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踏天无痕-第5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培义眸子猛然一敛,陈海是要将归宁军中郎将这一要职委给他黄培义,也会同意黄氏精锐子弟编入归宁军或龙骧军担任要职,但前提条件就是要黄培义将黄氏及贺兰剑宗其他核心弟子的亲族迁到雁荡原充当人质,确保贺兰剑宗从此往后,再不会有反复,要不然其迁到雁荡原的亲族必然会遭到血腥报复!

    “倘若黄侯难以取舍,可以回去跟剑尊前辈商议,我三天后才会护送帝妃赶往归宁城。”陈海说道,言外之意可以留三天时间给黄培义、黄歧玮考虑。

    “不用了,黄氏族人能托庇于陈侯翼下,是他们的幸运,培义怎会拒绝?”黄培义喟然叹道,认可陈海开出的受降条件。

    事实上,他在踏入潼北仓城之前就已经意料到,陈海不会容黄氏再以独力的势力存在下去,西迁黄氏族人可能还只是第一步,之后他父亲及其他黄氏宗老都要陆续辞去贺兰剑宗掌教、护法、执法等事,以示贺兰剑宗再也不是黄氏之剑宗,而是超越世俗事务及权势之外、纯粹的剑修宗门。

    也或许如此,才是黄氏更好的生存之道,毕竟黄氏并没有鲸吞天下的野心,陈海有朝一日,真能夺得天下,黄氏一族还愁在这帝国之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黄氏出野狐岭,占据潼北府城,还从地方征蓦数千民壮,将兵力扩编到两万有余。这两万兵马,一部分拆散编入龙骧军第四镇师,一部分由廖云崖收编到天水郡兵之中;而黄培义则携带贺兰剑宗四百弟子,接掌归宁军中郎将一职。

    黄培义随陈海到沥泉城参见过帝妃杨氏,之后就立刻率前锋一万甲卒,乘坐风焰飞艇,横跨秦潼山,增援正受俞宗虎虎啸大营三十万精锐逼迫的归宁城……

第四百五十八章 战起

    隆冬天寒,滴水成冰,燕京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屠、容等京郡六阀上百万子弟、族人;终于都从武胜关撤出京畿;同时还有数百万受战事惊吓的民众,背井离乡,外逃躲避兵灾。

    宗阀势力的极盛象征,神陵山学宫,祭酒、教习、弟子也都全部撤空,彻底落入宿卫军的控制之下,内廷此时极有默契的暗中放松对燕京城的管制。

    此前被困燕京城的诸阀子弟、扈卫,陆陆续续有十数万人,这时候或明或暗,都能通过赎买,也都逃离燕京城——而宿卫军也因此暗中搜刮大量的资源,用于加强军备。

    唯有穷困潦倒的旁系子弟以及中小宗阀的族人,拿不出钱财去换一张特别路引,还是被困在燕京城里动弹不得。

    益天帝八十三年年关即至的最后几天,西园军则开始收缩武胜关外围的防线。将数十座防垒彻底摧毁后,同时将十数驻兵都撤回武胜关,如此一来,就宣告着西园军彻底放弃对武胜关以南、京北地域的控制。

    武胜关议事殿中,卫王冠带蟒袍坐在正中,看着屠缺他们商讨最后撤出武胜关的细节,心中感慨万千。

    此时九藩联军未经血战就被龙骧军驱散的消息,也已经传到武胜关中,谁能想到陈海在过去三年间,竟然在重重绝岭的秦潼山西麓之间,修筑出一道能容十万精锐快速通过的大道?

    九藩联军的溃败,意味着陈海经沥泉、潼北府、潼中府、秦潼东关增援京畿的通道彻底打通,意味着最多高达二十万龙骧军、归宁军甲卒,随时都能增援归宁城。

    而此时天水郡兵也举起讨伐逆贼、削除强藩的旗帜,跟龙骧军站到一起,同时由吴澄、廖云崖率部从两翼逼近秦潼西关,势要迫使董家世子董畴放弃秦潼西关,率部撤回河西去。

    这意味着内廷借河西压制龙骧军的计划,破产了大半。

    这时候卫王怀疑,六阀撤出京畿还是不是正确的选择,心想着等掌握宿卫军的内廷势力让龙骧军彻底击败后,他们还有再回京畿的机会吗?

    卫王虽然被屠缺他们当成摆饰,但屠缺他们聚首在殿前讨论天机学宫刚刚崭露头角的破岩战车、超级膛弩与暴炎重锋箭等天机战械,卫王不是听不懂,心想宿卫军要是野战不能胜,以乾元无极大阵大概也不能阻挡龙骧军的兵锋,守住燕京城吧?

    想到这里,卫王就不禁意兴阑珊,想着诸事岂由着屠缺他们去折腾,他就想退回寝室休息去,但就卫王起身要离开大殿之时,一名侍卫拿着一卷龙纹帛书匆匆走进来。

    屠缺接过帛书展开一看,脸色登时就黑了下来,与众人传阅一番,最后才递给卫王。

    卫王接过那明黄色的龙纹锦书,首先映入他眼帘那力透帛书的几字,就他让陷入僵滞,喃喃自语道:“代帝子归宁侯讨阉贼传檄天下书……”

    这封帛书,代表着陈海终于以归宁侯的名义,对魏子牙、赵忠、俞宗虎等人宣战了!

