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将军烈-第6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玄宗很是高兴,当即下旨次日就起驾返回长安,再也不想在马嵬驿这伤心地呆了。

    七月二十六,玄宗皇帝御驾和朝臣们返回长安,朝廷一些机构开始逐渐恢复运转,但毕竟被叛军杀进来,许多朝廷府衙的官员、书吏和办事的小吏已经跑了干净,因此不少衙门都还处于停顿状态,想要恢复运转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

    返回长安的玄宗皇帝一颗心终于落了下来,开始对于赵子良等前方将士们进行封赏,就连护卫皇帝行在安全的段秀实也被加封右武卫将军。

    回到长安的玄宗也开始有时间和精力关心自己的护卫安全,在马嵬驿的时候是没有办法,只能依靠北庭军和安西军,现在回到长安,他的选择就多了,驻防在灞上军营的羽林大将军王承业被调回负责宫禁安全,段秀实和他统带的安西军则移防灞桥,随时准备东进增援赵子良。

    八月初一,玄宗在大明宫紫宸殿召开小朝会,经过这几天的整理和清扫,宫廷各处虽然还没有回复原样,但也比之前被洗劫过的样子好了很多。

    玄宗看着皇宫内外被叛军洗劫过后再也不复从前金碧辉煌的模样,他一时间感慨良多,对丹陛之下的众臣问道:“众卿家有何事要奏?”

    一个御史站出来拱手行礼道:“陛下,微臣弹劾京兆府尹韦谔大不敬、贪赃枉法之罪!韦谔受陛下重托在住处长安战后恢复事宜,如今都已经过去一个多月,这皇宫内外还是一片凄凉、惨不忍睹,陛下和娘娘们连一两件可用的器物都没有!微臣听说前一阵子韦谔把投降叛军的大臣家中都抄了,所获颇丰,按理说这些财物都应该充公,可如今国库内都能饿死老鼠,这些财物都去哪儿了?如果不是韦谔贪赃枉法,这些抄家充公的财物为何都不见了踪影?”

    大臣们听了这御史的话之后都开始议论纷纷起来。

    韦谔走出来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大哭道:“陛下,微臣冤枉啊!微臣随赵大帅大军抵达长安城之时,长安城内已经是残垣断壁、尸骨满地,皇宫内外更是血流成河,宫中御用之财物都被叛军洗劫一空,百姓们都饿了几天肚子,就现在留下来的这些东西还是当时楚将军从叛军手里抢过来送回来的。微臣虽然是京兆府尹,可俗话说‘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啊’,微臣又不是神仙,哪能施展**力把皇宫内外恢复原样?没错,微臣对投降叛军的大臣和勋贵们进行了抄家,但抄来的财物只有两成归了京兆府用来给官吏们发放薪俸、购买米粮给百姓们施粥,其他全部归了赵大帅的大军用来充作平叛的军费,微臣是一文钱都没有拿啊,还请陛下明察!”

    皇帝和众大臣一听,抄家得来的财物大部分都归了军队充作了军费,他们还能说什么?总不能再去赵子良要回来吧?人家可是才刚刚打了大胜仗,就算没有打胜仗,这也不能去要回来,否则就会寒了将士们之心。

    玄宗摆手道:“韦谔你且起来吧,此事朕会派人查清楚!”

    韦谔急忙道:“谢陛下!”

    这时又有一个御史站出来对玄宗行礼道:“陛下,据微臣所知,此次被查抄的大臣和勋贵多大七十多人,这些人没有一个是被冤枉的,但是有一个人的家却没有被抄,微臣不知道这是韦大人收了人家的钱财故意网开一面,还是他与此人有什么关联!”

    这一波接一波的攻讦接连而来让韦谔有些接应不暇,此时他听了这话顿时暴跳如雷:“放屁!冷常傲,你不要血口喷人,你要是拿不出证据来,本官要向圣上告你诬陷朝廷大臣!”

    这位叫冷常傲的御史冷笑一声,对玄宗道:“陛下,据微臣所知,边令诚被斩首之后,他的家中不但没有被查抄,很多生意还越做越大,他的妻妾孟氏还在家中锦衣玉食,做着她的阔夫人!韦大人是京兆府尹,如果不是他的庇佑,孟氏和边家能安然无恙?边令诚此人罪该万死,这些年来欺上瞒下,又对许多官吏、富商们进行大肆索贿蓄积了大量的财物,这些都是赃物,理应抄家充公!而今别家都被抄了,唯独他家无事,岂不令百姓们大为不满?微臣请陛下下旨严查此事,一定不能让有罪之人逍遥法外!”

    玄宗板着脸问韦谔:“韦谔,你说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何抄了其他投降大臣的家,唯独不抄边令诚的家?到底是因为你跟他有交情,还是你收了人家的钱财?”

    韦谔早就知道这件事情肯定会被有心之人在朝堂上捅出来,却没想到会这么快,这朝堂真斗真是太过凶险了啊,被皇帝当面质问,这还是韦谔第一经历这样的事情,额头上的汗珠不停地滴下来,想要把此事撑下去却是不可能了,只能拿眼睛不停地看向站在武将行列中的长安守将臧希晏。

    臧希晏见韦谔不停地看向自己,就知道此事只怕瞒不下去,只能硬着头皮站出来抱拳行礼道:“陛下,韦谔大人先前已经派人去查抄边令诚的家,是微臣听到消息之后派人阻止了,所以这边令诚的家就没有抄成!”

