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鳞开-第5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威将四个阶段具体实施方式罗列出来,让陈德等人无不赞赏。他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对陆军参谋总部的总体纲要进行了充实,以及时间表的制定,却没有一丝半点违背纲要的地方,不至于让大都督府觉得陈德又在擅作主张。

其次便是对日本国情的深入和广博。日本人养蚕也足有千年历史,对这种生产方式并不陌生。只是因为地少人多,土地需要用来种植庄稼,所以不可能像大明那样大量生产蚕丝。如果大明能够用粮食进行调剂,九州各大明多半是愿意用蚕丝换取粮食的。

诚如杨威所言,这关系到他们的兵源多寡。

而兵源多寡则决定了大名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以及地盘大小。

“种种举措皆不违背其国情风俗,可嘉!”赵启明首先认可道。

“如此我军也就没有大的作战任务了。”茅适有些失落:“不过这也好,用朝鲜兵打仗实在太让人心惊胆战。”

生怕随时倒戈。

陈德看了看魏云,没有对杨威的日本攻略计划提出意见,只是对魏云道:“这种人才应该调到我们朝鲜师参谋部来。”

魏云咧嘴笑了笑,不予评价。

要从总参调人谈何容易?从来都是总参看上了谁就直接调走,诚如糯米公鸡滚芝麻,非但一毛不拔,而且黏上就不放松。

杨威站在上面,挠了挠后脑,道:“需要下官就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衔接进行汇报么?”

“不用了,先将文稿刻印发下去。”陈德大手一挥。

“但是下官对既定计划有些异议。”杨威如同平素说话一般:“第一阶段结束之前,只是重点扶持对马和长州二藩显然还不够。我军应当在九州岛扶持一位大名,作为标靶;或是策动一揆,甚至直接占据一块土地,让幕府发兵进攻。”

“这是为何?”陈德一愣。

“德川氏占有天下已经三代,幕藩体制日渐顽固,不敲开一个突破口,打击幕府的威望,其他大名就不会起异心。”杨威简单道。

陈德了然。

当初大明也是一样,因为无法迅速扑灭流民动乱,从而引发了更多的兵镇哗变、流民附逆。如果德川幕府无法解决九州的叛乱大名,势必会给其他外样大名一个信号:现在可以重新考虑天下权柄的归属了。

“你选谁家?”魏云问道。

“下官以为,上策是发动长崎百姓一揆。”杨威道:“由我军直接接管长崎防务。”

长崎有华商过万人,这些人许多都已经和日本人无异,统治长崎就如统治汉地一样,不容易引发市民暴动。而且长崎还是日本唯一的对外窗口,如果被明军占据,幕府的经济来源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最重要的是,长崎航道已经走了数百年,十分成熟,方便大明本土和朝鲜方面进行各种支援。

“你不担心日本人同仇敌忾,倒幕之前先驱逐我军?”魏云继续发问道。

“不担心,”杨威道,“我军可以在长崎公开销售火炮和炮药。”

日本虽然名义上进入了统一时代,结束了战国动乱,但外样大名与幕府貌合神离,暗中策划的倒幕运动一直没有停止过。谁都不可能为了幕府利益,放弃自己的既得利益。而且在下克上的武士道思潮之下,不想倒幕的大名就不是好藩主。

德川氏已经占据了全日本的资源,发布一国一城令,禁止各藩在土地上建筑第二座城堡,这显然是断人经脉的恶毒手法。如果外样大名们不增强自己的军事力量,恐怕日后被吃得骨头都不剩了。

“这个时间点你放在哪里?”魏云问道。

“我军攻打萨摩藩岛津家之后。”杨威信心满满道。

陈德有些意外。

“总参有计划攻打岛津?”陈德问道。

“府中有这样的传言,而且尤督也曾提及。”杨威道:“从当年圣上在潜邸时安排流放罪官前往琉球起,恐怕朝廷就在暗中布局了。如此算来也有五六年了,不可能放任岛津家继续蚕食琉球,所以此战必起。”

“一旦对萨摩藩开战,我军再策动长崎一揆,然后以保护侨民为理由登陆日本,于情于理都能说得通。对我们的盟友也有个交代,好不让他们生出疑心。”魏云接过话头。

杨威点头称是。

脉络清晰之后,陈德不由跃跃欲试,道:“只是不知道我军何时才打岛津,又由哪支部队负责作战。”

杨威微微偏头,道:“南海舰队占领麻六甲之后,必然会抽出兵力帮助组建东海舰队。对岛津一战,应该是东海舰队的冠礼。”

“你一双眼睛看着不大,扫过的地方倒是不少!给你这么一说,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整个天下就如一张大棋盘了!”茅适大笑道。

“上校过誉了。”杨威脸上一红。

“好,就等他们!”陈德道:“正好我们也需要时间编练战兵,否则长崎都未必守得住。”

“还要大量囤积水泥和板材。”杨威提醒道:“一国一城令推广以来,日本城堡极少,缺乏工事依托,不利于我军最擅长的守城战。我军可在各处要津先修些不引人注目的竹木墙,中间留空,一旦发难,便以储备的水泥填实。平日看似一户民家,也能迅速变成火路墩。如此一来,我军旬日间便能筑起数十座军堡!”

