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子风流-第10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此之外,还请刘公公在厂卫内部好生查一查,到底是谁私通巴图蒙克,这等国贼,决不可轻饶。”

    朱厚照听了,心里对那私通外敌之人固然愤恨,却也当机立断道:“你说的对,朕只念着通辽,却没有想到这一层,刘瑾,你都听到了吗?现在就去办。”

    刘瑾忙道:“奴婢万死。”

    朱厚照道:“现在不是你万死的时候,速速去办吧。”

    刘瑾这才长长松了口气,他是秉笔太监,却是兼着内行厂,现在出了这么大的疏忽,心里依旧还是有些忐忑,谁知道陛下会不会认为自己办事不利,而革去自己内行厂掌印太监的职责呢?

    既然如此,那么就得赶紧亡羊补牢了。

    随即,他匆匆告退出去。

    朱厚照这才坐下,看着叶春秋,脸色沉着地道:“朕有些想不明白,为何巴图蒙克,取的是通辽,通辽乃是辽东门户,莫非他是想要先取辽东吗?”

    朱厚照此话一出,暖阁里陷入了沉默。

    巴图蒙克的心思,眼下谁也猜不透,此人诡计多端,却也决不可轻视。

    叶春秋沉吟道:“陛下,臣弟以为,巴图蒙克不会夺辽东,巴图蒙克虽强,可是国力却远非我大明可比,他能做的,只有速战速决,否则,若是战事一直拖下去,我大明源源不断地增援辽东,而辽东诸镇,纷纷据城而守,坚壁清野,时间拖的越久,越是对他不利。”

    “他这样做,理应只是想要虚晃一招,明为辽东,实则却是想要入关,他想要一战而胜,唯一的手段,就是破关,只要入了关来,我大明便无险可守,京师受到威胁,就如当初土木堡之变一般,自此国本动摇。”

    此时,杨一清道:“老臣也以为镇国公说的有道理。”

    其实叶春秋的想法,和杨一清的不谋而合,只不过这些话,叶春秋可以说,杨一清却不能主动说出来,因为一旦将事情定性为这是虚晃一招的话,就意味着朝廷暂时不必去顾忌辽东,而是加强宣府、山海关一线的防备,可若是人家当真的目标是辽东呢,一旦预测失误,可是要担起丢失辽东这天大干系的。

    杨一清承担不了这巨大的后果,所以他只能选择沉默。

    而叶春秋却不顾这些,因为他乃是镇国公,是陛下的兄弟,所以他敢说,且承担得起这个后果。

    朱厚照便道:“朕也觉得事有蹊跷,春秋说的对,这确实有极大可能是虚晃一招,可问题在于,朝廷接下来该怎么办?巴图蒙克已经威胁到了锦州,难道对他置之不理吗?”

    叶春秋道:“巴图蒙克的目标,要嘛是京师,要嘛是青龙,若是在青龙决战,那么就看镇国新军的了,镇国新军现在有七千人,驻扎在那里,兵精粮足,一旦有事,朝廷可以随时自关内增援,依臣的预计,巴图蒙克未必会动青龙,倒是我大明的关隘绵长,难保巴图蒙克不会铤而走险,直取京师,这……才是最可怕的,此人用兵,一向都善用声东击西之法,不可不防。”

    朱厚照顿时露出了犹豫之色,道:“那么,暂时先加强一下各处的守备吧,看看再说。”说着,他看了一眼所有人,随即道:“诸位师傅们也是辛苦了,且先告退吧,下午,朕再找你们议一议。”

    他要赶走几个学士,显然是私下有话要和叶春秋说。

    于是王华等人告退,叶春秋则是朱厚照的示意下留了下来。

    等他们一走,朱厚照突然拍案道:“春秋,你还记得最初的时候,你对朕所提的方略吗?”

    叶春秋一听,顿时明白了什么。

    呃,这个家伙……又想发疯了。

    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当时叶春秋之所以提出那个所谓的方略,其实本质上来说,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

    说起纸上谈兵,好处就在于,它可以忽略很多现实中可能出现的困难,也可以忽略许多真实战场中所出现的变数,可是实际的用兵过程之中,却是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因为谁也无法预料明天会发生什么,明天是什么天气,你的援军,是否能够如期赶到。

    可是陛下,现在不是纸上谈兵的时候啊!

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一决雌雄

    正因为纸上谈兵忽略了很多现状的问题和变数,方有一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话。

    直接地说,纸上谈兵的事,风险太大了。

    其实这个战术,脱胎于历史上朱厚照对蒙古的战术,以自己的身份,吸引蒙古的主力,而后固守一个点,下旨军马前来驰援,同时用自己拖住蒙古军主力,等到援军驰援而来,再一举对这久战不克的鞑靼铁骑发起合围。

    风险太大了。

    叶春秋没有多想,便毫不犹豫地道:“陛下,臣以为此举大大不妥,陛下乃千金之躯,且不说不容半点有失,就说我大明,而今军力也早不似从前,何须陛下前去冒险?”

