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踏天无痕-第8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批资源,算是勉强弥补之前的损耗。

    十几万枚防御性道符、上万瓶的灵丹伤药、两千余件玄兵灵甲、七八百柄灵剑以及六套封禁级的铁壁盘龙大阵,看上去很多,但未必能撑得出一场较大规模会战的消耗。

    不过就算只是这些,在朱天和看来已经是天文数字了,毕竟十数二十万精锐战力的军需补给,需要两到三个郡全力支撑,才有可能维持频繁的战事消耗。

    西北域东西长十三万余里,南北纵深近八万里,坐拥七十余郡,三十六镇加上诸族的私兵精锐,加起来平时也就维护五六百万的精锐战力而已。

    魔劫当前,这时候西北域会极力扩编兵备,但新增编的兵马,论装备、操练以及基层武官的精锐程度,都要差一截,目前只能作为二线兵马或者预备兵马使用。

    所以说,苍遗他们这次拿回来的资源,万仙山稍为穷酸一点的真君,私人武库的储备都未必能比这个多出多少。

    特别是两千多枚能助中下层将卒突破当前瓶颈的伐脉丹等灵药,差不多将能令北陵镇兵的辟灵境精锐数量提升到四千人左右,在这一刻显得极其的珍贵。

    朱天和相信就算姜晋甚至玄皇殿的掌教真人元周,此时在魔獐岭都远未必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的伐脉丹来。

    虽然万仙山过去几千年所炼制、助低级弟子突破的伐脉丹,数以百万枚计。

    以往在宗阀大族眼里,伐脉丹、冲髓丹等级数的丹药,绝对谈不上多珍稀。

    不过,问题在于过去几十年里,西北域三宗通常所保持的像伐脉丹这种助通玄境及辟灵境初期弟提升修为的灵丹,日常储备可能也就四五万枚左右。

    这也已经够三宗低层次的外门弟子日常冲境修炼所需了。

    而现在魔劫当头,各家都知道眼下要不惜一切代价提升宗族、宗门内中低级弟子的修为是当务之急。

    想要突破踏入明窍、道丹、道胎,多少还是要更看机缘的,而对通玄境的低级弟子,只要有足够的伐脉丹,踏入辟灵境的概率极高;就算资质普通,也差不多有五六成的把握。

    而一支军队里,能御剑杀敌、大规模祭用防御道符的辟灵境基层武官的数量多寡,又常常决定这支军队的精锐程度。

    这时候谁手里的伐脉丹,哪里还可能继续捏在手里,不立刻分发下去,助基层武官提升修为?

    之前储备消耗一空,而炼制伐脉丹的灵草灵药生长则是有定数的,每年能炼制出来的伐脉丹是有限的,现在西北域谁手里还能一下子拿出一两千枚的伐脉丹来?

    在朱天和看来,即便要有,也只能从越国、天南国以及像九郡国、空海城这样远离魔劫的海外地区大规模采购。

    陈海能从九郡国借贷这么多的资源,朱天和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之前他都发愁不知道陈海要怎么收拾这种烂摊子呢。

    苍遗、谢觉源、苗凤山他们回来,陈海总算又有一批能依仗的人手,他让乐毅、郭泓判、黄歧玮三人直接去天营城,接管天营城的防务、府兵制推行以及天机战械的生产,将苍遗、谢觉源、苗凤山留在身边,协助他统领精兵缩减后的北陵镇兵。

    崇国以往的军制,以六百人为一营,编三五个或十数个不等的营为行营,编三五个或十数个不等的行营为一镇,层次非常的扁平化,却导致不同的行营、军镇之间的兵力差异极大,也不利于战事管理。

    陈海管不了其他,烈王给专擅之权,他在北陵兵新设兵马总管府不说,还在营与行营之间,增设镇师、大营两级。

    以六百人为一营,以营尉为主将;以五个营加斥候队、辎重队等,约三千五百人编一个大营,以校尉为主将;以五个大营,加扈卫营、哨营、辎重营约两万人编一个镇师,设镇师指挥使为主将。

    而在镇师之上,编三大行营,以都尉为主将,分辖三到四个镇师。

    苍遗过来之后,陈海也正式任命苗凤山、谢觉源出任第一行营正副都尉,杨隐、孙岱出任第二行营正副都尉,朱天和、姜赫出任第三行营都尉,北陵镇二十万精锐,就分三个作战集群进行驻防、操训。

    而陈海直辖的亲兵扈卫营五千精锐,以魏汉、朱明巍出任正副都尉。

    除此之外,陈海编韩三元等投附马贼为独立骑兵行营,还在天营城设东都行营,以黄歧玮、乐毅为正副都尉,编三个镇师,防备小股精锐魔族直接越过大漠,侵袭东都山。

    两千多余伐脉丹此时能见天日,一批卡在瓶颈期的将卒得以突破,使得北陵镇基层武官紧缺的局面得到缓解,差不多能令百人队的正副队正,都用拥有辟灵境、能御灵剑、祭道符的武将担任,这也让北陵镇兵勉强达到星衡域精锐战力的入门标准。

