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布衣官道-第12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共和国,上将是军人的最巅峰,当兵能够到这个位置,也算对得起自己这一辈子的付出和努力了,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在仪式现场,张青云用心的感受着大厅严肃的神圣的气氛,心中对周围的部队干部充满了羡慕。
在今天受邀的官员中,张青云的级别是偏低的,能够参加如此高规格授衔仪式的非军方人士,一般至少都是政治局委员,张青云前排坐的就是前中央政治局常委翁老爷子,而他旁边坐的则是国务委员,也是他的四叔赵南下。
近距离的和赵南下接触,张青云感觉到四叔是真的老了。这应该是赵南下的最后一届国务委员了,他和占江晖、黄新权是一批的干部,他们作为当年京城崛起的年轻一代干部中的翘楚,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终于走过了最辉煌的时刻,现在要陆续慢慢往后退了。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波接一波,一浪接着一浪,有的人可以身处风口浪尖,有的人却只能是随波逐流,但不管有多少风光,历史的车轮碾压过后,过往一切化为虚幻……
赵传是今天晋升上将将军中最年轻的官员,其实他也是50多好远了,在军方高级干部中,没到六十岁,都算是年轻的干部。
张青云还清楚的记得第一次见赵传的情形,那是在武德的红楼,那个时候的赵传还算是年轻将军,举手投足间那种军人的虎威外露,有一种说不出的倜傥味儿。
但现在的赵传已经和以往大不一样了,简单的两个字说,就是“老了”,在张青云对赵传以及汪峰的印象中,最不好的印象就是两人功利心都很盛。
曾今张青云和两人存在矛盾,或多或少都是因为功利,都是因为利益的决策与舍弃,那个时候,张青云对赵传以及汪峰都是充满警惕的。
但是现在回想起来,所谓功利心,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年轻的心,年轻人的浮躁、年轻人的功利,虽然可能令人生厌,有时候可能还会很残酷,但是其跳动的是激情、拼搏、年轻的旋律,其实是最宝贵的。
而现在,赵传已经顺利的从赵南下手中接过了赵家头面人物的重担,而他所表现出来的稳重和老练,虽然如同大山一般厚实,但对张青云来说,却没有以前两人举杯对饮,笑傲天下的意境了
“青云,最近京城的工作开展得富有成效,人人都说你好胆子啊”赵南下扭头对张青云低声道。
张青云笑了笑,道:“京城要改革,总得要有些气魄的,中央既然把这副担子交给了我,我自然不能放松要求目前我们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我希望我们后续能够更成功”
赵南下点点头,欣慰的笑了笑,他没有过多就这个问题说什么。虽然他目前位置比张青云要高,但是也仅此而已。张青云这些年历练和成绩,他早就用事实证明了他的能力和作为。
张青云早就不是那个十几年前,被赵家和高家挤压得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年轻人了,现在的张青云,已经有了自己的政治理念,有了自己的政治圈子,更有了自己的执政风格,在整个共和国政坛,没有人能够轻视他的存在。
……
张青云可能有些多愁善感了,这几天发生的事情由不得他不多愁善感,赵传晋升上将只是其中的一件事。而另一件事对张青云来说,可能影响要更大一些。
厉刚履新辽东省政协副主席,他以这个新的身份进京,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张青云,两人聚了一聚。
张青云认识厉刚的时候,当时厉刚是30多岁,现在的厉刚已经50多岁了,去年厉刚生了一场大病,动了手术,整个人身子骨一下就出了问题,张青云见到他的时候,对方已经满头白发了
张青云很难将眼前的这个白发老者和当年雍平风度翩翩、气质儒雅的厉县长联系起来。而厉刚对自己目前的状态,也是满意得不得了,副部级的高官,而且他这个年龄,还有往上行的空间,如果在退休前,能够跨进部级的门槛,他就非常满足了。
张青云祝贺了他,同时心中也感叹,为官之路,其实也就是一条拼搏之路。最早进入政坛,每个人都是发愤图强,要努力拼搏的。
但随着这条路越走越长,总有人在中途掉队下来,有的人在科长位子上掉队了,他们放弃上进之心,开始浑浑噩噩,开始安于现状,开始无聊度日,最终度过其平凡的一生。
也有人在拼到了处长的位置,努力一辈子,最终也只能到这个位置就韶华不再了,他们一辈子求上进,好钻营,处处小心谨慎,步步谨小慎微,待到拥有权力的时候,却又要退居二线了。
张青云就有亲身的经历,他从雍平这一路走过来,有很多昔日的同僚,依旧还处在原来平凡的岗位上,有的人可能早就没了进步之心,而有人可能还在不甘心的继续往上冲。
但是有多少人能够冲上来呢?就算冲上来了,像厉刚这般,突然觉得自己该满足了,他这又算是什么样的心思?
