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鳞开-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武长春最远深入山东临清,可惜这里已经被建奴掠杀了一遍,非但壮年都被掳走,就连妇孺都没剩下多少。更令人发指的是,建奴非但掳掠,而且还要屠城。临清本是运河南北交界点的重镇,商贾云集,富庶非常,被建奴肆虐之后,十室九空,遍地残肢,简直如同人间地狱。

武长春从死人堆里捡了些人回去,哪里还需要采买?只要有口饭吃他们就心满意足了。然后一路北还,沿途招人,等回到京师也招够了数目,甚至还略有超额。

将这些人上交之后,宋弘业果然很义气地将武长春引荐给了太子。太子眼下正是用人之际,当下让武长春自己招徕帮手,报备留档,准备对全北京城的人家编号。太子还从兵部职方司借来了书吏,修订绘制北京地图,标注街、坊、路、道,用来防疫。

武长春原本可以休息几日,可他在家里闲不住,也跟着东宫侍卫一起走街串巷,旁观他们办事。这些出来办事的东宫侍卫,都是宋弘业召来的那批,经过数日操练之后,果然有了些模样,即便是走在路上都是五人成一纵列,没人交头接耳,更没人打乱顺序。

相比之下,兵马司、顺天府、锦衣卫的人走在旁边,就如一群乌合之众。

——太子当日说是要以善战之士的标准收人,怎么收来之后,只是让他们干这个?

武长春心中疑惑。

 第40章 一枝独秀不是春(1)

朱慈烺正翻着下面送上来的报表。

他在侍从一科的职房里放了一张大书桌,公务繁忙的时候直接在这里办公。也顺便监督一科的工作人员。这些人都是吴伟业从留京的举人、监生中找来的,以及个别水平较高的秀才生员。

这些人的文化水平比内书堂的小宦官略高一些,便留在了身边办文。等侍卫们普遍通过了五百字测试,就要换这些较高水平的先生去教文法和经典了。当然,主要是《孙子兵法》、《纪效新书》、《练兵实录》、《三十六计》之类的兵家经典。

刚开始的时候,这些连官身都没有的人见了太子,无不是惊骇异常。过了数日,发现太子虽然口吻冷冽,但是要求明确,并不难伺候,这才慢慢习惯了跟太子在一间书房里办公。

“殿下,这些兵士只是每日里排队、转向、走路、跑圈,如何能够成为善战之士?”吴伟业十分不屑朱慈烺的操典。在他看来,起码也该操练刀枪、射箭引火、举举石锁才行。

朱慈烺审查着一科写出来的各种文案,以及发往京师各衙门公函,随口道:“你不懂就乖乖看着。”

刘若愚在一旁的桌子上抄录着大内传出的情报,听到两人的对话,嘴角不禁微微斜拉。

“新招侍卫操练至今不过旬日,已经是令行禁止,可见殿下《操典》之能效,不逊古今名将。”周镜上前为朱慈烺说话,同时也大拍马屁。

吴伟业不懂军事,但是看看这些新兵,走到哪里都要列队,步伐整齐,的确跟刚来时候的流民模样大相径庭。他一时气馁,也不敢在太子面前多说练兵之事。虽然他自认读过两本兵书,但是跟亲自写兵书的太子相比,未免有些缺乏底气。

“殿下,”周镜又道,“如今操练刚有起色,是否换些人去做那些杂事。”

朱慈烺摇了摇头。派这些士兵种子去见识京师这个花花世界,一者是让他们不要怯生,二者也要试试他们的品性。虽然朱慈烺并不指望在这个时代能练出“不拿百姓一针一线”的仁义之师,但也不希望带出一进城就迷花了眼的土狗。

更何况现在就算有人贪也不过是几钱半两的小碎银,不提前打下预防针,日后领军说不定就得吃更大的亏。

而且自己既然是打着防疫的旗号招募东宫侍卫,多少得让他们出去露露脸,认认路。

“去作训室,让萧陌准备好这次体测的资料。”朱慈烺将手上的工作略一收拢,拿了朱笔做了简明批示,站起身往外走去。

刘若愚当仁不让地跟在了后面,周镜落后一步,只能跟在刘若愚之后。吴伟业因为矜持,反应又慢,只得跟在第三,心有不甘。

传话的小太监很容易找到了萧陌,告知了太子要过来问体测的事。萧陌不敢怠慢,在作训室里将五千人的体测报告再次检查了一遍,确保按照成绩汇总,没有错讹,这才恭候在门口等太子驾到。

这是新兵的第一次体能测试。为了准确表现他们的成绩,朱慈烺甚至回宫去要了一台西洋钟。

是国产的西洋钟。

西式座钟第一次进入中国士大夫的眼界是万历十年的事,由耶稣会的传教士进献给总督两广军务兼广东巡抚的陈瑞。万历二十九年,利玛窦觐见神宗皇帝,得到款待,进贡一尊自鸣钟,外面用木头包裹,描绘龙凤。这钟一小时鸣四次,盘面上是一到十二的正体字,和后世的钟表已经没什么大的区别了。

神宗皇帝很喜欢这尊大钟,朱慈烺在宫中也就见过几次。不过他对这钟并不怎么感兴趣,因为实用性较弱,搬动不便。相比之下,崇祯年间上海进贡的台钟就好得多了,里面已经用了齿轮,每日误差不大,搬动起来也方便。

