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小说巨匠-第1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川痛苦地得出这个结论,更让他不安的是,这部小说不仅完成了一个精妙绝伦的推理故事,还十分游刃有余地呈现了他熟悉的高中生活,出游、箭社以及朦胧的青春悸动,这种笔法和布局几乎可以角逐春秋推理大赏。

    相川的目光凝滞在小说最后一段话上:【感觉中,好像要开始放长期假一般。】

    当令人恍然大悟却震撼心灵的故事结束时,以这样一处“闲笔”收尾,既显得举重若轻,又增添了文章的隽永意味。

    相川有充分的名族文化自豪感和优越感,但是他终究还是一个重度的推理小说迷,他实在没有办法睁眼说瞎话把这部《放学后》批判一通。

    本格推理小说的精髓在于挑战读者、迷惑读者,既要留好自己的伏笔,又要把读者的思维引向完全错误的方向,以至于在揭露真相时,给读者以“噢,原来如此,我想错了呀”的酣畅感和意外感。

    《放学后》显然做到了这一点,故事在开篇就把矛盾点集中到主角身上,迷惑视听得令人发指,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主角身上也的确带着另外一个故事,而且跟主线上的故事互有关联,可谓是一环扣一环,以至于看到结局,知道真相后,还沉寂在作者的局中久久不能释怀。

    因为,作者如此设计的最初意图之一就是为了挑衅读者。

    相川只好暂时保持郁闷的沉默,赞美是不可能,攻击又没什么立场,除了那个瑕不掩瑜的“杀机”值得拿出来质疑一下,其他的部分实在构不成有效的槽点。

    事实证明相川是对的,当第一批读者看完小说之后,预料中的大规模讨伐并没有出现,反而是一小撮人扭扭捏捏地表达了自己的意外和“还算不错啦”,而攻击者们果然抓住了“杀人动机”那个点进行“狂殴”,但气势显得举步维艰。

    然后越来越多的读者入坑,以至于某些知名推理小说家都主动站出来对这则来自华夏的故事表示叹服。

    “作者深谙我们推理之道,作者对我们的日常有着细致的了解,这个故事从某个角度折射了我们国家这个时代的问题。”

    “这是一个有别于其他校园推理故事的作品,是一部大人也能看的小说,作者不厌其烦地涉笔于某些生活细节,无非是为构制一个真实的世界,这为同类型作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文中关于师生关系的描绘,十分精确和贴切,这无疑增加了整本书的魅力,难得是,作者还将伏笔融入到了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对话中,可谓一举两得。”

    “最令人惊叹的是,最后解谜时,关于推理的说明不是在静态的对话下进行的,而是一边做着紧张的动作,一边进行解谜,使全书悬疑性一直保持到最后,避免了冗长说明时的单调乏味感,让读者的情绪始终维持在紧张状态,真正是所谓“绝无冷场”的佳作。”

    “只能遗憾的说一句,这位来自中华的古庸生先生,以其卓越的构思打败了我们千万读者,奉劝那些读书马虎的读者,要留心作者的每一段话,否则看到结尾处会有被作者玩弄的悔恨感。”

    ……

    日本这个国度纵有千恨万恶,仍有一个有点值得我们警惕,他们是一个能主动认识到自己不足,并且进行改进的名族,他们崇拜强者,鄙视弱者。

    也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左右下,才使得《放学后》不仅没有被迅速禁止,反而是被大举宣传,他们提醒甚至是鼓动自己国家年轻的一代:“永远不要松懈,那个已经强大起来邻居国度,并非对我们一无所知,这位古庸生必然深入地研究过我们的历史和现状,而像他一样的中华人一定不在少数,所以,打起精神吧,年轻人!”

    接着,这本书开始在日本全国掀起热潮,顺利入围春秋大赏外国十部佳作评选,成为首部入选此奖项的中华小说,“来自中华的挑衅”的名头被彻底坐实。

    这股热潮迅速越过海洋,由岛国吹至大中华,再次掀起销售和议论浪潮。

    推理小说领域长期的积贫积弱,使得中华地区的读者本能地偏向于国外的类似佳作和判断,这次由本国作者创作的小说既服了一向冷眼的岛国推理小说界,那么在国内的火爆也就顺理成章了。

    大家几乎是抱着一颗雪耻的心态在购买这本书,古庸生原来的读者兴奋之情不用多说,各种夸张赞美的纷至沓来,而那些试图藉此给古庸生难看的高水水们却是彻底傻眼。

    “三百六十度无死角啊你!”

    ……

    作为这件事的参与者之一,德田次郎在沉默了近半个月之后,终于出面回话:“《放学后》一书,虽仍有多处不妥当,但使得古庸生获得了与我一战的资格,我十月有新书出,愿再邀古君一战!”

