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将军烈-第2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马璘接过线装书一看,只见封面上写着三个大字:“马援传”

    翻开封面,书页上记载着汉朝伏波将军马援的一生,包括他的言行。他的政治活动,他的文事武功,写出了这个人的为人风格和一些精彩的言论。

    中年妇人见马璘有些重视,不禁问道:“璘儿,这是什么书?”

    马璘连忙道:“哦,嫂嫂。这是记载先祖马援一生事迹的书,就叫《马援传》”。

    中年妇人笑道:“原来如此,难怪爹爹把它像宝贝一样藏在木盒里。行,你自己慢慢看吧,嫂嫂还有活要干!记得吃饭啊”。

    “哦,知道了!”马璘随口答应一声,视线却是一刻也不离开书面,书上记载的关于马援的一切都深深吸引了他。

    当他读到先祖马援与平陵谋士孟冀的对话中说的一句:“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时,他看得是热血沸腾。

    想起之前自己诸多种种荒唐之事,羞愧得泪流满面、悔恨不已。

    看完《马援传》,马璘想起在城门口看到官府张贴的九月在京城举行的武举大比之事,他马上决定要去参加武举大考,只是要参加武举大考,他还必须得去一趟县衙。

    按照规定,一般人要参加州县举办的比武大赛。获得通过才能去参加京城的武举会试,武举会试完毕之后还要参加武举殿试。这与文举一路过关斩将的制度是一样的,但是有一点武举与文举不同,就是将门和忠烈之后无需参加州县举行的比武,可以直接去京城参加武举会试,通过之后再参加殿试。而今年的规定又有不同,今年在京城的会试中要增加排兵布阵、军事谋略、实际统兵和指挥作战之才。

    马璘的祖父叫马正会。生前担任右威卫将军,他父亲马晟,生前为右司御率府兵曹参军,他可谓是出身于将门世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战死边关,他只需要去县衙办理相关证明。拿到武举人的身份就可以去京城参加武举会试了。

    马璘的父母死得着,自幼孤苦,由哥嫂带大,哥哥也死得早,一家全部由嫂嫂撑着,还有一侄儿,岁数比他小五六岁,可以说嫂嫂既当爹又当妈,还当嫂子。

    在县衙办理相关文书非常的顺利,县衙巴不得把马璘这个祸害送走,让他去从军,免得留在县城内祸害百姓,因此给他办理相关文书时不仅不要分文,还送了他一套盔甲和一些盘缠做路费。

    马璘回到家中见嫂嫂还在干活,小操正帮着嫂嫂干活,便走过去双膝下拜,嫂子见他行此大礼,大惊之余立即上前要将他扶起,却扶不动他,只得问道:“璘儿啊,你这是作甚?”

    马璘道:“嫂嫂,先前读到先祖马援的生平事迹,感慨莫名,璘儿惭愧,这些年正经事没干一件,还给家里惹了很多麻烦,都是璘儿不懂事,害嫂嫂操心了!如今,璘儿决定去京城参加武举会试,如果能够得中高第,获得一官半职,璘儿就回来接嫂嫂和侄儿去享福,如果不中,璘就去安西从军,从此戍守边关、马革裹尸,若有朝一日璘儿能出人头地,必将报答嫂嫂抚育之恩,请受璘儿一拜!”

    “快起来,快起来!”嫂嫂急忙扶起马璘,打量了马璘一下,担忧道:“璘儿啊,参加武举会试也不是闹着玩的,去边关从军也不是闹着玩的,刀剑无眼,搞不会出人命啊,你可要想清楚啊!”

    马璘点头道:“嫂嫂,璘儿想清楚了,璘儿在这扶风城内遭人人嫌弃,也给嫂嫂和小操惹来了不少白眼,去参加武举会试、去边关从军是最好的选择,璘儿主意已定,嫂嫂就不要劝了,这里有些钱,是县衙听说我要去参加武举给的盘缠,给多了,我用不了那么多,这些钱您拿着,给小操买点好吃的,他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要多吃点好的!”

    “不不不,你要出远门,身上不多带一些钱怎么行?你拿回去自己在路上用!”嫂嫂急忙把钱塞回给马璘。

    马璘把钱强行赛子嫂子手里,又对侄儿马小操道:“小操,二叔要走了······”。

    马小操虽然恨马璘平日里游手好闲,尽给家里惹事,现在知道他要远去京城,说不定要远赴边关从军,九死一生,日后也还不知道能不能再见面,怎么说二人也是叔侄,血溶于水,马璘此前种种不好此事都化作烟云,吞吞吐吐道:“二叔,你······”。

    马璘脸上露出了笑容,“小操,你终于肯叫我二叔了,二叔很高兴,这些年二叔对不住你,希望你不要嫉恨二叔,二叔走后,家里就剩下你一个男儿汉,以后一定要孝顺嫂嫂,二叔会时常写家信回来的!”