    朱厚照不禁有些气恼,道:“有何不可,朕难道不及那巴图蒙克吗?朕学了这么多兵书,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与巴图蒙克一决雌雄。春秋,朕想好了,朕打算前去宣府,就以应州为诱饵,那巴图蒙克保准会来。朕先以小股军马为诱饵,而后层层加码,那巴图蒙克只要起了贪念,便让他有来无回!”

    朱厚照满腔的雄心壮志,似乎打定了主意:“朕若不能亲自击败巴图蒙克,这辈子便深有遗憾。只不过,朕若是如此,师傅们肯定要苦劝,届时又不知要闹到什么地步了,所以这事儿,万不可告诉别人,春秋,你随朕一齐去吧。”

    叶春秋心里想,我若是跟了你一起去,中途有任何闪失,岂不是千古罪人?

    叶春秋虽知道历史上的朱厚照,曾排兵布阵,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抵挡了鞑靼铁骑,可叶春秋依旧不敢冒这个风险,现在的他可不只是他自己一个人,他关乎着身后太多太多的人了。

    叶春秋正色道:“陛下,臣弟期期不敢奉诏,这不是小事,陛下乃是天子,天子有天子的职责,比之驻守边防,干系更加重大,还请陛下三思。”

    朱厚照顿时脸色有些不太好看了,忍不住瞪着叶春秋,可是见叶春秋没有任何妥协的迹象,最后只得苦叹道:“好吧,既然你坚持己见,朕……不去了。”

    “真不去了?”叶春秋若是见他红着眼睛争执,反而放心,可他这样大喇喇地说不去了,叶春秋反而感觉有猫腻了。

    按照经验,朱厚照若是这么乖巧,就不叫朱厚照了。

    朱厚照含糊不清地道:“不去了,你既不让朕去,朕去做什么?你不是说大明的兵力跟以前不同了吗?区区鞑靼人,小小的巴图蒙克,朕去了,那也是杀鸡用牛刀,也没什么意思,朕说不去就不去,你放心便是。”

    叶春秋带着怀疑地看着朱厚照,还是放心不下:“陛下能有这样的心思,真是再好不过了,这是万民之福啊。”夸了他几句,还是心里没底地加了一句:“陛下不会偷偷溜了去吧。”

    朱厚照瞪大眼睛道:“朕是这样的人吗?你……你……朕这么大的年纪,有儿有女的,会做这样的事?你……真是一点都不了解朕,朕已不是从前那个贪玩、胡闹的朕了。”

    叶春秋听着,朱厚照这话倒是说得稳妥,吁了口气,这才放心一些,道:“陛下能这样想就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朝廷养兵千日,该用兵的时候自然用兵,陛下在京师,能稳定人心,比什么都要紧。”

    朱厚照点着头道::“知道,知道了,听你的。”

    叶春秋这才告辞出去。

    可是他却很清楚,这一次巴图蒙克的举动,实在很不同寻常,此人太狡猾了,联系到他袭击了通辽,那么不出意外,一场大战已经迫在眉睫了。

    其实陛下的想法,倒是一丁点都没有错,鞑靼人的优势在于快速集结和机动,大明朝的关隘实在数不胜数,边线也实在过于绵长,谁也不知道这巴图蒙克下一步会袭击哪里。

    假若以朱厚照作为诱饵,来吸引对方主力,一决死战,倒也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只是可惜,问题最坏之处也在这里,朱厚照是天子啊,天子的安危更甚于这一战,而且往私心来说,叶春秋并不想拿朱厚照这个兄弟的生命来冒险。

    所以对付巴图蒙克,一定不能急,要有耐心,现在反而是谁更加坐得住的问题。

    叶春秋带着满腔心思出了午门,回到了叶家,果然多了很多关外那儿的许多牧场被袭的奏报。

    叶春秋细细地看了奏报,唐伯虎则在一旁忧心忡忡地道:“公爷,这样下去,可不是办法啊,许多牧场都告急了,青龙那儿,也是人心惶惶的。”

    叶春秋沉吟片刻,便道:“人心惶惶是肯定的,现在闹出这样的事,怎会不人心惶惶呢?青龙的新军现有七千,你下一个公文去,让王守仁带兵在青龙附近操练,动静要大一些,显出新军的威风,借此来稳定人心。”

    唐伯虎颌首点头。

    叶春秋又道:“该来的迟早要来,看来我们也要预备回青龙去了,这一战,青龙随时可能受到波及,那么索性毕功于一役也好,眼下倒也不急,其实青龙的人心还算是稳的,毕竟有新军在,当初新军就曾在青龙大获全胜,想来青龙的人也会安心一些,至于各牧场的牧人,让他们警惕一些,一旦发现散兵游勇,倒也不必畏惧他们,可若是发现有大量的鞑靼人在周边活动,就令他们即时撤回青龙去,其他的则都不打紧。”

    想了想,叶春秋突然抬头看了唐伯虎一眼,所有所思地道:“你说,若是……和鞑靼人决战,什么样的地方最是合适呢?”

    “啊……”唐伯虎愣了一下,他对这个可是一窍不通呢!于是踟蹰道:“公爷以为呢?”

    叶春秋不由失笑,这个问题,其实他问的是自己吧,随即便道:“我也一直在想这个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