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将军烈-第6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璘道:“今日一早末将巡视城墙发现叛军营地太过安静,便觉得有些不同寻常,于是派人出城来探查,却没想到叛军营地已经是空无一人,昨夜也没有丝毫声响传出,末将猜测肯定是叛军后方出了什么变故,否则叛军不可能悄悄撤走,史思明和蔡希德是担心撤退之时遭到我军追击,所以才要在昨夜悄悄撤离,从营地中遗留了大量的辎重来看,他们撤走得很匆忙!”

    李光弼当即下令道:“马上让细作打探消息,一定要尽快搞清楚叛军为何要匆忙撤退!还有搞清楚叛军撤退的方向!”

    “诺!”负责军情收集的官员立即答应。

    十月二十二日,叛军为何要匆忙撤退的原因还没有查清楚,不过探马已经追踪到了叛军撤退的方向和路径。

    李光弼立即下令由马璘率领一支人马沿着叛军撤退的方向迅速收复失地,不到十天的时间,马璘一路追击叛军,并沿途收复失地,一直追出河东地界,进入河北常山才止住脚步,井径关也被唐军再次夺回,中线战场的战略势态再次回复到从前,唐军已经化被动防御为主动进攻。

    十一月初一,李光弼等人终于得知了史思明等人为何突然撤兵的原因,原来是漠北军举起平叛大旗举兵南下攻占了长城关口,并兵临范阳城下,这让叛军老巢直接受到了威胁,史思明和蔡希德才不得不率军火速回援。

    ······

    长安。

    赵子良才派人从潼关送来攻占潼关的捷报没过多久,太原解围、太原之战结束的消息很快就传了过来,玄宗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如今对朝廷有利,玄宗也终于不再担心受怕。

    紧接着,漠北军南下攻占了长城关口并兵临范阳城下的消息被李光弼派快马送到了长安。

    十一月初六,消息抵达长安被玄宗和朝野上下得知。

    漠北军反正加入平叛阵营的消息让唐王朝朝野上下一片欢腾,尽管漠北军只有两万人马,但这两万人马的战力不可小觑,而且又有着天然的地利优势,如今漠北军反正,叛军就等于被三面围攻,南方、西方和北方均遭到攻击,如此一来,在整个战略事态上,形势完全逆转。

    玄宗高兴之下,加封赵子良为太尉,仍兼兵部尚书;李光弼加封为户部尚书,仍兼河东节度使,张守瑜加特进、兵部右侍郎、怀化大将军;郭子仪虽然没有显著的战绩,但顶住了高秀岩的进攻,也可谓功不可没,加云麾将军,山南节度使鲁炅加封为特进、云麾将军,张巡、来瑱和永王等也获得了提升,其他各级有功将校也分别各有封赏。

    十一月十二,赵子良受召入朝面圣。

    十四日抵达长安,在长安家中住下,连日赶路回来让赵子良感觉有些疲倦,让家丁烧了一些热水洗个澡正准备睡下,却不想管家来禀报:“老爷,门外有军兵说是从潼关来见大帅,有紧急军情禀报!”

    赵子良听了这话也顾不得疲劳了,对管家说:“你带他到书房来见我!”

    “诺!”

    赵子良在书房坐下喝了两口茶,就见管家领着一个兵士进来,这正是他其中一个亲兵。

    “拜见大帅,王灿将军命我给大帅送来两份紧急军情!”

    赵子良接过两封信,打开其中一封,信中说防守雍丘的张巡等人在叛军将领尹子奇当任攻打雍丘的主帅之后就压力大增,叛军将领尹子奇的统兵和指挥能力远不是令狐潮、李怀仙和杨宗望等人能比的,张巡、南霁云和雷万春等人手里只有数千人马,已经顶住叛军大半年的进攻了,虽然从雍丘城中收编了一些衙役和壮丁加入,但半年来守城的损失也颇大,在尹子奇所部叛军如潮水般的攻击下隐隐有守不住的迹象,雍丘的形势颇为堪忧。

    另外一份情报,是漠北军大部在薛嵩的率领下攻占长城关口、兵临范阳城下之后,苦于都是骑兵而无步兵无法攻城,只能把范阳周边小城小镇都清扫了一遍,史思明和蔡希德就率兵火速回援后,双方在范阳城下摆开阵势交锋,叛军依仗人多势众与薛嵩的漠北军连战三场,均不分胜负。薛嵩在鉴于己方无援兵又劳师远征的情况下选择了退往长城关口驻防,大军暂时退往长城以北,并派兵前往山海关准备截断范阳与平卢之间的联系。

    对于北方的形势,赵子良稍微放心了一些,有漠北军在北方牵制,史思明就不敢倾力南下攻取河东,让他颇为担心的是位于南阳的鲁炅部和雍丘的张巡部。

    让送信的亲兵下去休息之后,赵子良走到书房悬挂地图的墙壁边,举着油灯查看着地图找到雍丘所在的位置。

    如今雍丘已经成为孤城,周围都是叛军势力,但就是这个孤城,却牵制了叛军十万人马,可见张巡、南霁云和雷万春等人的能力非常不俗。

    次日,十一月十五,赵子良入朝面圣。

    今日是大朝会,尽管天气很冷,玄宗有点不想起来,但大朝会不能不去,如今不比开元年间了,朝政一团乱麻,叛贼气焰嚣张,天下州府各行其是,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已经大幅度下降,再在政事上偷懒,这大唐王朝就真的要摇摇欲坠了。

    朝会上,朝廷各衙门主官或副官都分别向玄宗报告了最近这些天的政事处理情况,又有哪些政事是各级衙门不能做主,必须要皇帝裁决的,这些都一一向皇帝报告,皇帝当场给出意见或做出决定,皇帝拿不出主意的,就询问大臣们的意见,如果意见不统一,或者皇帝自己一时间都无法做出决定的,就暂时搁置。

    朝会最后,玄宗问赵子良:“赵卿从潼关前线归来,不知如今各处战局如何?”

