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鳞开-第2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慈烺在头七日上亲自在碑前上了香,又出席了超度法会,主要却是为了让观者得以心灵慰藉。

至于东虏兵的尸体,全都火化成灰,撒入地里,一者挫骨扬灰是明人对敌人最大的咒骂,二者也是避免酷暑天发生传染性疾病。

根据宋弘业的情报,藁城之战逃亡的士兵回到北京后,崇文门内的正蓝旗驻地一片哭声。多尔衮被气得昏倒在武英殿上,两黄旗的索尼鳌拜等人在散朝之后聚首一堂,至今探听不到当时他们在议论些什么。

也难怪,足足有一代满洲人不曾吃过败仗的苦头,尤其是拜在明军手里。

又过了数日,宋弘业报说现在两黄旗想发兵南下,但是多尔衮坚持将主攻方向放在西北,等待与李自成决战。据说苏克萨哈和武拜——多尔衮的心腹大将——在宫内与摄政王密议整日,肯定是他们让多尔衮决定坚持既定方略。

因为这次多尔衮格外谨慎,具体说些什么一样无从探知。

在情况尚未明朗之前,朱慈烺已经做好了随时撤离真(定)沧(州)一线。只要退回山东,清军要顾忌西边的李自成大军,肯定不会大军南下。

如此这般态势,就等于是将当初李自成的苦恼交到了多尔衮手上,只是前者是要防东边的吴家铁骑,现在是多尔衮要提防西边的闯逆大军。

多尔衮最终不肯让两黄旗捡漏子,他还是坚持认为残明的兵力不过尔尔,只要出动一支万人大军,很快就能扑灭残明。只有数量超过二十余万的李自成大军,才是满洲真正的敌人。这种从数量上判断威胁强弱的做法,让朱慈烺松了口气,也对多尔衮多了一分不以为然。

“放着我们这边积极、弱小的敌人不打,去跟那边消极、强大的李自成耗,多尔衮眼光不过尔尔。”朱慈烺对着地图,第一次轻松笑道。

尤世威却认真道:“他也别无办法。临阵分兵本就是兵家大忌,分多少更是问题。分得少了,无异是自寻死路;分得多了,原本他在李贼面前就处于弱势,就算他肯,其他人也不肯。”

“一旦我们退回江南,隔江对峙,多尔衮更是占不到半点好处,徒然劳民伤财,还给李贼有了可乘之机。”李昌龄也道:“就算他硬吞下山东、江北,李贼一旦东进,他就得吐出来。”

其他参谋纷纷附和,为多尔衮找了许多不能南下的理由,让知道历史原剧本的朱慈烺不免苦笑。

诚如后世史家所言,满清能得天下充满了偶然性,各种隐藏在现实浮冰之下的因素接连而起,让这个总人口不过百万的半封建半奴隶制政权奇迹般地统治了超过一亿人口的庞大帝国。

无论朱慈烺对满清如何警惕,只从现在的情势下看,没人相信满清能够成为中原正朔。即便是最悲观的人,也不过是认为清明共存,划江而治,西北有李自成的顺朝,重演宋辽夏三国鼎立的故事。

谁能料中,满清一旦南下,拥兵十数万的兵镇纷纷倒戈投降?

谁能相信,满清一旦南下,满口礼法气节的江南名士纷纷剃头?

谁能想到,原本一触即溃,屡战屡败猪一样的军队,在投入满清之后竟然变成了虎狼之师……

别说明人想不到,就是多尔衮自己也想不到,甚至不敢想!

朱慈烺如果不是偷看了历史剧本,也绝不会相信南明竟然连划江而治都不做到,也会首选江南财赋之地,扎根富裕之乡图存复国。其结果就是满清大军一到,头皮甚痒的名士们将他绑了出去,开门揖盗。

万幸他知道。

“此战一改我军不敢与东虏野战的窘境,足堪传颂天下。”尤世威道。

“此战会成为《皇明通报》创刊号的头版头条,到时候天下每个识字的人都会知道,我大明还是有敢战之师,能战之师。”朱慈烺道:“不过当前主要问题在于圈地。这回东虏偏师南下,大家也都看到了,所过之处如同蝗虫过境,人畜不留。更为可怖的是,他们强征民役不遗余力,让他们多占一个地方,就多一地百姓遭殃,我大明的元气就更弱一分,而他们却能多一群填壕沟的奴隶。”

东虏就像是末世小说中的病毒携带者,只要让他们沾上,好人就变成了丧尸,就算战斗力极弱,也能用来填填刀口,挡挡枪炮。朱慈烺一度认为李自成等流寇已经是文明的破坏者了,但真正见识了东虏之后,才惊觉李自成果然还是有几分王者气象的。

“殿下,”尤世威道:“总参谋部早已经有过建议,认为当下可以多占地,多扩军,依托城池配置火炮防御。遍地开花,让东虏无从落脚。”

朱慈烺沉默不语。这主意不是第一次有人提出来了。在当前这个环境下,已经有不少军镇是在这么做。凡是壮丁就拉上战场,两场仗活下来就算老兵,死了的大多数只能当做历史的背影。

“乱世人不如太平狗。”朱慈烺长叹一声:“这话我知道,但我还是更相信精兵精政,占领一处,巩固一处。如此做的好处也显而易见,只要让我撑过这三年,光是山东一省就能给我提供对抗东虏、闯逆的武力。”

