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鳞开-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子还记得我的姓名,还好还好。

陆素瑶心中自我安慰,只得福身而退。

门外的小内侍已经宣召了陈德,因为镇国将军府实在太过局促,这位少年游击又是大步流星进来,竟然将陆素瑶堵在了门口。

陆素瑶正是心中不爽利时分,眼前突然出现一堵铁甲人墙,意外之下差点撞上去。连忙收住脚步之后,抬头却见一个圆脸少年,眉毛像是用炭笔反反复复涂出来的一般,又黑又粗,平平卧在眼上,此刻正火辣辣地看着自己,不由羞怒交加,一甩袖子侧身而过。

陈德这才回过神来,心跳快了许多。就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是因为这美貌的女子,还是因为皇明储君就坐在上头。

“末将……”

“陈德,”朱慈烺打断了他自报姓名,“前方如何了?”

“是!”陈德被打断了话头,精神却清明了许多,朗朗对道:“末将今早间出发时,听说先锋总兵官牛成虎已经大破贼阵,斩杀贼将伪果毅将军谢君友!塘报应该已经在路上了。”

朱慈烺面色稍稍放开了些。

陈德以为太子听了这好消息,心中高兴,不由也跟着咧嘴笑了笑。他却不知道,朱慈烺心情好并不是因为李自成损了一员大将,而是因为这十七岁的小将朝气蓬勃,中气十足,换言之就是阳光少年。这让他想起了自己前世的侄子,也是如此带着一股二气,熊熊生威。

陈德却怕皇太子高高在上,不知道这战果的分量,借着太子给他一抹阳光,还真老不客气地灿烂起来:“闯贼窃授伪将军号,其中以权将军为第一等。又有左右前后四营,以制将军统领,这是第二等。制将军之下便是左右果毅将军,算是第三等。这谢君友就是第三等的左果毅将军,相当于……”

陈德说出“相当于”三个字,舌头便如打了结一般,说不下去了。

流寇的伪将军,怎能跟皇明官制对等起来!

“我知道,副总兵。”朱慈烺善意地接过话头:“我还知道他是闯贼前营统领。”

行军打仗早在西周时就有保密意识,姜子牙所创“阴符”以传递号令,可以说是最早的军事密码。到了战国时代,保密范围甚至一度扩大到了统帅——秦赵长平之战,秦军就有“敢泄武安君为将者斩”的军令。

然而三千年来,更多的将领对于保密工作并不十分重视。尤其是有些人名利心重,但求闻达于诸侯,打下个县城也生怕别人不知道,一定要将自己的大名宣扬出去。所以朱慈烺刚进河南,闯贼麾下大将的名录和分属便已经送到书案上了。

陈德嘿嘿笑了笑,额头上已经是一片冷汗。他从父亲那边听说皇太子不是个“易与”之人,说人话便是这人不好相处。让臣下这么评价,可见这人得多么难相处。不过现在看来,太子殿下倒是十分平易近人,架子还没那些督抚大。

“听说就是你射瞎了李自成的一只眼睛?”朱慈烺问道。

陈德对这个问题已经回答了不知道多少遍,当下按照父亲幕友交代的标准答案道:“托圣上洪福,侥幸得功而已。”其实这话也不光是套话,而是事实。

当时站在城头朝城下射箭的并非只有陈德一人,还有一群人并排而立,都用的是长箭重弓。一轮齐射之后,李自成中箭落马,被左右亲兵救回。当时连他是生是死都不知道,哪里知道是谁射的?只是因为这排弓手中地位最高的就是陈德这位总兵之子,故而功劳就算在了他头上。

这也是陈德自小就有善射之名,所以大家也觉得多半就是他射中的。

陈德其实很清楚,当时站在他身边还有个名叫谢三的乡勇弓手,用的是与自己一样重的弓,射术也十分了得,事后有人嚼舌根,说陈德仗势抢了谢三的功劳。

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反正射中李自成的那支箭上没有刻字,凭什么认为就不是自己射的?当时自己也是瞄准了李贼的额头。陈德对此丝毫不以为然。

“看来你射术果然了得,能演示否?”朱慈烺来了兴致。

虽然他想建立全火器营,但这两天的雨水浇灭了这份狂热,不得不接受明军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仍旧是以弓箭手为远程主力兵种的事实。一来是火药保存技术不过关,容易受潮。二来是火绳枪在雨天基本没法用,只有得换装燧发枪之后才能考虑大规模配备火器营。

若是能够得到一个善射的将领对弓箭手进行动作标准化、操典化的整理、传授、训练,无疑能更快提升战斗力。

如今的东宫侍卫营中,弓箭手的训练是最让朱慈烺头痛的。抛远齐射在统一号令之下倒还有点样子,但对阵散射就让人失望了,还不如用发射效率更高的“一窝蜂”。然而一窝蜂虽有六成的命中率,但也是火药驱动发射的弓箭,同样受到潮湿天气的影响。

陈德自有一身技艺,毫不胆怯,大声应道:“孟子曰‘不敢请耳,固所愿也’!末将亦如此。”

“好好说话,你还打算去考状元怎么的?”朱慈烺被逗乐了。

 第113章 黄旗入洛竟何祥(9)

