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子风流-第5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各个工坊之间,道路的两侧,竟是一座座的楼宇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冒出来,对于任何酒肆、茶肆来说,这里简直就是他们的淘金地,京师固然繁华,可是毕竟面积很大,有东市和西市、城隍庙和文庙的各种市集之外,最重要的是,那儿绝大多数人未必会有消费力。

    可是在这里,就全然不一样了,数万的匠人和学徒,因为需要做工,所以不可能自己生火做饭,而另一方面,他们又有不菲的工钱,于是乎,各种的饮食也就林立起来,几乎任何一个饮食的店面,只要开张,没有生意不火爆的,也就让更多人趋之若鹜的带着银子来此购买土地,建起他们商铺,招募了伙计,开始经营。

    许多低廉的饮食店,一顿饭加上一点菜,不过是十几文钱,这个价格,若放在其他地方,对于普通人来说,已算是不菲了,可是对于连学徒都可以每月领到二两银子的镇国府,价格也不是让人难以接受,何况他们上工,非要用餐不可,也正因为如此,生意可以用火爆来形容,正因为各种店面的入驻,少不得需要招募许多伙计乃至于厨子,却又出现了一个颇为有意思的现象。

    叶春秋至少在几家的店门前,都看到外头悬着告示,大致是招募各种人工,从洗碗碟的,到掌勺、迎客的,价格居然不低,便连洗碗的,竟也是包吃住之外,再加七百文打底,这个薪水,几乎等同于京师的一倍了。

    究其原因,其实大抵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是这里生意实在太过火爆,商贾们从中获利不小,当然,你也不能指望他们能有什么良心,真正让他们肯割肉的,终究是这作坊里也会招募学徒,其他的商家也在陆续登陆,若是价格过于低廉,只怕也未必肯有人登门来应募,那掌勺的师傅,现在挂牌的价格竟有三两银子呢,按铜钱折算,这已接近三千文了,再加上包吃包住,大致和寻常的匠人待遇差不多了。

    除了价格低廉的餐馆,便是五花八门的成衣店铺,这时代成衣较少,也只是因为女衣馆出现后,在江南出现了一股成衣的潮流。

    男耕女织的时代,女人们自己在家做女红,就算不肯自己织布,那也是扯几块布来自己缝制衣物,可是这里却不同,生活节奏太快,除了做工,已经没有人有心思去男耕女织了,镇国府这儿,已经出现了两个成衣的作坊,还三家织布的作坊,请了许多匠人的女眷去做绣娘,缝制成衣,而后在店中兜售。

    高档的酒楼和客栈亦是不少,距离镇国府不远,叶春秋便看到了那大大的昌宁大客栈,这是一个规模宏大的建筑,而建筑的标准也是用砖砌起的大楼,足足五层,占地七八亩,同样也都是一个个窗台,采用的是水晶玻璃做的窗。

    叶春秋只看那昌宁二字,就不禁哭笑不得,傻子都知道,这是寿宁候和建昌伯鼓捣出来的,他们二人,自在这里尝到了甜头,昨日叶春秋还听人说,二人日夜流连这里,想不到这两个家伙,干了一票大的。

    单看那窗的数目,叶春秋便大抵估算出这大客栈的客房数目有两百之多,这种火柴盒似的砖石小楼虽然并不美观,最大的好处却在于能够最大地节省空间,同样一块地,可能不过是开辟出住上七八户人的独门院落,而在这里,弄出几百间客房也是轻而易举的事。

    叶春秋不由叹道:“这两个家伙,吃了枪药还是打了鸡血了啊。”

    叶春秋真真是为之咋舌,可是当他看到了不远处的招商局,一切就全部明白了。

    昌宁大客栈就开在招商局的对门,细细一想,这样一块土地,若是换做其他人,只怕也难拿下来,而以寿宁侯和建昌伯二人的能耐就简单了,而他们二人之所以拿地,原因只有一个,这是一个聚宝盆。

    (未完待续。)

第九百四十六章:原来是这样(第六更)

    说是聚宝盆,其实一丁点都没有错,因为招商局附近的土地,至少叶春秋的书信之中,叶春秋大抵知道,已是寸土寸金了。

    招商局不只是总揽着工坊的管理,同时也负责生产计划和订单。

    毕竟商贾要购置货物,或者是来这里兜售原料,若是各家工坊去谈,不免麻烦,于是孙琦索性让人直接来招商局洽商,几乎每日都有无数的商贾在此盘桓,有的人是听说这儿收购原料,有人是那些卖车的铺子想来订车,也有外地走货的商贾在此下定,至于水晶、沙发,亦是商贾们争相订购的目标,所以只要从清早开始,招商局大门一开,外头就有数十上百个商贾等候了。

    其实许多洽商,一次是谈不完的,到了这儿,少不得要打尖吃饭,而商贾恰恰是最有消费能力的群体,就在招商局对面,一座大客栈应运而生,其生意的火爆可想而知。

    那寿宁侯和建昌伯二人,可谓是躺着把钱挣了,隔着大客栈不远,就是一个青楼,而且还是颇为高档的那种,乃是寿宁侯据说是从江南和倭国搜罗来的,吹拉弹唱无一不精,叶春秋倒是真正佩服这一对兄弟,还真是无孔不入。

    叶春秋抵达了镇国府,刚要进去,便有人叫住自己:“春秋。”

    叶春秋回头,不是张鹤龄,是谁?还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

    这张鹤龄今儿穿着一身簇新的袍子,在他身后,则是一辆显然经过了装饰的仙鹤车,整个人带着一股暴发户的格调。

    叶春秋也是醉了,好生生的一个贵族,还是皇亲国戚,怎的像是天生就有暴发户基因似的?

