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主三国-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被占领。如果回师北上,什么都求不了。既然如此,曹操为什么还要北上呢?

    回顾一下曹操为什么打徐州,不错,是因为曹操的父亲被徐州的将领杀死了。曹操跟他父亲感情很好吗?不知道。到处都查不到。没有足够的证据赞成或者否定。演义第十六回曹操设祭祭典韦的时候,曾经对众将说:“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众将皆感叹。众亲戚又该是什么感受呢?

    这样说,并不是论证曹操不在乎亲情,而是论证曹操更在乎将领;或者说曹操为了拉拢将领有时候宁愿牺牲一点亲情。父亲死了,打徐州报仇。现在荀彧、荀攸、程昱、曹洪、典韦、吕虔全死了,其中的曹洪本是亲戚,又曾经在渑池追击董卓的战斗中救过曹操一命;其中的典韦就不用细说了。总之,听到众多将领士兵阵亡的消息之后,如果曹操无动于衷,他就不是曹操!

    曹操必定得有所表示,有所表现,有所表明。曹操必定会说出立刻拔营北上报仇的话。但这样的话。还不能称之为军令。曹操毕竟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敌军既然能够迅速攻陷自己的四座城池,其战斗力必然就非同小可。曹操一定会掂量掂量,谋定而后动。

    好在鄄城跑过来的败兵很多。在一千多人里面,有的最初是守濮阳的;有的是守东阿的;五花八门,各色具备。因此,曹操很快就知道了,敌军的总兵力并不多,也就三万左右的样子。其中的田兰军战斗力非凡,连拔三城,令人心生恐惧。

    但是,这样的恐惧在曹操心里是不存在的。倒不是因为曹操狂妄或者什么的,是因为曹操在得知田兰军可怕的同时,也得知了田兰军被关羽军干掉的消息。有很多鄄城败兵都看见了,田兰军最后只活出来几百人。这是千真万确的。

    既然敌军自己都乱了,曹操当然就要北上报仇了。坐失良机的人还是曹操吗?

    ……

    徐州与兖州的距离约为四百里,两头皆是平原缓丘,唯中间九里山地形险恶。个人行动需要两天半。军队行动约为三日。两头各走一日,九里山走一日。这倒不是因为九里山占地宽广,而是因为道路艰险,需要侦察而行。

    今早,曹操的军队就开进了九里山。不久,侦骑回报,说是发现了埋伏的痕迹。但伏兵已经撤走。曹操颁下严令,全军缓行。遭到不能确定的树林,放火烧之。郭图所见的乌云,就是曹军火烧森林的青烟。

    既然名为九里山,就说明过山的道路约等于九里。九里的距离,应该很快走到,但那九里其实说的是直线距离。而且还未经测量,只是估计着瞎说。山路盘旋,实际的路程为七十余里。曹军天一亮就进山,一路走走停停,先头部队通过。到达山阳的时候刚交申时。因为道路已清,后续部队不需要停留了,半个时辰之后,殿后部队就走出了山口。曹操本人,就在这支队伍之中。

    此时,经过二十多日的徐州攻城战,曹军尚有三万人。随军将领有夏侯惇、曹纯、许褚。曹操的虎豹骑建制在这个时候还没有。这时是骑兵戌卫。号称一千人,实际有一千四百多人。但其中的一千人已经被典韦带走,随后被田兰歼灭了。

    攻徐州这么多天以来,部队都没有得到过好好的休息。昨日自徐州急行一百五十里至小沛山脚,就是为了今日的平安过山。平安过山,虽无功亦无过矣。这让曹操感觉很好。明日,正常行军能到鄄城。但如果到达了,很可能立即交战。所以,明日,只会走大半的路程,到巨野龙堌一带宿营就可以了。也就是说,明日不会很累。

    不走了,就让士兵好好休息吧。曹操四下一望,打量着地形,以便给部队指定扎营的区域。眼睛一瞟,看见了一里之外胡集方向的大片树林。曹操心里暗道:嗯,能藏五千人。不过,若真有五千人设伏,为什么不在九里山里面呢?这山外的地形嘛,可比山里差远了。

    很快,曹操就指定了扎营的地盘。由于大将不多了,全军分为三个万人队。由夏侯惇、曹纯、许褚分别统领。曹操自带骑兵戌卫,跟在曹纯的军中。三个万人队的营盘,按照次日出发的次序,夏侯惇居北,许褚居南,曹纯在中间。当然,三个营盘并不是排成一条直线。而是因为地形的关系,形成了一个勾形。

    现在的位置是许褚居北,曹洪居南,夏侯惇在中间。划定地盘之后。部队就需要先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去。然后才是挖坑打桩,树立栅栏。

    就在这个时候,田兰的三千马军从树林里冲出来了。

    ……

    上午,田兰安排战争演练,自认为头头是道,说得唾沫横飞。眼见得郭图、于禁、太史慈的脸色越来越凝重,十分用心地听着自己的一言一语,突然间,田兰找到了一种做老师的感觉,心中充满了自信。于是,奇思妙想接连迸发,就仿佛战神附体一般。

    郭图、于禁、太史慈三人的脸色为什么会如此凝重呢?其实,并不是因为田兰的奇思妙想,而是三人都发现了,田兰的演练安排里根本就没有敌军!战争演练,通常把军队分为两个部队,让两个部分相互交战;也有分为三个部分的。但无论怎么分,总是要分的。如果都是自己人,那还叫什么战争演练?

