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将军烈-第4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法是把这些人训练成可步战的轻骑兵,再以他们为基础训练出可步战可骑射的轻骑,不过如今这西林守捉可以征收的过往商税实在少得可怜,别说训练出一万重骑兵和三万轻骑,就连如今不到八千人马都难以养活。

    六月十五,赵子良留下判官高适和勃勒罕领两千步卒驻防西林守捉,他则以王灿为先锋领一千骑兵为先导先行向谋落部进发,他自己则带一千骑兵和三千步卒为主力随后而行,这次行军司马陈青、录事参军岑参、巡检都尉龚仁等人随行,同时他派驻军中当任军官之后剩下两百护卫和旋风十八骑也同样随行。

    赵子良给步兵下达了行军指令,日行军速度必须达到二百里,五天之内抵达阿拉湖湖畔,西北白天气温高,夜间冷,为了更好的行军和让兵士们都有足够的修习时间,赵子良安排行军的时间特意避开中午最热和午夜最冷这两个时间段,每日行军时间达到十六小时,每小时行军达十三里左右,这种行军速度虽然不是极快,但也不慢了,连步行都要快走才能完成要求。

    赵子良也想通过这次长途急行军给这些新兵们完成最后实战前的一次洗礼,也是对前一段时间训练成果的检验。

    每天长达十六个小时的急行军,每小时行军六点五公里,对于经历过这么长时间训练的新兵们来说刚开始两天还能撑得过去,直到翻过阿拉山口,便开始有许多士兵行军速度明显下降下来。

    几乎每天上午和夜间行军完毕进行休息吃饭时,兵士们到头就睡,实在是太累了,一天还行,两天也能咬牙撑过去,但连续几天这么大强度的行军让这些新兵蛋子们实在撑不住了,特别是在翻越阿拉山口时,海拔有点高,不少兵士们出现了强烈的反应,赵子良不得不在翻过阿拉山口后停下来休整半天。

    相比步兵,随行的一千骑兵尽管骑马要舒服很多,但是长时间骑马对于他们也是一种折磨,一路颠簸让他们下马休息时都感觉全身要散架了。

    在行军途中,有一些士兵因为太过劳累而病倒了,对于这些人,赵子良下令让他们和骑兵一样骑马随行,但不能掉队,并派专人看管照料,让他们跟在在大军后部,实在病得不能骑马就乘坐辎重马车队的马车,大军的行军速度不能因为他们而拖慢下来。

    第四天,主力步兵们追上了在前面开路的一千骑兵,这让骑兵们感觉非常没面子,他们是四条腿,而步兵们只有两条腿,两条腿赶上了四条腿,这让这帮很是高傲的骑兵们情何以堪?特别是训练教导他们的军头们,从前都是赵子良的扈从,如今做了军官,却被以前袍泽或兄弟带出来的步卒们给必下去了,这脸都丢尽了,于是骑兵们一个个被骂得狗血淋头。

    第五天傍晚,赵子良率唐军主力抵达了阿拉湖湖畔,王灿带领的一千骑兵先锋与当日上午已经先行抵达,并为主力立下营寨。

    赵子良率军抵达时,各部首领都亲自出营迎接,场面浩大。

    步兵们这五天来的行军确实劳累了,吃过晚饭之后,赵子良就安排他们入睡休息,行军司马陈青负责安排巡逻和警戒事宜。

    赵子良派人请各部首领到他的中军大帐商议出兵和进攻事宜,各部首领很快陆续到来,赵子良让人准备酒肉招待。

    “各位可汗、首领,感谢诸位履行约定领兵前来汇合!来,本将代表数千大唐将士和西林守捉府上下官员敬你们一杯!”赵子良说着端起了酒盏。

    赵子良的话让这些可汗首领们感觉倍有面子,一个个都喜笑颜开,纷纷谦虚说“将军太客气了,我们一起敬将军!”

    大伙儿连续干了三杯,赵子良这才招呼他们吃肉,一边吃一边说:“诸位可汗首领有的是从很远的地方而来的,例如贺逻施部的移拨可汗和他的一千兵马,也有本地的地主,如谋落部,远道而来的兵马这么远行军过来不易,理当略作休整再拔营出兵,所以何时出兵、各部在出兵途中的位置要征询一下诸位的意见!不知诸位有何高见?”

    移拨可汗放下一根羊腿,高声道:“将军,既然我等受将军之邀而来,那么一切就以将军之号令为准,岂能讨价还价?”

    其他可汗首领见移拨可汗这么说,也都纷纷道:“是极是极,就请将军下令吧,我等绝无二话!”(未完待续。)

第495章 自保之法——养贼自重

    赵子良见这帮人这么上道,心下也很满意,他正色道:“既然如此,那本将军就不矫情了,我意以谋落部三千兵马为前军,以贺逻施部一千兵马为后军,以摄舍提部两千兵马为左军,以胡禄居部两千兵马为右军,我唐军五千人马为中军,诸位以为如何?”

    其他人还没开口,移拨可汗却又先开口说:“将军,我部为后军自无不可,但以谋落部为前军的话,小汗却是有些担心!”

