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鳞开-第3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烧了啥?”马铭劈手抓住一人,正是自己的大儿子。

“是个粮仓。”大儿子也很兴奋:“二愣见里面出来的人扛着粮包,说顺便给烧了。”

马铭颇有些失望,放开儿子,对左右道:“原路,咱们回去。”

在马铭才回到宁远城的时候,常志凡已经拿到了战果清点的报告。

王钟就连晚上都没有从热气球上下来,非要重头到尾看探马局大显身手。

“报告千总,探马局不负使命。”马铭报上了战果,比王钟报的还少了一具冲车。应该是在点算上有些差错。

常志凡本来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安排这次夜袭,没想到一击得手,欣然道:“干得好!本官这就为你局请功!”

“千总,还有一事,卑职有个想头,不知该不该说。”马铭是在回来的路上才萌发了一个主意。若是说了,不知道会有什么结果;若是不说,又憋得心里发胀。

“尽管说!”常志凡正在兴头上,大手一挥,高兴道。

“千总,我部为啥自己不弄个特侦营呢?”马铭道:“孩儿们身手又不弱。也不用像特侦营那么大张旗鼓,就在部里挑挑人,自家的参谋给上上课,讲一讲。像今晚这种事咱们不也能干么?”

常志凡一愣,心中倒是认同了一大半。他知道在特侦营出现之前,夜袭、偷袭也都没少过。这种事往往临时拉一队死士就做了,至于那些探马夜不收,更是几代人干这活计,哪里就比特侦营差了?

“这个有道理呀。”常志凡斜着眼望向天花板,道:“就说提高探马局的战斗力,改进作训方式。”

马铭心中一乐,连忙道:“千总,那这事成么?”

“我看成。”

“能按特侦营的本色发么?”

“这个啊……这个我先跟营部谈谈。”

……

“我看行。”萧东楼站在帅纛之下,一双戴着铁手甲的大手撞在了一起:“特侦营好用是好用,但不归我们管啊!要是自己弄一个就好了。”

“你知道特侦营花多少银子?”曹宁道:“特侦营特侦营,那就是当一个营在养。你养得起?”

萧东楼砸了砸手,暗叹自己还真是养不起。

“弄不出特侦营没关系,弄个厉害些的探马营总没问题吧。”萧东楼退了一步:“把本色给提上去三成,这没问题吧?”

“你先呈报大都督府,看能不能批吧。”曹宁心思不在这上面,指着前面的阵列道:“你发现东虏有何不同了不?”

“不任是一群土鸡瓦狗?”萧东楼大手一挥,毫不介意道。

“他们的阵列。”曹宁道:“这几天打下来,明显是从最初的横阵在转向方阵。他们在学咱们。”

“给你这么一说倒真有点那个意思,但他们的方阵也太好破了吧。”萧东楼呵呵笑道:“我都没认出来他们就散了。”

“我说你装什么装!适可而止吧。”曹宁转过头去,啐了一口,回过头来看着对面似是而非的方阵道:“他们没有火炮火铳,战意又不坚定。你看,前排还没死完,后面就有人逃了……啧啧,这方阵还没跟咱们相接呢,就被自己人砍散了。”

打着正白旗的清军的确在研究明军的战术,并有样学样地列成了方阵。方阵并不比横阵难列,问题在于方阵也是需要训练的。如今明军的方阵可以做到行进时脚步同一,丝毫不乱,而清军临时组建起来的方阵只要往前驱动,登时就有快有慢,阵型变形。

而且横阵冲锋后就如同散兵,包衣有足够的空间装死、磨蹭,但在方阵之中,一眼就会被后面的督战队发现。督战的甲兵可不会怜惜这些冲在前面的包衣,当然是一手一个砍翻在地。

往往明军一个排射,清军方阵就溃散了。

“你没想过?如果东虏脑子反应过来,不用包衣顶在前面,改用甲兵,甚至是白甲兵,到时候组成的方阵是否能跟咱们的拼一拼了?”曹宁略有忧虑道。

“我觉得你这个想法很有道理。”萧东楼点了点头:“但是狗能改得了吃屎么?他们抢包衣是干嘛的?是为了保住包衣性命的?”萧东楼摇头道:“除非把他们逼上绝路,他们肯定不会自己站在前面的。”

“他们跟我们不一样。”萧东楼最后总结道。

曹宁没有反驳,他现在更希望想找到一个攻破东虏大军的“点”,彻底结束这场伏击战役。对于一个万人级别的战役,持续时间越长,对于人数少的一方就越发处于劣势。就算明军的战斗力是东虏兵的五倍,但人体的生理、精神负重却没有如此之大的差距。

实际上这支东虏展现出的战斗力已经让萧东楼和曹宁刮目相看。他们的将领非但想到了学习明军的方阵,甚至还在劣势中寻求战胜的机会,发动夜间佯攻,想用人多的优势拖垮眼前这支明军。

这位虏将正是多尔衮在军中的心腹,武拜。

武拜虽然声名不彰,却从父亲身上学到了用兵之法。

其家族本属于海西女真。当时奴儿哈赤起兵后,武拜之父武理堪前往投奔,屡立战功。初定八旗制度时,武理堪被任命为正白族第一甲喇所属第八牛录额真。武理堪死后,长子武拜袭管本牛录,次子苏拜成了奴儿哈赤和黄台吉的侍卫。

