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主三国-第2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也不做,死守北平,当然更是不行的。就眼前这点兵力,都不够田润塞牙缝。于是,刘备就将眼光转向了辽东和玄菟。

    辽东郡跟北平郡一样,也是一个地区的性质。实际上辽东郡还管辖了另一个叫做辽东属国的郡。辽东郡的郡城在襄平县,下辖无虑、驷望、望平、海冥、延庆、滦县、长岑、塘沽等八县。辽东属国郡的郡城在昌辽县。下辖人县、涿鹿、增地、逎县、当城、下落、新昌、带方、故安、马城、范阳、班氏、良县等十三县。两郡总计,有二十一县。

    玄菟郡也是这样,它还管辖了乐浪郡。玄菟郡的郡城在高句骊,下辖狐奴、狋氏、候城、北新城、北平邑、雍奴、安市、屯有、方城等九县。乐浪郡的郡城在朝鲜,下辖大名、内丘、滦南、柏乡、汉沽、乐亭、涉县、隆尧等八县。两郡合计,共有十七个县。

    这两个地方加起来,有三十八个县,少于北平的四十二县。但是,这两个地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都在长城以外。

    长城,与一般的城墙相比较。要更加高大和结实一些。因此防御能力要好一些。假如放弃北平,转移到辽东和玄菟,再拒长城而守的话,其安全性,就比现在的北平高多了。

    说干就干,说打就打,于是,刘备兵发辽东,征讨公孙度。

    ……

    公孙度,字升济,辽东襄平本地人。有二子,公孙康和公孙恭。公孙度小的时候跟随父亲,曾经搬到玄菟郡。后来,公孙度长大了,担任了玄菟郡的小吏。再后来,升任尚书郎。最辉煌的时候,曾经一度被提升为冀州刺史,也就是韩馥的位置。只是好景不长,很快就被免职了。在那之后,公孙度就还原成了一般平民百姓。

    东汉中平六年,也就是董卓入京的那一年,经同乡徐荣推荐,公孙度被董卓任命为辽东太守。终于揭开死灰复燃的篇章。经过长期的百姓生活,公孙度对官场的黑暗深有感触,对百姓的疾苦了解颇深。借势上位之后,公孙度立即实行严刑贻笑法,毫不手软地打击豪强势力。在强有力的统治之下,逐渐令行政通。而公孙度也慢慢地羽翼渐丰。

    汉献帝初平元年,关东军阀联合讨伐董卓。再也没有人去关注边远地区的公孙度了。公孙度就借着这个时机,自立为辽东侯。并且,公孙度还将自己所在的辽东郡命名平州,然后自领平州牧。

    紧接着,在各地军阀纷纷扩充势力的同时,公孙度东伐玄菟郡,占领了高句骊。随后,公孙度招贤纳士,设馆开学。广招流民,威行海外,使得辽东地区在这个战乱的年代,焕发了一副欣欣向荣的崭新面貌。而这时,公孙度的幕僚阎柔,就开始向公孙度进言,希望公孙度能够进位为辽东王。

    ……

    公孙度的部下,除儿子公孙康和公孙恭之外,还有柳毅、阳仪和李敏等人。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阎柔。阎柔这个人,在演义里没有记载,只在正史中出现过。他的出身不详。只知道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被乌丸族抓去了,成为一名小俘虏。阎柔在乌丸族成长了几年,又被鲜卑族抓去,还是一名俘虏。长期的俘虏生活,使得阎柔很会看人脸色。慢慢地,阎柔逐渐与鲜卑人打成一片了。鲜卑人已经不再把他看作是一名俘虏了。阎柔靠着自己的水磨功夫,不仅获得了自由,而且还获得了与其它鲜卑族人一样的权利。

    这之后,发生了一件事情。刘虞任命了一位名叫邢举的人,担任护乌桓校尉。所谓护,并不是保护乌桓的意思,而是保护汉族不受乌桓人的侵犯的意思。

    邢举到任之后,显然对自己的官职的名称有些误解,就理解为保护乌桓族了。邢举是汉族人,由代表汉族皇室的刘虞所委任,担任的是汉族的官职,如果牺牲汉族的利益去保护乌桓人,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于是,要保护乌桓人,就只得牺牲其它民族的利益。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鲜卑。

    乌桓人、汉族人、鲜卑人,在一种自然的状态下,本来就会产生一定的矛盾。同时又在不断地消除一些矛盾。如今这里突然出现了邢举的黑手,保护乌桓,打击鲜卑。而邢举自身又代表的是汉族。因而,在汉族与乌桓人双重压力之前,鲜卑人吃了不少的亏。

    ……

    直接讲打,是绝对不行的。鲜卑人确实吃了不少亏。但很多亏,吃的还是暗亏,是没办法说得清楚的。此外,以鲜卑一族对乌桓尚有可能,加上大汉,就不敢轻举妄动了。因此,不能就这么打。

    不能打,那么就得讲谋略,就得施诡计、想办法。而这方面,鲜卑族人就有些力有不逮了。这时,阎柔站了出来。阎柔虽然一直在少数民族地区长大,但由于阎柔知道自己的汉族人,从小就对汉族的东西感兴趣,读过不少汉族的书,自学成才了。