    叶春秋却不能怠慢,朝张鹤龄行礼,显得很是欢喜地道:“想不到这么巧,竟撞见了舅父,舅父好。”

    张鹤龄便也朝叶春秋笑了,道:“嘿嘿,就知道你接了旨意,今日准来的,候你多时了。”

    叶春秋心里发寒,他是怕了这姓张的了。

    叶春秋在心里叫苦不迭,可脸上也只能带着笑,邀这寿宁侯进了镇国府。

    六楼那专供朱厚照的办公地,叶春秋心里倒是打算继续保留着的,于是只在五楼一处开阔的公房里招待了张鹤龄。

    二人各自坐在沙发上,这张鹤龄身子有些肥胖,顿时半个身子便陷入了沙发里,旋即他呵呵笑着道:“哎……这镇国府好啊,和我昌宁大客栈一样,舒服,高档!”

    边是说着,张鹤龄边朝落地的玻璃窗里指了指远处那昌宁大客栈的建筑,继续道:“看到了吗?那便是我新建的客栈,一切都是仿镇国府建的,里头的装饰嘛……”他嘿嘿一笑,左右打量这公房一眼,接着道:“也借鉴了这镇国府的装饰,说起来,现在这儿都风靡这种风格,假山流水固好,可现在不都是寸土寸金吗,谁折腾得起这个,哎……细细想来,你这镇国府的地,本来还是我家的呢,罢了,伤心事就不重提了,结果现在本候却还需跟你们购地,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自然,舅父是心胸开阔的人嘛,所谓宰相肚子能撑船,现在春秋成了国公,真真是可喜可贺啊,实话跟你说,我来,是有要紧的事和你说的。”

    他笑得有点贼,叶春秋的心里却是在打着鼓儿,自然对他有所防备,脸上则是一派随意道:“愿闻其详。”

    张鹤龄便道:“嗯,怎么说呢,这是一桩大事,可不是闹着玩的……事先得说好,我现在可是冒着天大的干系来知会你的,你要如何谢我?”

    叶春秋很受不了这个家伙的调调,只是道:“舅父先来说说看。”

    张鹤龄便笑道:“周王要入京了,你可知道吗?”

    周王?

    说起这个周王,叶春秋也是凛然,这周王属于洪武皇帝所封的诸王之一,又是文皇帝朱棣一母同胞的兄弟,所以文皇帝靖难成功之后,则被封去了开封。

    这周王世系,在宗室之中颇有声望,这一代的周王朱睦柛乃是当今皇帝的亲叔叔,他和几个藩王被诏入京师的事,叶春秋也是有耳闻的,还是为了那朱寘鐇的事,朱寘鐇叛乱,小皇帝现在将朱寘鐇从宗谱中革除出去,少不得需要几个德高望重的王爷出面来负责这件事。

    总令府的事,虽然一切都是以皇帝马首是瞻,可是程序上来说,若是不寻几个老王爷来背书,不免会引起宗室内部的猜忌,毕竟要让朱寘鐇一系剔除出宗室的门墙,不免让人不安。

    只是叶春秋想不明白,怎么从寿宁侯的口中说出来的话,像是这周王和一些老王爷入京,和自己有什么关系似的。

    “嘿嘿……”张鹤龄似是也看出了叶春秋的疑惑,笑了笑,随即道:“实话告诉你,这是我从宗令府得来的消息,周王已在路上,可是这时候,京里已经有人出发了。”

    叶春秋便道:“出发?去哪里?”

    张鹤龄眯着眼,带着几分意味深长地道:“出发的人和都御史有些关系。”

    都御史?也就是刘宇了,一听到关于刘宇的消息,叶春秋便把眼眸眯了起来,脸色顿时变得凝重起来。

    事实上,他和刘宇之间,也算是不共戴天了,叶春秋明白这一点,刘宇也明白这一点,现在叶春秋刚回京师,还顾不上他,可是迟早,叶春秋是要和他刺刀见红的,不为别的,只因为自己父子二人,差一点被他害死了。

    叶春秋沉声道:“请舅父继续说下去。”

    见叶春秋脸色慎重起来,张鹤龄也就不再卖关子了,开门见山道:“春秋可记得上一次廷议时,刘瑾说所的话中,希望春秋继续掌控镇国新军吗?”

    一下子,叶春秋露出了一副深究的样子,而后像是一言惊醒梦中人,终于有所顿悟。

    他终于明白,刘瑾上一次为何会如此的古怪了。

    当日刘瑾居然一改态度,非要将镇国新军留在镇国府不可,一副像是为他说好话的样子,果然还是居心不良啊。

    ………………

    看了下月票榜,果然是团结的力量最强大,谢谢大家对老虎的支持,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