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鳞开-第4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看这倒不必。”吴易对阉人就没那么客气,直接道:“哪里需要这般麻烦?浙江破落民户不知凡几,若说这里招工,哪个听说了不亟亟赶来?再不行,绍兴府的九姓堕民且拉过来,别说工钱,只要管吃住,他们就恨不得给你立长生牌位呢。”

九姓堕民来历已经不可考证。洪武四年的时候太祖出过一道圣旨,认为堕民是南宋抗元诸文武的后裔,故而在蒙元时遭到歧视非难。国朝既立,就不该再歧视这些忠义之后。

这道圣旨虽然被刻成了碑文,但是民间歧视堕民之风并没有改善,后来还说这些人乃元末群豪的后裔,为大明之敌,所以奉旨鄙视。

不管怎么说,直至今日,绍兴百姓还是耻与堕民为邻。堕民修建屋舍,也知道比其他百姓矮一头,否则就要被乡间百姓欺压。他们没有土地,没有固定营生,只有遇到红白喜事才能当个杂役,扮个孝子……就算想卖身为奴都没人肯收,日子过得十分凄惨。

吴易作为苏州人,对此甚是不以为然,故而说出要招他们入厂做工的话。至于田存善、廖兴,更是连堕民“堕”在哪里都不知道,也不会歧视。只有绍兴籍出身的官吏抿口不语,却有些不以为然。照他们想着,大明又不是没人,哪里轮得到堕民来吃这碗饭。

与地图上的标注一一勘定之后,吴易等浙杭高官往官道上的马车走去。这一路脚下坑洼,更让他们定下了要先修路的念头。

“隆之,且与我同车吧。”吴易招呼廖兴,示意他上自己的四轮马车。

这辆车是皇太子走后,丝行大户们捐给浙江布政使司衙门的,属于民间襄助的公车,吴易用起来没有丝毫心理障碍。

廖兴略有迟疑,还是朝吴易走去。他边走边在脑中厘清了官职之间的关系:吴易是浙江布阵,顶头上司是吏部。自己这个提督学政,顶头上司是礼部,说起来同朝为官,其实是两条线上的蚂蚱,保持礼数就够了,不必巴结他。

若是想动用学款,那更是要严词拒绝!

廖兴心中有了底,笑呵呵地随吴易上车,做好了斗争准备。

“隆之来我江南这些日子,可还习惯么?”吴易找了个话头。

廖兴从来不耐烦这些官面上的废话,直截了当道:“江南是文教大省,果然不同北方。即便是在中州之地,都只能官办公学。到了南方,却是私学书院更加盛行。”

吴易略有得意道:“我江南书院之盛,恐怕是历代罕见,也足以证明我大明的文教之功。”

“这些书院可要本分才好。”廖兴若有所指。

大明的确是书院的盛兴时代,而且这种书院与唐宋书院重视六艺教育不同,它同时还是个议政之所。

东林之所以能以书院为载体,形成一股政治势力,也正是源出于此。再加上弘治之后,官府管辖放松,生员们一个个都以“公义”、“礼教”为圭臬,仿佛卫道士一般,非但议论时政,甚至还干涉官府施政。

强硬一些县官还能镇住这些生员,若是个一心想进名宦祠的糊涂官,少不得让这些地方上的生员左右。到了明季,甚至还有生员抱团冲进县衙,殴打县官的事发生,也算历朝所罕见的稀奇事了。

吴易道:“如今书院的生员已经收敛许多了。”

“收敛?”廖兴不由浮出一股怒意:“前几日还有生员在我衙门口聚众,大肆辱骂朝廷命官——也就是本官!府里警察非但不能驱散了事,还被他们打伤了几个人。杭州府也有脸跑我这儿来要医药费!呸!若是在开封,本官断不会让他们全家走脱一人!统统送去挖矿修路!”

吴易不寒而栗,呵呵干笑一声,岔开话题道:“如今这些生员也不归我管。”

廖兴一时气馁。

这些生员当然是归廖兴管的,论说起来,他有权削了这些生员的学籍,让他们数年光阴白费。不过他牢记祖父交代他的任务,要为家族开拓江南市场铺路,所以尽量不要得罪当地大户。而那天闹事的生员之中,有几个就是浙省望族子弟。

“隆之在施政上可要愚兄帮衬的?尽可说来。”吴易不知道该如何开口要人帮忙,这也算是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了。

“方伯,您看浙省警力能否照顾一些。”廖兴道:“我督学浙江,本无根底,若是没有这些警力,巡视各地颇有不便。”

吴易松了口气,道:“这个方便。我还可以在浙江促成一部《劝学民约》,让适龄儿童悉数入学,违者便捉拿其双亲问过罚金。”

地方法规唯一惩处方式就是罚金和社区公益服务,朱慈烺绝对不肯将涉及人生自由、健康生命的立法权下放地方。在执法权上,县、府两级原本拥有的笞、杖都废除了,流刑和徒刑倒是下放给了县裁判所。

廖兴原本就是个火爆脾气,办事从来都是“杀”字当头。如今没有了执法权,不能干涉地方司法,总觉得处处受限。见吴易这般支持,总算松了口气。商人之家出身的廖兴,当然也知道没有白受人好处的道理,大方问道:“方伯若有用得到廖某之处,但说无妨。”

吴易总算放心了。

 第542章 头发不梳一月忙(8)

布政使司衙门类似后世省政府,一把手布政使以下还有参政、参议,分领各道专项事务,有些连驻地都不在府治。吴易现在面临的问题跟皇太子很像,也是缺乏足够多的行政人员,为他奔走办事。

尤其让他不安的是,浙江一省官员,若要细细查下来,没有一个干净的。这样的大案就算都察院都不肯办,自己哪里有这个能力解决?

