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唐侯-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错,知道谁是谁的卷子虽然容易出现偏私的事情发生,但却可以保证任何一个入朝为官的人都说品性不错的人,这对我大唐来说才是最为重要的,试问,一个满脑子男盗女娼的人,如何让他入朝为官,他入朝为官后,这大唐的朝堂将会成为什么样子?”

    糊名制侵犯了权贵和世家的利益,但这些权贵和世家的人却以糊名制可能给朝堂带来的弊端来进行反驳,这在他们看来,是再聪明不过的事情。

    可就在这些权贵和世家说完这些之后,马周已是忍不住站出来道:“既然在揭榜的时候就知道那人品性不端,那么就算录取了他又如何,难不成圣上还会重用他吗?再者,难道在揭榜之前,我们就不能让圣上先开卷阅览一下吗?别人可能会徇私,可圣上会徇私吗?”

    马周的声音振聋发聩,而他所言句句有关李世民,那些权贵和世家就算再想反对,怕也说不出其他来。

    而这个时候,李世民却是一惊,他觉得马周的这个提议是很不错的,于是点点头后,道:“人性复杂,好人也可能变为坏人,谁能肯定之前没有糊名入了朝堂的人就各个忠君爱国?马爱卿的提议不错,诸位爱卿可还有没有其他意见?”

    众人相互张望,一时间虽找不出反驳的话来,但想要他们这般轻易接受糊名制,却是大不可能,而李世民也明白这点,所以在众人沉默的时候,李世民又是浅然一笑:“当然,我大唐以武立国,诸位国公大臣都是为我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对于你们的子弟,朕若不给点优待,就显得朕薄情了,凡权贵、世家子弟,特立另外一处考场,一审后即可除去糊名,综合考虑录取。”

    李世民说出这句话后,朝中众人顿时愣了一下,好像还没有从李世民的话中反应过来,这样的优待,跟没有糊名有什么区别?

    所谓一审,就是先大致审查一遍,若是那些真的一点才情和本事没有的,就是真心推荐他的人只怕也没脸再推荐,所以撒下来就撒下来了,而一审后剩下的基本上就没有特别看不下去的了,如此一来,再打开糊名,根据综合情况给定名次,也就跟以往并没有什么区别。

    反应过来后,权贵和世家的人纷纷表示赞成,那长孙无忌更是在把这些事情想了几遍之后,忍不住惊叹李世民的好手笔,大手笔。

    只是就在这些人纷纷表示赞成的时候,一直支持糊名制的马周却极其的不情愿了,本来他以为糊名制能够让寒门之地和那些权贵、世家子弟有相同的机会和待遇,可如此一来,糊名制对权贵和世家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可对他们这些寒门子弟,可以说反而是更为严格了。

    谁都知道,寒门子弟来到京城后也是可以投行卷的,投了行卷,朝中一些官员就会对这些人格外照顾,可如今都糊了名字,那么谁还知道那个卷子是那个投了行卷的书生?

    如此一来,反而把寒门子弟的路给堵的死死的了。

    “圣上……”因为不平衡,马周决定开口谏言。

124。第124章 观之全局

    “圣上……”

    马周刚开口,李世民已是猛然瞪向了他,而马周心头微惊,那后面的话一时间却是说不出来了。

    李世民凝眉望之,问道:“马爱卿有何事?”

    马周心思转变极快,听得此言,立马说道:“圣上,如今糊名制已经确定,不知这主考官一职该有何人担任?”

    李世民想了想,道:“这样吧,分成两个考场,权贵和世家的就由长孙无忌和孔颖达两人负责,寒门子弟则有马周负责。”

    听闻此言,众人倒也觉得没有什么不可,毕竟权贵和寒门就应该分得开才行的,马周虽有一种被歧视的感觉,但好歹自己为寒门争取了一些机会,所以也就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继续纠缠,只问道:“那这录取名额怎么算?”

    “每年由朝廷指定录取数,两个考场按照比例进行选拔,今年就先录取三十人吧,权贵和世家分七成,寒门子弟分三成,若是出现了其他问题,再行调试。”

    李世民给权贵和世家的名额可是不少,三十人的七成也就是二十一人,而寒门子弟才九人,这很显然就是不太公平的,但对于权贵和世家来说,他们却是十分认可的。

    马周虽然觉得分给寒门子弟的少了,但相比较而言,若是和往年一样,他们录取的寒门之地只怕连九人都不一定够,而这样的原因有很多。

    一是寒门子弟无权无势,想要入朝为官很难,再有就是权贵和世家的子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相比较下,寒门子弟读个书都是极其困难的,那么在这些人中,又有多少能够做到学识渊博?