    北陵城在一天天增强的同时,天罗谷终于有了动作,建兴三十二年三月,完成了集结的天罗谷诸魔,拥着两百万罗刹魔兵分成三个方向,开始向南推进。

    只是这次他们的推进要小心了很多,除了黑岩城之外,在新雁城、厉牙城等城寨的残墟基础上,大规模修造魔寨,往南推进的速度很慢,甚至每天往南推动的距离都不要五十里。

    可见魔族并没有指望能一下子攻陷魔獐岭,这诸多动作,是准备长期围攻魔獐岭时,确保从天罗谷过来能有稳定的补给线。

    势态又陡然紧急起来,此时在北陵城西侧二百里外雁归城驻防的韩三元自然是坐立难安。

    表面上看,陈海这几个月来,将无关人等都疏散到东都山,北陵镇兵缩编到二十万不说,在北陵城储备的军需物资,也仅够一个月消耗,看上去陈海绝不像是有死守北陵城的样子,但陈海的意图,韩三元从来都没有摸透过。

    特别是小股魔骑都渗透到北陵城外围来了,陈海还按兵不动,这就令韩三元如坐针毡,不清楚陈海到底走还是不走。

    他可不想像吴氏一族那般,一直被陈海骗在新雁城到魔族合围上来都没有脱身。

    陈海真要是故计重施,那他就得必须早下决断。

    而过去这段时间,陈海将投靠过来的近两万流寇马贼,都交给他整编成独立骑兵行营,目前好不容易有些模样,这时候不战而逃,这些人马自然要彻底的散掉了,他也没有可能将这些兵马再收拢回来,心里多少还是觉得有些惋惜。

    犹豫再三,韩三元还是决定冒险去见一见陈海。

    看着北陵城高耸的城头,韩三元心里面多少有些不是滋味,通禀过后,韩三元带着随扈进入北陵城中,直接往镇守将军府而去。

    一路上,韩三元四处打量着,期望能看出一些个端倪,只是可惜的是,本来能容纳百万人口的北陵城现在虽然看起来有些空荡,但是北陵城的运作还是那么的井井有条。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思,韩三元走入议事殿当中。

    大殿里只有刚修成道胎的宁婵儿,以魅魔之身像阴影一般守在陈海身旁。

    陈海正高坐于上,审阅案牍,见着韩三元进来,也没有停下打声招呼的意思。

    面对着这个自己之前视为蝼蚁的镇守将军,韩三元多少有些手足无措,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等候。

    过了好一阵子,陈海才放下笔来,淡淡地问道:“韩都尉,前线军机正紧,魔族再度举兵侵来,你身为骑兵行营的主将,不留在雁归城督管防务,跑到我这里,有什么事情啊?”

    韩三元轻咳了一声道:“禀将军,罗刹魔族眼下已经在新雁城旧址筑城,同时也有大量的魔骑开始进犯我等边寨,可将军一直没有旨意示下,属下不知道该如何应对,特来问询。”

    陈海自然知道韩三元的试探之意,过去两三个月,他手里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也腾不出手去真正的整编那伙马贼流寇,也怕他一出手,就直接将这些投机分子给惊跑了。

    现在罗刹魔族的锋芒已经露了出来,留给陈海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韩三元手下这两万人马里,辟灵境的基层武官有七八百之多,明窍境以上的精英战将更是高达七八十人,比例都要远远高达北陵镇兵主力。

    这么一股力量,陈海还不想就此放弃掉。

    陈海放下手里的文牍,说道:“右都护将军这几天也连着发函过来,问北陵镇兵的去留,还特地在燕台城西北方向,留出云门塞,希望我率部过去驻守。这几天我正为这事犹豫不决。韩都尉既然过来,你倒是替我拿个主意……”

    燕台关倘若仅仅是一座城池,自然无法在魔獐岭西麓彻底堵住魔族大军南下的步伐,燕台关实际是由东西纵横**百里的数百座大小哨堡、城塞群组成的坚固防线。

    云门塞实际是燕台城的西翼防线,主城是云门塞,位于魔獐岭西北坡上,外围还分布二三十座哨堡防垒——虽然云门塞跟燕台关主城不同,没有天地守御大阵的直接防护,但距离燕台关主城不到二百里,实际也处于天地守御大阵防护圈的边缘上,魔族大军一旦南下,可以说是与燕台关主城互为犄角,即便稍稍往北突出了一些,却不是北陵镇兵退守的良地。

    韩三元长年在魔獐岭一带厮混,对魔獐岭三镇防线了如指掌,当下也是侃侃而谈,谈起云门塞一带的攻防要点,言下之意,还是劝陈海尽早率部撤到背依魔獐岭的云门塞。

    “韩都尉所言甚是,我也计划着杨隐、朱天和率第二、第三行营先去云门塞接管防线,”陈海平静说道,“我会率扈卫营及第一行营断后,韩都尉,你觉得骑兵行营是跟杨都尉、朱都尉他们一起走呢,还是跟我留在最后?”

    韩三元哪里敢跟陈海留在最后,要是魔兵纠缠上来,陈海令他率独立骑兵行营断后,他怎么办?

    “杨隐、朱天和,对云门塞或许不够熟悉,大人要是信任卑职,卑职倒是愿意先去云门塞,替大人安顿好一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