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烽-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大笔钱财流出的同时,二百余套甲胄很快的制作出来,包括近卫队的少年也是每人量身制作一套。至于盾牌,高勇只好请木匠按照自己的记忆打造成形,在结构上尽量做到合理,以求减轻重量提高防御能力。

当然这一切都是隐藏在造纸作坊中秘密进行,如同护卫队和近卫队躲进城外密林中训练一样。

半个月后,二百人的护卫队初步形成了战斗力。在高顺与高勇古今结合的磨练下,除了作战经验不足外,包括武器、护具、作战思想、军事训练都要齐平或超过郡兵,不过根据高顺的评介,距离正规的边军尚有一些差距,主要为训练时间和对敌经验。

高勇听到高顺的评价很是中肯,笑道:“高郡尉,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这二百人接受临时拼凑的训练,与我所设想的系统训练还差得远,也算是系统训练的一个试验阶段吧。”

高顺奇道:“主公,何为系统训练?”

高勇解释道:“系统训练是一个体系,包括仪态、士气、武艺、战阵、思想五个部分。仪态即仪表装束,它是军人气质、荣誉的直接体现,而气质、荣誉又是军魂的体现。军队的灵魂是什么?是一种气,一种果敢无畏嗜血杀伐的霸气,一种敢于面对强敌并战而胜之的豪气,一种不惧险阻勇往直前的胆气。训练仪态即由外而内的打造,通过站、行、坐、卧训练士兵的军人气质;士气是战斗力的加成,是战力的直接表现。它是一种正义感的体现,士气训练主要通过平时的教育完成;武艺是军队战斗力的基础,需要长时间刻苦训练才有成果;战阵是武艺的升华,它强调整体之力远远大于个体相加之力。故此,它是军队战力的倍增器,也是军队基础,非一朝一夕可成;思想最是重要,它不仅要教导士兵如何作战,更要教导士兵如何做人。军队的思想永远只有两个核心:保护国家,保卫人民,以及一个目的:消灭一切敌人!它是系统训练的核心,需要由娃娃抓起……现在这二百人的训练时间不足一月,效果不甚明显。而这种系统训练至少需一年方能形成真正的战斗力。”

高顺听得不住点头,虽然对于思想部分不很理解,却仍挡不住他对高勇博学的惊讶和钦佩。

在这二百人里,高勇还选出年纪在十至十五岁的机灵聪明的三十个少年组成自己的近卫队,平时随二百人训练,其他时候则要接受高勇的系统教育(洗脑的代名词)和严格的军事指导。来自未来的高勇十分清楚,一支绝对忠于自己的军队是多么的重要,而要达成这样的目的就必须拥有绝对忠于自己的军官群。这些少年正是作为将来军队指挥骨干来培养的。

三十近卫队分作三个小队,一小队长张武,十四岁,祖籍玄菟,父母死于乌桓之手,背井离乡逃难至此;二小队长王信,十三岁,祖籍玄菟,父母亡故,与张武一起逃难,情同兄弟;三小队长裴石,十二岁,祖籍辽西,父早亡,随母逃难至此。此三人经过多轮筛选淘汰,无论智力、体力、耐力皆属上乘,体格健壮,不输于二十岁的青年。更兼生于玄菟、辽西,对高勇来说有一种亲切感。

二百护卫队分作四个大队,经过队内武艺、才智比试选出四个大队长。一大队长孙泰,祖籍蓟县;二大队长韩进,三十二岁,祖籍玄菟奉阳;三大队长冯玉,祖籍辽西;四大队长毋安,祖籍渔阳。除韩进外其余三人皆二十岁上下,身强力壮,更主要的是平日乐于助人扶助弱小,深得他人爱戴,故此定他们为大队长。

初闻‘护卫队’和‘近卫队’,沮授、荀彧同感惊讶,护卫倒还好说,那个‘近卫’却是他们第一次听到。高勇解释道:“护卫者,保护守卫;近卫者,近身侍卫。”

沮授微笑道:“妙哉,近身侍卫,贴切。”

荀彧却有另一番见解,私下曾对沮授言道:“沮公,这‘近卫’与‘禁卫’仅一字之差,不知主公何意为之?”

沮授依旧笑道:“不必在乎那么多,只要诚心为天下便好。”

其后,高顺和沮授建议让这些队员称呼高勇为主人,以确定主仆关系。不想高勇反对,坚持让他们称呼自己为主公。

沮授不解,问道:“主仆关系比主从关系牢固的多。为何主公坚持……?”

高勇笑道:“主公听起来比主人有感觉。主人主人叫着,好像我是豪强地主一样……哈哈!”可是,高勇心理却想:主仆是半奴隶性质的关系,虽然东汉比起以前要好很多,可他仍然限制了人的自由,反倒是主公仅是一种主从关系,比起主仆灵活许多,也少了那层奴隶色彩,而且对于受过现代平等自由教育的人来说,还是后者更顺耳一些。

休整三日,高勇将蓟县的一切收拾妥当后,留下女眷,仅带着高顺、荀彧和沮授向着自己的第一块根据地玄菟郡进发,令遣赵胜率四大队毋安的五十人赴右北平接替太守之职,至于辽西郡则放在最后考虑,因为那里地广人稀,乌桓肆虐,仅凭现在这点实力尚无法完全掌控。

一路上,想着自己来时的种种经历,一种重获新生的快感油然而生,“是呀,路是人走出来的!我也要走出自己的路。”队伍人数包括车夫近二百人,雇佣的马车三十余辆,大箱小箱上百。不过由于有三个大队的护卫队在身边,一直到宾徒都还算安全,几股小劫匪均被击退,己方只有几人受轻伤。

不过,有一支约十人的骑兵队经常出现在视线的尽头,令高勇感到不安,脑中总是浮现出上一次途径辽西的惊险遭遇。高顺却镇定异常,平静道:“肯定是乌桓人的斥候,凭顺与匈奴作战多年的经验,离开宾徒后的路程最是危险。”

高勇不惊反喜道:“如此说来高郡尉已有退敌之策?”

