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烽-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匏罄窜鲝戳朔庑牛厦嬷挥屑妇涫呵嗵彀兹毡坛た眨缙鹪朴康⑿邸2呗硌锉耷锌埽卣由饺胄侣帧L绞⑹婪缬晁常┟癜舶僖敌恕5幸磺蝗妊镏谢蚬呕辏 

沮授详细打量高勇说道:“没有错,就是这几句诗,让元华觉得应该好好的了解你。”

高勇憨厚的答道:“两位先生太抬举晚生了,晚生只是想尽力完成自己的理想。内,使民富国强、百姓安居乐业再无战乱之苦;外,开疆扩土,使异族尽皆臣服并且融入我华夏文明。”

沮授双目一亮,“呵呵,真是美好的理想。那授要问问了,这吏治腐败如何解决?这民富国强如何达成?”

高勇整理思绪慢慢讲解道:“首先是依法治国,如强秦商鞅之法,但又不同。商鞅之法过于严苛,虽利于国家管理,却仅限于短时期使用,久之则徒害苦其民。故此——法应不宽不严,其制订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并且允许根据环境修改,任何人包括皇室都要受其约束,换句话说——彻底实行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制度!其次,将县令、太守等职务细分,专人负责审核案件,专人负责掌控郡兵,而县令、太守则专职管理指导,此三部分互相独立、互相监督、互不统属,所有官员都要受到民众监督,但有违法遭举报者即可立案审查治罪。如此则民可安、吏可清、国家可富强。”话音已落,余声犹自绕梁。

沮授、田丰眉头紧锁,显然还是不太能够理解。毕竟高勇所说的东西都是经过两千年的发展人类经过不断的实验改进而总结出来的平衡制度,是经过古代包装的民选监察、类三权分立结构,不是他们这些被皇权思想洗过脑的人所能理解的。

许久,田丰开口道:“这或许是个好方法,但是丰还是觉得王化之治更好。皇帝乃是百姓之首,天下万民皆是皇帝的臣民,官吏只需按照皇上的命令办事即可,律法皆有皇帝制定,只有这样才能够上下齐心,国家才不会变得混乱,才是真正的治世之道。而像你所说官吏由百姓选出还要受到监督……这个吗……不可,不可!”

“这个田丰怎么还想着忠于皇帝啊!没治了!”高勇心想,却没有开口,转而望向沮授。

沮授缓缓抬起头,看着高勇,深邃的目光豁然开朗,“依法治国、民选监督、职责细分……嗯,或可一试!”听到这四个字,高勇暗自庆幸先于袁绍收得沮授,否则他极有可能如史书所写投奔袁绍,名望、身份、背景是大多数士子选择辅佐对象的主要标准,沮授也不例外,如果不是高勇的分权、民选理论更吸引人,只怕一个小小的郡守无论如何也招不到他。

“既然如此,我等何不来个约定,你们去实现你们的哪个理想!而我来完成我的志向!看看将来谁能让百姓更幸福!”

“好!”三个人在碧天红日下立下了一个关乎中华未来的赌注,而谁会是最后的赢家?

当天,高勇住在田丰府内。夜里由田丰做东邀请高勇和沮授喝酒。酒席上,高勇将自己在洛阳的见闻和一路南来的经历讲诉一遍。特别在提到太平道教的时候,高勇向田丰问道:“田公,这太平道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教派?他们借着传道为名广收信徒,据我所知在长江以北的各州都有他们的道众。”

田丰沉重的说道:“丰也颇为担心这个太平道教,他们借口传道广收信徒,其中尤以贫苦百姓居多,恐怕有朝一日,张角振臂一呼,天下便要大乱。”

沮授看了一眼田丰那忧伤的神情,劝慰道:“元浩兄,不要再为卖官卖爵、吏治败坏忧心了,这些并不是你一个人能够改变的。”

田丰摇摇头,淡淡的说道:“先天下之忧而忧——这句话最能够表达丰此刻的心境!”

三日后,高勇与沮授告别了田丰回到了他的家曲周。沮授将曲周的家产交付他人打理,自己则与高勇一同上路,用沮授的话说“要多了解了解高勇这个他未来的主公。”

一切安排妥当,高勇与沮授径直奔并州雁门马邑,去下完成一个任务:高顺、张辽。

说到高顺,不得不提他的为人。三国文献里记载:高顺清白威严,骁勇有智,衷心仁义。不饮酒,不受馈遗。每谏布:“以智者、慎思而行”。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后郝萌反,更疏之。顺所将七百馀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陈营。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及当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顺亦终无恨意。下邳败,为曹操所俘,就戮。

由此可见高顺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统帅,可惜却不太懂得变通,一生忠于一人,如果是明主,则其必显赫于世。可惜是吕布这个武力第一、谋略倒数而且刚愎自用的家伙,空负了一身本事。

而高顺也是高勇及众多三国迷所推崇的一个人物,‘每所攻击无不破者’仅这一句话八个字足以证明他在作者心中的地位,如果不是英勇就义,历史恐怕又要出一个绝世猛将了。

第一卷 初到三国 第五章 边地风云(中)

晓行夜住。一路上,高勇与沮授言谈甚为融洽。高勇不断的给沮授详解这种执法权剥离的政治制度,沮授也时时发问,处处留心。不想,越是了解的多,越是对现在的制度感到失望,从而越是向往。

沮授感慨道:“授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亲眼看看这样一种制度是如何运作的,听着主公的解释,令人悠然神往。看来授也可以为天下苍生做些事情了。但,照主公所说,现今形式相当危险,不仅要面对外族的侵略,还要防备朝廷的干预,而玄菟边郡人烟稀少。呵呵,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高勇被沮授这句弄得不知如何回答,只好干笑一声:“呵呵,沮公…心照不宣了!呵呵!呵呵呵!”

