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主三国-第3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手里。之后,田润看过战报,询问过郭嘉,然后明白,真正说起来,曹操应该算是死在了田兰的手里。而田兰,田润认为自己是了解的。田兰是没有多大本事的。田兰都可以把曹操灭了,其原因当然不在田兰,而在于田兰所拥有的实力。而田兰所拥有的实力,实际上就是田润的实力里面很小的一部分。

    如此一来,田润就有点把天下英雄不当一回事的感觉了。孙坚失踪,田润一次都没有派人去寻找过。孙策崛起,田润也没有在借粮给袁术的时候下烂药。田润都已经不关心孙策了。

    田润对于刘备,要比孙策关心一点。这是因为,田润与刘备结过义。虽然恩断义绝,却还没有完全敌对。前段时间,有一些行动是专门针对刘备的,但目的却是为了刘虞。刘虞灭亡之后,北方就刘备一个癣疥。因而田润才派田豫出关寻找。结果没有找到,那刘备多半就是逃到岛国去了。

    也好。如果刘备是个祸害,就让她去岛国祸害吧。因而,田润觉得这样的结果相当不错。毕竟还是有情分的。关羽犯了两次严重的错误,田润都没有杀;对刘备,田润就不准备赶尽杀绝了。田润没有想到刘备会具有大规模跨海作战的能力。

    ……

    追求尽善尽美,听上去似乎有些不合理。换个说法。要做就做到最好,好像就合理了。其实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理想情结。不做则已,要做,则往最好做。对于一些任务性、被迫性的事情,人们或许会敷衍塞责。但对于自己想做的事情,一定会倾尽全力,达到自己有可能达到的最上限。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客观上,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这是自己无法改变的。在现在这个时候就是。田润知道内燃机、蒸气机的原理,但是却做不出来。简简单单的“气缸”二字,就难住了田润。气缸,就是一种引导活塞在其中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的圆筒形金属机件。圆筒形金属机件以及活塞,田润都能够制造得出。但是,就是不能加工到那样的精度。精度不到,一是漏气,二是摩擦磨损,根本就无法使用。因而,气缸是刚刚起步的重工业无法完成的任务。

    做不出气缸,就做不出蒸气机和内燃机。尽管有煤有水,尽管还找到了石油,也只能干瞪眼。不过,田润并没有为此而懊恼。田润希望做到的只是在可能的情况下做到最好。

    不能使用机械力,那么就只能使用人力和畜力了。但那个划桨的方式却是可以改变的。很久以前。田润向马钧提过这事。马钧当时想了,没有结果。后来就忘了。然后,在190年冬,造船的时候,田润再次向马钧和郑浑提起。这一次,马钧很快拿出了一个方案。

    马钧的这个方案,其实并不属于发明。因为马钧的方案,就是原来的翻水车。马钧只不过将翻水车改变了一下。原来是将水往上提,现在改为将水往后送。还是采用的龙骨叶板链条传动。其执行部分仍然以长条形卧于水中。但驱动部分则改了一下,改成了前后两排共八人驱动。

    田润拿过方案之后,赞赏了一下。然后询问为何不使用畜力。马钧说,畜力的好处仅在力大;但畜牲却没有人听话。如果畜牲发脾气了,该快不快,该慢不慢,那就糟了。因而还是人力好些。田润认可了这种说法。

    不过,田润却没有认可翻板刮水的方式。田润觉得螺旋桨应该是能够生产出来的,就说出了自己的构思。马钧、郑浑二人均对螺旋桨的构思大为惊叹。螺旋桨对于现代人来说,应该很熟悉。电风扇,就是一种螺旋桨。只不过电风扇扇的是风。田润的螺旋桨则准备用来推水。

    郑浑很快就把螺旋桨就做出来了。田润一看,根本就不行。郑浑做的,就是风车那种螺旋桨。桨叶很窄。窄叶桨通常在高速的环境下使用,如飞机。而在田润的船上,因为是人力驱动,转速一定不高。转速不高,那桨叶窄了,推动力就不够。

    加宽桨叶,这四个字,对于现代工业来说,再简单不过了。但是,在田润这里,却难住了所有的能工巧匠。他们不断地试制,不停地拿给田润看,也多次地拿水中检验其推力,结果却一直没有成功。一来二去,把造船的进度都耽误了。最后,田润决定,前十艘船,做成民用渔船。以马钧的龙骨叶板刮水的方式推动。战船先不做。

    到191年11月,具备强劲推动力的螺旋桨还是没有试验成功。田润就只有十艘民用渔船,没有战船。水军也还没有开始组建。

    ……

    田润的巨船,说是民用渔船,实际上是非军事“国营”渔船,船上人员并不是真正的百姓。

    孟林担任船长的那艘巨船,在救起刘备和纪美花岸之后,曾经在大岛歇脚。归来之后,孟林曾经将航海情况向上级进行了详细的汇报。孟林汇报的情况,到田润这里的时候。又已经去掉了经济方面的枝叶,只剩下了“屋久岛有人居住”七个字。

