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他从末世来-第10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间的交通线会指示允许借用反向车道超车,南部的驾驶员都非常守规则,即便反向一辆车子都没有,也不会在非允许路段借道。

    虽然不象肯尼亚,一路看马看牛可以看到吐,但走在这里的公路上,眼前的风景亦是非同一般,上有蓝天白云,下有群山草地,看在眼里舒在心里,在南部地区驾车,绝对是种享受。路过一个小镇。

    正好遇到当地举行游行集会,应该和劳动薪酬有关吧,当工人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工会会为工人出头向雇主甚至是政府交涉。云落一直都没理解华国的工会是干嘛的,以前在国企的时候,工会就是负责在逢年过节发发补贴物品。

    探望下退休员工,私有企业好像很少有“工会”这一部门;华国被雇佣者的利益到底是由谁来保护?作为“生于70年代,长于80年代,学于90年代,拼于00年代”的云落来说,彻底迷茫于“10年代”,不明白的东西何止“工会”二字。

    思绪回来。在历史上CapeAgulhas是一个著名的危险海区,距离开普敦170公里,从Hermanus开到这要2个小时。1500年。

    当葡萄牙海船行驶到这里,水手们发现指南针不偏不倚地指向了正北,于是将这片岩石群形成的岬角称为“CaboDasAgulhas”,“Agulhas”就是指“罗盘针”。

    英文的意思是“CapeOFNeedles”,“针角”这个名字是来源于在这个地区磁北极与地理北极的方向正好一致,所以这里就被确定为非洲大陆的最南端。

    经过一条碎石路,看到一条长长的栈道,小周冒着轮胎破损的危险,继续把车开到了最里面。那里有一块石砌的铜牌,上面用“葡萄牙文和英文”写着“你现在在非洲大陆的最南端”。

    前面的台阶沿边上有一条蓝底白字,左边写着“印度洋”,右边写着“大西洋”。虽然两洋交汇处实际上是一个人为划分的地理概念,在这里看不到两个大洋的明显分界。两大洋的区分依据是水温。

    印度洋的水温比大西洋高6℃左右,随着洋流的变化,真正的分界线在好望角和阿古拉斯角之间不断移动,只有通过水温测量才能找到当天的确切位置。

    但是国际海道测量组织将CapeAgulhas定义为印度洋和大西洋的分解点,当地子午线(东经20°)为印度洋与大西洋的正式分界。

    CapeAgulhas,可能是这个安静的小镇上唯一的景点了,没有旅行团造访,但吸引了不少西方人来这里聆听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对话。(未完待续……)

第一〇四八节  月牙

    沿着栈道慢慢走出去,太阳很晒,却阻挡不了云落停步多拍几张“海天一色”。

    走出栈道,爬上一个小坡,就是那座建于1849年的灯塔,这座灯塔以几乎笔直90度上下的阶梯加上终年不息的狂风而闻名于世,登上30米高的塔顶,可以一边感受从南极飘来的温度,一边鸟瞰一望无际的壮阔。

    但是为了赶路,云落只能放弃了。除了去了两次“ChapmansRoad”天公都不作美之外,没有上这个灯塔可能是此次行程中仅有的另一个遗憾了。

    虽然做攻略的时候,云落知道到今天是行车时间最长的一天,但云落忽略了“DiazMuseum”的关门时间。

    在开普敦这样的大城市,有些景点可能会有较长的夏季开放时间,但在小镇上,几乎没有分时开放的景点,博物馆16点30关门,为了赶在关门前到达,纳兰涩琪和云落都没找地方吃午饭,只在路过的“KFS”汽车店买了点吃的。

    纳兰涩琪要了个汉堡,云落要了个奥利奥奶昔,小周只要了2杯草莓奶昔,边喝边开车,在他如此辛苦的赶路下,终于在16点到达MosselBay(路线图中的“C”。1487年8月,葡萄牙航海家BartholmeuDiaz奉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之命。

    率两艘轻快帆船和一艘运输船自里斯本出发,第二次踏上远征的航路。他的使命是探索绕过非洲大陆最南端通往印度的航路。1488年2月间,船队驶入一个植被丰富的海湾,船员们还看到土著黑人正在那里放牧牛羊,Diaz遂将那里命名为“牧人湾”——MosselBay。

    DiazMuseum,R20/人。分为两幢小楼,第一幢小楼是用来展示当地文化宣传的。走出后门,在海湾边另一幢黄色的石砖房才是真正的“DiazMuseum”。

    里面展示了一个当年的航船模型,四周展示着葡萄牙航行者们的服装、生活用品、航线地图之类的,当然大多都是仿制品。

    来这里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那棵传说中的“PostOfficeTree”。自1488年后,就有不少葡萄牙航海者光临MosselBay。1501年5月,当一支舰队将要离开前,上尉将一些信息放在一个靴子里挂在了一颗牛奶树上。

    2个月后,1501年7月7日,另一支船队的航行者发现了这只靴子,由此,这里就成为了“邮政”的起源地。故事就是这么简单,而不是众多攻略上相传的“家书抵万金”。现在所谓的“邮政树”只是因为它的树龄有500年。