    赵子良出班行礼道:“陛下,这大朝会人多眼杂,微臣在这里就只介绍一下大致的敌我事态,让同僚们也大致了解天下局势,至于具体的情况和应对部署乃属于军国大事、军事机密,无关人等还是不知道为好,等朝会散去之后,微臣再和军方各位将军向陛下详细禀报,商讨应对和部署之策!”(未完待续。)

第701章 分析战略势态

    赵子良的话让朝中大臣极为不爽,按照赵子良话中的意思,就是对朝中大臣们不信任,担心他们泄露军机,同时也不让他们参与全盘军事战略的部署,这让一贯在朝堂上指手画脚的朝臣们如何能够忍受?

    当即有人站出来向赵子良怒斥道:“赵太尉、赵大帅,你如今虽然已经贵为太尉,但也不能够撇开我等朝廷大臣来与陛下决定军国大事吧?我大唐何时到了不允许朝廷大臣参与军国事务的地步了?陛下虽然委任你全权负责东征事务,但并非让你统御天下所有兵马,你这么做明显是独揽军权!”

    赵子良冷哼道:“文官处理好你们的政事就行了,我们武将都没插手政事,为何你们文官总是想要插手军务?不是我找某人欺负你,你们懂军务吗?你们会打仗吗?以为读了几本兵书就可以指挥千军万马打仗了?不懂装懂,又要指手画脚,像你这样的人呆在朝堂上只能误国!”

    “你”那朝臣气急,对玄宗行礼哭诉道:“陛下啊,老臣为朝廷鞠躬尽瘁三十余年,如今却被人说成误国之人,老臣再也无颜呆在这朝堂之上了,老臣这就向陛下请辞乞骸骨!”

    赵子良不等玄宗做出反应,就说道:“鞠躬尽瘁?呵呵,也不怕被大伙听了笑掉大牙!我看是尸位素餐三十年吧!”

    “你??”那老官气得脸色发紫,身体摇摇晃晃差点倒下,还好有人在旁边扶住了他。

    这时玄宗知道自己不能不说话了,“好了,赵卿也是一番好意,这朝廷之上确实是人多眼杂,再说与军务无关的卿家也无需了解得太多,不过朕对众卿家还是信任的!”

    说到这里,玄宗对赵子良道:“赵卿,军国大事虽然重要,但也不能把朝臣都拒之门外,如今我大唐乃多事之秋,众卿家理应同仇敌忾、力往一处使,朕看这样吧,这次就让所有卿家都听听,下次再商讨重要的军国大事就只让军方相关将领和几位宰相参加,你看如何?”

    玄宗都打圆场了,赵子良也不能不买这个面子,于是说道:“既然陛下都这么说了,那微臣在这里跟陛下和诸大臣介绍一下目前的具体战略失态,请陛下命令拿来堪舆图!”

    “准!”玄宗说着对高力士挥了挥手,高力士当即命令人抬来巨大的堪舆图。

    堪舆图悬挂在大殿东侧,所有人都面向东方,赵子良走到堪舆图前,拿着一根长棍指着河曲之地和东受降城之间的一大片地盘说道:“陛下、诸位同僚请看这里,这是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的防区,由于漠北军及时反正回归朝廷治下,在漠北军副使薛嵩的率领下,一万两千漠北军精骑于二十多天之前攻占了漠北通往范阳的长城关口,并兵临范阳城下,这样一来,郭子仪北面的压力就完全没有了,他可以集中兵力与高秀岩部交战,高秀岩所部虽然兵精将猛,但弱点在兵马不多,防守有余而攻取之力不足,目前他已经从东受降城撤军返回云中,郭子仪正在蓄积力量向东推进,所以我军在北线战场已经有战略防守转变为主动战略进攻”。

    “再看漠北军,十一月初,史思明和蔡希德回援范阳后与漠北军薛嵩部交战数次,双方都没有占到便宜,薛嵩部鉴于大军远离漠北城,补给困难,而且史思明和蔡希德兵力占据绝对优势,因此主动撤退至关外并扼守了长城关口,同时还拍出一支偏师绕道攻取了山海关,从而切断了卢龙与范阳之间的联系,薛嵩这一步走得是对的,在兵力过少,并且没有步兵可以攻城、又无法一举歼灭史思明主力的情况下主动撤退到关外既可以保存有生力量,又占据重要关隘随时可以威胁范阳,让史思明和蔡希德不能全力南下攻取河东,所以从目前来看,北方无忧矣!”

    “我们再来看河东,从史思明和蔡希德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