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惊宋-第5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不禁平生第一次对效忠赵构的坚定信心,产生了一丝动摇。

王嘉连忙道:“微臣一定竭尽全力,力争游说金国皇帝同意发兵!”

“嗯!如果此事能办成,朕夺回皇位后,封你为礼部尚书。并加太子太保衔!”赵构正色道。

王嘉心中大喜,礼部尚书可是正二品的官员,只比宰相和枢密使低,而且掌握对外交涉、科举考试、祭祀仪式等权利,可谓一个实权官职。如果没有拥立之功,这种官位怎么也不可能论到自己的。

他立刻拜倒在地。向赵构磕了一个响头,语气激动地说道:“臣定当誓死效忠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时,何铸看了一下房间外的情形,忙道:“官家,半个时辰的探望时间到了,岳云的狗侍卫们又来了,臣等得先离开了!”

“嗯!诸位爱卿去吧!此次行动,朕就靠你们一干忠义之士了!”赵构感概道。

刘子羽、何铸等人齐齐躬身行了一礼,然后方转身离去。

朱松回到家中后,正是中午,他不禁黯然神伤,没想到自己一直效忠的官家,竟然会作出让他如此失望的事来。

这时,一个清脆的声音响了起来:“爹,你又遇到麻烦事了?”

朱松转过身去一看,只见是一个年约十七八岁的少年,相貌清秀,戴着书生头巾,身穿一件青布长衫,正关切地望着自己。

朱松见到此少年,方叹了一口气道:“熹儿,此事不谈也罢,你最近几天去余杭书院温习没有?过年后,朝廷就要重开科举了!我还指望你能高中状元,为爹脸上也争口气呢。”

这少年正是朱松的儿子朱熹,今年刚好十七岁。他听朱松这一问,方撇了撇嘴道:“去余杭书院有什么用?我又不去当诗人。”

“诗人?”朱松一听,不禁一愣。他虽然是礼部侍郎,但却是管的祭祀这一方面的事务,新科举的事,他只知有这么一回事。但对于如何进行,却是一点也不清楚。

“是啊!余杭书院教的那些四书五经,只能去参加新科举中的文学科目考试,可这科目录取的学生不但少,而且全是送到文学院去专门研究诗词文章的。根本不列入官员编制!”朱熹解释道。

“啥?不列入官员编制?只研究诗词文章?除此之外就没别的事了?”朱松一听,顿时一惊。

“是啊!城门口的公告栏已经贴出来了,明年立春之后就正式举行新科举考试,分类县试、省试和殿试三级,全国同时进行。不过是先进行殿试,再进行省试,最后进行县试!”朱熹微微有些疑惑道:“爹,你不是也在礼部吗?难道还不清楚?”

“我又不管科举这一块的事务,这些事现在已经交给李清照那个女人在负责了……唉,岳云真的是倒行逆施,不过是因为李清照马上要嫁给他老爹岳飞,就把一个女人弄到朝中为官!真是世风日下啊!”朱松痛心疾首地说道。

朱熹却是不以为然道:“爹,我觉得这没什么不妥啊!易安居士才华出众,擅长诗词国学,且为人公正,不偏不倚,民间对她评价也极高。担任礼部侍郎,主管全国考试,也算是量才施用啊!”

“唉,你这孩子,怎么尽在胡说?女子就应该好好在家相夫教子,怎么可以入朝为官呢?这可有伤风化啊!”朱松喝骂道。

“可孩儿看汉王的三位夫人,在朝中为官和在军中为将,皆干得十分出色啊!当真是巾帼不让须眉,我们又何必拘泥于她们的性别呢?”朱熹反驳道。

“你怎么就知道和爹抬扛?是听了谁的鼓惑?”朱松顿生警觉。自己这儿子以前可不这样的啊。

“我是到临安学院去学习时,听了老师的课,才明白过来的!之前我也觉得难以接受,但后来多听了一些之后,却觉得老师说的很对!比如说妇女能顶半边天,男女平等这些话,其实是蛮有道理的!”朱熹回答道。

“临安学院?是不是岳云出兵荆襄,进攻刘琦之前成立的那个学院?”朱松脑海中突然记起,好象是有这样一个才成立不久的学院。

“是的!现在临安学院里开的课程全部和新科举考试的科目是一样的,去听的人很多呢。学院开的班都一扩再扩呢。”朱熹正色道。

“好了!熹儿,那学院你最好少去。最近城里可能会比较乱,会有大事发生。”朱松关切地说道。

“哦?爹,究竟有什么事?我看你一回来就闷闷不乐的!”朱熹好奇地问道。

朱松听闻之后,不禁又勾结了刚才的思绪,叹道:“唉,还不是刚才去皇宫见了官家……”