“以我施政地方的经验,这都不算什么。”廖兴听了吴易的苦恼,大咧咧道:“其实殿下已经给你做了个榜样,只要照着学就是了。”

“哦?还请隆之明言。”

“殿下一到南京,先肃清了应天府。”廖兴道:“你大可以从杭州府下手,先培养自己的班底,然后各府挨着清算过来。以我的经验来看,最多两个府过后,其他府县也就该懂事了。”

“这个……不会被弹劾吧?”吴易低声道。

“所以动作要快,罪名要清晰,让人相信你出于公心,弹劾又怕什么。”廖兴道。

“但是太子殿下不是最忌讳结党营私……”

“你误会这个‘班底’了。”廖兴说到兴头上,颇有好为人师的味道:“所谓‘班底’不是你的私人。而是与你立场一致的官吏。这些官吏要么不屑贪污,要么不敢贪污,总之能够帮你把那些贪官污吏挤出去就行。若是原来州县里有清官廉吏,当然也是你的班底,只要大加提拔即可。”

“如今无官不贪,哪里去找清官?”

“所以要自己教学生。”廖兴道:“这些学生什么都不懂,吓唬一下就会卖命给你干,尤其是不会官场上的种种手法,就算贪污也很容易被抓到把柄。他们又亲眼看到了贪官的下场,自然就不敢贪了。”

“那不愿贪的……”

“用势家子弟,人家求的是地方上的影响力,做更大的生意,不会眼浅地去动那几个公款。”廖兴想到了侯方域和吴伟业,心里没来由一阵空虚无力。不过想到自己正在朝势家努力,日后会成为势家子弟的祖宗,心情又好了许多。

“自己教学生的话,怎么个教法?”吴易问道。

廖兴灵机一动,笑道:“最快的法子当然是请先生教自己家的子侄,只要通过了文化考试,自然可以放到各个岗位上担任吏目乃至官员。”

吴易也颇为动心,道:“请哪里的先生?”

“先生我有,不过人脉我却没有。”廖兴道:“莫若你我两家合办一所学院,你出地方我出人,开销共担。”

吴易有些迟疑。他并不是出不起几百两银子,关键是这些人培养出来都是为了填充到浙江上下各级官吏位置上的。如果都是自己的学生,是否会引起忌讳?自己虽然是南人,有史可法做背书,但那些信笔写文的书生骂起来也不会顾虑这么多。

“方伯不会是担心收不回本吧?”廖兴笑道:“一期行政速成班只有三个月。若是学生底子好,一两个月就能出来。这些人到了地方上,自然就是方伯您的班底,他们施政办公的手段都是方伯这边教的,岂不是得心应手?由此出来政绩,可不都是方伯的么?”

吴易知道廖兴所言不错,却还是摇头道:“行政学院这名头太正,咱们还是公私分明的好。这样,省上给你提学衙门拨地拨银,用来建浙江行政学院。另外咱们再合伙开个学堂,出来多少学生便收用多少。”

“什么学堂?”廖兴一边暗笑吴易胆怯,一边问道。

“浙江海洋学堂。”吴易道:“从钱塘江出去就是东海,地势便利。殿下既然开了市舶司,肯定是要放开海贸的。咱们两家根底浅,只有自己培养靠得住的水手、火长,日后也好从中分杯羹呀。”

廖兴是早就盯着茫茫大海的人,这回没法在市舶司上分成,自然不会放过走海获利。有田存善供货,浙江方伯安排关节,若是再有自己的船队,这简直是一本万利的事。

“我看这海洋学堂还可以找皇太子殿下背书。”廖兴道。

“哦?”

“培养的水手平时可以走商船,若是国家有事,一样可以走炮船。”廖兴道:“所以其中规矩就要以战船的规矩来,让海军大学派教官来。”

吴易不禁微微后仰:这人真是胆大妄为无所畏惧啊!

廖兴的说法其实正合朱慈烺的本意。分层分级进行预备役积累,这是朱慈烺早就想做的。但现在大明专业人士实在不多,加上许多行当都是父子相传,要想广兴教育不光是银子的问题,还需要多方面的配合。

看到廖兴关于海洋学堂的提议,朱慈烺当然乐于参与,同时将股本划分也定了下来:皇家占海洋学堂百分之四十不可稀释股权,其他股权由吴易和廖兴均分,同时也建议廖兴去找沈廷扬帮忙,到底人家是沙船帮大佬。

“殿下,现在各级官吏都知道办学的好处,这在往后岂不就是党争的渊薮?”陆素瑶对于民办学校还是心存抵制。

朱慈烺道:“虱子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