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布衣官道-第10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汤运国的内心并不像他外表表现的那般平静。
想来也是,江南连连出事,每一次大事故班子就有调整,省长换了两次,偏偏他这个书记没有更换。外面不知有多少人都在质疑中央决策。
这其中有些人讲话更是恶毒不堪,讲什么汤运国就是某某家的走狗,汤运国就是某几家扶持起来的傀儡,等等恶毒言语不一而足,身为一省省委书记,汤运国虽然颇有心胸,但是这样的话听多了,他难免心情会受到影响。
而更让他担心的是张青云的这次到来,本来,这次中央是要对江南班子大调整的,汤运国甚至都做好的滚蛋的准备,可是阴差阳错,中央后来改变的决策,继续给了汤运国一个机会。
至于中央为什么改变决策,外面的说法都是讲张青云在“问政江南”专题会上的发言起了作用,影响了中央的决策。这种说法其实只对一半。
在问政江南会议以后,杜总亲自召见了汤运国,在那次关键的召见中,汤运国阐述了他对江南的理解。江南的省委书记不好当,最难的地方就是一定不能让江南乱。
他给杜总托了底,把江南局面糟糕的程度全开诚布公的说了出来,最后他强调,江南不能乱,江南的问题解决必须要以此为前提。
汤运国的理由很充分,他讲江南和华东不一样,华东可以破而后立,江南不行。江南破,就让太子系的问题全都要暴出来,如果是那样,整个中原地区太子系都有势力,江南一乱,中原能不受影响?
一旦那样,动摇的就是共和国的半壁江山,那样糟糕的情况是谁也承担不了责任的。正因为这个理由,江南的问题才棘手,江南的问题才需要在稳的基础上动手。
显然,汤运国的这个观点,和张青云的意见在很大程度上是共融的,正因为这样的原因,中央才改变了初衷。否则,单凭张青云在“问政江南”专题会上的发言,其虽然说得有亮点,又怎么可能干扰到中央的决策?
这些内部的原因,外人是不清楚的。而汤运国心中的千般无奈和苦闷,外人也难以理解。
而这些对汤运国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中央明确知会了他,让汤运国在处理党政关系上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生硬,必须要把党政团结到一起,大家共度难关。
而且,在党委工作方面,他要多支持张青云的工作,不能拖张青云的后腿……
对中央的这个指示,汤运国才真恼火,在汤运国的观点中,党委必须是主导,要处在主导地位。政府工作要在党委的领导下开展,这是原则问题,没有妥协余地。
张青云这次来江南如此大张旗鼓,如此咄咄逼人,再加之中央有明确的知会,汤运国岂不还得围着张青云来转?这是汤运国难以接受的。
但是在另一方面,汤运国也明白现在他已无退路了,他唯一的出路就是和张青云配合,两人一起把江南的问题解决好,解决妥当,不然,汤运国后半辈子都可能要被江南人戳脊梁骨。
这是一种很矛盾的心态,汤运国既要把握住党委主导,又得借助张青云的能力来干事情,不能不说这对他来说是很大的挑战。
汤运国不做声,陈晓也似乎哑了口,但是他的心性终究比不上汤运国那般沉稳,沉默了很久,又忍不住了,道:“这段时间张省长在频繁约谈政府系统干部,空气搞得很紧张,下面很多同志们都很有顾虑啊”
“嘿嘿”汤运国低低笑了两声,还是没做声。陈晓和汤运国打交道多年,他看汤运国没有批评他多管闲事,心中也就大胆了些,道:“这次高速路事件处理了一批干部后,遗留的人事问题解决方案已经出来了,我看过了这个方案,很不错,明天我拿过来让您过目?”
汤运国点点头,道:“好,这个事情要早定下来”
陈晓连连称是,心中更是有底了。在他看来,张青云一上任就大范围内约谈干部,其无非是要来个新官上任三板斧,要砍倒几个调皮的出风头的家伙立威。
当然,立威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张青云在试探党委,他从政府系统内部的人事动手,也等于是在人事问题上发言,他要以此来把他和汤运国之间的相处分寸定下来,等于是直接要人事权。
对张青云的这种做法,陈晓是很警惕的,毕竟对陈晓来说,人事权也是他作为副书记手上重要的权利,张青云今天能够走出这一小步,明天就能步步紧逼,把手彻底伸到他地盘上来作威作福,以后他陈晓哪里还有生存空间?