高顺依旧平静道:“请主公多置办旌旗金鼓,明日上路后如此安排即可。”

翌日,天空晴朗无云,宾徒城虽小却是客商旅人云集之地,鸡鸣三次之后便有车队陆续离开赶奔辽阳。其中尤以高勇的车队规模最大,因此四五个小车队紧随着高勇出发,搭上一躺看起来最安全的便车。

日头爬上树梢时,车队已离开宾徒三十余里,眼见远处山峰陡峭,耳闻近处密林雀鸣。平躺在车上的高勇眼望蔚蓝的天空发呆,脑中慢慢回想以前的种种记忆,看看有多少能够用在这个时代。

突然,前车的高顺站起,警惕的目光聚焦在十里外的一处丘地上。众人皆顺势望去,只见远处的丘顶隐约站立着三四骑,仿佛同样在用手中的马鞭指点这支车队。

高勇与高顺的目光对视,二人各自点头。随后高顺镇静地发出命令:“孙泰,立即率领一大队保护车队前部;韩进率领二大队保护车队尾部,务必装出慌乱的模样引敌近战。近卫队保护主公和二位先生。冯玉率部携带旌旗鼓号潜入右前方密林中,但闻号响,立刻摇旗呐喊鼓号齐鸣,并用树枝扫起尘土,伪装成大军出战的假象。”

听到高顺的安排,沮授捋须笑道:“文若,授所料如何?”

荀彧摇头苦笑道:“元华兄仅凭旌旗二字便推知高郡尉所用之策,彧甘拜下风,服了!服了!”

沮授不以为然,反而赞扬道:“文若之才不在授之下,这示敌以弱也在文若预料之中。”

说话间,北面尘土顿起,隆隆马蹄之声渐渐靠近。高勇及沮、荀二人在近卫队的保护下躲在车后观察战况。

看到车队慌乱景象,前半部慌慌张张地躲避(假的),后半部干脆四散奔逃(真的)。远处骑兵大喜,胡乱射出几箭后,大叫着舞动手中兵刃狂冲上来准备大肆砍杀劫掠。大队骑兵的身后缓慢跟进着十余骑,看起装束显然是军官一级。

高顺仍旧镇定自若,见敌兵冲至不足二十丈,大吼一声:“护卫队听令:盾牌护身,伤敌先伤马!”言罢,快步前冲,举刀劈向迎面而来的敌兵马匹。

敌兵为了抢劫财物便于砍杀不得不减低马速,而这正是高顺所需要的。当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冲在最前面的三十余骑已经遭殃。高顺手重刀狠,用盾牌当下敌兵剑劈的同时,刀锋已经砍进敌马的侧腹之内,肋骨连带内脏一起化为血肉模糊,马匹痛嘶,四蹄失力,扑通一声摔倒,连带着马上敌兵被重重甩出,一头磕在车轴上当即呜呼哀哉了!

由于是第一次实战,以命搏杀的实战,护卫队员难免紧张慌乱甚至于恐惧,几名最先接战的人员没能躲开敌兵的攻击或受伤或阵亡,更有几人被敌兵马匹冲撞震飞接连受伤血溅当场。毕竟敌兵不是普通的匪徒,直接与之硬拼硬打显然讨不到任何便宜。残酷场面看得高勇心痛无奈,仅仅受过一个月短暂训练的护卫兵确如高顺所说仅相当于一般郡兵的水平。然而眼望这些未来起家的中坚力量相继殒命,高勇恨不得自己上前斩杀。

不过,一月训练虽然不长却也不短,剩余护卫队躲避敌兵进攻的同时看到高顺如此英勇,毙敌如此巧妙,纷纷效仿,并逐渐将早先高顺教习的步兵对抗骑兵的近身格斗技巧应用于实战。或蹲地劈砍马腿,或弯腰伤马下腹,还有几名身形灵巧的队员学习高顺用盾磕挡,而后削砍敌兵腿脚。

其中韩进、孙泰不愧被选为队长,身形灵活避开敌人攻击,然后寻机斩杀。孙泰连续砍落两名敌兵,韩进更是厉害,一个蹲地,刀锋下扫,擦身而过的战马立时腿断栽倒;随后面对第二个冲上来的敌兵猛然一跃,在其惊骇的目光中刀锋割过咽喉;敌兵血液喷洒的同时,第三骑迎面冲来,韩进于半空中不闪不避,只将盾牌挺举胸前狠狠地砸向马头……伴随着一声哀嘶,那匹战马额面顿裂,扑通一下倒毙当场,马上敌兵尚未来得及爬起,便被韩进连补两刀痛痛快快见阎王去了。

眨眼之间,三十余骑或死或伤,剩下的见势头不对,各自拨马逃开。沮授忍不住赞道:“韩进勇武不在泰安之下,假以时日定可名扬天下!”

高勇听到沮授赞言感叹道:“天下英雄遍地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