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主三国-第2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史慈道:“吴郡肯定是不能同意的。但那孙策这段时间却又把名声弄得特别好,吴郡若是派兵围剿,也是很不方便的。所以暂时还没有听到什么动静。”

    田兰再问:“那你把我叫住,是不是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太史慈道:“的确发生了事情。我们没想到,那孙策的家眷就住在曲阿城中。好大一家子人,已经被接走了。等我们发现的时候,就已经追不上了。”

    ……

    于禁插言道:“看样子,那孙策是想要稳坐枫桥县了。所以,这才接了家眷。”太史慈道:“我也是这么想的。兰帅,您说,我们任由他驻扎枫桥县吗?”

    田兰道:“枫桥县,离我们那么远。首先沉不住气的,应该不是我们,而是吴郡的严伯虎。孙策接家眷,很可能只是向世人说明,他只想占据枫桥县。而实际上,他要打吴郡。”

    太史慈道:“打吴郡?恐怕不行吧。吴郡再怎么说,也是郡城呀,一万兵总会有的。而孙策这边,占了枫桥之后,最多不过三千人吧。怎么打得过呢?”

    田兰道:“当初的建业,城内有兵三万多,他七千人还不是照打不误。”于禁道:“不错,孙策一定是在等吴郡露出什么破绽。而只要吴郡的严伯虎有什么行动,孙策就一定会趁隙进攻吴郡。”

第二卷 第230章 杀了严舆

    第230章 杀了严舆

    田兰说中了。孙策的确是这么想的。田兰怎么具备军师素质了?没有。田兰无非是又把“万事反着来”的原则又活学活用了一回而已。于禁、太史慈都认为孙策是想要稳驻枫桥县。于是田兰就说不是,说孙策想要进攻吴郡。只能说是歪打正着,又被她瞎蒙了一回。

    既然是这样,那么又该怎么办呢?照田兰的语气,孙策不仅敢攻,而且多半是能够攻下吴郡的。因此,太史慈道:“兰帅,你看我军是援助吴郡,还是抢在孙策之前,攻取吴郡呢?”

    这可难住了田兰了。田兰不知道怎么办,因为这些事情都是田兰的计划之外的。田兰的计划之内,就是组建水军。田兰早就把孙策抛到脑后去了。像这样的事情,田兰一般的做法是先让郭图说,如果说得精彩,田兰就照做。田兰照做的时候,往往会在大的方面“反”一下,而小的方面,则完全施行,一点也不反。

    这个时候,郭图没在。既没在建业也没在曲阿,而是到下面的某个县去了。而且还不一定是哪一个县。郭图此行。是要走好几个县的。如果派人去找,相信短时间内,是肯定找不到的。因此,田兰就说:“这么办吧,我们的军队,不断派出侦骑走在前面,大部队缓缓跟进。如果孙策离开了枫桥去攻吴郡,我们就占领枫桥。如果接下来孙策又离开吴郡去攻会稽,我们就占领吴郡。先就这样吧,后面的事情到时候再说。”

    太史慈又问:“那我们带多少人合适呢?”田兰道:“这得看文则的了。”于禁则说:“我这边,没有限制。士兵的训练,已经告一段落。可以全军出动,也就当作一场实战演练吧。训练场上的兵,总归是要拉到战场上去的。正所谓百战之师,都是打出来的,而不是训练出来的。”

    田兰道:“好。那你们就准备吧。我先就不去了。我要忙水军这边的事情。我会让建业那边多派些衙役过来镇守曲阿的。等到水军那边理顺了,我再来找你们。”

    商量妥当了,然后分道扬镳。田兰带着那些练兵的校官返回建业。而太史慈、于禁这边则进行发兵之前的辎重方面的准备。

    ……

    孙策的家眷住在曲阿的事情,田兰他们是不知道的。在兵荒马乱之后,城门总是要开的。于是,孙策就派人顺利地家母亲、弟弟、妹妹及叔叔等几十人接出了曲阿。出了曲阿之后,一行人并没有掩藏行迹。人数太多,如果要掩藏行迹,也是非常困难的。而孙策就是要给世人一种假象,表示自己很知足,自己就想要一直在枫桥县驻扎下去了。

    如果孙策真的就一直在枫桥县驻扎下去,对于田兰来说。一点影响都没有。但对于吴郡则不是。吴郡与枫桥的距离实在是太近了。平时的小商小贩就常常返来于两地之间。百姓之中,还有亲戚往来。这让吴郡的严伯虎总感觉是如芒在背,很不舒服。

    严伯虎这边有兵一万。如果仅按兵计考虑,那是绝对占据上风的。但是,孙策那边则弄了个好名声。自从请郎中那件事情之后,孙策就一直是好名声了。进驻枫桥县之后,由于枫桥县本来经济就比较繁荣,各种税赋不断,出产也丰富。因此孙策一直有好做名声的本钱。这样的好名声,让严伯虎十分为难。

    士兵,讲的是服从。这在现代是比较明确的,而古代却并没有服从。这时代的表现就是,当士兵认为理所当然的时候,就理直气壮,士气高昂。当士兵觉得于理有亏的时候,就会畏缩不前,就会打败仗。因此,孙策的好名声,还不仅仅是百姓是否支持的问题。那个名声直接关系到了士兵的士气。

