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主三国-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赖牧恕

    ……

    列阵完毕,关羽打马上前。于禁喝道:“敌将何人,因何率兵犯我兖州?”关羽道:“你是何人,兖州故刺吏乔瑁似不能生出你这么大个儿子。”于禁将戟一摆,骂道:“匹夫安敢辱我?”策马便冲了过来。“来得正好。”关羽拍马迎上。两马交错,关羽一刀劈去。于禁斜戟一架。便要还上一招。却不料关羽刀重,一架没有架住,大戟直往下沉,而关羽的刀却直奔面门而来。于禁只得将身一仰,躲了过去。吓出一身冷汗。

    关羽的武艺本来就在于禁之上,这时又得脚蹬之便,于禁安能不败?交了这一合,两马相错而过,于禁拍马就逃。于禁的士兵见了,也忙往后退。

    关羽一圈马,叫道:“哪里逃!”便追了上去。关羽的士兵也乘势追杀。

    旁边不远之处便是于禁军营的营门。然后这个弯,于禁则拐不过去。只得往东北的濮阳方向败退。正逃着,一阵梆子响,铺天盖地的弓箭就射了过来。随即杀声四起,张辽的伏兵杀了出来。

    于禁在队伍的前端,但却不是最前。最前面还有两个将领和十几个步兵。于禁眼看着,一名敌将迎了上来,枪尖刺中一将咽喉,枪柄又把另一将撞落马背。跟随敌将的还有很多步兵。眨眼之间,便将落马的将领及十几个步兵杀死了。

    于禁大怒道:“敌将通名受死!”张辽道:“张辽张文远。你是何人?”于禁答道:“于禁于文则。”然后便战在了一处。

    交手十数合,于禁感觉不能敌。恰此时,又听到关羽在远处大喝:“敌将哪里逃!”于禁看北方西方人多,关羽又自南而来,便卖了个破绽,往东面逃出。张辽却也未追,只顾着指挥士兵,消灭敌军。

    ……

    于禁一口气逃出二十多里,看着马匹直喘粗气,跟随的步兵也已经步履歪斜了,便住了马。上马清点残兵。略一点,有九百多人。当即吩咐,就地休息。等士兵刚刚坐倒,又听得远处一声锣响,几千支箭矢就射了过来。“**,这儿也有伏兵!”于禁骂了一声,拉过马匹,准备翻身上马。哪知。战马已经身中数箭,往下直倒。“真是晦气。”而这时,第二波箭雨又到了。于禁连忙趴在马身之后,躲了过去。

    于禁这些残兵可没有几面盾牌。于禁当即喊道:“跟我走!”辨明方向,往北方濮阳逃去。

    又跑了十几里地。跟在于禁身边的残兵已经不足百人了。而于禁,虽然武艺高于普通士兵,可于禁的盔甲也远重于普通士兵,同样累得够呛。

    ……

    终于平安到达濮阳城门,于禁不禁松了口气。叫道:“快开城门。”城上士卒问:“你是何人?”于禁道:“于禁于文则。”士卒道:“我们不认识你。”于禁道:“快去禀告你们吕将军,吕将军认识我。”

    不一会儿,吕虔上到城楼。先扔下一枝火把。于禁捡起,照亮自己。吕虔道:“果然是于将军。快快,放吊桥,开城门。”

    这时,关羽、张辽率领的万名士兵完成了对大寨附近曹军的围剿,大军打着火把,转赴濮阳,刚好走到地平线的尽头,距离城门约有三里。于禁有充足的时间,安全进入城门。

    吊桥的起降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城墙上面的吕虔也发现了关羽、张辽的部队。略一盘算,吕虔也认为放吊桥开城门放于禁进城时间绰绰有余。就没有发布进一步的命令。

    哪知道,眼看着吊桥就要接触地面,在火把光芒不及的黑暗之处一下子就涌出了无数敌军。这是郭嘉的最后一道埋伏,是专门用来抢关夺城的。

    拉吊桥的绳索被田润军几下砍断,吊桥是收不上去的了。城门也关不上了。于禁终于还是冲进了城门,但可惜也仅仅过了城门。还没出城门洞,就被田润军的士兵追上了。于禁想挥戟抵抗,而大戟却仿佛有千金之重,已经拿不动了。田润军的士兵从于禁的穿戴上看出这是一名将领,便没有杀,而是五花大绑,捆起来了。

    城墙上面的吕虔有时间下达放箭的命令。但濮阳城连日赶修城墙,昼夜不停,士卒均已疲惫。此时夜间城楼上值守的士兵也不过区区十几个人。就算放箭,又有何用。在田润军砍断吊桥绳索的时候,吕虔判断了一下形势,知道濮阳的失陷已不可逆转,当即便带着那值守的十几个人,顺着城墙往东门跑去。最后从东门跑掉了。

    ……

    这仗打得……从总体来看,田润军取得了预期的胜利,扩展了领地的边界。从局部来看,胜利的果实却来自于关羽一再贻误战机之后,郭嘉的个人表现。接下来关羽必然更加看郭嘉不顺眼,郭嘉则要么想办法让关羽自领一军,要么就让自己另领一军,总之这两人是不能再在一起混了。

