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鳞开-第4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强体壮者入伍,体弱者为余丁。现在五尺杖已经很久不用了,只要能够骑马射箭就可以被收入军中。

年纪大的探马显得更加谨慎,他将双手从皮手套中解放出来,凑到嘴前,发出了几声鸟鸣。

很快,林中接连传来了更多的鸟鸣声。随着鸟鸣声的延绵,方圆十里之内的满洲探马都朝老探马的方向聚拢过来,终于停在二十骑上下。

“谁都知道尼堪的飞球得在下面拉住,否则就被风吹跑了,为何这个飞球到咱们的地盘上来?”老探马指着绘画了鬼面的热气球,惊讶叫道:“看!它还在飞!”

热气球始终无法解决的就是自由飞行问题,这个在大规模制取氢气发明飞艇之前恐怕也无法解决。然而不甘心的明军将士,终于想到了一个变通的法子:雪舟拖行。

雪舟是技工学院新试制出来的一种在雪上、冰上滑行的交通工具。大小如舟,可以载七八百斤的货物。因为其底部是两条宽滑板,在雪面上可以减小压强,又没有太大摩擦力,故而马拉起来也十分轻松。

唯一的限制仍旧是马和道路。

谁都不知道被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是否有双方侦骑挖的陷马坑,或是猎人布置的其他陷阱,这让雪舟的活动范围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所以最初使用雪舟,主要是将辎重从港口运往城堡,或者是在明军绝对控制区域内,已经走熟了的道路。

新近升任营官的常志凡上校,这回是下了很大决心才派出一艘雪舟,对雪舟拉动热气球进行野外侦察进行可行性实验。

“是东虏的探马。”雪舟上御马的战士像一头毛熊,整个人都被裹在毛皮之中。

“是啊。”坐在他身后的另一只“毛熊”道:“咱们也该回去了。”

两人正说着,热气球上已经放下了一个木板,里面是满洲探马聚集方向的指示。

“二十。”看了木板的战士对御手道:“在咱们四点钟方向。”

“做好喽!”御手一振缰绳,两匹马登时加快了速度,甩出一个大大的弯道,转向了西北方向。

在这片雪原之中,明军与东虏的探马相互渗透,势如犬牙交错,只要招呼到自己人的支援,那区区二十骑探马并不被两人放在眼里。

头顶上的热气球瞭望手也放出了信号:一个声音清脆的炮仗凌空爆炸,声音传出老远。

热气球因为格外醒目,既然东虏能够看到,自己人自然也能看到。更何况为了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原本就有一队探马在侦察区域内待命,东虏探马也听到了炮仗声,只是不知道明军到底有多少人马,更不知道这个飞球是否来引诱东虏骑兵上钩的诱饵。

自从宁远之战以后,东虏也意识到这种飞球在战术上带来的优势,本以为仿造起来很简单,但现实却将东虏羞辱得衣不蔽体。

姑且不说这种飞球的气囊材质、大小,光是用来产生热气的猛火油就不是东虏能搞到的。而煤炭、木炭等传统燃料,重量过重不说,热效能也不够高,根本无法提供足够的升力。

朱慈烺以大明当前最优秀的科学家花了两年多时间才研制成功的利器,因此带来的数学和物理的进步足以让学生多学一个学期,岂是东虏照葫芦画瓢就能弄出来的?

这种情况之下,捕获一架现成的飞球就是东虏唯一的选择了。

老探马勒住马头,道:“多半明军有埋伏,还是不要去稳妥些。”

年轻的探马们却不乐意,纷纷道:“他们在求援,显然是没有埋伏。若是有埋伏,早就悄悄等咱们跟过去了。”

这么说倒也有道理……老探马仍有些踟蹰。

“驾!你不去咱们去!”

东虏的探马之间只有合作,没有统领,都是各牛录自己的人马,只认自家主子。这些气血方刚的满洲青年,终究还是没有控制住自己的贪欲,纵马朝热气球追去。

“他们竟然追来了,真不怕死。”坐在雪舟里“毛熊”道。

御手转过头避开风口,大声道:“前面还有咱们一个墩呢!”

“终究是些畜类,咱们去墩里歇歇再走,看他们敢不敢围过来。”

御手熟稔地操纵缰绳,令马匹转过头,雪舟在雪面上画出了一个漂亮的弧形,一路朝边墩疾驰而去。

按照明朝制度,三里一墩,五里一台,墩堡里不过驻扎五七人,主要任务是示警,并且一时不为敌人攻克。辽东战场上明军已经占据了绝对主力,而建材实在不足,所以五里筑一堡,堡中一样留五七人看守,在经常交战地区,还会配一门一七改营属火炮。

墩里守军很快就发现了高高漂浮的热气球,知道那是自家的东西,连忙准备好开门。不过按照军律操典,墩兵仍旧得雪舟到了门口,核验兵牌,考察口音,然后才能开门放人进来。

墩兵之中虽然真正的战兵只占一员,但因为口粮充足,人心安定,自然警醒。不似以往的那些边兵,东虏摸到床边都还在呼呼大睡。这些新筑的边墩从建成以来,还没有被东虏摸掉过。

墩里的伍长出来与雪舟里的同袍见礼,热气球则被墩兵固定在了墩堡的小望楼上,完全不用熄火下降。

“上校,是否要召集墩兵训话?”伍长走在“毛熊”身侧,低声询问道。

这“毛熊”大步进了公屋里,剥掉了身上的皮袄,露出两杠三星的肩章,正是此次实验的批准者常志凡。他身边那人也脱掉了皮袄,乃是老搭档赵炜,刚才就是他在御车。

“靖虏墩,”常志凡这才看了边墩的名号,“咱们已经在对面正白旗的地盘上了?”

