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将军烈-第6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灿道:“明白,属下马上去办!”

    十二月初九,李嗣业率军撤往洛阳,在汝州驻防的鲁炅、王思礼等人担心独自面对尹子奇无法抵挡,会被围困在汝州,因此也迅速率领残部一万余人退往洛阳。

    东征元帅杨承业下令让北庭军出击,进攻从荥阳方向而来的叛军,鉴于杨承业之前一系列的错误指挥造成了大量的损失,局势日益恶化,北庭军没有接令,杨承业又下令李嗣业和鲁炅等人率兵出击攻打尹子奇部,但两人都没有接令,而且根本不去见王承业。

    王承业此时已经无法控制军队,他能控制的只有他从长安带来的一万两千羽林军,但这一万两千羽林军战斗力实在不怎么样,在迎击从荥阳方向而来的叛军时被叛军大将田乾真击溃,一万两千羽林军只有两千人逃回。

    十二月十八,楚歌率北庭军四万人马以及两万中原军在没有经过王承业的同意下向函谷关撤退,李嗣业也在第二天率麾下五万人撤往函谷关。

    王承业一看洛阳城的兵马已经撤走一空,气得差点吐血,而此时叛军又紧逼而来,他担心自己被围在洛阳,只得慌忙丢下鲁炅、王思礼等人向西逃走。

    王承业走时留下一纸任命,任命鲁炅为洛阳留守,王思礼为副留守,两人看见任命官文之后气得骂娘,有心也想率军撤走,但又担心事后朝廷追究,硬撑了两天。

    十二月二十一,从洛阳南下的道路已经全部被叛军切断,鲁炅和王思礼想要率军往南撤退都不可能了,可是以他们手中不到一万人马的兵力想要守住洛**本就不可能,无奈之下,鲁炅和王思礼向朝廷上书说明实情请罪,并率部退守孟津。

    十二月二十三,叛军兵不刃血再次攻占洛阳,城内的百姓惨遭屠戮。

    天宝十七年正月,王承业逃回长安。

    长安百姓这个年过得战战兢兢,唯恐叛军再次杀回来了,皇帝李隆基和大臣们也是心有戚戚。

    正月十五原本是上元节,要举国欢庆放假的,但是这一天皇帝召开了朝会,因为东征元帅王承业极其狼狈地从洛阳逃回来了。

    玄宗皇帝显得越发苍老,他板着脸坐在了宝座上,文武百官大臣们一起参拜,玄宗一阵心浮气躁,摆手道:“宣王承业觐见!”

    高力士立即传达了旨意,太监们一路把旨意传到大殿之外,王承业听到后立即进殿跪匐在地:“微臣参见陛下,万岁,万万岁!”

    玄宗一拍御案怒道:“万岁?要是多几个像你这样的臣子,朕都快被你们气死了,还谈什么万岁?王承业,原本一片大好的局势被你弄成这样,你还有脸面回来?你怎么不自刎以谢天下?”

    王承业吓得浑身一哆嗦,连忙哭诉道:“陛下啊,非是臣无能,实乃前方将校都是一些骄兵悍将,这些人桀骜不驯,他们根本不听指挥,微臣也没办法啊!”

    宰相房琯站出来问道:“王大帅,你说这话也不怕丢脸?指挥不动前方将校说明不了别的,只能说明你无能,如果是有能力的将帅会想办法让麾下将军俯首听命,而无能之辈却只会把失败的罪责推卸给麾下将军们,说他们不听指挥!但凡能打仗的将校们,谁没有几分傲气?你没有本事令他们折服,他们又怎么会听你的?”

    崔圆站出来对房琯道:“房大人,你说这话有些过分了吧?王大帅是陛下亲自任命的东征元帅,如果他无能,那岂不是说陛下无识人之明?以我看来,并非是王大帅无能,而是前方将校却是太骄纵了一些,他们不听指挥就是违抗军令,历来违抗军令都是杀头大罪,请陛下下旨降罪那些违抗军令的将校,以儆效尤!”

    玄宗实在忍不住了,猛的一拍桌子,指着崔圆大怒:“你这狗东西,如果朕下旨降罪前方将校们,那谁来领兵抵挡叛军?你这么做是要朕逼反他们吗?天底下怎么会有你这么愚蠢的人,还是说你是叛军安插在朝廷的细作?来人,给朕把这狗东西拖出去斩了!”

    崔圆一听,吓得跪倒在地上大叫:“陛下,微臣一片忠心啊,微臣都是陛下和大唐江山社稷着想啊······”

    “为朕和大唐江山着想?为什么你每次的建议都会给朝廷带来灾难?你这样的人,朕要来有何用?拖出去砍了!把王承业也一并砍了,都是一些废物,留着有什么用?”

    殿外走进来的四个甲士拖着崔圆和王承业就往外面走,两人吓得哇哇大叫,求饶不停。

    一般来说,皇帝是很少当庭下旨杀人的,就算就算要杀人也是先关入天牢之后再杀,这样中间有一个缓冲的时间,就是为了预防自己在暴怒的情况下滥杀、杀错了人就没有后悔的余地了,而把要杀的人关入大牢,利用这个缓冲的时间让自己权衡、考虑清楚到底要不要杀,这一次玄宗实在太生气了,崔圆这家伙几乎每有什么作为,每次提议都让朝廷蒙受巨大的损失,偏偏这家伙在朝中还有一帮党羽,势力不小,这让玄宗每次都不得不重视他的提议,这一次玄宗根本不等其他大臣说话,要先杀了这家伙再说。

    果然有人站出来求情,首先是宰相崔涣,“请陛下收回成命,崔圆大人一番话乃是老成谋国之言啊,陛下千万不可滥无辜!”