    抓到了于禁。审问之后,关羽和郭嘉才知道,对方是曹操。而在战争的当时,两人既不知道对方是谁,就连对方的将领也不知道是谁。就这么糊里糊涂地打,反正打赢了,就行了。

    于禁投降了。于禁说,久闻田润的大名,只是没想到田润已经取得如此的发展。早知道,就直接投奔田润了。其实,于禁是被打击了。

    于禁自认兵法严谨,哪知对方处处高自己一筹。自己反劫营,对方就来了个反反劫营,而且还伏有后招,连环追杀,最后顺便还夺了濮阳城。武艺方面,虽然于禁自认不如夏侯惇、典韦、许褚,但却也相差不远。战阵之上,还有个发挥的问题。假如自己发挥得好,而夏侯惇等人正好心情不佳,战个平手还是没有问题的。结果与关羽、张辽一比,自己就变得不堪一击了。

第二卷 第130章 吕布来投

    第130章 吕布来投

    司徒王允,绝对是坚决的倒董派人士。当初曹操借刀杀人。借的刀,就是借的王允的七星宝刀。那时,王允设宴后堂,与一班旧臣哭诉董卓的罪恶。曹操以讽刺开言,引起王允的注意,然后才顺利地借到了七星宝刀。

    由此,也可以看出,王允经常在家里长吁短叹。家中众人,受其影响,偶有效仿,也合情合理。府中歌伎貂蝉因嗟叹而被王允发现,王允问其故,貂蝉回答:“近见大人两眉愁锁,必有国家大事,又不敢问。今晚又见行坐不安,因此长叹。不想为大人窥见。倘有用妾之处,万死不辞!”貂蝉回答的理由,也是站得住脚的。

    王允听了貂蝉的回答之后,以杖击地,便说:“谁想汉之天下却在你的手中!”这说明,就在那一瞬。王允已经想出了连环美人计。

    之前没有想到,是因为没有受到启发。貂蝉说,倘有用妾之处万死不辞。相当于只要您需要,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言中,有自荐枕席之意。美人自荐枕席,倘若换个****一点的气氛,或许王允就笑纳了;但这时的王允根本就没那心思,满脑子想的都是董卓。面对貂蝉的自荐枕席之语,很自然地,便将董卓夜宿后宫的行为联系起来,继而产生貂蝉侍奉董卓于枕席之间的画面。

    王允是仇恨董卓的。貂蝉就算与王允没有什么亲情,但总归是自己人。貂蝉侍奉董卓于枕席之间,岂不是便宜了董卓?那是万万不行的!且慢,能不能让貂蝉利用董卓亢奋之机,杀掉董卓呢?唉,可惜不行。貂蝉力量太弱,就算是貂蝉手持锋利的匕首,也是杀不了董卓的。那么下毒呢?还是不行。貂蝉不懂毒药,自己也不懂,而董卓那边的人说不定就有人懂。

    由此看来,女人的枕席之欢用来杀人还是不成的。美人计,只能用于让目标人物听话。假如把貂蝉送给一位有能力杀掉董卓之人,咦,还真有,这人便是吕布。吕布与董卓,经常形影相随,有的是机会。以吕布的功夫。也有的是能力。没有的,便是杀董卓的想法。那么,送他一个貂蝉,施以美人计,于枕席之间,软语相求,是否能够让吕布对董卓产生杀意呢?

    唉,还是没有把握。那董卓对吕布,也是赏劳甚厚的,必须得离间一下才行。对了,离间……美人计……于是,青史留名的连环计就完整地呈现出来了。

    ……

    貂蝉的美丽,多半是不及蔡琰的。历史上的蔡琰,在言语不通的匈奴左贤王那儿,就凭着纯粹的美丽做了王妃。而王允却在貂蝉说出自荐枕席之语的时候无动于衷。但貂蝉有貂蝉的优势。貂蝉是王允饲养的歌女。也就是说,貂蝉实际上是一名艺人。歌者,长引其声以育之也;舞者,动其身炫其容逸其情者也。于是,歌舞相乐,便喜之至也。用现在的语言说,歌舞。既能抒情又能叙事,声情并茂,通俗易懂,能表达比较细致复杂的思想感情和广泛的生活内容,是一种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娱乐形式。

    若放在现代,貂蝉就是娱乐明星。但是在古代,还没有娱乐这个行业。歌舞艺人,要么在**楼表演,要么就是由王允这样的官宦所饲养。貂蝉属于后者。在王允的眼里,貂蝉是表演后台卸妆之后的貂蝉,而在观众的眼里就不是了。貂蝉能够通过表演,把八分的美丽渲染为十二分;更能够通过表演,把自己要述说的故事直接植入观众的心底。

    王允这样的连环计,其主角不仅仅需要美丽,更需要表演,也只有貂蝉才能够胜任。只有貂蝉才能战胜皇宫的妃嫔媵嫱,独得董卓的宠爱。只有貂蝉,才能够适时挑拨董卓与吕布之间的矛盾。换了蔡琰,是绝对不行的。

    于是,连环计隆重上映了。最后,吕布杀了董卓。有诗赞曰: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

    ……

    事后,貂蝉跟了吕布。貂蝉真的愿意跟吕布吗?恐怕不见得。那么,貂蝉岂不是愿意跟董卓了?同样不见得。实际上,貂蝉根本就没有选择的权利,只能在吕布和董卓之间二选其一。

    董卓曾经病过一次,貂蝉衣不解带,曲意逢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