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子风流-第10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吉格尔汗深吸了一口气,目光显得很深沉。

    灭国之祸就在眼前了,他该怎么办才好呢?

    而在另一个地方,乌拉尔以东的斯特罗加诺夫侯爵,和那西伯利亚汗一样,同样得到了一封最后通牒。

    斯特罗加诺夫侯爵乃是莫斯科公国东方最大的封建主,几乎乌拉尔山脉,绝大多数的领地都归他所有,他经营伐木的买卖,因此极为富有。

    只不过,他得的这个通牒,却显得很特别,这是一个人头,不错,正是伊凡的人头。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赚翻了

    为什么伊凡的人头会被送到斯特罗加诺夫侯爵这里来呢?说起来,还真是有点关系的。

    伊凡和斯特罗加诺夫侯爵其实是朋友,当侯爵大人恐惧地看着伊凡男爵的头颅时,他震惊了。

    随之而来的,还有一封鞑靼人的命令,不,理论上来说,是镇国府的命令,勒令斯特罗加诺夫侯爵,立即与罗斯人彻底决裂,并且警告他在一个月之内,立即南下,前去拜见镇国公大人,而且自此之后,家族必须完全向镇国公效忠。

    虽然从属于莫斯科大公,却因为与莫斯科公国距离甚远,所以侯爵几乎在自己辽阔的领地里,拥有着极大的自主权,某种意义来说,侯爵是罗斯人在乌拉尔以东的主人。

    侯爵依旧因为收到自己的朋友的头颅久久不能回神,而镇国府的这个命令,则令他感觉是一个玩笑。

    他将自己的封臣们招到了自己的账下,绝大多数的封臣都信誓旦旦的认为,这只是一个可笑的恫吓而已,不必理会。

    只是……

    侯爵却并不能完全安心,因为他的封地里,有数十万的罗斯人和鞑靼人还有突厥人,在这乌拉尔以东,确实算是首屈一指,甚至比之西伯利亚汗,更有权势,可是他也深知一统蒙古的鞑靼汗的厉害,那些家伙们,可是拥有百万人口,却有十几万铁骑的庞然大物。

    对了,还有一个镇国府……

    其实侯爵对镇国府是陌生的,不过这并不影响一些流言蜚语传进自己的封地里来,毕竟侯爵也和鞑靼人做买卖,关乎于镇国府的传说可是不少。

    于是他想了想,道:“先不必理会他们,我会写一封亲笔信给大公,我想,大公在得到伊凡的死讯和镇国府的恫吓之后,一定会采取措施的。”

    这样安慰了下头的封臣,告诉他们大公是自己坚实的后盾,可是……只有侯爵才清楚他的心里依旧是忐忑的,因为他很清楚,大公的注意力在西方,正在与立陶宛公国持续的进行战争,只怕难以给自己太多的支持。

    甚至在莫斯科公国内部,许多贵族也并不将斯特罗加诺夫家族当作是罗斯人,而是认为眼睛不够蓝的侯爵的家族里流淌着鞑靼人的血液。

    而且,既然能将伊凡的人头送到他这里来,这里面深意显然就令人深思了。

    侯爵在惴惴不安中,最后只能带着几分掩耳盗铃的心思,默默地对自己道:“就这样办,鞑靼人不会来的,绝不会。”

    ………………

    几乎在乌拉尔以东的封建主们,都接到了同样的书信,书信里都带着严厉的警告,甚至还暗示即将到来的某种惩罚。

    显然,这个原本与世无争的世界,已经被彻底地打破了。

    三个月之后,西伯利亚以东的一支小部落接到了一封求援信,这封求援信来自于西伯利亚汗,信的开头是以我的兄弟相称,要知道,西伯利亚汗从来没有将附近的小部族当作自己的兄弟,因为在西伯利亚区域,西伯利亚汗是当之无愧的霸主。

    可是现在,这封书信却显得热情洋溢,最后却也揭示了一个令人恐怖的消息。

    鞑靼人大举入侵西伯利亚,无数疯了似的鞑靼人,手持着精良的武器,骑着他们的战马,袭击了无数的村落,极为残忍的进行杀戮,不只是如此,连西伯利亚城也不可避免,这座只有两万多人的‘都城’,直接被数千的鞑靼人袭击,很快便将那里夷为平地。

    鞑靼人就犹如冰原上的一匹匹饿狼,像是哪里嗅到了人烟,便疯了似地往哪里发起不死不休的袭击,他们不但有刀剑,居然还有火枪,当然,火枪的声音很零星,倒是有点儿像是玩票的性质。