    “嗯······”

    马璘在嫂嫂的帮助下,收拾好几件换洗的衣裳,背上包袱终于启程了。

    马璘乃是中唐名将,初在安西都护府任职,累积军功迁金吾卫将军,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太子李亨在灵武登基为帝,王室多难,马璘统精甲三千赴凤翔,肃宗委以东讨。战卫南,破叛军五千。官至四镇北庭行营节度使、尚书左仆射,封扶风郡王,卒赠司徒,谥号武。

    就在马璘出发前往京城不久,从安西大都护府向京城来了一队人马,为首的一人赫然是当初随赵子良和盖嘉运一起押送吐火等一干俘虏前往京城献俘的校尉仆固怀恩。

    仆固怀恩是铁勒仆固族族长的儿子,世袭金徽都督,当他听说朝廷今年要举行武举大考之时,也迫不及待地向上司请假,想要前往京城参加武举会试。本身在军中有军职在身的军人参加京城举行的武举会试的事情并不稀奇,朝廷也不禁止,反而还鼓励,不过如果本身已经是将军衔,就不能再参加武举会试了。

    ······

    长安城,城外赵家庄子。

    今日兵部无事,赵子良去兵部点卯之后就返回了庄子,至于准备武举会试之事,兵部已经准备完成,但负责武举会试当任裁判、考官、副主考、主考和杂役人员都还没有完全确认下来,只有皇帝下召任命了主考官和副主考官之后,由主考官和副主考官临时任命以上人员,防止舞弊事件发生。

    前些日子,皇帝已经下旨了,此次武举会试的主考官由兵部尚书牛仙客担任,赵子良出任副主考官,不过这几日听说牛仙客病了,好像还很严重,一直在吃药,眼看着武举会试再过几日就要开考,主考官却病了,皇帝只能下召让牛仙客在家养病,命赵子良全权负责武举会试事宜,又名现任左监门卫将军陈玄礼从旁协助。

    赵子良刚刚与陈玄礼商议武举会试期间裁判、考官的具体人选完毕回到家中,就见白孝德走进来,白孝德禀报道:“将军,南霁云来了,想见您!”

    “哦?让他进来吧!”赵子良点了头。

    南霁云进入军中是赵子良安排的,他算是真正投靠赵子良麾下的人,无论以后南霁云在何处任职,头上都打着赵子良的标签,这与其他很多以前在赵子良麾下任职的将校不同,他是与郑三、楚歌、王灿、魏猛这些人一样,都属于赵子良的嫡系。

    在白孝德的带领下,南霁云走进来向赵子良行礼道:“见过将军!”

    赵子良问道:“霁云来见我何事?”

    南霁云道:“将军,属下想参加武举会试,但属下再军中的资历不够,想请将军请人给属下推荐一番”。

    赵子良笑道:“这是好事啊,某这就给你写一封推荐函!”说着拿起桌上毛笔就开始写。

    南霁云惊道:“难道将军就不避嫌?还是请其他人写吧!”

    “不用,俗话说举贤不避亲嘛!白孝德,本将军也给你写一封,你也去参加今年的武举会试,你们两个不要让本将军失望啊!”

    白孝德和南霁云两人面面相觑。(未完待续。)

第280章 要办就办热闹

    邻近九月,正值今年秋闱和武举会试同时进行的日子就快要到了,今年的情形与往年不同,今年是武举和文举同时开科的一年,往年文举和武举都会错开,要么今年举行武举会试,不举行文举,要么只举办文举科考,而不举办武举科考,而同时举办武举和文举的却是没有。

    今年皇帝下旨,文举会试于九月初一在礼部贡院举行,连续三天,十天之后放榜,考生可以在礼部贡院门口查看榜单;武举于九月初八在禁军大校场举行,连续七天。

    文举早有常例,主考官只要按照往年的常例进行就可以,而今年的武举情形与以往不同,增加了好结果考试项目,因此皇帝的圣旨只是做出了一个粗略的布置,具体是做法还需要主考官另行布置和安排。

    主考官牛仙客人老了,病痛也多,这些天下几乎下不了床,也不知道能不能熬过今年,作为副主考官的赵子良只好全权负责,给他打下手的还有左监门卫将军陈玄礼。

    早在六月初,赵子良就让兵部相关下属衙门给全国各地发文让参加武举会试的考生必须早日报名,报名日期截止八月十五,然后全国各地把报名册用八百里加急快马送至兵部备案,所有考生都必须在九月初五之前赶到京城并在兵部规定的地点签到,这也是赵子良考虑到今年的情况与往年不同,因此提前做准备,预留充足的时间进行安排,以免到时候乱成一团。

    八月二十八,赵子良在兵部武选司衙门处理关于武举会试的公务,一些具体的相关事宜还没有完成。他派人去左监门卫将军府把陈玄礼请来。

    陈玄礼接到通知后很快赶了过来,赵子良看见他走进大堂大门,起身迎上去笑道:“陈将军,某知道你公务繁忙,不过今年武举会试是一件大事,有些事情还没有定下来。因此必须把你请过来,咱们详细商议一下!”

    陈玄礼早就领教了赵子良的厉害,在这个年轻人面前可不敢倚老卖老,连忙道:“陛下已经下旨让某协助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