    ******************

    黄氏归附,代表着聚泉岭、沥泉以及潼北府完全落入龙骧军的掌控之中,陈海使郭泓判、赵如晦留在潼北府居中协调,他则在廖云崖率部从潼中府往秦潼西关进逼之际,携帝妃杨巧儿及归宁侯赢累,跨越秦潼山东麓的巍峨群岭,再次进入京畿,主持与宿卫军的最后战事。

    此时,乐毅、韩謇已经率十万龙骧军精锐,经潼北府进驻秦潼东关,控制玉廷岭以南的京西地区;而归宁军由在黄培义的率领下,借助二十艘风焰飞艇,以平均每天五千人次的速度,快速填入以归宁城为核心的秋野河防线之中,正面对抗俞宗虎所率虎啸大营的进逼。

    陈海赶到玉庭城,就将他代归宁侯所写的讨逆檄文,要求驿卒以最快的速度传发到各郡去。

    姚出云当时对此还是有些疑虑的,特地找到陈海相劝:“眼下燕京城迟迟没有益天帝驾崩的消息传来,我们现在就传檄天下,怕是有朝一日陷入被动。”

    陈海当时跟姚出云解释道:

    “此时君帝在或不在都已经不是关键,就算是内廷能让人假冒帝君,我们自然也能有一万种方式来证明帝君是假冒的。六阀底蕴深厚,兼之他们此前也依附于英王赢述在蓟阳郡也经营了数年,迁出京畿平原之后,暂时还能保持住根基不溃,但京畿平原数以千计中小宗阀、宗族,他们能有多少选择?自从六阀开始北迁后,就不断有小宗阀向我们寻求庇护,但这也仅限于玉庭山两翼之地,而我们此时若不再举起大旗,果断对宿卫军开战,京北、京东、京南的中小宗阀,走投无路、又受宿卫军的兵知威胁,难保不会投向内廷……”

    虽然姚出云此时还是姚氏阀主,但他也知道论决断及谋算,他还是差出陈海太多,此前他便是绞尽脑汁,都没有想明白,陈海怎么就能利用三年不到的时间,在秦潼山深处开辟出千里大通道来?

    这也令董氏为首的九藩联军,彻底沦为一出闹剧跟笑话。

    即便他觉得有些冒险,还是一切都以陈海的决断执行。

    而玉庭城举起大旗之后,形势也恰如陈海所料,每日都会有成百上千的中小宗阀弟子赶来投靠。

    陈海无论兵力多寡,所投靠过来的宗阀子弟、民众,择其精壮,都先编入归宁军。

    陈海以黄培义为归宁军中郎将,又安排姚志、姚出秋为副将,将归宁军总管府设于归宁城,又使纪元任、葛同等担任归宁军总管府司马、长史等职,继续扩大归宁军的规模。

    陈海以归宁侯的名义,重新定立新的年号,腊月过后,便是以新年号计年的归宁元年,而此时归宁军则迅速扩充到二十万兵马。

    虽然这些兵马只是新编,战斗力没有经历过血与火的检验,却是中小宗阀及燕州寒庶子弟的力量凝聚所在,陈海前期只希望他们能守住归宁城,不让俞宗虎有机会率部突入京西附地;而天罡雷狱阵等帝国重器,也都移交给归宁军接管。

    陈海则亲自率领由姚氏族卫扩编而来的龙骧军第三镇师,越过秋野河,进入京北地区,往武胜关而去。

    西园军后撤在即,武胜关是京畿平原北部最为重要的关卡,也是控制京北地区的要害——即便是明面上,陈海都不应该坐视武胜关落入宿卫军之手。

    西园军还没有完全撤走,陈海率部在武胜关南面五十里外的铁城岭脚下扎下营寨,就等着武胜关成为空城,他再派兵进去,将这京畿平原北面最重要的门户控制到手中。

    在空中盘旋的铁鳞鹰,也将武胜关内的一举一动都呈现到了陈海的眼前。

    武胜关不是简单的一座关城,而是由大燕帝国在燕山中麓大裂谷内修筑的十数座关寨组成,西园军也不会将十数座关寨统统都放弃掉,为了能让龙骧军与宿卫军放弃一搏,他们会将武胜关最南侧的三座关城放弃掉。

    这三座关城,组成武胜关的南关,能从燕山的南坡,关闭蓟阳郡进入京畿的通道,当然,宿卫军或龙骧军,倘若不能夺取北面的中关、北关,也不能进入六阀暂避的蓟阳郡。

    武胜关的南关三座可谓天险的城寨之内,就只剩数万甲卒未走,似乎还不甘心彻底放弃从蓟阳郡进入京畿的唯一通道。

    不过,时间是站在陈海这一边的。

    龙骧军此时已经控制雁荡原、秦潼山以及京西地区,三四十万大军的补给暂时就不成问题,与天水郡华阳宗已经结盟,此时正派人进入秦川郡,与问情宗进行密谈,形势不会更恶势,但对于内廷,时间就没有那么宽松了。

    六阀北撤,不仅先占据蓟阳郡,还将通过蓟阳郡往东进入历川郡北部、中部地区,填满俞宗虎率部离开历川郡之后留下来的空间;而同时六阀北撤,将京畿平原大量的储食都捋掠一空,内廷所辖五十万大军,每日消耗军粮就要一百五十万斤,即便宿卫军所控制的几座大仓能支撑到一段时间,但他们失去绝大多数中小宗阀的支持,兼之京北、京东、京南地区的官僚系统已经崩溃,在几座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