    韦见素也忍不住了,立即站出来拜倒:“陛下息怒,崔圆大人只是尽到了为人臣子的本份向陛下建言,至于陛下是否采纳全凭陛下做主,陛下却是不能降罪于他,如若陛下今日杀崔大人,日后还有谁敢才朝堂上向陛下进言?”

    其他宰相和大臣们也纷纷站出来求情,就算不是跟崔圆一个阵营的人,也都站了出来,毕竟如果因为进言而被杀,这种事情一旦有了先例,谁知道日后会有谁因为这种事情再被杀?如果是其他事情,崔圆敌对阵营的人不但不会帮着求情,反而还会落井下石,但是这种事情是与所有朝廷大臣都有关的事情,因此所有大臣都站了出来跪倒在地,请求皇帝收回成命。

    玄宗见所有人都跪下来,神志也清醒了一些,知道自己被怒火蒙蔽的心智,但是想要收回成命显然不可能,这无疑是向大臣们妥协,折损皇帝的权威!

    玄宗摆手道:“来人,把崔圆打入天牢,严加看管,没有朕的手谕,任何人不得探视,违令者斩!”(未完待续。)

第735章 相州大败

    洛阳一带战局的溃烂让玄宗心中极为焦虑,原本大好的形势为何会变成这样?难道王承业真的是无能之辈,这战还得靠赵子良来打?没有赵子良,这仗就打不下去啦?

    朝野上下一片恐慌,直到过了正月二十,得知叛军被挡在了函谷关以东,关中百姓们才松了一口气,皇帝和朝臣们也才稍稍定下心来。

    玄宗和大臣们意识到现在不能什么都不做,必须想办法扭转战局,经过一次朝会商议之后,玄宗分别连续发了数道圣旨,分别对楚歌、李嗣业、赵霆、白孝德、李晟、鲁炅等函谷关一线的领兵大将们进行了封赏,不但大肆封官,还赏了爵位和大量的钱财,就连河东的李光弼、朔方的郭子仪、淮南的来瑱等人都有加官进爵,希望以此来让将士用命、稳定人心。

    但朝野上下没有一个有统筹全局战略大局观的人,无法对所有唐军势力进行统一指挥,如今各地唐军只能各自为战,玄宗和朝廷大臣们不懂兵事,对各地前线的情况也了解不多,担心随意插手前线将校的指挥会造成更加糜烂的局势,因此只能任由各地唐军将领自行指挥。

    正月二十五,叛军发起了大规模攻势,从河北而来的蔡希德部十万大军和从相州向北的崔乾佑部十万大军呈南北两路夹攻河东李光弼部,李光弼虽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但手中兵力不错,只有三万,而叛军不仅人多势众,大将崔乾佑和蔡希德都是名将之资,军事才能不输于李光弼,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李光弼只能采取保守策略,被动防守,利用雄关险隘和坚城层层抵抗,天下民心仍在大唐朝廷这一边,将士们仍有为大唐效死之心,崔乾佑和蔡希德部虽然屡次获胜,但战线的推进却很缓慢。

    李光弼在河东的战局不利,防守兵力捉襟见肘,不得不紧急派人向长安求援,玄宗接到李光弼的告急文书之后,迅速下旨给在长安附近休整的兴平节度使李奂、滑濮节度使许叔冀、平卢兵马使董秦、郑蔡节度使季广琛等率部火速向河东进发增援李光弼,同时下旨给朔方节度使郭子仪,令其留下一部分兵力盯紧高秀岩,亲率大军进入河东与李光弼会师,一场在河北和河东的大战即将展开。

    二月初二,王灿得到消息后立即向赵子良报告战局变化。

    赵子良听完王灿的报告,看着墙壁上挂着的地图,沉思良久,问道:“王灿,你觉得这次朝廷方面的胜算如何?”

    王灿长期跟在赵子良身边,耳目渲染之下也懂得不少,虽然没有亲自指挥过大战,但是对战局的分析还是很有一套的,他想了想说道:“末将觉得有些玄,朝廷大军组成太杂,在前面又没有统一的指挥,而且没有一个有足够威望的人让其他各节度使服从命令,这一打起来,只怕乱成一团!”

    赵子良摸着下巴盯着地图思索了很久,对王灿道:“给漠北张守瑜和薛嵩传话,让他们在长城自山海关一线增加兵力,鼓动声势,给范阳造成压力,逼迫蔡希德部回援范阳!给驻防孟津的鲁炅和王思礼,让他们渡河北上,与的王难得汇合,让他们一起兵进相州!”

    王灿提醒道:“王爷,张守瑜和薛嵩应该没问题,王爷既然发了话,他们肯定肯定会按照王爷的指令行事,但是鲁炅、王思礼和王难得他们几个就难说了,毕竟王爷已经不再主持平叛事宜,没有了兵权,他们如果不听,王爷的脸面上岂不是不好看?还有可能被人捅到长安受到皇帝的猜忌!”

    赵子良权衡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