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将军烈-第8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些贪官污吏们收刮百姓,一个个中饱私囊,而他们却吃糠咽菜,因此竟有一万多人跟着反叛,其他禁军淬不及防之下被打得大败溃散!叛军声势越来越大,得到皇帝已经逃往奉天的消息之后,当即追到奉天,围困一月有余,如果不是郭子仪及时带兵前往,只怕就要改朝换代了!”

    赵子良听完马说的整个事情的经过之后脸色变得极为难看,“陛下和朝廷怎么能这么干?怎么能这么干?这是完全不顾脸面了呀!自作孽,不可活,不可活啊!”

    帐中大将和随军官员们一个个面面相觑,都为皇帝和朝廷的所作所为震惊不已,自古以来只听说过敢光明正大抢劫的只有土匪强盗,从没有听说过有哪个朝廷和皇帝会不顾脸面去明着抢劫百姓的!

    “报”一骑快马在大帐前停下,一个骑士快步走入帐内向赵子良下拜行礼道:“禀报大王,我方在金城负责与朝廷联络的官员吴大人派小人送来皇帝的罪己诏!”

    “罪己诏?”赵子良脸色一变,立即指着杜甫:“快,给本王念一遍!”

    “是,大王!”杜甫答应一声,从兵士手中接过抄录的诏书开始念起来:“长于深宫之中,暗于经国之务。积习易溺,居安忘危,不知稼穑之艰难,不察征戍之劳苦……天谴于上而朕不悟,人怨于下而朕不知……罪实在予,永言愧悼。”

    在诏书里,皇帝除了历数自己罪状之外,还赦免了反叛的李忠臣、田悦、王武俊、李正己等人,并承认叛乱是因为自己的失误所致。

    这份罪己诏念完后,大帐之内群臣和大将们人人震恐,赵子良脸色惨白,喃喃自语道:“完了、完了,皇帝糊涂啊,这份罪己诏一出,就等于朝廷和皇帝承认了藩镇割据的合法性,后世皇帝只怕再也无力改变藩镇割据的局面了!”

    大帐内所有人都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为大唐演变到如今这种不堪的局面而悲痛,曾经大好江山、繁华盛世,居然在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内一落千丈。

    良久,赵子良从悲痛中回过神来,睁开眼睛说道:“待完成追剿叛军逃兵事宜之后,大军班师返回新京吧!”

    赵子良话音刚落,杜甫普通一声跪下,大哭道:“大王不可啊,中原乱成这样,大王不能不管啊,若大王不管,朝廷和皇室的威信必然会逐渐散失,对各地藩镇的约束也会逐渐减弱,届时各藩镇之间互相征伐,弄得民不聊生,山河变色!大唐曾经是世间最强大强盛的王朝,它不应该是这种结局啊!”

    随军大臣们纷纷下跪,这些人都多少对大唐有着很深的感情,毕竟大家都是中原出来的,都曾经是大唐之臣,又怎么忍心看着大唐变得四分五裂呢?

    一个大臣哭道:“大王,普天之下只有大王能够挽救大唐之危局,请大王担此重任,力挽狂澜,重现大唐盛世!”

    赵子良痛苦地吼道:“本王有什么本事能力挽狂澜?本王只是西秦国王,不是大唐皇帝!好,就算本王有心出一把力,但本王以什么名义出手?皇帝都已经昏聩成这样了,本王这样做值得吗?只怕到头来还会被猜忌,落不下什么好下场!”

    另一个大臣跪在地上哭道:“大王,您也是承认自己永远是大唐之臣,您明明知道这样下去大唐就完了,明知道大唐有难,您却不尽自己的所能护驾勤王、匡扶社稷、安抚黎民,难道您这就是为臣之道吗?您这是明哲保身、胆小怕事!”

    赵子良闻言大怒,猛的一拍案桌:“大胆,您竟然如此说本王?来人,把他拖下去斩了!”

    群臣和大将们纷纷求情,“大王,不可啊,范大人只是心直口快,并无冒犯大王旨意,请大王饶恕他的罪过吧!”

    面对大部分人的求情,赵子良冷静了一些,但对于这人敢当面骂他骂得这么难听,他实在无法忍受,“范无尘,你狗胆包天,竟然如此辱骂本王,虽然有诸卿家替你求情,但本王绝不会轻饶你!来人,把他拖出去重打三十军棍,官降三级,罚俸一年!再敢如此辱骂君王,定斩不饶!”

    几个兵士快步走进来拖着范无尘就走,众大臣还要求情,人却转眼之间就被拖了出去。

    赵子良冷冷道:“好了,再有敢求情者,一并处罚!”

    众臣这才不敢再出声。

    杜甫又道:“大王,当今皇帝如此昏聩确实不值得辅佐,但请大王看在我等都曾身为大唐之臣、看在天下千万黎民的份挽救大唐的危局吧!臣等必将尽心竭力辅佐大王,替大王分忧”。

    高尚也走出来下拜道:“微臣认为大王不是不想管中原之事,大王的心思,微臣明白,大王的顾虑无非有三点,第一是师出无名!第二,当年玄宗皇帝有遗诏在先,不得朝廷诏令,大王不得擅自返回中原;第三,大王若插手朝廷军政事务,又担心被皇帝猜忌,遭到不公正之待遇!若是大王使用超出为人臣子的手段,又担心惹人非议!”

