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鳞开-第4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原历史时空中,瓦特从一七六五年开始蒸汽机改良工作,一直到一七九零年获得成功,期间三次寻找赞助商,这无疑耗费了他极大的精力。

经世大学的研究经费则是从内帑中直接拨付,实报实销,从来没有任何拖延。

其次,瓦特的团队只有有数几个工程师,以及一些热心肠的月光社科学家朋友。而王徵统领的团队则是数百名头脑开放的新学学生,各个都有着较为系统的数学、物理学教育背景。

他们的工作只是设计、计算,然后由经验丰富的工匠将他们的意图转化为实物。更不是连个螺丝都要自己上的瓦特能够比拟的。

最关键一点,瓦特自始至终不相信蒸汽机能够为车辆提供动力,可以说他完全忽略了蒸汽机作为动力源最重要的功能。而大明的科学团队则是奔着车辆革命去的,可谓以有心胜无心。

如果这三个方面仍旧不能给朱慈烺提供信心,那么更直观地说:经世大学制造出来的失败品已经让朱慈烺失去了持续关注的耐心。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蒸汽机的母亲已经足够多了。如果詹姆斯?瓦特也制造出同样数量的失败品,恐怕他还得去寻找更多的赞助人。

“我想看看成品。”朱慈烺道。

王徵推开一步,道:“殿下请这边来。”

众人簇拥着朱慈烺和王徵,前往实验场中被清平了的一块场地。这块场地四周有齐胸高的灌木作为隔离带,里面有两条平行的水泥道路,长度都在一里上下,其中一条路上嵌着两根铁轨,既没有枕木也没有地基,显得十分简陋。

在路的另一端,各有一辆样车,正是这个世界上第一辆蒸汽动力的火车和汽车。

只从外观上看,却很难看出两者的差别。

驾驶室被放在了最前面,锅炉被放在驾驶室之后,两者之间是煤仓。考虑到锅炉产生的热量,煤仓和锅炉只有一个顶棚保护,处于半露天状态。

车辆的发动机被置于锅炉之后,看上去就像是个圆筒,整体高度还不到一丈。

唯一的区别就是轮子。

研发团队使用了八个轮子加以承重。

汽车用的是表面光滑的硬木轮,火车用的是有凹槽的铁轮。

王徵从皇太子的脸上看不到任何欣喜的表情,只好道:“殿下,现在演示么?”

朱慈烺刚才的信心已经受到了影响,点了点头:“可。”

生火,蓄压……近乎漫长的等待之后,汽车终于动了起来,以肉眼可见的行进速度朝前行驶。这肯定不是它第一次运行,但看得出,所有研发人员都由衷赶到骄傲和自豪。

一个实验员原本站在汽车的始点,被锅炉里冒出的浓烟一熏,快步随车前行。

他走到了驾驶室旁边又慢了下来,因为照他刚才的步速,已经能够将这汽车甩在身后了。

 第595章 牒书走报州与县(9)

企业家和政治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物。尽管在某些方面他们有着极其相似的闪光点,诸如自律自强。然而在眼光和魄力上,两者却相差千里。没有一个企业家能够忍受十年以上的亏损,但政治家却可以做出牺牲一代人,保全百十年的决策。

朱慈烺站在两台跨时代的机器面前,清楚地感觉到了自己灵魂的斗争。他一方面知道自己幻想的大工业时代恐怕不会这么早就降临,甚至有种留下种子,交给后人的规避思想。另一方面却感觉到了自己的责任,有只无形的手在背后推他,让他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很好。”朱慈烺点头赞道:“看看火车如何。”

火车用了铁轮铁轨,理论上应该比汽车快一些,但实际上因为质量增加,蒸汽机动力不足,速度反倒更慢。如果让它再拖上几节车厢,恐怕速度就会与蜗牛沦为一等了。

“殿下,这两个……东西,就是这两年一直在做的?”段氏小心措辞,忍不住低声问道。

“嗯。”朱慈烺点了点头。

王徵心中一颤,暗道:看来皇太子殿下对此并不满意。

“他们还没人走得快,更别说马了。”段氏瞪大了眼睛,努力从这两台机车上寻找亮点:“花费既高,又有股子怪味……殿下,您造这个花了多少银子?”

“从崇祯十八年正月立项以来,到最近的一笔五千两银子投入,总计投入了一百六十万两吧。”朱慈烺淡然道。

王徵听了暗惊,心道:不知不觉竟然用了这么多银!

段氏听了也大为咋舌:“这能养多少马呀。”她说完突然后悔不已。因为她知道皇室总有些怪癖,当年熹庙老爷就是喜欢木匠活,难保这位小爷喜欢铁匠活呢?