赵炜上前拨了拨火,道:“应该是,之前是镶白旗的地盘。前两个月不知道怎么,旗帜换成正白旗了。”

“他们最近的牛录离咱们有多远?”常志凡问道。

伍长连忙道:“原本最近的是二台子屯,现在那个屯子废弃了,听说人都并去了八里开外的伊兰孛屯了。”

常志凡点了点头:“知道那边有多少人么?”

“妇孺老弱都加进去也不超过三十人。”伍长道:“伊兰孛翻成汉话是‘三家子’,以前就三户人家。地又贫瘠,没人肯去住。这不,咱们的探马三天两头去二台子屯收人,他们这才逃过去的。”

赵炜笑道:“你知道得倒不少,听口音不是关内人吧?”

“卑职生在关外,俺爹被东虏虏来的,祖籍宣府。卑职年前投的军,对这片地方倒是熟悉。”那伍长道。

赵炜点了点头,笑道:“挺好,就是训导部下发的规范用词用语要牢记。伊兰孛是满语吧?”

那伍长一个哆嗦,道:“卑职知罪!”

赵炜挥了挥手,示意无所谓。反正这事训导部也是配合大都督府的冯斌在做,简而言之就是所有人所有地方都不出现满语。

实在回避不了的,或者缺乏汉名的,也得临时起一个。

他们相信这样过不了多久辽东就不再有满洲人的痕迹,只是却不知道这样给军中带来了多大的不便。

你自己在这儿自顾自地取名,军中抓到的当地人又不知道,于是各说各的,添了许多麻烦。尤其是参谋部制定作战或者巡逻计划,有时候以为是不同的两个地方,跑到实地才发现原来是一个地儿。

赵炜可谓深受其害。

“这里还算好的,等日后收复奴儿干都司,光改名字就能改死人。”常志凡颇有些幸灾乐祸道:“咱们还算好,职方司日后来编地图你再看,一条河七八个名字都不奇怪,哭都没处哭。”

赵炜苦笑。

三人正说着话,外面的瞭望手已经发出了警示:东虏来袭。

常志凡三两步跨了出去,转身带着墩兵上了望楼,端起千里镜找了一找,方才浅浅看到一层雪尘。从雪尘飞舞的高度来看,来者不超过十骑,要想攻打这座边墩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现在这种时节,光是淋一层水上去转眼就成了坚硬的冰壳,东虏不出动百八十人,根本不要想得手。而一旦他们出动大队人马,明军这里更不是吃素的。这些日子以来,凡是上百人的小战斗连绵不绝,明军还不曾吃过一次亏。

东虏的十余骑果然远远停住了。

“咦?这些侦骑是正黄旗的?”常志凡端着千里镜,隐约看到了一面黄旗在眼前一闪而过。

 第581章 裹尸马革英雄事(3)

“回王爷,伊兰孛发现明军的飞球。”探马奔回营中,在济尔哈朗面前跪了下来,朗声报道。

济尔哈朗眉头紧皱,沉吟不语,心中暗道:明军多半是事前得到了消息,知我大军要从这里攻打海州。唉,这事已经做得如此绝密,怎么还会泄露?作为摄政王之一,他知道多尔衮很喜欢用“间”。他对此倒是很支持,因为老汗时候就因为用间得力,对于北京朝廷上的事知道得一清二楚。

然而现在尼堪也学会用间了,自己这边却像是脱光了女娘,任由他们想看哪里就看哪里。

“王爷,是否要换个地方打?”一旁的幕僚试探问道。

济尔哈朗从关内回来之后就一直深感身体不适,一场风寒也久久不能痊愈,至此时已经消磨了他大量的精神和体力。旁人或许看不出来,但他自己却很清楚,若是换个地方攻打海州,他未必能够撑得住这长途奔袭之苦。

“还换什么换?就在这里打吧!”济尔哈朗道:“若是九王那边得不到咱们的消息,怕要贻误军情。”

现在满洲对明军开战,都是战战兢兢,仿佛两个做坏事的淘气包,说好同进同出,一旦发现伙伴跑了,自己绝不肯停留一步。

若是临阵变更计划,多尔衮的东路军很有可能会以为自己逃跑,旋即跟着撤军。寒冬腊月里征兵一次已经很不容易了,哪里经得起这般折腾?

——大清若是再不能大胜一场,老汗和先帝打下的基业也就不复存在了。

虽然只是抢在明军准备妥当之前发起一场强攻,拖延明军进军的速度,但其悲壮性却像是国家存亡之战。济尔哈朗有些目眩,不知怎地竟渗出了一滴眼泪。

……

“此战若是胜了,明军就不会再打朕的国都了么?”十一岁的福临在压力之下成长飞快,已经越来越不满足听母后对外面局势的解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