    西伯利亚城直接被烧成了灰烬,据说在那里,只留下了无数无头的尸首。

    这一下子,那些接到了书信的封建主们终于震撼了,心中被恐怖所弥漫起来。

    他们这才知道,此前自己所说的笑话都只不过是徒然安慰自己的话语,这些鞑靼人是来玩真格的,鞑靼人用着血的教训来告诉他们,违背镇国府的命令,会是怎样的代价。

    而与此同时,一封封的战报送到了青龙的叶春秋案前。

    半年的时间并不长,就在这半年里,秦皇至青龙的铁路却是已经竣工了,蒸汽火车在轰鸣声中,开始奔跑在镇国府最大的城市和最大的港口之间。

    运载着堆积如山的货物,仿佛一根大动脉,瞬间将这里联通起来。

    令叶春秋感到欣慰的是,叶家这次是赌对了,叶家赚翻了……

    他们此前投入了太多太多的银子购买了大量的土地,也获得了无数相关的股权,当人们看到了铁路的好处,沿线站点的无数土地开始疯了一样的增长,而叶家投入进去的无数白银,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对于从千里之外传来的各种战报,叶春秋反而是没有太大的兴趣,因为他很清楚,鞑靼人对于许多封建主来说,几乎等同于是在吊打,从前对这些‘小家伙’们置之不理,只是因为这些人根本不值得去抢掠罢了,何况,他们所处的环境比鞑靼人的还要恶劣,也实在没有侵占他们土地的必要。

    可是现在,却是完全不同了,这一封封的战报,如雪花一般,里面所说的,是鞑靼人分兵十几路,分头并进,疯狂地进行着扫荡。

    偶尔,也会有一些臣服的消息,一些吓坏了的封建主,此时毫不犹豫地朝青龙进发,试图想要澄清一些‘误会。’

    叶春秋只是百无聊赖地看了一下那些奏报,而他的目光更在乎的则是他的铁路。

    叶家现在的存银已经超过了九千万两,而这,还只是冰山一角,毕竟还有大量的土地和股权没有兑现,既然有了这么雄厚的实力,在对新的铁路规划上,叶春秋慷慨地大手一挥,决心追加投资,而此时,新的铁路工程也终于要开始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厚积薄发

    叶春秋并不是一个心眼短浅之人,固然钱财的诱惑很大,可他相信,要创造财富,不但要靠才智和机会,还要果决。

    既然现在有了大好的基础,叶春秋看到的是更远大的回报。

    厚积薄发,便是现在青龙眼下的生态。

    这些年来,无论是镇国府还是叶家,都已经积累了太厚的家底。

    何况,这些跟着叶家一齐发财的十大商行,以及无数商贾,也早已是身家百万以上,甚至是一些小商贾和无数的商行掌柜,高级匠人,也大多都挣有了一份家业,秦皇岛和青龙之间的铁路也已修建起来,如今全线开通,那跑在线路上的蒸汽火车已成了青龙人眼里一道蔚为壮观的景观,只要拥有一个美好的预期,很快,将会有无数人将自己攒了一辈子的钱财投入到新的铁路建设之中。

    不只是如此,草原里地广人稀,这就导致,只要肯出关的人,更易于立足,镇国府开始在各个草场开辟牧场,有了牧场,就不可避免地开始出现集镇,一座座的集镇拔地而起,虽然这数百里之内,不过是一个类似于赶集似的小市场,人口不够数百上千人,可是隔三差五的,总会有流民涌入。

    只要人口持续增长,牧场继续扩大,这些集镇就不可避免地繁华起来,现在不过是小商贾送去一些生活必需品,那么再过不了多久,随着人口增加,越加多的商贾就会涌入,假若是贯穿大漠的铁路铁路线一旦开始修建,叶春秋相信,在沿线,一座座的城市就会拔地而起,随之是更加繁荣起来。

    以往关外最大的隐患是安全问题,可事实上,关内的生活也比关外好不了多少,因为在关外有一个很显着的问题,那就是人多地少,而且主要从事农耕,一旦遭遇了灾变,那些本就没有余粮的佃户便会很快陷入衣食无着的境地,那些有几亩地的小农,就不得不买田,被沦为佃户,某些小地主,虽有百亩田产,却也很快会返贫。

    如今,关外的安全隐患已经解决,有着在臣民眼中如天兵一般的镇国新军在,关外已经成了一个让人带着希望的选择。年末的时候,山东就出现过大灾,这场灾难,很快就导致出关的人口暴增,为了生存,数十万的灾民携家带口,疯狂地涌出关来。

    青龙乃至于整个大漠,是从来不担心人口增多的,恰恰相反,无论是镇国府还是商贾,都喜欢流民和灾民,呃……因为他们往往只求温饱,且很能吃苦耐劳,而青龙百业兴旺,正是需要更多劳动力的时候。

    正因为如此,镇国府在山海关外,直接就设立了粥棚,还有专门的人员在那里负责接待灾民。

    放眼望去,青龙一带的城市规模已经开始扩大,几乎是沿着它与秦皇岛的铁路沿线,犹如春笋一般,冒出了许多的市集和工坊,宛如一条玉带一般,使这一带已经开始积蓄了六七十万人口,今年的钢铁生产量预期已经超过了往年,预期的钢铁产量将达到五万吨,而煤炭的产量更是可能达到七十万吨。

    可即便如此,显然还是不足,在青龙附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