    后人由此推断可能是当年那棵树;靴子是无从追寻了,只能在树下砌个“石靴子邮筒”。以供游客投寄明信片。云落把在开普敦就准备好的明信片都忘记在车上了,只能在博物馆里再买了张明信片,幸亏这里有邮票。

    给自己寄了张。后来发现,每个景点都售卖只属于自己当地特色的明信片,不会看到千篇一律,也因此让云落每到一个地方都不亦乐乎地买上几张。

    纳兰涩琪和小周都没进来,只能请一个老外帮云落拍张投递明信片的照片,谁知刚拍完。就看到他们俩跟着一个华国旅行团从大铁门那里走了过来,原来过了博物馆开放时间。可以进来的看看户外的风景。

    其实博物馆里面真没太大看头,外面风景倒是非常不错,下面的海湾很漂亮,但因为要在天黑前赶到Oudtshoorn,纳兰涩琪和云落没有太多的时间在这里闲逛。

    虽然时间紧张,可午饭已经几乎放弃。晚饭就不能再马虎了。小周又一次发挥了他寻觅价廉物美的餐馆的本能。老外的饭点都偏晚,通常在外面使用的“看哪个馆子当地人多就进哪”的方式,在这里基本行不通。

    兜了一圈,选了一家不是太起眼的路边餐馆,看上去有点象酒吧。户外的位子面对着马路,在那坐了会,觉得有点冷,换到了里面,发现这家餐馆分为一个大餐厅,一个小餐厅,不明白为什么不打通呢,不过两个餐厅的风格稍有不同。

    虽然都以航海为主题,大餐厅更偏向于BAR,小餐厅更适合喝茶吃饭。小周要了份鱼餐,云落和纳兰涩琪要了份T…BONE+鸡翅,这个套餐有米饭或薯条两种选择,鸡翅给了小周一个,米饭归纳兰涩琪,T…BONE的量很大。

    云落和纳兰涩琪一人一半,但他都说吃不完,又给了云落一点,弄得云落吃了一堆的肉。和ROSSIS的T骨相比,这里的火候有点过了,但酱汁非常浓郁;外加一杯啤酒,一杯柠檬水,含小费R130,不到CNY100。

    吃饱喝足继续赶路。天色已经开始变暗,云落不禁开始担心到达Oudtshoorn(路线图中的“D”)的时间,可当车子开上公路时,所有的担心都被扔到九霄云外去了。

    阳西下,一片金色毫无遮拦地撒在公路两边的草原上,前方高耸的山峰在层层云雾中迷离隐约地散着淡淡的金光。

    美得犹如海市蜃楼般地不真实,忍不住大呼:“太漂亮了!”尽管时间紧迫,小周依然把车停在路边,让云落下车好好拍上几张照片,他也觉得这眼风景不宜多得,不是这个时辰、这个天气路过这个地方,未必能欣赏到这个耀眼的瞬间。

    继续向前进了山,两边的山谷中云雾飘渺,宛如步入了仙境,小周再次停车终于引发了纳兰涩琪的焦虑,眼看着天色又暗了一层,云落匆匆按了一下手机快门就钻回了车里。

    终于赶在天色完全暗下的时候,离开了公路,进入了小镇,虽然才8点,但镇上已是一片安静,铺子都关门了,行人都找不到一个,路灯也很昏暗,费了点小周折才找到“RiversideLodge”。

    也许是路上花费的时间较长,也许是对“HermanusGuestHouse”的印象太好,当车子开进小院子的时候,纳兰涩琪对那两间昏暗灯光下的小房子很不以为然,还把木屋当作是“铁皮房子”。虽然这家并不是云落最初钟意的。

    但依然相信自己的选择不会是个错误。Reception是个很小的房间,一个萝莉在里面画画,老板见到纳兰涩琪和云落来了,轻声细语地让女儿往边上挪挪,打开电脑查询记录,这时,一个和萝莉年龄相仿的小男孩也跑进了这个不大的房间。

    和小萝莉探讨起了一些问题。小周没在院子里看到Annie他们的车子,问老板是否有另一个华国团队到了,老板说还没有。云落心里不免有些担心,黑灯瞎火地开刚才的山间公路还是有点危险的。

    云落订的小木屋有一间卧室和一间带厨房的大厅,厅里除了沙发、火炉、长桌、厨房,还有张单人床,和一套上下铺,可以同时入住5个人。木屋整体不算豪华,但感觉很舒服很温馨,有乡间度假屋的感觉。特别喜欢淋浴头的树干支架。

    卧室的大床让给了纳兰涩琪,经过对外面三张小床的一番研究后,云落最终选择了那张下铺,刚打算上床看IPAD,华国手机进了条短消息,打开一看原来是Annie发来的“求救信息”,他们到了大门口。

    但无论怎么打电话,都没人接,只能问云落是否到了,能否帮他们开一下门。“RiversideLodge”外面的大铁门也需要用遥控器开启。云落跑出去帮他们打开门,再去敲老板的房门,虽然从门缝下面透出了灯光。

    可无论怎么敲都没人搭理,门外有个手敲钟,用力一敲,震耳欲聋,但屋里依然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