    既接了古庸生托千红带去的战书,又为自己的新书打了广告,也算智慧,只是这一次挑战更加地明目张胆和不留余地,颇有一战定胜负的意思。

    这一次,古庸生罕见地没有保持沉默,也没有通过千红进行回应,而是亲自在微型博客上发了一段话:“德田君对中华文化了解甚深,于经史百家皆有研究,应当知道我们有句老话叫做,子曰:放马过来!”(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章 跨国文斗,报道前夕

    古庸生难得的一次高调,立即赢得线上线下一片叫好,连那些平日里习惯指责他恃才傲物孤高自傲的网友和评论者,都不约而同地站到他背后,发出支持的声音。

    古庸生干净利落的回击以及德田的再次宣战,都是涉及大是大非的原则和立场问题,事关名族尊严,大家自然统一站队,至于媒体方面,更是不遗余力地进行立体化宣传和渲染。

    “新近崛起的年轻作家古庸生,以新作《放学后》横扫日本推理小说界之后,再次迎战日知名推理小说家德田次郎的挑战!”

    “文人相轻是中华古话,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至理名言,中华新生代作家古庸生凭借《放学后》在日本声名大噪,不料立即迎来挑战者。”

    “日本老牌推理大师宣战中华新人推理作家,开辟史上第一跨国文斗先河。”

    最让大家震惊的是,古庸生在微型博客上宣布“放马过来”的第二天,晚上七点档的新闻联播罕见地在结尾时提了一句:“近日,日本推理小说家德田次郎和中华新晋武侠作家古庸生的一场跨国文斗引起文化界广泛关注,据悉,这次文斗由德田次郎发起,古庸生在其个人微型博客上表达了迎战的意愿,本台将会持续关注事态进展。”

    中华的媒体不可避免地要偏帮古庸生,字里行间总是刻意透露出德田次郎的老道和古庸生的粉嫩。

    相应的,岛国媒体就显得“客观”得多,除了对《放学后》在日本取得的成功进行大肆地宣传之外,其余的笔墨着重强调了古庸生武侠在中华地区的影响力。

    很显然,日本媒体的意图在于让全世界认识到,这是一场公平公正的决斗。德田次郎没有任何优势。

    主流媒体明争暗斗,网络世界更是战斗得不可开交,两国网友以这次比试为触发点,将话题引到了各个方面,当然,他们的争论不可能保持主流媒体一样的风度,而是充分地展示各自的国骂之道。

    正式比试还没开始,战斗已经提前打响,中日两国网友的这场对骂很快在世界网络圈蔓延开来,引起各国网友们的围观和关注。使得这次比赛成为了一个世界事件,被两国之外的网友称为“中日大战。”

    ……

    已然成为世界网络焦点人物的古庸生,似乎完全没有这种概念,因为他现在的确太忙了,《还珠格格2》的拍摄进入到重要的收尾的阶段。《楚留香传奇》第四部《鬼恋侠情》也排上日程。

    对古庸生本人来说,他对楚留香系类第四部的印象还是非常深刻的。除了借尸还魂设定的离奇和曲折之外。天下第一剑薛衣人终于出场,而第一部末尾挖的坑在经历了一番曲折之后,被愉快地填好。

    另外《云海玉弓缘》的销售表现得中规中矩,比之当初的《白发魔女传》略弱一些,结局部分不可避免地遭到读者们的吐槽和怨恨,在相关论坛里。古庸生被挂了一周,大家对他进行了不眠不休地鞭挞。

    同时,还有几个重要人物的点评通过各种渠道传到古庸生这里,已经成功刷进万象学园的天道有常先假装冷静地进行了一番文本逻辑解构分析之后。终于卸下伪装,对古庸生进行了一番痛快淋漓的抨击。

    “我知道你要表达沉重感,我知道你要呈现宿命论,我知道你要展现人世间诸多无奈,我更知道因爱生忧怖这些大道理,可是古庸生(恕我不客气),你知不知道我们看武侠,除了看点沉重,还,要,痛,快!!!”

    “不要跟我扯,想痛快去看《楚留香》!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好吗?从《白马》到《七剑》再到《白发》再到这本《云海》,古庸生,我想问你,这种形式的武侠,你决定虐到底了吗?你决定不给我们一次,哪怕一次心满意足的结局吗?我们还能愉快地阅读你的这类小说吗?”

    在网络世界消失了一段时间,声称闭关的萝卜头归来的第二条微型博客就痛斥了古庸生不厚道。

    至于学术界泰斗级人物陈石让教授提出的三点建议,让古庸生好生感动了一把,认真地通过微型博客进行了转发,陈石让教授因此涨了几万粉,没忍住自我调侃了一句:“评论文学这么多年,倒不如古庸生的一个转发。”

    最让古庸生没有意料到的评论是宫承恩带的一句话,大致意思和陈教授相似,认为古庸生需要在这种武侠形式的基础上进行革新云云。

    宫承恩带的话来自乃祖父的那位棋友——李爷爷。

    “我一个老人家,看到结局的部分都心生不忍,何况一众年轻读者,意义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