    现在,孙策大张旗鼓地把家眷接到了枫桥。严伯虎的感觉是,这个孙策是跟自己耗上了。没办法。严伯虎就退而求其次。派遣了弟弟严舆,专程到枫桥县求见孙策。

    ……

    严舆此行,也是正大光明的。严伯虎既然做了让步,那就是要让百姓们看见。否则就算是锦衣夜行了。严舆到了枫桥县,报了上去,孙策亲出,置办了宴席,请严舆喝酒。周瑜、韩当作陪。

    对于严舆的来意,不用问,周瑜就能猜他个八玖不离十。严伯虎忌于孙策的好名声,不能发兵攻打枫桥县,因此,严伯虎肯定就只能认可孙策的县令身份。但严伯虎却不愿意孙策驻扎在枫桥县。这当然是因为枫桥县离吴郡太近了的缘故。派严舆来,估计严伯虎会多划几个县给孙策,但是却需要孙策离远一点。

    对于这样的事情,周瑜认为,如果自己就是孙策,那么是应该接受的。周瑜看孙策的态度,也十分的热情,估计其也会接受。如此,周瑜的心情也不错。

    不料,酒过三巡,奇峰突起。孙策问道:“令兄之意究竟如何?”严舆答道:“吾兄欲与将军平分江东矣。”周瑜一听,这样的答案与自己的猜想有了出入。

    首先是“平分”二字。按理说,孙策现在仅有一县,吴郡的严伯虎为了让孙策离自己远一点,多半会给稍远地区的两个或三个县,绝对不超过四个县。吴郡总共有二十几个县,说平分是不现实的。孙策还没有那样的分量。但严舆说来,竟然就是平分。

    其次是“江东”二字。平分的,并不是吴郡,而是江东。江东在什么地方?三国魏蜀吴,吴国在江东,大概就是那一片,但却不清楚具体的位置。还有,楚霸王无颜见江东父老,又一次提到江东。江东到底在哪里?

    要弄清楚江东到底在哪里,是很困难的。我们知道江西在哪里。赣江以西就是江西吗?那么赣江以东是不是江东呢?又有一种说法,说是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长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这也是比较模糊的。我估计,江东,大根式就是以芜湖为中心的长江上下游的南岸地区,即现在的皖南、苏南、浙江北部以及今江西赣东北的地方。

    平分江东,也就是说,严伯虎并不想仅仅拥有吴郡。而是想约孙策,共取江东。成功之后,双方平分其地。

    ……

    周瑜完全彻底地读懂了严舆所传达的严伯虎的全部意思。周瑜再一次在心中设想,如果自己就是孙策,那么,严伯虎这样的条件无疑是极为有利的。肯定是应该答应的。但是,孙策却并没有答应。孙策听了严舆的话语之后。拍案而起,怒道:“鼠辈安敢与吾相等!来人哪,给我斩了这厮。”周瑜忙道:“将军息怒,严太守此议大有利于将军。”

    孙策不理周瑜,只道:“来人,来人,快给我斩了这厮。”周瑜拦住孙策,对韩当道:“义公,你护送严将军离去。兄弟,你息怒,千万要息怒啊。严太守之议。真的于兄长有利的呀。”

    孙策先并没有使劲挣扎,仿佛有些意动。这让周瑜放松了警惕。然后,孙军突然发力,掀开了周瑜,拔出佩剑,飞剑掷向严舆。此时的严舆,正被韩当护着往外走。佩剑自韩当肋下穿过,x入了严舆的背心。严舆倒地,眼见是不能活了。

    周瑜见已经无可挽回,就没有再劝,而是站到了一旁。韩当也一样的让开了。孙策上前,割了严舆的首级,命令士兵,送给与严舆同来的从人。

    从人接了严舆的首级之后,大惊失色,慌乱走回吴郡。严伯虎闻报,痛心疾首,发誓定报此仇。

    ……

    严伯虎没有立即举兵,而是为严舆大办丧事,广泛宣扬,严舆是让枫桥的孙策给杀了的。当然,其宣扬的范围仅仅局限于吴郡。但吴郡与枫桥县相邻,孙策自然也是知道的了。

    周瑜精通音律,“曲有误,周郎顾”说的就是这事。经过孙策杀严舆这件事情之后,周瑜找到孙策,说是听闻南来的客商说,皖城那边,有人能琴,想要告假前往。孙策说眼下事忙,走不开。让周瑜过段时间再去。周瑜答应了。但是过了几天,周瑜就失踪了。留下一封信,说自己到皖城去了。

    周瑜此行,并没有特别的目的。周瑜的目的,其实就是离开孙策。找寻弹琴的知音,仅仅是一个借口罢了。这样的借口,实际上很好找。关键是离开孙策的决心不好下。前面有多少次。周瑜觉得自己已经下定了决心,但始终没有动作。到了这一次,真正离开的时候,周瑜又犹豫了一下的。但是,周瑜没有一直犹豫下去。最终,周瑜终于跨出了完全属于自己的历史性的一步。

    目的地皖城,是周瑜随便说的。皖城有没有人擅长弹琴,周瑜并不清楚。周瑜只是听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