    这算个什么情况呢?田润在上一世,知道得虽然不详细,但还是知道岛国是有人的。田润曾经听其他玩三国游戏的人说过,岛国上面有很多武将,内政都不错。田润就记住了一个名字,叫做卑弥呼。因而,孟林的汇报没有能够向田润提供崭新的信息。

    ……

    刘备此时的六万军队,已经有五万能够在水面作战。但达到水军级别的人却不多。加在一块,也不过两千人左右。因而刘备的五万士兵还是不能一次性到达目的地。

    在全面占领岛国之后,刘备战船制造的重心发生了转移。刘备还是认为,决定胜负的始终是陆军。水军,现有两百多战船、五条指挥船,已经足够了。主要就去造超级运兵船了。不过,由于运兵船太大,工艺十分复杂,截止9月,总共也只造了两艘。

    刘备的军队真的具备远程跨海攻击能力吗?这得看“远程”远到什么程度了。实际上,根据以往的经历,刘备的攻击能力是不能超过五百里的。超过五百里,就不能保持编队,就不能形成战斗力了。

    因而田柔在安排攻击青州的行动时,并非直接由岛国出发。而是通过长奇岛、珍岛、泰安半岛、梦金浦里四个跳板型岛屿,将整体距离分割开来。其中的每一段距离,都少于五百里。

    说9月,是因为刘备9月就开始出兵了。对,刘备准备在冬季开战而不是夏季。但距离过远,调动船只过多,筹备粮食巨大,一切都在拖延时间。待刘备军到达梦金浦里的时候,就恰好是11月了。

    ……

    什么叫不遗余力?就是把所有的力量都使出去,没有一丝一毫的保留。不过,那是理论上的。且看刘备的不遗余力。

    刘备出动战船两百艘,指挥船五艘,运兵船一艘,士兵总数超过万人。留下的士兵约有三万八千多人,战船二十多艘,运兵船一艘。这就是现实当中的不遗余力了。刘备做到的是,集合最大攻击力。不能形成攻击力的,留下就留下。

    五艘指挥船,刘备和阎柔、三斗在一艘,四名水军将领梁宽、赵衢、盛曼、蒋舒在另外四艘。除此之外,陆军将领公孙续在刘备船上,鲍隆、霍弋、董厥、魏邈在另外四艘船上,严纲和王颀在运兵船上。武系将领已然全部出动。

    ……

    没有选择风和日丽的日子出发。这是因为,自梦金浦里至青州,尚有三百里海路,六天后才到。六天之后的天气,这会儿是没办法预测的。总之在这11月份的严冬季节,是不可能出现大风暴的。

    六天三百里,每天是五十里。其实如果船少的话,是能够走得快一些的。船多了就不行。得以最慢的那艘船的速度为准。这个道理,跟陆军行进速度的计算差不多。

    还有就是,清晨起锚的时候,会有一些船只因为铁锚未能抓实海底,被海流冲走。被冲得不远的,就返回原位。大队这边,也会派出一些船只到近处寻找一番。找到了,带回。找不到,就算了。凡是种种,都会延缓前进的速度。

    仿佛是天佑刘备一样,五天,平安无事地过去了。仅有不到十艘船失踪。这对于如此巨大的船队来说,是相当少见的。清晨,船只编队。由于即将到达青州,还特别对弓箭等兵器进行了检查。

第二卷 第307章 粮食生产

    第307章 粮食生产

    不是猎人技术差。而是狐狸太狡猾。就拿现代来说,自改革开放以后,这个获利了、那个获得了,国家获利没有?可以回答是获利了,没有关系。没有根据的回答,热情可嘉。

    八五年以前,是改革开放初期。初期最容易获利,也最容易出乱子。到八五年的时候,我国出现了解放后第一次严重通货膨胀。通过调整之后,领导层认为,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才是关键。

    国营大中型企业,这个伤心的命题大概就是八七年左右被提出来了。第m届n中全会,把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提到议事日程上;第w届x中全会决议,把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上来;第y届z中全会提出,三到五年内,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现在是二○一○年,大家已经知道了,国营大中型企业没有搞活。大部分退出了“国营”,小部分类似于烟草等垄断行业的企业还在继续“国营”中。

    相信本书的每一位读者,都能够就如何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提出一番独到的见解。可惜。我们不能在这里征集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建议。那是上层的事情,是别人的事情。我们没有资格去关心。我们需要知道的是,经济问题,真的很复杂。现代中国,同样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

    田润属于一种实干型人才。田润不是不想,想得有可能比一般人多得多。但田润不会总是在想。田润给自己划定了时限,最多一个月。接近实限的时候,田润看到完善的方案八字没有一撇。于是,田润就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