“高处不胜寒”张青云这样的感觉愈来愈盛了,到了张青云这个位置,他越来越觉得自己的思想和周围的人开始变得格格不入了,而让他感到苦恼的是,无论是自己,还是别人,似乎都没有错。
面前有两条路,任意走一条都是人生,一条路走完,人生便是终点,谁能说谁的选择是错误的?恐怕没有一个人能这样说,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路的权利,每个人都没有干涉别人选择的权利
除了厉刚外,高吉祥作为张青云同一批的干部,也好像要掉队了。在华东那个大染缸,高吉祥一直就被摁在陵水市市长的位置上往上挪动不了分毫。
高吉祥为此动用了很多关系,但都如泥牛入海没有效果到了相当的级别,要想提拔,没有实打实的政绩是不会有说服力的。
而高吉祥所在的陵水,虽然是省会城市,但是各方面条件和港城甚至淮阳都比不了,而在华东大区,陵水也是接二连三的被地级市干掉,华东的经济繁荣,发展迅速,唯独陵水一直是死水一潭。
而就是因为这个原因,高吉祥深陷在了陵水的泥沼中出不来,高吉祥比张青云大几岁,如果再被摁个五年,五年以后共和国的政治格局又是什么样子?昔日高家最有前途的子弟,可能也要被遗忘了吧?
除了高吉祥以外,郭雨的状况似乎更糟糕一些,郭雨在华东拼杀了这么多年,被调到江水市市长。在江水他老毛病又患了,和书记唱对台戏,拆书记的台。
这个事情,马未然向张青云汇报过几次。站在张青云的立场上,郭雨不能算是他带出的干部,再说郭雨是郭家人,张青云在华东的时候,可以给予一些照拂,但是现在鞭长莫及了,张青云也不能手伸得太长。
郭雨斗得欢,搞得华东班子没几个人喜欢他,他的上进之路看上去也是遥遥无期。
曾今都是伯仲之间的人,但是几年功夫,却渐渐分出了层次了……
正文 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中原硝烟浓
中原硝烟起,这一点似乎是在很多人意料之中的事情。
自从张青云离开中原后,中原几省的明争暗斗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是变本加厉
江南方面,袁圣楚接任书记以后,继续坚持走张青云制定的路线,江南的崛起势头依旧迅猛。在江南南部地区,除了电力投资以外,江南和岭南的合作也开展得如火如荼。
岭南经济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岭南已经越来越没有市场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岭南的企业迁往内地已经成了必然的趋势。
江南把握与岭南毗邻的这一地理优势,在江南南部几个市成立了专门的招商局,成立了现代化的工业园,同时准备了大把政府优惠政策。
另外,加上岭南政府的帮忙撮合,从岭南内迁到江南的企业越来越多,江南的经济活力也因此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各项经济指标上升势头迅猛,单从速度而论,已经在中原地区成了一枝独秀
但是中原的竞争注定了不会那样一边倒,江北和江南在最近一年中成为了直接对手。陈杰履新江北,经历了短暂的低潮后,他果断出手整肃江北政治风气,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而就在这个过程中,陈杰并没有放弃对江北整体发展做大规划。
江北依托本身的交通优势和物流优势,果断决策,打造中原地区最大的加工业产业园区,江北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规划,从人力资源、土地资源、招商引资、税收优惠等多方面着手,吸引华东以及岭南的企业往江北搬迁。
江北的江城现在是中原第一大城市,江北的交通是中原最便利的,江城又在规划建新的国际机场,这一系列的配套设施,江城都在向沿海靠拢。
更重要的是江北地处中原的中心,可以调动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这个优势才是真正大力发展制造业的优势。
而江北通过整合这些软硬件资源,直接和江南构成竞争,从目前的情况看丝毫不落下风。而从长远来看,江北的政策和条件更加有可持续性,江南如果没有应对之策,两省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远。
两江剧烈的竞争,而豫南和豫北乃至赣江等几省都没有闲着,豫南唐禹也是一个很果断敏锐的人。豫南中有原地区最富饶的资源,唐禹就以此为突破口,在全省开始整顿各类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加工。
首先在矿产资源开采方面,唐禹要求全省走规范化的路子,省委主导对各类矿产资源的开采立法、立规矩,从安全、高效、科学、可持续性等多方面着手,对全省的资源产业进行大清洗大整顿。
在整顿大清洗大整顿过程中,豫南政局其实是在全面的洗牌。
无疑,唐禹的这一招是学张青云在江南的招术。张青云在江南借力整顿官场秩序,而唐禹则是借整顿矿山资源来清洗整个豫南官场,从目前的局面来看,他应该算是取得了大的成功。
矿山资源治理有了秩序,这直接导致豫南的财政收入大幅增加,而以前固有的矿产供求关系也重新洗牌,这也导致了在中原、华北、西北、西南等和豫南接壤的广大地区,各个省市都需要重新审视豫南的存在。
得资源者得天下,唐禹就以整顿资源为契机,连续三次降低了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