    在这么一个严重威胁到鲜卑族人利益的关头,阎柔敏锐地察觉到了,刘虞其实并不重视军事。以前,刘焉担任幽州牧的时候,每年会巡视几次军营。而刘虞却一次都没有。反倒是刘虞的文官,不断推出一些促进商品交易的新办法,忙得不亦乐乎。

    既然刘虞并不重视军事,那么,军营这边如果发生了什么事情,只要军营不往上报,那刘虞就会在很长时间内都不知道实情。于是,阎柔想了一计,先让少数鲜卑人,在草原上的黑风口附近抢劫过往商旅。然后,又使人向邢举报信。等到邢举率兵征伐黑风口的时候,鲜卑族大军突然杀出,一举歼灭了邢举所部。

    仅仅歼灭了邢举是不够的。刘虞随时都有可能再派另一个其它什么举。这时,阎柔充分显示出过人的胆识。阎柔让鲜卑士兵们换上那些汉兵的衣服,自己则穿上了邢举的盔甲。然后阎柔就带着这些“伪军”往汉军军营赶,又让鲜卑大军在后面追。于是,很顺利地,阎柔的“伪军”进入了汉军的军营,一举歼灭了整支汉军,斩敌四千余口。最后,阎柔再带着“伪军”,把鲜卑大军赶出了军营。

第二卷 第259章 长城关外

    第259章 长城关外

    接下来,阎柔就冒充邢举的护乌桓校尉的身份。称坐军营。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若有其它文职字吏过来,则称病不出。正好,幽州这边,由于刘虞当权,文系官吏皆对武系官吏瞧不起。平素也没有什么应酬。过了一个月,都没有穿帮。

    为了大事,牺牲小利,这是一种克己的精神。阎柔做到了。其实阎柔一直都能够做到。阎柔知道自己是汉人,怎么被乌丸族人抓去的,已经记不清了。但是,在这种边境蛮荒之地,经常都会有这种情况发生。稍稍长大一点,阎柔就将自己看到的别人的经历与自己相联系。因而,在阎柔的内心,对乌丸族人,以及后来的鲜卑族人,并没有什么好印象。甚至可以说,阎柔实际上,是有点仇恨他们的。但是。为了自己的生存,阎柔还不得不讨好他们,不得不把自己当作是他们的一分子。这些年来,阎柔一直都处于克己的状态之中。

    鲜卑族的士兵就不行了。这些草原上的汉子,平日里都习惯了纵马驰骋的。突然被约束在军营里,周身都不舒服。没过几日,就嚷着要上街。

    由于这一次的行动就是由阎柔所指挥的,无形中,阎柔就成了这些鲜卑族士兵的精神领袖。几个头领来找阎柔,说是士兵要想上街。阎柔思考了一会儿,觉得普通士兵那么多人,当地百姓不可能人人都认识。于是就说,让他们分批上街。一次出去的人不要太多。最好控制在两百人左右。

    刚开始,鲜卑族士兵也听话。每次都控制了人数,出去转一转,不大一会儿就回来换其他的人。几天之后,出去转的人就走得远了。营内的人不耐烦久等,也跟着出营。人数的指标就突破了。

    不过还好。这些鲜卑族士兵没有去交易货物的集市。换句话说,也就是还没有干预到幽州文系官吏的领域。但是,好景不长,由于交易集市依然偏向汉族和乌桓族,终于,有鲜卑人在集市上跟乌桓族人打起来了。

    ……

    如果人数够少,衙役就可以制止。但这一次,相斗的人多了一点,约有一百多人。这样,就需要军队出面进行弹压了。消息报到了军营。阎柔当即派了一千士兵过去,制止了斗殴,并将所有参与斗殴的人都押回了军营。

    回到军营之后,说情的人就来了。那当然,本这就不是汉族的军队嘛。于是,过一会儿放几人,过一会儿又放几人。很快就将抓来的鲜卑族人全放了。而乌桓族人则没有放。

    如此的不公正,就引来了那些乌桓人的家属和朋友。当天,就营门外面就聚集了两三百人,次日更达五六百人。阎柔再次发兵,将那五六百乌桓人全部抓起来了。

    阎柔强有力的手段,吓住了乌桓人。一时之间,风平浪静。

    如果能够保持这样的风平浪静,也还可以。但是,在纷争上占了上风得到便宜的鲜卑族人得意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鲜卑族人在市集上开始耍横了。除了对汉族人客气之外,对其他族人,尤其是乌桓族人,相当的不客气。

    曾经被邢举颠倒的是非,被阎柔纠正了一下,紧接着又被鲜卑族士兵往另一个方向颠倒了。这样的结果。身受其害的,乃是乌桓人。但是,乌桓人还没有来得及做出什么动作。

    在乌桓人付诸下一步行动之前,当地汉族官吏先行一步,采取了行动。真要说起来,这两次颠倒,都对汉族没有什么影响。汉族官吏之所以被激怒,纯粹是因为汉族士兵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当在,那些文系官吏并不知道所谓的汉族士兵已经变成了“伪军”的事情。

    于是,很多文系官吏就向幽州刘虞那儿写信。陈述这边军队的混乱。并顺便罗织了很多罪名。刘虞看了,就调当时驻代郡的田豫到上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