    所以,虽然觉得很不公平,马周还是忍气接受了。

    这样议定之后,李世民便宣布退朝,众臣退去,马周因为是寒门子弟,所以不敢走前,只能在那些权贵官员后面走,而就在他这么走着的时候,一名太监急匆匆喊住了他,道:“马大人,圣上宣你御书房觐见。”

    马周一愣,虽觉惊讶,但还是连忙领命,随那太监向御书房赶去。

    来到御书房的时候,李世民正在翻看一些奏折,见马周进来,将奏折放下后,望向马周道:“马爱卿一定在记恨朕吧。”

    听闻此语,马周心头一惊,连忙跪下道:“圣上愿意微臣了,微臣哪敢。”

    李世民笑了笑:“朕知道你怎么想的,糊名制本来对天下寒门子弟是多么公平的一个制度啊,可给了那些权贵优待之后,反而成为约束寒门子弟的东西了,你是不是这样想的?”

    马周见李世民说了出来,心中也不知他是何意,但他略一沉思,还是点了点头:“回圣上话,对于此,臣的确是心有不甘的,既然糊名制这般公平,为何不用,用了又为何要给那些人特权,如此一来,我天下寒门子弟将如何是好?”

    说到这里,马周好似也意识到自己的话多少有些冲,于是又道:“臣也知道圣上有心为我天下寒士谋一些好处,只是这般……”马周一声轻叹,后面的话却是说不出来了。

    李世民却也不急,命人给马周赐坐之后,问道:“马爱卿是聪明人,更是我大唐栋梁之才,你觉得糊名制在我大唐可行否?”

    “这……”马周犹豫片刻,而后又道:“若圣上独断专行,自然是可行的,只不过如此一来,我大唐刚起的繁荣只怕又要走入未知了,而以圣上现在行事,糊名制虽说使用了,但却也并没有多大改变,请恕臣愚钝,不知圣上用意。”

    李世民颔首:“今年春试,朕分你寒门子弟的三成,那么明年朕可分你四成,后年就有可能是五成,如此循序渐进,待朝中寒门子弟的势力足够,权贵的势力必定缩减,到那时,朕再取消权贵所特有的优待,你觉得可行否?”

    短短数语,李世民已是将一个观之全局的设想给说了出来,本来心中还有点不服气的马周听闻此言,猛然恍悟过来,以至于激动的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妙,圣上此计甚妙,如此循序渐进,于无形之中削弱权贵势力,而又不影响我大唐繁荣稳定,妙,实在是妙,是微臣格局小了,还请圣上恕罪。”

    此时的马周激动不已,当他明白李世民的用意后,他又怎么可能不激动?

    自魏晋以来,权贵、世家的势力大的令人惊叹,几百年来,有很多人都想打击掉他们的势力,可结果却并不如人意,就算是隋唐时期经历了一些战乱,这些权贵世家仍旧屹立不倒。

    除非一场划时代的混乱,才能够彻底破坏这样的格局,这是马周藏在心底的话,所以很多时候他虽然在于权贵抗争,但他还是能够情形的认识时局,不会真的将自己陷入进去。

    可如今李世民的一个糊名制,一个发于微的计划,就这样给他注入了希望,一个瓦解几百年权贵、世家当局的希望。

    就在马周这般兴奋的说来说去的时候,李世民却是摇摇头:“计是好计,可这计却并非朕想出来的。”

    本来兴奋的马周突然一愣,好像傻在了那里,他望着李世民,道:“不……不是圣上想出来的,那这位不世奇才是谁?”

    马周以一个贫苦百姓家的孩子成为朝中大员,他有才干是毋庸置疑的,可如今他却以不世之材来形容那个提出了糊名制的人,可见马周此时的心境是怎样的震惊和激动。

    李世民笑了笑:“马爱卿口中的这位不世之才是我大唐侯爷唐舟。”

    “唐舟?”马周又是一惊,虽然这段时间唐舟在长安城的风头很盛,但那也只在做饭和才情上,至于治理国家,他却从来不认为唐舟可以的,如今猛然听到这个消息,他是真真的惊到了的。

    御书房忽而沉默了许久,许久之后,马周再次抬头,用一种闪光光芒的眼睛望向李世民:“唐小侯爷虽是权贵,却能提出这般建议,当真是我大唐之幸,不知圣上是如何赏他的?”

125。第125章 文臣和武将

    “唐小侯爷虽是权贵,却能提出这般建议,当真是我大唐之幸,不知圣上是如何赏他的?”马周虽然对唐舟没有什么好感,甚至没有一点交情,但唐舟为大唐提出了这么一个好的建议,在他看来,李世民应该会重赏唐舟的。

    但是李世民却摇了摇头:“赏不得,赏不得啊。”

    马周突然一愣,道:“为何赏不得,难道圣上觉得他的这个提议不好?”

    “就是因为太好了,所以赏不得,如今糊名制出来之后,天下寒门子弟势必在短时间内不得志,他们投了行卷也不能在春试中得分,你说他们会不会恨唐舟?再往后,权贵们突然发现这个办法把他们的权力一点一点的剥夺了,那他们会不会找罪魁祸首的麻烦?朕不怕他们,可你能保证唐舟也不怕吗?”

    说到这里,李世民轻声一叹:“不赏他,反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