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鳞开-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把这里收拾一下,我午睡起来之后召见东宫属官。”朱慈烺终于放过了他。

周镜应了一声遵旨,嘴唇微微蠕动,鼓起勇气问道:“殿下刚才说两件事……”

“罢了,你做不好的,我再找人吧。”朱慈烺负手而行,招呼宋弘业道:“你跟我来。”

宋弘业本以为太子要去午睡,又见太子叫自己,心中一喜:太子殿下说赏罚必信,果然是雷厉风行,这就要给我好处了么?一念及此,刚才的忐忑顿时烟消云散。

朱慈烺带着宋弘业出了大花园,沿着府中小路曲折散步,权当消食。周镜不敢违抗太子令旨,亲自监督布置,派了心腹紧随太子身后侍卫。太子并不多说,也未往寝宫去,而是又进了另一处园子。

这园子没有池塘,却有一座太湖石垒砌出来的假山,玲珑剔透,盘回迂取的石径贯穿其间。随着石阶攀援其上,假山上还建有一个悬空兀立的八角攒尖顶小亭。小亭没有正脊,只有垂脊,宛如并拢五指作鸟啄状,顶上正中是铜质鎏金的圆球宝顶,光彩夺目。

朱慈烺留下了侍卫,带着宋弘业上了假山,进入亭中,停息观眺,长抒一口气,道:“这园子如何?”

宋弘业作为书吏,多少看过些杂书。固然不能如那些才子一般脱口成章,却也能拽几句文辞,当即吹捧道:“潜邸有南园之精美,又不失北园之雄奇,当是天下名苑,只是寻常人无福领略,倒让外面那些俗园喧嚣起来。”

“这园子即便在南方,也不算是丢人的。”朱慈烺前世没少参观过那些名园,两相对比,也觉得宋弘业说得中肯客观。他伸手拍了拍柱子,激起一层薄灰,也不介意,只是搓着手对宋弘业道:“可惜这园子住不久了。”

——太子是什么意思?

宋弘业心中一惊:又是要兵权,又说潜邸不能久居,难道有问鼎之心么!可这也太急了吧,才十五岁啊……

“我看你是个明白人,也有忠心,便与你直说吧。”朱慈烺目视园中,看都没看宋弘业,完全不知道那个小书吏已经被吓得心惊胆战了。他道:“朝廷中庸碌之辈犹如过江之鲫,如今又有人弹劾秦督孙传庭,殊不知此乃自毁干城!一旦孙传庭不存,北京沦陷也就指日可待了。”

相比有心谋夺皇位,做出一个悲观的预言完全就不算事了。宋弘业这才轻轻抹去额角的汗水,大大松了口气。他道:“殿下无须悲观,想来朝臣中也有明眼人,不会让那些庸臣得逞的。”

朱慈烺摇了摇头:“朝中即便有明眼人,也已经派不上用场了。如今这个国家已经从上烂到了根子上,像李邦华那样的能臣,也失去了锐气。边臣中卢象升、洪承畴之类都算是帅臣,然而死的死,叛的叛,再无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方面之臣。名将如曹文诏、曹变蛟、满桂、何可纲、赵率教……也都身陨。哼,你看看现在那些将军,谁还真把皇帝放在眼里。”

这些话只有皇帝和太子能说,其他任何人说,都免不了一顿大棒。

宋弘业躬身在后,不敢出声。

 第17章 早附凤翼攀龙鳞(3)

“而且,”朱慈烺无奈道,“父皇陛下也已经撑不住了。他总是想一振皇纲,重整乾坤。但是眼里不肯揉沙子,不能容下那些贪庸之臣,以至于现在就连贪庸之臣都没有了。”

宋弘业颇有些难以理解,心中暗道:别说九五至尊的天子了,就是普通老百姓有几个眼里存得了沙子,胸中容得下恶徒的?你自己不也恨贪、庸、懒之徒么?

不过听到最后一句,宋弘业才算明白过来。太子的意思是,贪庸之官好歹还要做事,而现在的大臣非但贪庸,就连事都不做了!

——国家真的已经烂到这个地步了么?

宋弘业兴起一股寒意,第一次感觉亡国之祸离自己是如此之近。

“振华。”太子突然称呼起宋弘业的表字,顿时让宋弘业受宠若惊,连忙答应。“你帮我跑一趟,去找国子监司业沈廷扬。跟他说清楚是我想见他,他问什么就答什么,不用隐瞒,就是别太过张扬。”

“卑职遵旨。”宋弘业没想到自己第一个任务竟然这么简单,只是跑腿去召个人来。想那人有名有姓有官职,就算绑也能绑来了。

朱慈烺点了点头,示意他可以去办差了。

宋弘业也不耽搁,干净利落地行礼告退,健步下了假山。

朱慈烺见宋弘业渐渐远去的背影,看得出他脚下生风,心中激荡,心头涌起一丝罕见的满意。作为一个成熟的管理者,朱慈烺并不会对下属苛全责备,更不会不通人情。他想要的东西很简单,那就是工作态度。

宫中的宦官们办事成果和效果都算不赖,但是除了外放捞钱,他们对自己所做的差事没有一丝半点的热情。然而身为太子,手中最大的人力资源只有这些阉人。如果不能充分利用这笔资源,只是妄想自己王霸之气全开,招徕江湖豪杰冲锋陷阵,那纯属痴心妄想。

