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将军烈-第3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死亡面前,董延光还是选择了屈辱,与悉弄参交手之后拉开一段距离,他当即趁此机会打马掉头向本阵逃回。

    “哈哈哈,打不过就跑了,胆小鬼、窝囊废啊······”城头上吐蕃军士兵们纷纷大笑起来。

    唐军中王倕等将校脸色极为难看,不少人心里都大骂董延光,你说你没这个本事就不要出来丢人现眼了,被悉弄参斩杀倒也罢了,还可以得一个阵亡的勇烈名声,如今这逃回来算什么事?不要脸面了?

    见董延光打马逃回,赵子良、王难得等人也是脸色难看,不过心里却暗暗松了一口气。

    然而就在这时,突然传来“嗖”的一声,一支利箭应声射中了董延光的后背,箭头从前胸穿出,露出黑黝黝的箭头。

    董延光惨叫一声,从马背上跌落下来,生死不知。

    唐军兵将们纷纷色变,赵子良当即大声道:“王难得,出阵斩了他!”

    王难得闻言清醒过来,举着铁矛策马向悉弄参杀过去,大叫道:“暗箭伤人乃是鼠辈所为,大斗军副使王难得在此,悉弄参速速受死!”

    悉弄参不以为意,心中暗笑又来一个送死的,嘴上大笑道:“本王子刀下又要增添一个亡魂了,哈哈哈······”言罢拍马上前迎战王难得。

    “死!”王难得大吼一声,手中铁矛以极快的速度刺向悉弄参。

    悉弄参眼神一凝,心中一个念头闪过,这一矛的速度好快!他手中大刀一撩,只听得“当”的一声,握着大刀的手被震得发麻。

    一招格挡尽管用了很大力气,却也只是让王难得手中的铁矛稍稍偏了一些,矛头没有从他身侧穿过去,而是刺中了他的肩膀,矛锋割破了护肩和衣物,从膀子一侧穿过,一条深可见骨的伤口出现。

    悉弄参疼得当即发出一声惨叫:“啊——”

    在受此重伤之下,悉弄参来不及还击,两人交错而过,王难得却是再补上一招回马枪,这一枪速度更快,铁矛正中悉弄参的后背,扎穿了他的背心护甲。

    战马向前跑了一段距离后,悉弄参摇摇晃晃地从马背上摔下来死去,战马又向前跑了几步停了下来!

    赵子良看得清楚,立即对王倕道:“大帅,此时正是进攻之时,先击溃那一千吐蕃军,再行攻城,趁着吐蕃军群龙无首、军心大乱之时大举攻城,定然可以战而下!”

    王倕也是果决之人,听从了赵子良的建议,当即下令挥军进攻!(未完待续。)

第346章 劝降

    “冲啊!”

    “杀啊!”

    如浪潮一般的喊杀声席卷而来,由于前面就是城墙,骑兵进攻之后无法掉头,作用不大,反而还碍手碍脚,因此唐军骑兵没有动,密密麻麻的唐军步兵在各自将领的带领下冲向城下的吐蕃军。

    真正的人潮人海,一千吐蕃军在悉弄参死后早已经心中慌乱,六神无主,尽管有千夫长库巴极力稳住阵脚,但主帅被杀已经让这些吐蕃军丧失了勇气,斗志被夺的军队没有丝毫战力可言。

    还没有等唐朝冲过来交战,一千吐蕃军就已经开始溃散,千夫长竭尽全力也只能收拢两百余人摆成一个小小的防御阵型,其他吐蕃军四散逃逸,正在被唐军追杀。

    库巴的能力虽然有限,但他也知道此刻慌乱逃走只能是死路一条,而城内是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打开城门的,此时打开城门无异于等于是给唐军打开的,一旦打开城门,就被被唐军趁势冲进去,因此他只能带着能够控制的两百余人死死地顶在城门口,但他知道自己和这两百余人的结局难免一死,只不过是死得好看一些,而不是被人从背后追杀致死。

    随着唐军逼近城墙追杀逃逸的城下吐蕃军,城墙上的吐蕃军开始稀稀疏疏的放箭,但杀伤力有限,还误伤了不少自己人。

    坐在马背上没动的王倕看见城下一千吐蕃军在悉弄参死后,又被唐军一冲,当场溃散,只有两百余人在一个吐蕃将领的指挥下摆成防御阵型,他叹道:“送这些人上路吧!传令,弓箭手准备!”

    数千弓箭手得到军令排成整齐的队形向城墙下的两百余吐蕃军靠近,到了一箭距离停下。

    唐军再次下达了命令,围攻这两百余吐蕃军队的唐军尽数散开,空出一片区域,由于周围都有唐军阻挡视线,库巴和手下两百余还没有搞清楚这些围攻的唐军为何散开,就看见天空中如蝗虫一般密密麻麻的箭矢从天而降。

    库巴和所有手下箭矢眼睛瞪得老大,眼神中露出惊恐,脸上露出绝望。

    一轮箭雨过后,城下已经没有一个站着的活人了,尸体倒了一地,箭矢如同禾苗一样密集地插在地上和尸体上,一些吐蕃军的战马浑身插着箭矢倒在地上发出无力的悲鸣。

    一个小时过后,逃散的吐蕃军或被杀死或被俘虏,追杀的唐军陆续返回本阵。

    王倕不停地抚摸着自己的长须,见将士们押着俘虏陆续返回,问左右将校们:“诸位将军,现在该如何?”

