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鳞开-第2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拉得太重,车轴容易坏,而且碰上路不好的地方,这车颠簸起来更是特别受罪。在乡下,这种车都是用来短途拉货的,很多人宁可走路也不坐这车。

不一时,胡二拿着两根竹签过来,递给王翊一支,道:“喏,这是咱们的车票,到地方给车夫就是了。”

王翊接过竹签道:“坐这车怕是要遭罪吧?咱们不如走回去算了,德州到深州也不过两百里路。”

“二百四十里呢!”胡二显然不肯走,已经上前让力工将他挑着的担子放到车顶去。

王翊见状,知道是不得不上车了。

一旁的车夫也帮腔似地喊着:“壮马新车喽——去束鹿的快两步喽——人满就走喽——”

胡二放好了行李,径自踏上了车,钻进了车厢里,招呼道:“快上来!外面风尘大!”

王翊只要硬着头皮上了车,只觉得车身一沉,差点吓得他又跳了下去。

 第317章 客路风霜梦里家(4)

四轮车是交通运输发展的必然阶段,欧罗巴作为世界上最平整的大洲,自然有发展四轮车技术的先天优势。然而多了一倍的轮子,自然也多了一倍的颠簸,所以在古代欧洲,他们的战车仍旧跟华夏一样是两轮车。

华夏多山多丘陵,去点四轮车的科技树显然不符合古人的需要,所以四轮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只是诸侯们死后的灵车。后来太平车被用来拉货,与灵车一样不用考虑舒适性的问题,所以在转向和防颠簸上一直没有特别大的进展。

在朱慈烺对这个世界施加影响之后,西方的转向、避震技术也由汤若望在大明推广开来。

在能够顺利转向,并且有了弓形簧片避震之后,山东的四轮大车很快就被民间接受。加之有足够数量的高质量韧性钢材,外加骡马配种的精细化管理,山东的运输业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王翊坐在马车里,小心翼翼地将屁股放在草包上,抬头望着竹竿搭建出来的顶棚。顶棚上的行李随着马车的颠簸,压得竹竿吱呀叫唤,好像随时都会将竹竿压断,砸在下面乘客的头上。

不过车上其他人却都没有这种担忧,一个个或是发呆或是小憩,显得十分从容。每人的屁股下面都坐了一个草包。这草包并非车家照顾乘客放在那里的,而是随行的货物,从感觉上来看似乎是皮草之类不怕压的软物。

王翊还是头一次坐这种车,在短暂的惊讶之后,又泛起了一丝不解:车里的乘客一共是十四人,按照每人五个大钱算,那就是六十钱。从德州到深州路上要走两天,这些钱在支付了牲口的料钱和车夫的工钱之后,怕是剩不下几个了。

“车马行不会亏本么?”王翊忍不住问胡二。

“不会,要是跑空车才亏本呢。”胡二显然对这些事十分清楚:“这些马车都是去束鹿拉货的。这里过去搭点人和货,本就是赚点草料钱,真正的大钱是从束鹿把皮具拉出来。”

王翊哦了一声,顿时明白过来。反正顺路,挣一个是一个,等于有人给解决了过去时候的料钱。这些商人还真是聪明。他一边感叹,一边又暗道:我从家去新兵营,到现在也不到三个月,却像是与世隔绝三百年一样!上回跟在流寇大军中路过这里,还是盗贼成群,满地饿殍,现在竟然又有了生意人。

想到自己曾经和父亲两人栖身的流寇大军,王翊心中泛起一丝笑意。他已经知道了那支大军后来投降了皇太子,摇身一变成了大明官军,还得了独立游击营的番号。联想到之前自己在游击营时候的所见所闻,恐怕罗玉昆很早就已经跟皇太子殿下暗通曲款了。

——罗玉昆也真是忠心耿耿,连孔圣人家都抄了,难怪皇太子殿下信他。

王翊心中暗道。不过他很快又怀疑罗玉昆是否知道衍圣公府的来头和地位,所以这份钦佩旋即消弭在马车的颠簸之中。

马车在中途驿站和村庄都有停留,还换了两次马。

车夫半公开的卖私货给沿途的村民,赚些小钱。

也有村民搭马车从这个村子去附近的村子,车费却是一把料草、一把豆子、一碗米汤……最贵的是一个鸡蛋。——那人足足坐了大半天的车。这些东西自然全都落入了车夫的口袋,不用与车马行抽成。

王翊跟外边的人换了位置,那人如愿以偿坐到了不吹风的好位子,嘴角都咧到了耳根。

王翊背对车厢,看着外面缓缓移过的秋日风光,远处冒出了袅袅人烟,地里的庄稼看起来都比他以往见过的要精神许多!

恍惚间,王翊突然想起新兵营训导官说过的话:人都要吃粮,粮从哪里来?地里种出来的!只有保住了咱们的土地咱们的老百姓,大家才能过上想吃啥吃啥的好日子!咱拼了命去打仗杀敌,不就是为了自己能吃饱,爹娘能吃饱,兄弟姐妹子子孙孙能吃饱么?

