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唐侯-第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廉红线笑了笑:“我倒觉得不是唐舟运气好,而是他足够聪明,王爷应该已经知道,唐舟入狱之后,魏征很快就入了宫,而且只谈太子的那些小毛病,却并不谈诬陷侯爷之事,王爷不觉得奇怪吗?”

    李恪微微凝眉,道:“是有人只让魏征知道这些?”

    廉红线点点头:“以魏征脾气,如果知道太子诬陷唐舟,他怎么可能忍着不提?”

    说着,廉红线又露出了一丝冷笑:“只是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魏王李泰这次竟然胆小起来,只是派了一个张亮去皇上那边试探,如果他让自己的人在朝中大提特提的话,太子讨不了好,他微微李泰也讨不了好,现在倒好,太子不仅毫无所失,反而要多几个老师了。”

    吴王李恪是个聪明人,听到廉红线这话后,顿时就明白了廉红线话中的意思,朝中有德行的大臣成了太子李承乾的老师,那李承乾的势力岂不是又要加大不少?

    紧紧握着茶杯,许久之后,李恪才发出一声冷哼:“太子想要这般幸运,只怕还早了点,派我们的人在民间散布李承乾德行有失的言论,就算这些言论奈何不了他,可我也要搞臭他李承乾的名气,最为重要的是,如果李承乾知道了这些言论,你说他会记恨谁?”

    廉红线笑着点了点头:“还是王爷想的极是,如今李承乾认为自己最大的敌人是魏王李泰,如果他听到了言论,肯定认为是魏王李泰在找机会搞臭他,到那个时候,他们两蚌相争,王爷倒不妨渔翁得利。”

    两人这样说完,廉红线又道:“东宫内侍在江南阁闹事的时候,一个叫贺连山的读书人表现的很是不错,王爷要不要考虑将其收入麾下?”

    李恪对那贺连山其人已是有所了解,在听到廉红线的话后,他沉思了片刻,而后说道:“这般倔强的人,只怕他很难为我们所用,而且他已经得罪了太子,我们若收了他,反而提前与太子为敌,这对我们并不好,不过他这样跟太子有仇的人若是能到御史台为官,却是能帮我们大忙的。”

    廉红线听完,已是明白,贺连山入了御史台,那还不得天天早机会弹劾太子李承乾啊,不然等李承乾当上了皇帝,还有他活命的机会?

    “王爷考虑的极是,不过虽不收拢他,可要他替我们办事也不难,我们不还有个廉红药的嘛,那贺连山可对我那妹妹痴迷的很。”

    吴王李恪想了想,道:“廉红药本王还是想将她用在唐舟身上,若能通过她获得唐舟对我们的支持,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不过偶尔通过廉红药来影响一下贺连山,也不是不可以,只要别太过被唐舟发现端倪就行了。”

119。第119章 出兵高昌

    次日早朝。

    李世民先与群臣讨论了一会出兵高昌的事宜。

    据边境薛万彻传来消息,高昌国此时已经乱作一团,只要能够想办法抵挡西突厥的援兵,要灭高昌国简直是易如反掌的。

    兵部官员将这些情况说完之后,李世民望向群臣问道:“诸位爱卿可有什么要说的?”

    “圣上,既然高昌国已经乱成一团,此时不灭他高昌,更待何时。”只要是打仗,程咬金向来是最积极的,打仗就能立军功,就能得赏赐啊。

    “圣上,虽说灭高昌容易,但高昌与西突厥关系不错,而此时只怕西突厥也在打高昌的注意,我们要灭掉高昌,就必须先缓住西突厥。”长孙无忌是个文人,考虑的事情比程咬金是要更为稳妥一些的。

    听完这两人的话后,李世民点点头:“两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只是那位爱卿有缓西突厥援助高昌之策?”

    “圣上,缓他做甚,西突厥要敢来,我们连他们也都给灭了。”程咬金不以为意,而且一边说一边向李绩、尉迟恭、牛进达这些武将做眼色,要他们出来帮忙说话,毕竟跟西突厥开战之后,若能灭了他们,可比灭掉一个小小的高昌要功劳大许多。

    侯君集和牛进达这两个武将倒是同意程咬金的看法,纷纷表示支持,可李绩和尉迟恭两人却是仍旧不表态。

    这两个在大唐开国时出足了力的人此时好像完全对战争没有一点感觉了。

    李世民见此,嘴角露出一丝浅笑,道:“西突厥朕是早晚要灭的,但现在还不是时候,不灭高昌,何谈灭西突厥,那位爱卿有缓西突厥之策?”