    所有人都没想到事情竟然会转移到长安守将臧希晏的身上,现在臧希晏是左金吾卫大将军,这个职务以前是一个荣誉职位,并不统管具体事务,但是如今臧希晏负责长安守卫,手底下有一万余人,是拱卫长安和宫禁的一股最重要的力量,以前这些大臣从没有人拿正眼看过臧希晏一眼,但是如今却是不行了,臧希晏的态度极为重要,谁也不能忽视他,就连皇帝也是一样。

    玄宗皇帝见事情扯到了臧希晏的身上,表情愣了一愣,随即面带微笑道:“臧将军这么做是有什么原因吧?”

    “这······”臧希晏一时间颇为为难,但在这朝堂之上如此众目睽睽之下,他又不能把这件事情揽在自己身上,因为他根本揽不起,皇帝和朝廷还没有到缺他不可的地步。

    犹豫了半响,臧希晏抱拳道:“陛下,此事微臣是受人之托所为,微臣可以说出来,但只能单独向陛下禀报此事!”

    “受人之托?谁这么大的面子?”玄宗想了想点头道:“好,你且上前来说于朕听!”

    “遵旨!”臧希晏答应一声,走上丹陛在俯身在玄宗耳边低声嘀咕了几句。

    玄宗听了不由一阵愕然,随即大笑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好吧,边令诚既然死了,就不必再去祸及他的遗孀了,让那孟氏留一点家产过活,此事就到此为止,谁也不能再追究!”

    大臣们都愣住了,一个个心里嘀咕,这究竟是他吗怎么回事?边令诚这么大的罪,怎么就不株连他的遗孀了?是谁有这么大的面子竟然能让皇帝都放弃追究此事?这不符合常理啊!

    这时一个太监快步走进大殿禀报道:“启禀陛下,河西节度使副使马璘和陇右节度使副使王难得分别领兵一万抵达了长安,目前马将军和王将军正在皇城外等待陛下召见!”

    玄宗大喜,挥手道:“快宣!”

    “遵旨!”(未完待续。)

第684章 孟夫人有请

    潼关西,唐军大营。

    “皇帝谕旨:兵部尚书、兵马副元帅、北庭大都护、行营节度使赵子良克敌有功,大展我大唐天威,特加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开府仪同三司!其他有功将士皆有封赏!”

    “臣谢主隆恩!”赵子良带着众将高呼接了圣旨。

    中使太监骆奉先笑眯眯地把圣旨交给赵子良说道:“赵大帅,陛下还让咱家告诉大帅,接旨后即刻安排好军中事务,然后返回长安向陛下详细禀报此次战况,另外河西和陇右方面已经再次各抽调了一万人马抵达了长安,领兵之人分别是马璘将军和王难得将军,陛下还有事关平叛事宜之事需要与大帅和诸位将军商议!”

    赵子良把圣旨交给身边的儿子赵霆,对骆奉先抱拳道:“劳烦公公先行一步,本帅安排好军中事务就启程返回长安面见圣上!”

    “好,如此咱家就先行一步了,告辞!”

    打发走了太监骆奉先一行人之后,赵子良带着众将返回帅帐,刚坐下,李嗣业就说道:“大帅,末将奉命对那八万人正在整编整训,这八万人一两个月之内只怕还派不上用场,如今河西和陇右又分别抽调了一万精兵过来,再加上安西军段秀实部,我们就可以用安西、河西和陇右的步兵进行攻城了!”

    赵子良走到地图前研究了一会儿,转身过来说道:“打潼关早一点晚一点对我军整体战略并无太大的影响,如今有鲁炅驻防南阳,有张巡驻防雍丘,有李光弼驻守太原,有郭子仪驻防东受降城,叛军想要攻下这几座坚城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我们这边就算再等两三个月攻打潼关也没关系,本帅如今担心的是陇右和河西的驻军抽调太多,这会导致这两地边镇的兵力空虚,再加上如今西南方向的南诏国也极不安分,前几年鲜于仲通这个无能之辈与南诏大战损失了七八万人马,整个剑南道已经没有多少兵力可用了,如果此时吐蕃和南诏大举进攻,我们大唐则是三面受敌啊!”

    李晟闻言大怒道:“一个小小的南诏也如此放肆,真是岂有此理!李林甫和杨国忠这几个奸臣把国事搞得糜烂不堪,竟然让吐蕃恢复实力,又让南诏诸部成功立国,如今又来威胁我大唐西南版图,应该把他们尸骨挖出来鞭尸方解我等心头之恨!”

    赵子良摆手道:“事情都过去了,再提这些对如今的局势也是无益!本帅明日就返回长安谢恩,诸将留下来统带兵马盯着潼关叛军,每日都要派人前去挑衅,不可让潼关的叛军安稳舒坦,如果我军安静下来,叛军说不定就要有所动作,我们只有不停地给叛军施加压力,叛军才会人心惶惶!本帅走之后,又行军司马来瑱将军暂时负责军务,诸将必须听令服从,不得有误!”

    众将抱拳齐声答应:“末将等遵令!”

    这时一个兵士走进来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