朱慈烺在心中草草措了辞句,打下荐疏的腹稿,打算等宋弘业在防疫工作上有些成绩的时候给他一个官身。这倒不全是千金买骨的把戏,更是对自己人的栽培。从这个时代学到的帝王术中,天子必须要学会“异论相搅”,以平衡之术驾驭朝堂。而事实上,这纯粹就是党争的渊薮。

朱慈烺不奢望能像满清皇帝那样大兴一言堂,将国家官员视作私奴,不过培植自己的铁杆忠臣,做得再早都不过分。

“大臣们来了就叫醒我。”朱慈烺独自站了片刻,感受了一下这艰辛得来的自由,回头对内侍吩咐道。

……

宋弘业跑得足下生风,好像年轻了十岁。他没有马上去国子监,而是回了东城兵马司自己的直房。一进门,他就风风火火将自己平日里熟识的书办、帮役招拢过来。这些人都是官员私聘的小吏,不像他这样的经制吏在吏部挂了号,来去由心。

宋弘业看着下面挤着站了足足十来人,心中一阵满足。他家世代为吏,终究还是底蕴深厚。这些熟手走了之后,东城兵马司恐怕得手忙脚乱一阵了。

——这么多人,恐怕比太子的心腹还要多些!

宋弘业垂头整顿面容,不喜不悲,缓缓问道:“知道太子出宫之事么?”

“宋爷这是怎么了?”下属中有亲近的,上前笑道:“衙门里八成的人都赶街上去了,谁还不知道啊。”

“咳咳。”宋弘业干咳一声,提醒他注意场合。见他识相地退回原位,方才压抑着心中的狂喜,故作风轻云淡道:“蒙太子垂青,如今我已经被调去了太子身边,令旨怕是马上就要来了,特意回来跟你们叙旧告别的。”

下面众人顿时面面相觑,后排的人开始交头接耳,一片嗡嗡作响。宋弘业也不阻拦,只听得嗡嗡声中隐隐透出恐慌之声,渐渐放大。终于有人叫道:“宋爷,您这一走,我们可怎么办啊?”

这些人虽然是熟手,但是在这个时代谁会注意工作效率?上头的吏目哪个不是排斥异己,安插私人,解决亲戚故旧的就业问题?尤其是兵马司,放在后世就是警察、税务、工商、城管、环卫的综合体,无论哪一块都是油水丰厚。一旦失去了宋弘业这顶保护伞,这些帮役就算还能留在兵马司,地位也肯定是一落千丈,过去的肥油别想再沾上一滴。

“唉,你这说的,咱心里也不好受啊。”宋弘业叹了口气。

“宋爷,我家老子可是打老宋爷时候就跟着随差的,您可不能这就撇了我啊。”有人带着哭腔叫道。

其他众人有资历的报资历,有功劳的报功劳,各个跟宋弘业都有撒尿玩泥、出生入死的说头,倒像是谁都不能舍下。

“只是这番太子亲自下了令旨,老哥我不走也不行啊!”宋弘业故作为难道:“我其实也不想过去。想东宫那边都是些文人,未来的宰相,哥哥我过去就是个端茶倒水的份……哪里有兵马司这么悠哉!唉!”

这些底层的小吏哪个不是火眼金睛?对宋弘业这副作相半信半疑。有人试探问道:“官人过去了,多半能进个官身吧?”

国朝的官员来源有科举、有封荫、有监贡,还有就是吏目铨选。照《明会典》所说,吏目三年一考,三考满后可由吏部选官。宋弘业在兵马司已经一干二十年,并非没有资格当官,只是当个清水官,远不如自己手上的肥差,自然不愿意换位置。

“就算有官身,也只是个清水官罢了。”宋弘业重重摇了摇头:“虽然太子殿下立马有个大差事给我,不过等太子办完了差,回了宫里,恐怕哥哥全家就得喝西北风去了。到时候还要几位帮扶些个。”

堂下一片静寂。

被排挤出兵马司,终究是日后的事,而现在看来,跟着太子走,远景近景都不怎么妙啊!

“宋爷,属下有句话,斗胆请宋爷参详。”后排中突然走出来个八尺多高的汉子。他一身粗布褐服,手上指节宽大,满脸络腮胡子,圆圆的蒜头鼻安在面孔中央,眼睛细小,却连鼻梁都看不见。

宋弘业看了他一眼,挪开眼神:“春哥怎么说?”

 第18章 早附凤翼攀龙鳞(4)

武长春本是保定府人氏,父亲那辈才来了北京讨生活。因他长相丑陋,又不拘小节,头发一直乱蓬蓬的,连发髻都隐没了。更别提那把大胡子,须髯如戟,总让人觉得杀气腾腾。

他实实在在只有三十五岁,因为老相,总让人以为是五十三,连北京城最最荤素不忌的媒婆都不肯登他家大门。

不过有一桩,在整个东城兵马司里,若说目光如炬,思维缜密,就连那些书办都不如这个粗汉。

宋弘业明白一个道理:可以任人唯亲,但不能排挤有本事的人。故而他心中不喜武长春的丑貌,但总还是一口一个“春哥”叫着,着意拉拢。这些年来,武长春也的确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

“宋爷,”武长春一抱拳,“听说太子这次出宫,是为了防疫赈灾的。”

“这大家都知道了。”有人嘟囔一声。

宋弘业看着武长春:“继续说。”

“属下倒觉得不止如此。”武长春道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