——家里的地够爹吃用的了,我来当兵却还要帮黄先生赎罪。

王翊心中提醒自己。

不知怎么地,天上的云彩就像是神仙手里的面团,变啊变的就变成了黄师姐的容貌。

他曾写信给黄先生,看似礼节性地问候了师母和师姐,但一直没有收到先生的回信,也不知道家里如何了。

——黄先生家是犯官,听说日子过得很苦。不过师姐既然当了女官,家中应该也不至于困顿得揭不开锅。

王翊心中纷乱,只是呆呆抬头望着天,很快就发现身边多了个人。

胡二换到了王翊身边,仰着头看了半天,终于忍不住问道:“天上有啥啊?”

王翊朝他笑了笑:“这蓝天白云还不够啊?”

胡二嘟囔一声,便要再换进去,谁知那个跟他换位置的货郎硬是装着睡着了,无论是马车的颠簸还是胡二的推搡,都唤不醒他。胡二无奈,只好跟王翊一起当起了门神。到了天光渐敛,风凉飕飕地吹过来,激得胡二打了好几个喷嚏,不住地向王翊抱怨。

好不容到了晚上的落脚点,车夫用一车人的屎尿换到了免费入住的待遇,其他人则蜷在马车里、柴棚里凑合过夜。

“大娘,我跟兄弟两个没处过夜,能行个方便不?”王翊找了一家看似殷实的村民,敲开门,露出自己人畜无害的微笑:“俺们明早一定起来给您打水砍柴。”

那大娘看着这两个壮小伙,心中胆怯。她不介意帮人一把,反正家里就她与老伴两个人,不缺地方打个铺。

可是这年头太不安稳,若是碰上贼人……

“大娘,俺们都是皇太子的兵,您看这牌子!”胡二挤开王翊,掏出挂在脖子上的兵牌:“看,大娘,这上头还有我的号数。”

东宫军穿州过县,凡是买东西非但要给钱,还得给兵牌,让卖家将兵号记录下来,万一有纠纷可以直接去营里找到人。这看上去是约束军纪的法令,同时也给东宫军打下了好名声。像这种位于交通要道旁的村落,都知道只要看到兵牌就是皇太子的人马,绝不会做坏事。

果不其然,大娘额头上的皱纹迅速舒展开来,请两个壮小伙进屋,张罗着翻出被褥给两人用。王翊没想到当兵竟然还有这样的待遇,对比曾经做流寇的日子,简直是天壤之别。那时候若是不小心落单,不被村民打死就算运气了,哪里会有人请他进屋过夜?

“家里也实在张罗不出吃食了……”大娘遗憾道:“还有小半碗小米,要不给你们熬点粥?”

王翊和胡二连忙道谢,却没有了答应大娘的款待,从包袱里取出备下的干粮自己啃了起来。

“大娘,那你家里没米,往后的日子……”王翊喝着大娘端来的水,将干粮吞咽下去,不由担忧道。

大娘却不担心,爽朗笑道:“凭户口就可以去村老那里领口粮,这真是拖了太微星君的福。原本眼瞅着就要饿死了的,好在太微星君来了!如今村里白养着我们,我家老头还会些木匠活,日子也能过下去。”

“呦?大爷还会木匠活?”胡二听了眼睛放光:“大爷,您会做枣核球不?”

已经上了床的大爷良久方才出声道:“听说过,没见过。”

胡二来劲了,上前道:“大爷,我给你尺寸,你给我做两个呗?一个两文钱!”枣核球是用木质疏松的柴木,削出个枣核形状的胚子,打磨到不扎手就行。一个木匠只要工具材料齐备,三下五除二就能做一个,就算是没学过木工活的人,要想做也不难。

两文钱可以在县城里买个大肉包子!

老大爷自然不会拒绝这送上门来的生意。

天亮之后,王翊和胡二履行诺言给老人家挑满了水,劈足了柴。老大爷也做了三个枣核球,胡二喜不胜收地给了七枚大钱。因为两人还喝了大娘煮的小米粥。

“这枣核球到底是干嘛的?”

车上,王翊问胡二道。

胡二一拍脑门:“对!那时候你该是已经被关起来了。”

王翊嘴角一抽。

胡二毫无知觉,兴奋地给王翊讲起了这个皇太子新近发明的球戏。从规则讲到战术,又讲到了林林总总的战例,说得是口沫横飞。王翊听得津津有味,第一次发现这胡二也不算特别唠叨,有时候说话还是挺有意思的。

不止王翊听得有趣,同车的人也有见识过枣核球赛的,纷纷凑过来一起讨论。顿时整个车厢里瞬间就热闹起来,颇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王翊从未见过这种球戏,只是听个热闹,看到众人如此热衷,更是激起了好奇之心,打定主意到了驻地就去见识一下这球戏。

“这球戏多久一次?”王翊问道。

“正规的是十天一次,”胡二笑道,“打着玩的天天都有。”

天天都有?近卫一营的兵就天天玩球戏,也不用操练么?王翊心中更加疑惑了。

 第318章 客路风霜梦里家(5)

马车在深州城外停下,车上的人大半都下了车,各自赶路。剩下的人都是去束鹿县的行商,看着同路的旅伴散去,颇有些寂寞的感觉。

后世的人们完全不能想象这个时代的闭塞。一个看似走南闯北的行商,恐怕一辈子都无法获得一个宅男在家看一天新闻所接收的信息量。同样的,他们一生所碰到的陌生人,恐怕也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