“官家?不会吧。上午我在临安学院时还见着他了的!”朱熹奇道。

“哦,我是说的太上皇。”朱松这时方蓦然警觉,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他们这群要起事的人,都称赵构为官家。可在其他人眼里,官家乃是指的赵琢,而赵构是太上皇。

但愿熹儿不要因此起疑吧。朱松心中有些忐忑不安了。他可知道自己这儿子是聪明绝顶的。。

 第五百八十一章 少年朱熹

|朱熹听后,却是叹了一口气,劝慰道:“爹,我知道您还忠于太上皇,反对汉王掌握朝中大权〖 。〗但您看看,太上皇当政时,我朝连战连败,丧失北方大片领土,财政拮据,官吏,民不聊生而汉王掌权只有一年不到,但各地皆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金军和辽军皆被击败被金军洗劫的江南之地也很快恢复了元气皇登基,高丽、日本、安南、占城等海外诸国皆来朝贡这可是太上皇在时从未出现的事只要人民过得好,何必在意谁当政呢?”

朱松一听,却是气得吹胡子瞪眼道:“熹儿,你怎么会站在岳云一方说话?武将干政,原本就是朝廷大忌,而且岳云扶持赵琢上台,名义上尊其为我大宋帝,却不将朝政交于他手,对朝中诸事皆擅作主张,自号首相,大权独揽,乃是实实在在的奸臣啊你可别被他的一些收买人心举动蒙蔽了啊”

朱熹苦笑着摇了摇头,他知道在这方面,自己和父亲的看法差距是南辕北辙了而且父亲是个老顽固,想说服他太难只不过,从父亲中午的回来的表情看,似乎在赵构那里遇到了什么问题,导致十分不快

他知道自己父亲虽然迂腐,却是一个刚正不阿之人,要不然也不会以前秦桧多次招揽他都拒绝了能让他如此难受,只怕是赵构有什么决定引起了他的反感

想到这里,他禁不住心思活跃了起来回忆起在临安学院时教授他算术的老师曾在课间悄悄给他说的话:“朱熹同学,如果你感觉你父亲有什么异常,一定尽快告诉我,这样才能阻止你父亲犯错,以免成为朝廷和民众的罪人”

“爹,我下午还要去学院一趟,拿些书回来复习你好好休息一下”朱熹回头对自己父亲说道

朱松倒是没有在意只说了一句:“你快去快回……三个时辰后,几份情报已经汇集在岳云的桌上

第一份:监察部报告,上午刘子羽、王居正、朱松、何铸、王嘉五人探望了赵构密谈近半个时辰,内容不详,但出门时朱松与王居正二人脸有怒意

第二份:情报部报告,午饭后,王嘉到了临安码头,坐上了到高丽的船只据情报人员估计,因最近对前往金国的船只排查较严,极有可能是先到高丽,再从高丽坐船到金国

第三份:刑部报告,朱松之子朱熹向刑部设在临安学院的眼线禀报,称朱松在上午见过赵构之后,表现极不正常十分愤怒,应是赵构做出了某样举措,让朱松极为不满,刑部认为,可以对朱松进行争取让其吐露赵构的计划

岳云看着这几份情报,不禁感叹道:“这万俟卨还真卖力,他把刑部快搞成联邦调查局了,竟然把临安学院的老师也发展成了他的眼线,还把朱松的儿子朱熹也说服站在自己这一边了……”

“等等朱熹……”看到这个名字,岳云突然觉得眼熟

回忆了片刻之后不禁一拍大腿,惊叫道:“这不就是那位理学大师吗?”

朱熹的名气在后世太大了他生于绍兴十年公元1130年,字元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等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十八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

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趋完备元朝皇庆二年1313年复科举,诏定以朱熹试士子,朱学定为科场程式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年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朱学遂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强有力精神支柱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朱熹的学术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影响

他这时不禁对这位牛人大感兴趣,眼下的朱熹才十七岁,还只是一个少年,接受鲜事物的可能性很大,如果加以塑造,他极有可能不会成为一个理学大师,反而会成为一位宣扬思想的教育家

想到这里,岳云便对身边的杨兴道:“杨兴,帮我去通知一下万俟卨,让他安排我和朱熹见一面,我看看这小子堪不堪重用”

杨兴听后,不禁有些惊奇,这朱熹不过才是个毛头小子,且是对岳云不太服气的朱松之子,怎么岳云还对其大有兴趣呢?

他略有些迟疑,提醒道:“汉王,这朱熹才十七岁也就罢了,毕竟现在提拔的许多官员岁数也都不大……只是,这朱熹平素可没听说他有多出众啊顶多就是年少时背四书五经比较厉害,而且还是朱松的儿子,万一提拔到重要岗位后,和他老子一个想法,可就成了我们的心腹大患啊”

岳云听后,却是微微一笑道:“杨兴,你放心,这些道理我自然明白,不过此人如果运用得当,必是第二个陆游,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