    说着,李世民将目光投向了房玄龄的身上,房玄龄是大唐宰相,这事他应该给个看法的。

    房玄龄感到李世民的目光后,连忙出列道:“圣上,要牵制西突厥倒不是难事,我们只需派人在河东道亦或者河北道向西突厥出兵即可,如此一来,我大唐兵马在这边牵制住了西突厥的兵马,那西突厥想要派兵去援助高昌,只怕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房玄龄这般说完,程咬金顿时不乐意了,道:“老房,我大唐兵马到河东道亦或者河北道,这岂不是太浪费兵力了,直接在高昌与西突厥大战一场多好。”

    面对程处默的质疑,房玄龄却是浅浅一笑:“河东道和河北道我们都是有屯兵的,圣上只需一道旨意下去即可,打不打另说,只要能吸引大部分西突厥的兵马聚集在这两处的交界即可。”

    房玄龄说完,长孙无忌也连忙表示认同,李世民见此,点点头,便这样决定了。

    “既然如此,那就按照房爱卿之言行事,这领兵灭高昌的人就还是侯君集侯爱卿吧。”

    侯君集在驻扎在高昌外围的士兵那里有威望,而且他对那边的地形更为了解,当然,相比较而言,若论打仗,李绩足智多谋,尉迟恭武力超强,侯君集是无法与之比的,但比程咬金,侯君集却是还能略胜他一筹的。

    这样说完攻打高昌的事情后,就有人提出了太子李承乾德性有失的事情,李世民为之少不得又要诸多掩饰一番,并对之做出稍许惩戒,然后点了几个早已经想好的朝中大臣去当太子李承乾的老师,比如说孔颖达,魏征、于志宁、李百药等人。

    如此事罢之后,吏部尚书马周出列道:“圣上,再过几天便是春试之期,不知今年春试圣上准备派何人负责?”

    吏部掌管朝中官员的政绩考核以及任派之事,每年的科举考试虽然很少由吏部直接插手,但吏部却是有责任询问的。

    李世民听到马周这话后,笑了笑:“科举是为朝廷选拔人才的事情,今年不如就由马爱卿你来负责吧,务必要为我大唐选出可用之才。”

    一听要由马周负责今年科举,朝堂之上顿时就炸开了锅,在场众人谁不知道,这马周之前不过是一穷苦百姓家的子弟,来长安的时候连客栈都住不起,就住在马棚里,后来圣上慧眼识人,他这才发迹,经过十几年的底层打拼,才当上了吏部尚书。

    可他就算当上了吏部尚书,也还是寒门子弟,而每年的科举,那里有让寒门官员掌管的事情发生?

    寒门子弟若是掌管此时,那权贵和世家的子弟岂不是要失去很多机会?

    李世民一言出后,朝中大臣顿时沸腾起来。

    “吏部只负责官员考核,科举乃我大唐重中之重之事,岂能由吏部官员掌管,臣建议当有长孙大人掌管。”

    “科举靠的是我大唐读书人的学识,怎么也得让翰林院的人来管吧。”

    第一个站出来的人代表了朝中权贵的利益,而第二个站出来的人则代表了世家。

    像长孙无忌、程咬金这些因为扶持李世民登基而起的权贵,他们是有着很多特权的,而自晋朝起便长生不死的几大世家,则是学识渊博,为朝堂输送了不少人才,而这些人才在翰林院中居多。

    为此,他们虽然反对寒门出身的马周来主持今年的春试,而他们之间却也在相互争夺,因为谁掌管了此事,谁就能为他们自己所代表的一派争取更多的好处。

    权贵和世家开口之后,朝中的一些寒门官员也纷纷站出来支持马周,只是这些寒门官员并不多,而且就算他们能够混到上早朝的资格,也是在这些能上早朝的官员中品阶最低的,他们的支持虽然在精神上给了马周很大的鼓励,可若说实话,真的很难在这件事情上帮到马周。

    而这个时候的长孙无忌虽然被那些权贵给推了出来,却也并没有任何的表示,他不反对由权贵来住持科举,他好像也不反对由寒门官员来住持科举。

    而他的这种不表态虽然让那些权贵多少有点心中没底,可也让这些人有了不退让的理由,因为很多时候,不表态并不是真的不支持,也许他是支持的,只是还有些许顾虑罢了。

120。第120章 鸡汤拉面

    朝堂乱成了一锅粥,李世民有些头大,最后有关让谁住持科举的事情也没能定下。

    退朝之后,李世民颇有些气恼的进了御书房,而这个时候,丹阳公主已经在等着了。

    李世民见到丹阳公主后,指了指旁边的一张椅子示意她坐下,然后问道:“朝堂上的事情你都听说了吧?”

    丹阳公主颔首:“高昌是该打了。”

    说到这里,丹阳公主略有迟疑,可能是想到自己的驸马一直都在跟高昌作战吧。

    但李世民却苦笑一下:“开疆扩土的事情,朕倒不头疼,可这科举之事,却是令朕头疼的很呢,权贵和世家都在争主考官这个职位,寒门子弟虽有发声,可他们的势力实在是太弱了。”

    丹阳公主微微沉眉,问道:“皇兄的意思呢?”

    李世民犹豫了一下,道:“权贵和世家的势力越来越大,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朕对大唐的统治,相比较下,寒门子弟没有那么多关系,更有利于我大唐统治,提拔寒门子弟,只怕是势在必行的。”

    说到这里,李世民的意思已经很明了了,不管怎样,他是一定要支持马周当这个主考官的,只是他虽是皇帝,却也必须权衡权贵和世家的意思,不然大唐内部怕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