入关之后,武拜留在多尔衮身边,兼领正白、镶白两旗军务,授巴牙喇纛章京。苏拜则跟着阿济格一路往西,现在已经退到了关外蒙古。

相比鳌拜拥有的勇悍之名,武拜和苏拜更善于用兵打仗。

 第470章 沙场昼夜多风雨(6)

“明军的方阵的确有比咱们横阵更为有力的地方。”武拜对身边的多铎道:“只是,若没我诸申勇士的坚韧之心,恐怕不能成此阵。”

多铎知道武拜想组建全甲兵的方阵,甚至巴牙喇方阵,但是入过关之后,人口过少的压力已经一览无遗。这时候每个满洲人都是格外珍贵,焉能放在阵前当马前卒?非但自己做不到,就是摄政王说出这话都会被族人群起攻之。

“这些奴才都怕死,多练练自然就好了。”多铎道:“从今天开始,尽量不战,在营中先将方阵练好。到时候闻鼓不进,闻金不退的,先鞭笞,再犯便斩首示众!就不信那些个奴才学不成!”

武拜只好退步,言不由衷道:“王爷所言极是。”

……

曹庄驿可谓实至名归,最初只是个驿站,因为临近曹庄而得名。

于是也就可想而知此处的地势了,实在无甚险要之处,乃是位于通衢大道之侧。清军在此扎营,本意是想渡河攻下宁远,但是被萧东楼突如其来的一记侧勾拳打得发闷,哪里还能渡河,只能沿着官道列成一条长达二十里的东西向营垒群。

萧东楼不跟满洲人拼数量,执意用尖兵突破曹庄驿,逼迫东虏溃散。

多铎作为一根筋的进攻猛将,旋即用大军包住了第二师第一营,还颇为自得,觉得明军活生生送上门来给他吃。谁知战况却不是多铎幻想的那样——清军如同一个布袋包住了明军这块石头,最终演变成瓮中捉鳖……功成名就……名垂青史……

但是残酷的事实是:近卫第二师如同放入囊中的锥子,锋芒不可抵挡!

如果不是武拜最终受不了多铎的乱来,请了多尔衮的军令,硬生生将包围明军的部队撤回,巩固大营防御,此刻近卫第二师的先锋营多半已经刺破了多铎的包围圈,占领了曹庄驿。

多铎也发现武拜果然还是有那么点点领兵能力的,索性也放开了手,让武拜处理这个烂摊子。

武拜对明军从未小看过。他在天聪八年与多尔济、图鲁什二人从大同寇边,遭遇过明将曹文诏的部队。三人各领一军,最终虽然击败了曹文诏,但损失也是不小。当时曹文诏是明军中罕有的悍将,给武拜带来的震撼自是不小。

故而在明军越发不堪一战的情况下,武拜仍旧存了一分警惕。

正是这分警惕,让他有了今日稳住局面的大功。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武拜对多铎道:“只是我军亏在军粮不堪久耗,明军亏在兵少不能久战。若是决定与明军持久攻防,就要看谁家的心志更为坚定了。”

“我诸申勇士,自然不会输给明军。”多铎自信满满道。

……

“虏兵固守不出,这是想跟咱们耗啊!”曹宁见清军攻势越来越像是走过场,心中已经明白了大概。

萧东楼却不担心,道:“最近训练好的新兵马上就要上船了,两个整营,最好他先消停两天。等我手里兵够了,直接踏平他们!”

曹宁只是摇头,不愿见萧东楼永远都是一副天真乐观的样子,便道:“我看这两天湿气略大,或许是要下雨。我去查一下营中防雨。”

“关外两年都没下过雨,还能让咱们碰上?”萧东楼脱口而出,突然觉得自己受伤的眼睛发痒,忍不住用手指摩挲眼罩。

曹宁撇嘴,不跟他啰嗦,自去忙了。

萧东楼见曹宁不跟他斗嘴,颇有些无聊的感觉,想着坐下看两页书,谁知刚打开就听到有人疾步奔来,转眼就到了大帐门口。

“报将军!鞑虏五百骑冲击河渡寨,我守军请求支援。”

萧东楼抬起头道:“上船撤过来,这有什么好硬抗的?”

“卢训导说,要将军手令才能弃寨撤退。”

“卢训导?”萧东楼抬起头,终于想起来:宁远发现东虏之后,他曾授意常志凡让卢翘楚去守河渡寨,避免发生危险。

只是这卢翘楚为何如此倔强!这种小寨随时都可以重建、夺回,清军也不会固守,又不是什么战略重地,守它作甚?

……

“即便守之无益,但是我辈武人,就算战之一兵一卒,也不可无令自撤!”卢翘楚站在一堆粮食上,振臂高呼。

在寨子之外是五百不知来历的鞑虏骑兵,似乎满蒙混杂。而寨子里只有一个局一百六十人,其中战兵一百二十人,辅兵四十。原本驻扎在这里的另一个局,之前渡河运粮还没回来。

渡口里也只有小船三两艘,不足以让所有人安全渡河。

这才是卢翘楚下定决心要死守的真正缘故:她无论如何不肯抛弃自己的袍泽,独自逃生。

战士们被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