    “哦?这是为何?”赵子良奇怪道。

    其他几个首领也是不解,谋落部可汗更是怒气冲冲盯着移拨可汗,只见移拨可汗道:“谋落部与踏实力部同为葛逻禄人,虽说两位首领之间没有血亲关系,但他们毕竟有同一个先祖,焉知谋落部不会派人向踏实力部通风报信,然后两族联合起来在前部设下陷阱等待我们?”

    这话明显是不信任谋落部,这也难怪移拨可汗不相信,谋落部和踏实力部确实是同族,连衣带水,不得不让人防备一些。

    谋落部气得七窍生烟,猛地一拍桌子站起来就要发作,赵子良立即举手示意:“稍安勿躁!”

    “哼!”谋落部首领盯着移拨可汗狠狠坐下,眼神之中不善之色流露于表。

    赵子良笑道:“移拨可汗的担忧可以理解,这毕竟是人之常情,但本将用人一向不拘一格,既然谋落部同意和我们在此盟誓,我们为何不能相信他?我们唐人有一句话叫‘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今我们既然已经在此汇合,就不能再互相猜忌,必须同心同德,把力量凝结在一起才能取胜,否则大家互相猜忌、各行其是,力量就会分散,那我们再次集结出兵又有何用呢?这次出兵是我赵子良主导的,请诸位相信我,如果是因为我们内部有人吃里扒外而造成了诸位的损失,都由我赵子良一人承担,我会给诸位一个满意的交代,如何?”

    众首领见赵子良这么说,都纷纷表示愿意相信赵子良,从此不再互相猜忌,而移拨可汗也没有再在这件事情上纠缠。

    赵子良见众人都没有再反对,于是继续道:“至于以让谋落部为前军,本将是考虑到谋落部距离踏实力部最近,而且熟悉踏实力部和周边地形情况,所以以谋落部为前军最好。另外,本将军决定全军在此休整三日,三日过后全军拔营启程向踏实力部进发!”

    众首领一起站起来行礼道:“谨遵将军号令!”

    吃吃喝喝一番后,众首领纷纷告辞回营,大帐内只留下赵子良和手下一干亲信将校。

    行军司马陈青说道:“将军,如今我军兵力两倍于踏实力部,又有处木昆部在东面牵制,我军必然可以大败踏实力部!”

    “是的,是的!”其他将校官吏闻言纷纷附和。

    赵子良面色沉静如水,丝毫看不出情绪,“咳咳”这时录事参军岑参咳嗽两声说道:“将军,下官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赵子良指着帐内将校笑道:“如今在这里的都是自己人,岑先生有什么话只管说!”

    岑参点点头,沉吟片刻便道:“将军,你自从碎叶都督府重新大通了丝路开始,便调往京城,每任一职便不出一两年就被调走,在河西也只呆了两年,在河东只待了一年,在漠北同样只待了一年多,以将军之战功赫赫,不但不升官,却反而遭贬,将军可知为何?”

    众人听了岑参的话,都想起来,赵子良确实在一处任职期限从来没有超过两年以上,就比如在河西,到任之后重建了大斗军,并且带兵解了凉州之围,还出兵打退了吐蕃军,时隔半年以后出兵开始全面反击,以一军之力打得吐蕃军溃退千里,收复和占领了大片土地,但他很快就被调走了。

    不仅是在河西,就是在河东和漠北同样也是如此,任职期间都是政绩和战功彪炳,但很快就被调离,这是为何?

    赵子良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现在被岑参提出来,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好像真的是从来没有在任何一个地方任职超过两年以上,天大的功劳不但没有获得相应的提拔和奖赏,反而换来了皇帝和朝中大臣们的猜忌。

    想到这里,赵子良起身向岑参行礼道:“先生高士,请先生教我!”

    岑参连忙让开,说道:“将军切不可如此,下官不敢受将军之礼!将军请坐,下馆子这就为将军一一道来!”

    赵子良连忙坐下,向岑参做了一个请的动作。

    岑参便向赵子良和在座其他将校拱了拱手,说道:“将军可曾听过一句话叫做‘飞鸟尽,良弓藏’?”

    赵子良点头道:“这个自然,本将军虽然驽钝,但也读过不少书,自然是知道这句话的!先生的意思是·······?”

    岑参说道:“就好比将军在碎叶都督府时,以将军之威名,很快便让西突厥各部俯首,并与各部约定成俗,重新打开了丝路,而且各部稳定,不再叛乱,将军之功不可没,但将军对于朝廷来说,在碎叶都督府的作用就结束了,为了避免将军长时间待在碎叶都督府可能造成的尾大不掉或拥兵自重,皇帝或朝中有人忌惮这一点,更忌惮将军之战功,因此把将军调离!同样,将军在河西、河东和漠北都是如此,将军大败了吐蕃人,打得吐蕃摇尾乞怜、处处告饶,吐蕃从此老实了,因此将军在河西的作用也就没有了,朝廷因此把将军调走去河东,漠北,以至于将军一直被调来调去,边疆地带哪里有危局、哪里有叛乱,将军就被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