而且更让陈晓不安的是,他清楚中央已经给了汤运国最大压力了。张青云做得再过分,汤运国也根本就不敢和他翻脸,如果汤运国这次再捋顺不了党委和政府之间的关系,那即是不是他的错,中央都会把过错算到他头上。
汤运国尚且都那样了,陈晓追随汤运国这么多年,他的下场能好到哪里去?所以,对张青云的三板斧,陈晓认为不能够坐以待毙,可以让张青云把意志贯彻下去,但也得让张青云明白,他想直接把手伸过界,那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来,我们再喝一杯吧”汤运国举起酒杯淡淡的道,经过了短暂的变脸,此时他的神色已经恢复正常了,又恢复了一如既往的淡定和自信,仿佛就是天塌下来了,他也能有办法撑起似的。
陈晓是什么心思瞒不过汤运国,但是汤运国并没有打算阻拦陈晓,陈晓追随汤运国这么多年,汤运国也从未亏待过他。在党群人事这一块的权利,汤运国充分下放给了陈晓。
所以,陈晓在一块力量很强,组织部部长吴刚也是唯他马首是瞻,张青云想轻松伸手进他的地盘是很容易的,汤运国倒要看看张青云这几年本事涨到什么程度了。
如果张青云连陈晓都对付不了,汤运国又怎么能够相信他能够解决得了江南的大事?如果是那样,汤运国求人不如求己,大不了他亲自主导放手一搏,虽然那样不符合他的风格,但是在关键时刻,他往往还是更相信自己。
正文 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没有一个简单角色
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没有一个简单角色(求月票)
省政府办公大楼八楼,张青云的办公室足足一百多平米,办公室里面窗明几近,风格简约大气。浅绿色的地毯,Mohawk品牌,踩在上面松软舒适,那种内敛的贵气更是让人内心舒坦。
办公室里面布置了一张根雕茶几,茶几周围,四把意大利真皮白沙发,周围是几种绿色植物搭配,和办公室东侧的偌大办公桌一起形成房间里面两处聚焦点,端真把各种要素都考虑进去了,整个办公室都显得生机勃勃。
张青云坐在办公椅上认真的浏览着手中的资料,其实说资料并不合适,这其实是一份省政府机关副厅以上干部通讯录。
当然,省府大院门户之深是普通平头百姓难以想象的,即使是这样一份简单的通讯录,如果流落出去,那也是了不得的大事。就不说平头百姓,就算那些握一方权柄的县长县委书记一类的地头蛇,也断然是没有机会接触这种级别的通讯录的。
张青云现在是新官上任,主要还在熟悉工作,而他最先琢磨的则是省政府的班子成员。能进入省政府班子的人都不是易于之辈,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张青云现在做的工作就是先知己。
政府八个副省长,张青云这样一眼瞧过去,个个都是有一番经历的人物,高谦和季东方两人就不用说了,他们两人能进省委常委人物,那都是江南金字塔最顶端的人物。
在他们之下还有六名副省长,其中周国立张青云认识,他是公安厅多年的老厅长,早就是省政府党组成员,其在江南也是一块招牌,手下自有圈子,门生故吏遍江南。
另外,周国立之下,还有副省长华国轩,这人就是前衡水市市委书记,而衡水市就是前段时间因为土地问题干群矛盾闹得很大的那个市,赵文风下台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这件事。
张青云没想到,赵文风因为衡水的事情下台了,而出身衡水的华国轩却还能稳坐钓鱼台没有受到牵连,单此一点,便可以看出华国轩不是个简单的角色。
再以下的几名副省长,除了马葛亮(分管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国土资源、人防、工商管理、体育。)的经历相对简单外,马葛亮是团派干部,在团中央工作了9年,从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直接下放江南任副省长。
其余的几名副省长可都是基层摸爬滚打靠政绩上来,大部分曾今都是握一方权柄的人物,张青云现在领导他们,要想驾驭住这些厉害角色,不用点心,不用点手腕是不行的。
这几天的时间,张青云和这些老兄都一一谈过话了,因为都是初次接触,仅仅谈一次话是了解不了太多信息的。张青云主要还是通过履历来了解他们。
张青云来江南前,他便对江南的干部做了专门的了解。一省的干部太多,光四套班子的班子干部都数十人,张青云没有那么多精力每个人都去研究。
但是,他也有些简便的工作方法,比如,了解一个干部的背景,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看其履历,凡属那类在中原地区成长起来的干部,十有八九,这人和太子系中某家有关系。
而那些从京城过来的干部,或者在西北、东北等地崛起的干部,也可以相应的推断出其基本背景。
政府班子中,中原成长起来的干部占了大多数,别的不看,就此一点张青云就能够体会到前途的艰难。现在的江南太子系渗透得太厉害,现在要逼迫他们重新回到原来的分寸不容易。
张青云目前没有信心能够将自己的意志贯彻下去,尤其是那些针对太子系动作的政策。因为,张青云没有可能凡事都亲力亲为,现在江南从省到地方,都各有队伍。
张青云的政策搞得再漂亮,口号喊得再响,监督机制再完善,奈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省政府的决策到下面必然会变形。乔国盛当年在华东为什么会下台?原因就是这样。
而现在江南的局面和当年的华东比更是糟糕。当年华东系虽然顽固,但其终究只是百足之虫,华东系已经从上层开始崩溃了。但是现在江南则不然,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