    沙州刺史、豆卢军使李宏定拱手道:“大帅,还有什么好说的,直接攻城吧,现在吐蕃军胆气已失,且城墙不高,我军只要扑上去,一天之内绝对能攻入城内!”

    赵子良打马上前拱手行礼道:“李大人的建议不错,不过刚才昨日大帅也说了,兵法云:攻城为下,攻城为上!末将以为不如派人上前劝降,如果城内吐蕃军投降,我军自不可费一兵一卒就能获取水渠弯,如果对方不投降,那时再攻城也不迟!”

    李宏定听了赵子良的话之后却是极为不爽,他道:“赵将军,现在悉弄参被杀之时,你不是说立即发兵当可击溃吐蕃军,然后再大举攻城,必然可以一战而下,现在你又说要先劝降,怎么什么话都被你说了?”

    赵子良不以为意,笑道:“看来李大人对在下的成见很深,李大人的不错,不过此一时彼一时,现今情形又发生了变化,城头吐蕃军虽然已经军心大乱,但是防守却不曾出现什么漏洞,我军攻城势必要付出一些伤亡,如果可以劝降他们,又何必多付出一些人命呢?再者敌军两个千夫长又互不统属,如果我们劝降,他们可能出现意见不合的情况,从而内部出现问题,等他们内耗又有何不可?如果我们现在攻城,两个千夫长和他们的手下人马必然团结一致对付我们,而且劝降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如果对方在规定的时间内不投降,我等再攻城不迟!”

    王倕也觉得赵子良的建议不无道理,劝降而已,真花不了多少时间,他当即道:“好,先劝降,如若不成,再行攻城!谁愿意去劝降?”

    将军们都没有动,打仗是他们的本事,但是劝降可不是一般人能干得了的,赵子良倒是有办法劝降城内的吐蕃军,不过他不想太过表现自己,免得这些各州刺史、军使们见他功劳大,不爽他。

    这时判官王维拱手道:“大帅,如若信得过下官,就让下官一试!”

    王倕大喜,对于文官来说,一旦主动请缨,事情就有七八成的把握,一般不会出什么意外,因为文官们考虑问题周全,特别是做使者、说客这一些任务,事先就想好了面对对方时的种种可能,并有了应对之法,如此才有把握。

    “哈哈哈,先生出马必定可以劝降城内的吐蕃人,那就有劳王先生了!”

    说完,王倕当即让人准备节杖让王维带上,王维一手拿着缰绳控马,一手举着节杖向城下走去。

    王维举着节杖走后,王倕问道:“诸位认为王判官此去可否劝降成功?”

    赵子良拱手道:“大帅,王大人既然主动请缨,想必是有一定把握的,大帅放心!”

    其他人见赵子良这么说,都没有开口,此时说能不能劝降成功还早,只有等结果出来了才能尘埃落定。

    唐军军阵距离城墙有一里,王倕、赵子良等人也听不清王维在城下跟城上的吐蕃军说了些什么,没过多久就看见城墙上好像发生了厮杀,这是吐蕃军内部的厮杀,规模不大,有一些人被杀死,但杀戮很快停止。

    半个小时过去后,才见王维打马返回。

    不等王维说话,王倕就问道:“先生,如何了?”

    王维拱手道:“大帅,城内的吐蕃军在下官的劝说下有了投诚之意,那些吐蕃军大多不是吐蕃人,而是吐谷浑人,不过他们当中有吐蕃人的监军,刚才在某的劝说下,吐谷浑兵将们杀死了吐蕃监军,他们答应投降,不过他们有两个要求:第一,悉秦和莫罗两位千夫长要继续领兵;第二,投诚之后,他们的待遇必须与唐军一致,不可区别对待!”

    这两个要求完全在王倕可以答应的范围之内,他也不问其他人的意见,直接对王维道:“可以,本官允了!还请先生再去一趟,告诉他们,本官答应他们的要求,本官会上奏朝廷,任命悉秦和莫罗二人为游击将军,分别各领一支兵马!”

    王维答应:“诺!”

    王维走后,众将领松了一口气,只要吐蕃军打开城门,就算他们再想反悔都不可能了,即便是现在,他们在斩杀了吐蕃监军之后,他们也没有其他的选择,唯一的办法就是投靠唐军。

    赵子良想了想对王倕拱手道:“大帅打算如何安置他们?”

    王倕微微一笑,反问道:“赵将军认为应当如何安置他们?”

    赵子良拱手道:“大帅,如果让悉秦和莫罗二人继续统领原来本部人马,大帅对他们的控制力只怕会很弱,那些兵马是他们的族人,且又在他们手下很长时间了,只会听从他们二人的号令,他们随时可能会再度反叛!末将有两个建议可供大帅参考:第一,维持他们的原来人马不动,不过却要在他们各自的人马当中掺杂大量的汉兵和汉将,打散原来的编制,重新整编,派监军在一旁辅佐,如此可以减弱他们对麾下兵马的控制力,又监军和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