虽然现在南京、苏州也都有了自己的钟表匠,但是上海作为最早接触泰西钟表的地区,制造工艺仍旧领先江南。更准确地说,是徐氏家族掌握着这门高端技术。

有了放在台子上的座钟,就可以对新兵们的体能测试进行量化。尤其是跑步这个科目,若是没有绝对时间计量,根本不可能排定五千人的名次。

朱慈烺来到作训室,示意萧陌跟进,往书案后一坐,展开了桌上的体测成绩报表。里面非但有跑步,还有仰卧起坐、引体向上、铅球、跳远等常见田径科目。他在脑中略一换算,发现这些新兵的体能普遍超过了五百年后大学生体育达标的标准,欣喜之余又有些遗憾……

在当前的营养状况之下,要想达到未来大学生的体能标准,只可能是通过牺牲劳动力持续时间做到的。这些让人惊喜的成绩,无不是以加速衰老为代价。其中大部分人,恐怕过了三十五岁就会失去劳动能力。

“成绩不错,”太子淡淡阖上簿册,“田存善。”

“奴婢在。”田存善终于找到了冒头的机会,连忙上前。

“从今天开始,新兵的伙食标准每天每人增加二两大米的配给,外加一个鸡蛋。”

田存善滑动了一下喉结,道了一声:“遵旨。”

“鸡蛋要带壳煮,保证每人拿到的都是完整的鸡蛋。”朱慈烺叮嘱道。

“是,殿下。”田存善心道:我哪敢贪那些大爷的口粮……

东宫所有老人都认为这些新来者是大爷,只是这些时常被打的新兵却没有做大爷的觉悟。他们总是单纯地相信,太子待他们极好,至于那些打人骂人的,全是锦衣卫和太监的个人行为。

实际上,在操练场上要严格要求,这是太子再三强调的。

朱慈烺这才靠在椅背上,悠然问萧陌道:“你的成绩如何?”

“卑职不才,各项均在甲等,总评分数忝列第二。”萧陌道。

大汉将军基本都是将门子弟,训练得法,营养充足,身材占优,跟一群刚刚吃了没几天饱饭的新兵比起来,简直可以视作碾压。萧陌更是其中翘楚,这几年因善角抵,在营中颇有些小名气。

“哦?谁更在你之上?”朱慈烺笑道。

“是单宁,也是老侍卫出身。”萧陌道。

“单宁……”朱慈烺打开簿册,果然见排在总分第一的是个编号二零零九的人,应该是萧陌之后加入军训的大汉将军。细细看了单宁的成绩,朱慈烺指了指铅球一项,道:“这人铅球扔得倒是远,找他来。”

萧陌不敢耽搁,转身便去。

 第41章 一支独秀不是春(2)

单宁经常看到太子穿着大红便服在训练场上出现,也时常见他与那些新兵说话。在心存羡慕的同时,他却一直没有机会真正进入太子的视野。直到这次体测结束,他竟然得了全营第一,心中多少生出了一些期盼。

一看到萧陌笑眯眯地朝他走来,单宁的心就难以抑制地跳得更快了。

“太子殿下召见。”萧陌道。

单宁强行按住要跳出嗓子眼的心脏,应了一声,浑然没发现自己的声调跑得让人听不懂。他进了作训室,双腿一并,右拳捶胸,高声道:“卑职单宁,奉命入见。”

“稍息。”太子亲自应道。

单宁微微踏出左脚,站得更稳了。

“你这铅球明显比别人扔得远,可有什么窍门么?”朱慈烺问道。

“卑职是以腰腿之力,用手将铅球推出去的。”单宁没想到太子只是对铅球这项感兴趣,不免有些失落。不过他很快又兴奋起来,因为太子对铅球的兴趣比他想象的要大得多。非但仔细听他讲了如何用力,更是要他当众做出示范。

看完了单宁的演示,朱慈烺感觉这已经与后世比赛姿势相去不远了,起码以他这么个外行人是无从指导的。他道:“一花独放不是春,你这功夫,愿意教给其他人么?”

太子已经定了基调,谁敢说不教?

何况习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做个教头不也正是吾辈荣誉么?

“萧陌,单宁,”朱慈烺对两人道:“在我看来,你们都是有胆识的英豪之辈,若想将来有徐达、常遇春这样的丰功伟绩,做事就要更加主动些。作为训练参谋,新兵的成绩上去多少,你们的功绩也就有多少。我希望你们能够将这次体测靠前的人,一一征询,看是身子底子好,还是另有妙法。同时也要约谈那些成绩靠后的人,看是身体不行,还是懒惰耍滑。”

“卑职明白。”两人一并脚跟,以军礼领命。

“萧陌,从今日起,你就是我东宫侍卫营的总作训官,单宁为副。你们自己挑选堪用的兵士,任命为士官,帮助你们操练新兵。”朱慈烺顿了顿又道:“除了体能和技能,眼下的阶段更重要的是纪律。必须做到令行禁止,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可以安排新兵以竹木为兵,对冲演戏,变现出众者不吝厚赏。阵列被打散者,一律加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