    赵子良叹了一口气,没有出声,显然是默认了高尚的说辞。

    高尚见状于是说道:“其实大王大可不必担心,第一和第二点根本就不是问题,要知道东路军出发之前,皇帝是派人送来圣旨请大王出兵平叛的,大王来到中原怎么是师出无名呢?”

    赵子良道:“但是蛮族叛军如今已经全部歼灭,就剩下一些逃入山林的散兵游勇而已,如果消灭了这些蛮族叛军的逃兵,本王还有什么理由留下?”

    “大王啊,蛮族叛乱是平定了,还解决了吐蕃这个大难题,但是中原的叛乱并未结束,而且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啊!”

    高尚说到这里偷偷看了看赵子良的脸色,见他脸色平静,马上继续说道:“所以说第一点和第二点,大王根本不需要考虑了。大王担心被皇帝猜忌,遭到不公正待遇,这一点大王完全可以放心,臣等难道还能眼睁睁看着大王遭到迫害不成?若当今皇帝真正是扶不起的阿斗,大王就算废了他,再另立新君又如何?大王效忠的是大唐王朝,而并非是某一个皇帝,臣等心中留恋的也只是大唐,而不是某一个皇帝!再者说了,如今大唐的局势恶化成这样,如果大王不出手,难道不怕被世人说大王太爱惜自己的羽毛?”

    众臣见赵子良被高尚说动,都纷纷齐声说道:“请大王出手挽救大唐危局,臣等必将誓死忠于大王、替大王分忧!”

    赵子良叹道:“你们呐,这是要把本王架在火上烤啊!”

    说完,赵子良沉默良久,才下定决心说道:“好吧,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本王也只能是赶着鸭子上架了,等处理完吐蕃事宜,就挥师前往长安!”

    众臣大喜,纷纷跪伏道:“大王圣明!”

第979章 统一思想

    黄昏,黄河河畔。

    一缕残阳照射在浑浊的河面上,赵子良和聂三娘两人携手并肩在河面慢慢走着,聂三娘注意到赵子良有些心不在焉,问道:“大王还在想着去长安的事情?”

    每次在外征战,赵子良身边并不缺少女人服侍,但真正能在思想和精神上进行交流的女子并不多,而聂三娘无疑是最懂他的女人之一。

    赵子良看着滚滚流动的河水,叹道:“是啊!去了长安,如果真要整顿朝纲、实行削藩之策,让大唐恢复国力,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不是一两年之内就可以做好的!另外,皇帝、皇室、大臣们和那些世家大族们欢迎我去吗?这可真不好说啊!”

    聂三娘笑着安慰道:“夫君不必担心,现在朝中一团乱麻,以当今皇帝的能力根本无法稳住局面,否则他也不会不顾群臣的强烈反对发下罪己诏了,如果夫君前去收拾乱局,我以为皇帝应该是欢迎你的,至于其他皇室成员、群臣们以及世家大族们欢不欢迎,难道夫君很在意他们的想法吗?夫君做事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畏首畏尾了,这可不是你的风格啊!”

    赵子良摇头道:“我不是畏首畏尾,我当然也不会在意那些人的态度,我既然决定这么做了,自然要全力以赴。但是你也明白,这连续几任皇帝的耳朵根子都有些软,经不起身边之人的蛊惑、挑拨、蒙蔽,我此去想要有所作为,必然要采取一些非常规的手段,我可以不必在乎皇帝和朝廷大臣们的感受,但是我不能不考虑我西秦大臣和大将们的感受啊,如果我对皇帝和皇室做得太过分了,西秦的官员们和大将们会不会有什么其他的想法?”

    聂三娘想了想,停了下来转身说道:“你的顾虑也不是没有道理,不过我还是觉得你低估了他们的忠诚度,他们虽然都是出身于中原,甚至很多人从前都是朝廷官员和将领,但是他们现在是西秦的大臣和大将,他们拿的是西秦的俸禄,做的是西秦的官!大臣们和大将们之所以强烈请求你插手中原朝廷之事,挽救大唐的危局,那是因为大唐是我们的母国啊,我们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我们身上流淌的血脉来源于这里,我们骨子里永远都有大唐的印记,我们身体内永远有着大唐的魂,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这份情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割舍的,他们割舍不了,难道你能割舍得了吗?大唐是我们的母亲,现在她生病了,只有你才能救她,如果你不救她,她的病情就会加重,最后就会死去,你能忍心吗?你是她的儿子,虽然你现在成家了,搬出去住了,但你永远是她的儿子,她是有史载以来最伟大的一位母亲,她的疆域之辽阔空前绝后、她创造的文明旷古烁今,她用无比宽阔的胸怀温暖了数百个民族和亿万万生灵,而你就是在她最辉煌和最强盛时孕育出来的儿子,我们曾经都以身为她的子女而为荣”

    “别说了”赵子良扭过头去,眼泪不可控制地滴落下来。

    聂三娘掏出手帕递过去,赵子良接过手帕擦干眼泪,转身沿着河滩继续向前走去,对跟上来的聂三娘说道:“三娘,你说得对,这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