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烽-第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贰⑶帕阂约俺鞘泻痛逭虻男律琛⒏慕ê屠┙ǖ钠拦馈⑸蟛榛梗涸鸷侠淼闹贫ǔ鞘幸约案髦稚枋┑慕ㄉ韫婊>覆浚焊涸鹑ぶ伟病

设立临时巡回法院,接受三郡各种诉讼案件,以将司法独立出来。

设检察院,主要针对违法违纪的官吏进行起诉。(检察官为民选任期五年,可以连任。)

此次改变属于增加上层机构,只为理顺三郡行政关系,便于垂直管理统一指挥,并不牵涉到郡府原有体制。故此得到众人理解,尽管荀彧稍有多心,但看到如此改变使得三郡管理更加顺畅、上下级间如臂使指便不好多说什么。

四月十日,当百姓忙于农耕、商贾忙于购销货物时,成立不久的政务院推出了一种划时代的新事物——报纸!高勇亲自提笔为其撰写名称《新报》,于是第一份官办报纸出现在中华大地上。此次属于试发行,主要为五月举行的选举做前期准备,而由五月一日起才正式发行。

《新报》以发表各种政令、政策、人事任免、以及对官府职能、各级官员的介绍为主,此外还有案件的处理进度,官府对于农耕播种情况的统计及指导意见,各种申请、批复的条件及相关要求等等,几乎包括了所有与官府相关的事情,第一期便印了足足两页。报纸采用不经漂白与柔化的粗糙纸印刷,成本低廉,每份两钱,不到半碗面钱。

新奇事物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获得百姓认可,《新报》也不例外,首期仅有几个大户购买。不过,随着街头巷议的传播,销量迅速攀升。

见时机成熟,高勇亲自撰文于《新报》上提出一种全新的组织概念:互助机构——农业协会、商业协会及工人协会。为便于说明,高勇举出虚拟的例子加以阐释,重点指出农、工、商会诸多优点,如互助互惠、互通有无、团结协作、利于管理、利于与官府沟通。农民籍此可以更好的与商人谈价;商人籍此可以统购统销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工人籍此可以与场主商谈薪酬问题。

三会会费由会员平摊,会员除了能够从中得到保护外,还能够得到许多相关政策法规的解释,在一个整体框架内与官府进行沟通,最大限度保障会员的利益。

总之,该概念一经提出即引起三郡百姓的关注与拥护,加上高勇在百姓心中树立起来的良好形象,各种协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人人争相入会。其后,各协会的自律规定陆续制定出台,成为了三郡各行业运行的基础。

商人自不用说,目光锐利者早已看出此法的诸多好处,右北平、辽西、玄菟各自成立了自己的商会,右北平商会会长由大族钱家担任,辽西商会为富户徐家,玄菟自然是王家;农会要复杂许多,有按地域划分的,有按县、乡划分的;工会主要集中的玄菟,规模与力量远远比不上前二者。不过,高勇知道,随着工业规模的扩大,工会迟早会成为与前二者抗衡的力量。

《新报》在销量稳步上升中影响越来越大,成为传播消息的重要载体。精明的商人自然不会放过这充满商机的事物,目光远大者更是看到《新报》发行成功所带来的巨大利益。三郡商会在经过成立之后的首次激烈争论后,决定联合向官府申请开办商人自己的报纸。

于是右北平商会会长钱通、玄菟商会会长王德、辽西商会会长徐平三人联袂拜访,希望郡府批准开办属于商人自己的报纸。

政务院立刻展开讨论,荀彧坚决反对:“主公,此事万万不可!商人办报只会破坏风气,败坏道德。如果商贾在报纸上胡乱诋毁圣人之言、大肆提倡事事言利,弄得百姓效仿,这天下岂不失去纲常变得大乱!”

沮授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此举确有不妥,如果某些人别有用心,利用报纸对郡府进行诋毁甚至攻击,甚或造谣生事引起民众不满,一旦弄得民心动荡,到时悔之晚矣!”其余几位老官吏亦不赞成商人办报。高勇一一倾听,用心铭记。

最后轮到主管商业的赵胜发言,与会的十余人也只有赵胜表示赞成:“允许商人办报,可以更好的传播消息,让商人、百姓了解最新的物品价格、产地、品种等各种信息,即可以提高货品的口碑,又可促进商业往来,郡府税收亦会相应增加。至于诋毁、诽谤之言,只需要求报纸刊登前必须交由郡府审核即可。”

高勇总算听到符合自己心意的话,稍稍宽心道:“商人言利本是天经地义之事。其实郡府的一些行为又何尝不是?给予农人优惠也是为了得到更多的税收。想想战国七雄的秦国,由开始时国力最弱到最后一统天下,靠的是什么?”

荀彧立即答道:“当然是商君的强秦变法!重用法家制度!”