“别怕,我们是倡义营的,不是官兵!”大嗓门的传令兵骑着高头大马,在骚动的人群外围打转,不让这些受到惊吓的人们冲了军阵。

这是他入山以来每天都要做的事,先大声稳住这些老弱妇孺——青壮早就逃进了山里。然后挨家挨户发些粮食,将营中秀才写的安民告示背一遍。反正从他入营以来,还没碰到过要抵抗的村镇。若是有些村子屯堡守得严,多半是里面有粮食,也不妨征调一些。只要是给了粮食的屯堡,大军也就不打了,否则必然要叫他们鸡犬不留。

这就是倡义营。

也就是老百姓口里的闯王军。

自从襄阳建制之后,原本的闯营就改称倡义营,也是奉天倡义的意思。军中也定下了军法,不许滥杀扰民,只从官绅家中追赃。营中战士多是无产之人,只要略一解说,轻易地就认定了天下富户、权贵皆是不仁之人,家中所积皆是不义之财。有了这层认识,又不去杀戮贫民,让他们颇有些劫富济贫的优越感。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闯营吃粮已经成了一种体面的营生,就算是在家乡也没什么见不得人的。哪里像最早时候,就如同家里出了强梁土匪一般丢人现眼,在村里被三姑六婆指着脊梁骨骂。

一骑探马从山道上奔驰而来,因为他身上的铁甲和毛色油亮的大马,路过人群时又引起了些许小小的骚动。探马看了一眼喊得甚是卖力的传令兵,径直穿了过去。传令兵只得羡慕地看着铁甲的背影,吞了口口水,强迫自己转身继续喊道:“我们是倡义营!是闯王的人!”

探马跑出老远,还隐约听到了两声呼喊。他没有心思去想别人的事,眼前已经能够看到帅标营的大旗,以及权将军刘宗敏的将旗了。他还得将路上所见所闻在脑中想好了,一股脑说出来,否则便是误报军情之罪了。

“将军,前面是刘店村,村子里还有五十来个弓手。”探马回到营中本阵,亮出牌号,直冲中军帐前。

“刘店?”刘宗敏站了起来,身上铁甲哗啦啦响动。他略一沉吟,问道:“距离汝阳还有多远?”

“将军,刘店已经是在汝阳县境了。”探马清楚记得自己见过县境石碑,言之凿凿道。

刘宗敏展开桌上的地图,让探马上前,将现在的位置标识出来。那探马曾经是宣府边军的夜不收,这些事做得得心应手,当即就上前标出了本营所在的位置,又略微校正道:“将军,咱这儿离汝阳县城还有四十里,到汝州城是七十里,这两个一东一西,又相距七十里,都是一天之内就能到的。”

“路好走么?”刘宗敏问道。

“好走,”探马答道,“虽然这几日下雨,但路没冲坏。之前还有一队官军从汝州开去汝阳,大约一两千人,都是步卒。”

刘宗敏摸着腮边的粗硬胡须,大声道:“传令!广派探马,查探汝州虚实!”

等候一旁的传令兵连忙应声而出。

探马心中暗道:看来是要打汝州了!

汝州城可不好打,州城高达三丈有余,比之一般的大城也不遑多让。又是往来通衢之地,官道平整,官军若是真的不顾眼前返回救援,恐怕自己这些人还不够被大军塞牙缝的。不过这种军中大事也轮不到他一个小小的夜不收操心,自然有将军们思量。

刘宗敏这回来截粮道,刨去不能杀敌的辅兵民夫,真正的主力只有三千马军。这三千马军可是帅标亲卫,倡义营中的精锐。只是用来攻城掠地却有所不足,只能袭扰粮道。如果按照最先计划的带领一万人绕过来,山雨之中又走不快,万一耽误了事可就难说了。

“报将军!”门外飞奔进来一人:“黑石沟派人送来了犒劳义军的粮食酒肉!还有两个官兵探马,就被绑在外面。”

“问清楚是哪一部的就杀掉。”刘宗敏毫不介意道,他现在挂心的如何让这三千马军惊扰得孙传庭坐立不安。他才不会担心秦兵大举回师,这样正好让义军主力从后追杀,以官兵的军纪,绝对会不战自溃。

报信的士兵没有出去,只是道:“儿郎们问过了,那两个官兵说是东宫侍卫营的人,就是保护皇帝儿子的人。”

“东宫太子?”刘宗敏一双细眼眯成了缝:“东宫太子怎么会来这地方?”

“咱也不知道,但那两个官兵跟寻常官兵不太一样。”那报信的又道:“将军,那黑石沟的人还说,官军的粮草都屯在个叫白沙的地方,从他们村过了好几次了。”

刘宗敏顿时有些被天上掉下的酒肉砸中的幸福感。

皇帝的儿子估计不会来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不过既然说是东宫侍卫营,那统领他们的一定是个大官,说不定还是皇亲国戚。这种人大多怕死,说不定自己率军过去,吓唬他们便能让他们把城献出来,孙老贼后院失火,必然是打不下去的。

至于那个白沙,听上去不像是个大县,若真是孙贼的粮屯,过去放把火,前面自然也就不用打了。

该打哪边呢?

刘宗敏心中就如有两只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