其他研发人员也或多或少有些低落,显然谁都知道跑得比人还慢,这绝不能令人满意。

“四年时间,一百六十万两。平摊下去每年四十万两,每个月三万两,而动员的人力更是近两百人……”朱慈烺加大了音量,每说一个字,都让研发人员的头更加沉重。

“才花了这么点银子,你们就做出了如此雄阔、名垂青史的奇器!”朱慈烺突然一个转折,甚至让人分辨不清是否在反语讽刺。

“战国时代,我们华夏找到了水力以代替人力、畜力,两千年来再未有过突破。如今,诸位终于成功找到了新的动力,即便它并不起眼,然而‘小荷才露尖尖角’,未来必有绽放之日!”朱慈烺转身看着众人,深情地扫过他们的面庞。

“葵心公,”朱慈烺转向王徵道,“您老在此费尽心力,实在让我无以奖赏。之前国家尚在动乱之中,银钱不便。如今乾坤初定,日后银子上切莫节省。所有研发人员的薪俸补助津贴等等,一律加倍。”

“殿下……”

“我知道这不光是银子的事,”朱慈烺道,“你整理一份名册来,凡是出力者,必有封赏。日后这里要立一块碑……”朱慈烺转头找到陆素瑶:“你去跟吴伟业说一声,这碑文由他来撰写。他不需要知道这是什么,只要按照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的规制来写!”

“殿下,这有些过了吧?”王徵略有不安道。

“你们都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朱慈烺笑道。

瓦特因为是受了矿场主的资助,只想到用蒸汽机提高挖矿效率,而不相信这种动力能够驱使车辆。王徵等人一开始就知道这是取代马匹的动力源,却没想到这种万能的动力源会对人类社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说得再远些,哪怕后世有了核能,蒸汽机仍然不会退出历史舞台。因为核反应堆只是个烧水的炉子,并不直接转化出其他能量,仍旧需要蒸汽机进行能量转换。

“怎么说都不为过啊!”朱慈烺叹道。

王徵年纪大了,眼睑脂肪退化,含不住眼泪,此刻已经老泪纵横。

朱慈烺上前搀起王徵的手臂,玩笑着改了两句杜诗,道:“葵心公,我曹身与名俱灭,不废葵心万古流。”

王徵连连摇头:“殿下过誉了,过誉了。”

“我想以公之别号设赏,每五年评选出一个于天下人有极大益处的科学成果、技术发明。”朱慈烺道:“公以为如何?”

“这老朽如何当得起……”王徵不安道。

“就这么定了。”朱慈烺笑着面对众人:“在场诸位都是大明第一批科研人士,看起来年不过而立,竟成就如此伟业,前途自然不可限量。日后若有建树,光耀门楣,封侯拜爵,岂非好男儿?今年的葵心奖便奖给经世大学蒸汽机研发局全体人员,大家均分十万两的奖金。崇祯二十七年的葵心奖到底落在谁手,就要看诸位的本领了。”

众人听了这番话,不由摩拳擦掌。

虽然归根到底无非名利二字,但要说得没有丝毫市侩铜臭之气也不容易。

朱慈烺一边说,一边搀着王徵往实验场外走去,又低声问道:“葵心公,现在这蒸汽机还能被人学去么?”

王徵知道皇太子有心公之于众,他也明白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宋应星在江南创设“化学”,正是通过报刊悬赏,短时间里就弄出了“萤酸”,虽然那东西十分难伺候,除了玻璃雕花貌似也没别的用处,但也能看到公开研究所带来的好处。

民间藏龙卧虎,谁知道有没有能人呢。

“殿下,”王葵心微微皱眉,“论说起来,如果只知道原理,要想凭空复制咱们的蒸汽机,恐怕不能够。”

到底经世大学动用了近两百人,历时四年,花费巨量的银钱,经历了数十次大的失败……才取得了今天的成果,并非知道原理就能够复制的。

“不过若是有人买一台拆开,要想仿制一台倒未必困难。”王葵心道:“大量的心力其实是花在计算、筹谋上的,一旦被人看去,自然一钱不值。”

朱慈烺点了点头。

这就说明蒸汽机本身的技术含量还不够高。如果有了内燃机,甚至是电动机,就算扔给人家也没人能仿制出来。

“这样的蒸汽机,造价几何?”朱慈烺问道。

王徵在心中算了算,道:“造价无非好铁和人工,算下来其实不费多少银子,就是费时。”他又叹了一声:“殿下,其实臣之前也一直苦思不得其解。蒸汽机固然有开创之意,但实用上却未比得上马啊。就说那个火车。没有铁轨就没法走,而铁轨只能用徐州出的苏钢,不算路上运费就得三钱银子一斤,这哪里是铺路?简直就是铺银子啊!”

朱慈烺笑道:“而且苏钢还不好买,对吧?”

“正是。”王徵却笑不出来:“铸炮、造铳都要好钢,要买还得排队等着呢。”

“你想问我图什么?”朱慈烺回头看了一眼跟在后面的段氏,示意她上前,一并道:“其实我要的很简单,国势。”

“《易》说盛极而败。在我看来,大明其实已经走到了一个盛极的关头。我们的疆域已经大到了朝廷无法控制的程度。我们的文化也开始回归先秦、回归唐宋,一味学古,而再难开创。如此下去,国势衰败是必然的,绝不会因为今上圣明而有所扭转。”

“所以我要大兴格致之学,非但在眼下利益百姓,振奋人心,还要开启一条新路,一条能够持续向上走,蒸蒸日上的新路。或许我们这一生都看不到铁轨铺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