离开冀州平原没有多久,一行人踏入了并州的山区地带。深谷高崖连绵峻岭,其上参天古树点缀,绿草如衣覆盖,时而登上山岭,时而潜入谷底,高勇感叹道:“并州北部多山路,且崎岖不平,易守难攻。”

沮授跟在身后说道:“有利必有弊,山路崎岖即无优良战马可用,进攻亦难。”

经过艰辛跋涉终于来到雁门马邑,这是一座典型的边塞小城,城墙修建的要高于同等规模的内地城池,防卫亦严格许多。城内路上行人稀少,房屋破旧不堪,处处给凄凉困顿的感觉。

看到街上行人衣饰单一、面容冷漠,高勇低声道:“此处远离平原富庶之地,生活的艰辛清楚地刻在脸上。”沮授默然无语。

一行人找了一间还算可以的客栈,稍事休息后开始在城内四处打探张辽此人。无论是商铺客栈还是街头巷尾,每一处人多地地方都问到了,结果一无所获。

看看天色已晚,高勇等人只得找到一家还算像样的小店,点了些饭菜,准备填饱肚子。

下人们围坐一起,高勇与沮授则单独对坐。不久,几个边军士兵走了进来,满脸横肉左摇右晃,余光扫视店内充满轻蔑。一身蛮横、无赖还有尚未散去的浓烈酒气。高勇不仅深皱眉头。

他们几个在高勇旁边围坐,吵吵嚷嚷的要店掌柜上好酒好菜。掌柜不敢惹事,只好陪着笑脸,乖乖照办。

高勇冷眼打量这几个兵痞,一个个衣衫不整,腰间挂着剑鞘,身上的皮甲也是大洞套小洞,高勇看着来气,“这样的兵如何战斗?只知道对着收无寸铁的百姓作威作福,怪不得匈奴那么猖狂了!”高勇脸色铁青越来越难看,突然沮授一个眼神过来,示意高勇不要轻举妄动。

这时,只见有队头模样的人大吼道:“他妈的,快点给老子上菜!你们要再拖拖拉拉惹老子不高兴立马劈了你们!¥%#……—%…要是没有兵爷,你们还能这么安心开店!”

另一个兵痞劝道:“大哥,别生气。跟他们犯不上,昨天我在东城看到一个小妮子,那叫一个水灵!等吃完了饭带弟兄们去乐一乐。。。。。。包大哥您满意!呵呵呵!”

高勇终于忍无可忍,厉声呲道:“你们这帮兵痞王八蛋!”

与此同时,另一个洪亮的声音也传了进来,“赵六,你这个龌龊之徒,你要赶去动张倩儿,我现在就宰了你!”随着声音进来了高个彪形大汉,手中还拿着低级军官配备的剑,这人在店内一站,有如战神降临一般,威武生风,双目如电,浑身更散发出无比强烈的杀伐之气,一看就知是在战场上真刀真枪杀过来的人。

高勇闪目一瞧,顿感热血沸腾,这强壮的身体、这雄伟的体魄、这让人胆寒的杀气,此人定是大将之材!

那个小军官怒视高顺骂骂咧咧道:“高顺!我告诉你,别以为你杀了几个马贼我就怕你,我和你平级,我姐夫是这里的县丞,比你这个小队头不知大了多少级!只要我一句话,弄死你跟弄死一只蚂蚁一样!呵呵那个张家小妮子我上定了!”

其他几个人纷纷战起,各自握剑在手,场面一触即发!这时的高勇却是激动地要了命,怎么就这么巧在这里遇到了高顺!“真是天助我也!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高顺原来也在马邑,怪不得他和张辽那么的熟。不管如何,先帮了高顺再说。”高勇想到这,对沮授以及下人一使眼色,众人立时会意。

高勇突然大喝一声:“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欺男霸女之恶徒,人人得而诛之!”而后伸手一挥,那几个下人各取兵刃挺身而上,与那几个兵痞战在一处。

高顺见事已不可避免,也自大喝一声,挥剑加入战团。这高顺不愧为猛将,武艺不凡,身手敏捷,剑峰指处必鲜血飞溅,那几个兵痞只几个照面便各自带伤,倒在地上呻吟不已。

赵六见事不好,反身推开店掌柜,顺着后门飞跑。高顺不及追赶,只得放弃。收好剑,来到高勇身前施礼道:“多谢壮士仗义出手,但此处不易久留,还请各位速速离去。”

高勇看看沮授,回问高顺:“不知高队头要怎么办?这件事本因在下引起,不该连累到诸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