高勇笑道:“那只是一方面,是为了强秦之路而做的铺垫。真正让秦国变得富强的是两个方面:耕战与工商!耕战不用多说,秦军勇猛彪悍堪称无敌天下。而工商却没有多少人理解,怎么秦国强大会有这些商人的功劳?其实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要有基础雄厚的农业、战无不胜的军队,还要有规模巨大的工商业,因为工商业创造了国家的财富,使国家有钱去供养装备军队、去进行长时间战斗、去购买农民手中的余粮。”

怎奈荀彧决心不改,拿出了维护士林的大幌子,义正词严道:“如此重视商业那圣人之言摆于何处?天下士子又会如何看待?要知道士林清议影响巨大!”

高勇也明白这士林清议不好惹,在自己还没有完全培养出忠诚可靠的新法拥护者之前仍然需要依靠士林阶层。权衡利弊后高勇想出一个折中的办法:“既然这样,那么干脆同样允许士子办报,宣传儒家圣贤的主张、圣人礼法,如何?”

荀彧见高勇铁心支持办报,不好反对到底,况且允许士林办报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沉默许久的沮授似乎听出了一些门道,微笑点头。

不久,三郡又多出了两份报纸:《商报》与《士报》。《商报》一经推出便受到好评,上面刊登着各种商品的介绍和价格、得到商会认可的商家以及工厂作坊招收工人的信息和待遇等等与商业有关的事项。

《士报》则推举了几位在三郡颇有影响的大儒学者撰写文章旁敲侧击甚至公然指责《商报》中那些有违圣人的意图,处处与商报作对、诋毁其行为,大力宣传儒家思想,强调士农工商需要各居其位、各司其职才能够国泰民安。

结果这些言论引起了工、农两阶层的极大不满,倘若放到以前,工匠、农民面对这样的说法只会默默忍受,但现在一切都变了。在三郡循序渐进的变革中,工匠、农民逐渐醒悟过来,自选举官员开始便有了自己的主张,大批士子选举失利即是明证。

故此,《士报》的言论立刻遭到农会、工会和商会的联合抵制口诛笔伐,工会甚至派出代表到郡府要求关闭《士报》的报馆。买报的人越来越少,最后仅靠士林阶层苦苦维持。这《士报》见势不妙只好改变风向以宣传儒家思想为主,刊登儒家经典、大儒之言,并且给予注释讲解,几乎成为讲礼论道的地方,由此才勉强生存下来。

后来每次提起《士报》,荀彧都会尴尬一翻,这不屑言利的《士报》到最后也不得不为盈利而改变。

第二卷 立足东北 第十章 试练新军(上)

光和六年(公元183年)四月十五日,和煦暖风中一道奇怪公告发布,如同巨石入水激起千层浪花。郡太守令:五月十日,各乡、亭、里举行全民选举,详情参见四月十五日至二十日《新报》全民选举专区。

其后,选举专区上刊载了各种与全民选举相关的知识,包括候选人制度、审核制度、备案制度、选票制度、选民制度、选举程序、监督程序、统计程序、结果公布程序等等,凡是在当时能够用到的方法几乎全部提及。为配合选举公平、公正、公开的进行,随同发布《全民选举法》并于即日生效执行。

此时高勇已经牢固掌握三郡军政大权,加之春播农忙已过,故此决定试行乡、亭选举,为将来郡、县级选举打好基础,并由此考查各种选举制度、法规的应用效果,不足之处随时加以修改补充。

东汉时期最基层的里正多由该里百姓推举,亭长、乡轶则多有上级任命,当然大部分吏员仍是百姓推举,只不过这种推举均沿袭古例,许多地方不完善,极易为贪官利用。而高勇推行的拥有全套完备制度、程序、法律的选举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以无记名选票代替推举更加公平、公正,也更能反映选举者的真正心意,避免事后打击报复;用法律将选举的程序、候选人的确认标准固定下来,可以很好的确保选举的有序进行。对此新法,荀彧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反复与高勇商议细节并常常走访体察百姓心声。

四月二十一日起,三郡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大变革。百姓首次听说自己可以凭借一张选票选出自己心目中的里正、亭长,部分人不敢相信,部分人欣喜若狂,部分人一片茫然,当然还有一部分的人保持了沉默。

随着人们对选举制度、程序的反复研究,许多聪明才学之人从中看到未来的希望、看到实现自己理想抱负的机会,于是纷纷向县府申请参选,各地名望之士亦迫不及待开始备选活动。他们按照郡府提出的指导意见在乡内进行巡回演讲拉票的活动。一些人依靠朋友、亲属、门生拉票,一些人依靠制定的施政方针拉票。虽然这些在高勇看来还十分的幼稚,不过却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伴随竞选往往会出现腐败、贿选、威胁、恐吓等卑鄙违法手段,为将来考虑,高勇下达严令:严厉打击利用金钱买票、利用权势威胁、恐吓其他候选人或非法拉票等行为,连续抓捕处决数名违法之人,保证竞选风气不偏离正轨。

四月二十五日前,按照《选举法》要求所有申请参选人员都将名字和简历上报给郡府备案,待审查合格方可参选。其间,候选人必须努力得到民众的支持。竞选期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