尤世威知道朱慈烺终究不肯放弃这个稳扎稳打的战略,只得退而求其次道:“殿下,即便如此,我军也该抢占险要关隘,确保日后进军便利。首当其冲便是山西。以我军之力,必然守不住山西全境,但是出井陉占据平定州,北控盂县,南锁乐平(今昔阳县),其地多山隘险关,只要部署两门火炮,即便上万人来攻也未必能克。”

盂县传说是春秋时晋国程婴、公孙杵臼藏匿赵氏孤儿赵武之处,故而以藏山闻名。其地为群山环绕,中间低平,状如盂盆,故而得名。境内有白马山东西横亘,东北有白马关,东面有榆枣关。又有管头梁南北纵贯,把全县分成东西两个盆地,水源充沛,都是适合栽种之地。

如果能在盂县关隘村屯县城布下足够的火炮,的确是不用惧怕太原方向过来的威胁。若是兵有余力,甚至可以出阳曲,支援或是攻打太原。

至于锁住乐平,更是断了敌军从潞安北上的孔道,确保整个平定盆地在东宫手中。

“因为目今太原尚未陷落,先取平定、盂县可保真定入晋之路。”尤世威继续道:“若是尚有余力,便该一并夺取潞安府,使得晋东南皆在我手。到时候西出可得太原,北上可达大同,南下能得河南。同时又都是易守难攻之地,一门火炮便可控住整条山路。”

潞安府府治便是长治县,战国时为上党,乃是秦赵长平之战的导火索。

后世常有人以为赵王贪婪,故而引来秦兵争夺,其实上党是由群山包围起来的一块高地。其东部是太行山脉,与北直、河南二省分界;西面是太岳山脉,与平阳(今临汾)交界;北面为五云山、八赋岭等山地,与晋中隔绝;南面是丹朱岭和金泉山,与泽州(今晋城)毗邻。

上党地高势险,自古为战略要地,有得上党者望中原之说,这才是秦赵要以举国之力为之进行决战的真正原因。

 第294章 一鸦不惊城鼓低(5)

崇祯十七年,九月初二,藁城行辕。

崇祯站在二层小楼的窗口,看着对面廊檐下的东宫侍卫——实际上是东宫的私军。去过一趟战场之后,他现在也能分辨出军人肩章上的星徽所代表的含义,这让他更为好奇,为什么那些身居高位的将校会跪在皇太子的书房门口。

东宫不是在尽量回避跪拜礼么?

“王承恩,”崇祯叫道,“过去问一下,那些人犯了什么事。”

王承恩硬着头皮去了。诚如他所料的一样,这些军官对他不理不睬,一个个都紧抿嘴唇,丝毫没有大胜仗的喜悦。一直到抓住了个曾经宫里认识的宦官,王承恩方才问了出来,原来这些将校跪在这里是来请罪的。

问清楚了缘故的王承恩连忙上了小楼,回禀道:“皇爷,这些将校都是来请罪的?”

“请罪?不是打胜了么?还请什么罪?”崇祯大奇,又问道:“皇太子呢?”

“千岁在书房与总参谋部的老将们商议军事。”王承恩道。

崇祯皱了皱眉头,道:“这不是我家待忠勇功臣之道,你去跟皇太子说,既然打胜了仗,再大的过错也不是不能宽宥的……”他说着,就见那边书房的门开了,尤世威为首的总参谋部的将校列队而出,见到廊檐下跪着的萧陌等人,也是颇为意外。

不一时,朱慈烺亲自出来,上前扶起萧陌、萧东楼、单宁、周遇吉人。东宫六大营头,除了罗玉昆和肖土庚,其他四个营的营官都在这里了。

“报告不是交了么?你们这又是何苦来着?”朱慈烺笑道:“刚在里面与几位老将军商议下一步的部署,屋里热得够呛,咱们就在这院子里吹吹风,凉快些。陆素瑶,去准备点果子和冰汤来。”

“尤将军若是没事,也一并聊聊吧。”朱慈烺见尤世威还没走,邀请道。

“敢不从命。”尤世威抱拳应道,他还是不习惯东宫的军礼,虽然看着更气派些,但总有些异样。

朱慈烺招呼众人在池塘边散落而坐,借着树荫和水汽,倒是真要凉快许多。他道:“报告我看了的确有很多问题,比如单宁没有留主力看守后路要道,这是十分不应该的事。但是我也注意到三营的会议记录没有相关讨论,可见左光先、牛成虎、惠显明显是心存侥幸,只想着尽早赶到藁城立功,这点上他们也有责任。当然,单宁,你是主官,你得替他们背起来。”

“是,卑职明白。”单宁重重一垂头。

“萧东楼,你现在知道欲速则不达了吧?”朱慈烺对于战场迷路这种事最为头痛,说是运气不好吧,也不能全归在运气。说是轻忽吧,人家也是很尽心地在赶路……最后只能泛泛道:“以后还是要定好章程,稳扎稳打,尤其探马要放得远一点,战场的准备功课一定要做足。”

“末将知罪!末将敢立毒誓,再无下一遭。”萧东楼沉声道。

朱慈烺又望向萧陌和周遇吉,笑道:“你们两个打得不错,是被拉来凑数的?”

“末将临阵应对有误,太过于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