对于缺少重火力的日军而言,这样的军堡的确可以算是坚城了。

 第675章 何当共剪西窗烛(1)

隆景三年六月,北京的天气到了最炎热的时候,即便穿着单衣都觉得身上燥热。

朱慈烺让人挖了个十五丈长,三丈宽的泳池,里面本该用汉白玉或是大理石砌成,但皇帝陛下已经习惯了节俭,所以只用水泥抹了内层,然后贴上瓷砖了事。

崇祯很怕水,更怕儿子玩水,因为大明溺水而死的皇帝可不止一个了。

朱慈烺坚信游泳是最好的释放压力方式,只是之前因为条件不足,所以没有办法而已。而且这么热的天,实在不适合进行其他运动,万一热伤风,那可有得罪受了。

“爹爹,我也要下水。”坐在池边的朱和圭看得十分羡慕,时不时喊上一嗓子。但他每次喊叫都会被满脸紧张的母亲按住肩膀,生怕他真的不管不顾跳了下去。

段氏对皇帝的这种爱好一样抗拒,但看到丈夫能够在水里翻腾冲刺,如同一条大鱼般带起水浪,这又让她心中羡慕。

“呀呀呀!”皇次子朱和圻已经三岁了,没有学会说话,让人很是担心。他如今已经能够走得很顺畅了,但在游泳馆这种危险场所,还是被乳母抱着。

段氏扭头看了看一脸兴奋的次子,轻轻抚摸肚子,心中暗暗祈祷:这回就来个公主吧。

两个儿子实在有些管不住。尤其是如今大儿子已经七岁了,正到了自己有主意的年纪,甚至学会了用自己皇太子的身份迫使别人屈服——有一回他将这种习惯带到了段氏面前,吃了一顿家法方才收敛了许多。

段氏一个走神,手下突然一滑,只听到噗通一声,却是大儿子已经跳进了水里。

朱慈烺的蛙泳是前世跟着本市游泳冠军学的,在游泳爱好者中算是一流水准,并不担心儿子会在这个一丈深的池子里出事。他也曾想过给两个儿子造个娃娃池,但最终还是因为成本问题放弃了这个念头。

朱和圭突然意识到水里并不像自己想象中的那样轻松,自己的小胳膊小腿也做不到父亲那样劈开水浪,乘浪前行。他甚至连腰都直不起来,溅起的水浪冲进口鼻,顿时鼻腔里一阵刺痛。

“快救皇太子!”段氏满脸惊恐地站在池边喊道。

皇帝就算游得再好,池边也站了许多招募来的渔民。这些渔民的任务就是紧盯着正在游泳的皇帝,一旦有事就跳入水中救驾——当然,他们至今都没有等到机会。

面对皇太子以生命为他们创造的机会,这些没有资格证的救生员纷纷就要下水,却被个威严的声音喝止。

“不用管他!”朱慈烺直立在水中,水线只在腹部,可见水性之好。

段氏几乎要哭出来了。

朱和圭还在扑腾,拍起大量水花。

朱慈烺知道真正溺水的人其实是呆滞地浮在水中,口鼻甚至可能留在水外,十分安详。像儿子这样还有力气扑腾的,并不需要太过操心。他好整以暇地潜入水中,从儿子身后托起腰臀,将儿子送出水面。

朱和圭的脑袋刚露出水面,吐出了呛在气管里残水,一把抱住父亲的脖子,哇哇大哭起来。

“快,快吸一口气。”朱慈烺叫道。

朱和圭不明所以,眼中带泪,却还是鼓足力气深吸一口空气。不等他将这口空气蓄在肺里,身为皇帝的老爹脸上带着微笑,一个鱼跃扎入水中。

朱慈烺喜欢在深水池游泳,前世最喜欢五米深的跳水池。因为这个时代蓄水实在是个问题,既要保证水质干净,又要装满这么大的池子,铺设管道工程又太过浩大,只能以三米池将就一下了。

段氏看到丈夫带着儿子扎入水中,几乎吓得晕了过去。这要是有个好歹,算是意外还是谋杀?就算你对皇太子不满意,废了也就罢了,有必要亲手溺死么!

“皇帝!出来啊!”段氏站在池边,满头发饰震动,几乎跳了起来。

周围侍从从未见过皇后如此失态,各个如同木桩一般不敢动弹。

无论是水里的那位,还是池边的这位,动动指头就能碾死他们。

朱慈烺终于从泳池中间冒了出来,脸上带着笑意。

朱和圭又呛了一口水,边咳嗽边哭,喊着要上岸。

“快扔羊皮包啊!”段氏急道。

在橡胶树还长在南美时代,救生用具取材很窄,比较常见的就是葫芦和充气羊皮。数张整羊皮充气之后还能编成筏子,是山陕百姓渡黄河的主要交通工具。

朱慈烺虽然确定自己用不着,但有一种需要是爹妈觉得你需要。

游泳馆里常备五六个充气羊皮,可以说,太上皇帝和太上皇后来一次就要让人多准备一个。

“不用,没事。”朱慈烺止住了池边的动作,又对儿子道:“再吸一口气。”

朱和圭哭得更大声了,连连摇头,满头满脸的水珠和泪珠混在了一起。

“一、二、三!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