们重新拿回属于我们的东西而已。

        中国必然会对世界未来的格局和走向产生较大的影响,美国需要一个强大的中国作为盟友。如果双方对抗,那么损失的不仅仅是中国。

        在今年的美国大选中,中国的崛起成为奥巴马和罗姆尼的独立辩题。相比之下,奥巴马对华态度比较温和,而罗姆尼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十分激进。

        事实上,美国大选的候选人为了拉选票,通常会在竞选中对中国强硬,但是上任之后马上变脸,开始缓和对华关系。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992年美国选举时,克林顿激烈谴责老布什的对华政策,他攻击老布什“纵容”中国,扬言要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与中国人权挂钩。

        可后来,克林顿对华的亲切有目共睹。只有过来人才懂得,与中国搞好外交关系才是硬道理,纵使美国总统为了国内的呼声而采取一些不利于中国的政策,也不会在深层次上影响中美的正常关系。

        鉴往知来,本书的最终落脚点,仍是为今天的中美关系献策。

        当前,中美两国以超乎寻常的速度成了互相依靠的经济大国,在基辛格看来,这样的态势也给双方出了个难题,因为两国都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下各自所承担的角色,一时还找不到一个能够统领一切的战略伙伴关系框架。

        他在《论中国》的结尾部分提出了一个新词——“太平洋共同体”。在他眼中,中美关系的恰当标签应是“共同进化”,而不是“伙伴关系”。这意味着任何一方都不完全赞同对方的目标,也不假定利益完全一致,但双方都努力寻找和发展相互补充的利益。

        这又似乎暗合的中国哲学文化中的“求同存异”的理念,但我们需要看到的是美国对中国的不认可和围追堵截。(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六百零三章 屏息以待

        李汉魂的一封通电,成了压垮陈济棠最后的一颗稻草。看到了李汉魂的通电陈济棠绝望了,他已经察觉到了身边的变化。而李汉魂无疑是他最为信任的人之一。

        现在李汉魂都走了,那么自己还能如何抵御南京方面的侵蚀?!一时间,陈济棠心灰意冷生出了不如归去的心思。

        同日,余汉谋向陈济棠发出通牒,要求陈济棠24小时内离开广东,同时出兵向广州进攻,陈济棠所部第二军不战而退,准备迎余汉谋以代替陈济棠,陈济棠所部军心大乱!

        白崇禧立即电告陈济棠,形势危急,劝陈济棠不惜血本迅速稳定军心。但陈济棠此时已经对诸事死心。他没有理会白崇禧等人的劝告,收拾了一下行囊宣布下野。

        18日,陈济棠在将过渡政务军务安排妥当后,前往香港,淡出政坛。

        陈济棠最亲信的陈汉光师,被陈济棠命令入桂,并且附送军费数十万元。但陈汉光师不愿入桂,被余汉谋部收编,至此,陈济棠在广东之势力被连根拔起,除了数十万军费归新桂系所有外,全部被余汉谋接收。

        随后,取得了优势的蒋中证毫不犹豫的向着桂系发起了进攻!麾下顾祝同率薛岳等部自贵州进逼,接替了陈济棠成为广东王的余汉谋所部自雷州半岛进逼,嫡系陈诚部自西江沿江而上,湖南何键湘军则自湘桂边境窥探桂林,新桂系形势危急!

        “太过分了!这陈伯南就没有一点革命军人的风范!”桂林,李宗仁的办公室里却见这位桂系大佬铁青着脸色怒骂。

        “这么就跑了,算什么?!逃兵!就是个一个逃兵!!”

        李宗仁在怒骂着,而他身边的白崇禧则是一声不吭。直到李宗仁骂完了,白崇禧才沉声道:“德邻公,现在不是我们骂他的时候。也不允许我们继续骂了,现在的问题是:蒋中证的南京国府可都冲着我们来了!”

        李宗仁听得自家“小诸葛”的话,不由得陷入了沉默。顾祝同、余汉谋、陈诚、何健等全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步步紧逼。还好自己麾下的弟兄算是团结没给蒋中证钻了空子!

        “如今之计,我们最好是联络各部尤其是东三省的哪位猛虎。”小诸葛看着李宗仁沉声道:“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做好最坏的打算!该让下面的人全都动员起来!否则一旦中央军来袭,我们必然措手不及!”

        李宗仁也不再怒骂了。仔细的听着白崇禧的话。不断的点着头,他知道自己的这位副手在战略上的确胜自己一筹!

        “最后,就是关于我们军队里日本教官的事情!”白崇禧深深的吸了口气,对着李宗仁便道:“现在这个情况,我们还是跟他们脱离关系的好。不然,可真的扯不清了!”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