    难道是田兰忘记了分一些士兵去当敌军?于禁、太史慈很快就否定了这种念头。因为他们明显地感觉到田兰的安排十分出人意表,若用于实战,当有惊人效果。那又是什么原因呢?于禁望了一眼太史慈,从对方的眼里于禁没有得到答案。于禁又望了一眼郭图,却见郭图遥望九里山的深处,若有所思。

    于禁不由得也跟着看了一下九里山。当下虎躯猛然一震,惊吓莫名。于禁本来也以为田兰的安排与关羽有关,一直都在为关羽为何会从南面来而感到疑惑。这时见到天边的烟云,于禁迅速做出了判断:是曹军而不是关羽。关羽的部队是到不了这儿的。

    太史慈反应过来的时间要比于禁慢一点。跟于禁不同的是,太史慈跟着田兰两次到接山、两次下山阳。从鄄城外张辽的军营出来的时候,田兰的人马不足两千,是非常弱小的。那时,太史慈也在为关羽有可能的追击而担忧。两上两下,田兰就摆脱了关羽,会合了于禁,太史慈也不明白是什么道理。反正太史慈相信是摆脱了。这是因为,就算没有摆脱,也不需要害怕关羽的军队了。

    太史慈完全没有想到,田兰在会合于禁、强大起来之后,首先考虑的,并不是找关羽报仇,而是立即安排与曹军交战。如此广博的胸襟,太让太史慈太感动了。难怪文丑没来!

    ……

    距离山口一里之外胡集方向的大片树林用于设伏的确不够好。这是一处缓坡。坡前有道路,同时也适合宿营。但可惜的是,树林并不是从坡底就有的。树林的边缘距离道路至少有五百步。因此,就算是道路这边的人没有提防,伏兵从树林里冲出,还没跑到,同样会被发现。在交战之前就被发现了,那还叫什么伏兵!

    曹操没有想过树林里的伏兵有可能是骑兵。这是因为兵法说,凡骑兵与步兵战者,若遇山林险阻、陂泽之地,疾行急去,是必败之地,勿得与战。欲战须得平易之地。这就是说,骑兵与步兵作战,如果遇到山林或水洼的地形时,应该急速离去。这些地形是骑兵的必败之地,不能与步兵交战。骑兵作战必须选择平坦的地形。因而,看见树林,曹操就想不起骑兵。

    其实,田兰的骑兵并不是要在这片树林里与步兵交战。树林,只是一个隐蔽的出发点。冲出树林之后,就是坦途。骑兵之所以锋利,就在于速度。五百步的距离不但不是坏处,反而变成了好处。因此,骑兵设伏于这片树林,正合适。田兰未习兵法,歪打正着了。

第二卷 第146章 曹军混乱

    第146章 曹军混乱

    这其实是一支没有多少杀伤力的马军。上马之前。他们是基本合格步兵。原来他们是完全合格的步兵,但因为他们的出身不好,而打了折扣。他们的出身,就是曹军步兵。既然曾经做过曹军步兵,再次面对曹军时,对曹军的将领就依然存在着一丝惧怕,对曹军的其他士兵就也许存在一些情分。这两个因素都将让战斗力略有降低。后来,他们又被田兰打败了,做了俘虏。这使得他们的自信心很受打击。随后,他们接受了崭新的训练。崭新的训练让他们认为,自己很快就有可能变得像田兰的士兵一样的厉害。但可惜接受训练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八天。因此,崭新训练只够抵消做过俘虏的消极影响,还不足以抵销他们来自于曹军的战斗力折扣。总体而言,他们步战的战斗力,还不如以前。

    而今,他们骑在马上。这使得他们有了机动力,获得了****无法达到的速度。但他们确实还不是骑兵。他们的兵器依然还是钢刀。其长度,够不着地面。如果让蔡琰的枪兵遇见,他们必死无疑。

    他们也没有接受过骑兵的训练。他们的战马只有上马用的单蹬,这让他们的左手不得不扶着鞍鞯。否则,他们就有可能自己就摔下马背。太史慈教过丙队凿穿、奔袭等简单的技巧。但丙队被撤了下来,还原成了步兵。

    他们没有重甲,不能当作冲阵的重骑兵使用。他们虽然会射箭,但上了马背之后就不会了。只能算轻骑,只能算那种不会骑射的轻骑。他们的战马之中,有两千匹是拉车的马,长期没有奔跑过的。

    这样一支马军,有什么好怕的呢?

    ……

    不过,这些内情,曹军可不知道。马蹄声一响,曹军就看见了他们。从来就没有理由说,一上来就把敌军看成是不堪一击的。因而曹军自将领到士卒,人人如临大敌。在曹军的眼中,他们就是一支合格的骑兵。

    曹军三万人,十倍于敌。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