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警大中华1985-第6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攻击,从数据上来看还是中国人失败了,16枚弹道导弹的价值不菲,不过并未造成敌人超乎想象的损失,美国人也自觉这次反导作战相当成功,美国国防部和白宫甚至都做好了准备,对这次的“胜利”大书特书。只是,v4导弹的造价绝对不是美国人想象的那样高昂的。

v4导弹从十年前起就已经取代了东风家族的短程弹道导弹,成为了二炮部队主力的短程战术武器,其型号也从最初型号发展出了v4b、v4c、v4d等多个型号,基础型号v4a射程在300公里,v4b射程提高到500公里,v4c为800公里,v4d则为1000公里。因为制造工艺并不复杂,而且技术成熟,v4系列导弹得以大规模地制造并且服役。这种导弹也是二炮装备量最大的导弹,有超过5000枚v4系列导弹正在二炮服役。

如果算一笔经济账,单枚的v4导弹造价为新人民币160万,折合40万美元,而服役时间不长的标准3导弹,即便大量生产摊薄了成本,造价也高达800万美元一枚,也就是说一枚拦截v4的标准导弹价格是v4的20倍,为了拦截16枚v4,美国人一口气就打出了4亿多美元,虽然拦截成功率非常高,但是后面算起来,美国人是不可能不肉疼的。

其实中国用来拦截弹道导弹的红旗19和红旗26也不便宜,造价都有400万新人民币以上,不过再怎么说都比美国造价便宜得多。这个问题其实在战争开始时就被一些美国后勤军事学家所洞见,有观点认为,虽然美国拥有比中国更强的工业制造能力(确定这不是往自己脸上贴金?),但是中国不管生产什么,造价都比美国便宜很多,最终造成的现象就是也许中国消耗的更多,但是实际上更吃亏的是美国自己。

本着给别人添麻烦就是给自己减少麻烦的心理,美军舰队也向中国登陆地点发射了一批战斧巡航导弹,美军的巡洋舰、驱逐舰都具备发射战斧的能力,这一次性就向中国人发射了60枚战斧,比之前中国使用v4豪气得多。

不过战斧毕竟跟v4不是一个性质的东西,巡航导弹的拦截难度比弹道导弹还是简单一些,而且中国pla训练打巡航导弹就跟喝水一样,面对美军大批战斧来袭,提前部署的中国防空部队不紧不慢,包括水面上的战舰,都对战斧进行了拦截作战。

拦截巡航导弹的主要武器包括红旗16中程防空导弹、红旗17战场防空导弹、mifv火神炮防空战车等,没有超过音速飞行的战斧,也并不能在陆地上太低空的飞行,所以自然成为了中国各种防空武器的打击目标,陆基和海基的红旗16接连发射导弹,对空中的巡航导弹进行拦截,红旗17也连续开火。在防空雷达的集中指引下,30mm加特林机炮也抓着飞来的巡航导弹不放。

在多层防空体系的帮助下,中国pla实现了83%的拦截成功率,虽然也有一部分巡航导弹成功突防,造成了一定损失,但损失并非不可接受。

在登陆作战伊始,中国和美国竟然同时默契地没有出动战术飞机进行对敌人的攻击,而是全部出动的弹道导弹、巡航导弹这样的武器,这也说明双方其实对对手都是足够重视的,担心如果发动空战很可能使得规模不断上升最终造成更大损失。不久之前的海战中,一口气丢掉六十多架战机果然还是有些难以接受的,此时毕竟已经不是二战时期,美国能够制造20万架军用飞机。战斗机的生产复杂性与当年的螺旋桨机已经不能同日而语。

根据美军的估算,现在产能全面开启的情况下,美国一年能够制造出4000到5000架军机,这自然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不过投入的资源也将是相当可怕而巨大的,要维持这样的产能,就必须维持足够的资源进口。但更重要的问题是,这样的产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才能爆发出来,现在美军能够使用的,还是战前的那些飞机,打掉一些就少一些。

中国的情况也大体类似,中国一年能制造出来的军机数量在50006000架之间,而且生产的战斗机已经基本是五代化了,除少量四代半战机仍旧需求生产,黑鹰、威龙、鹘鹰已经基本上成为了生产的主力机型。战时生产状态虽然已经开启,不过至2002年中期最大的生产能量才会迸发出来,更何况战力的形成也不仅仅只有装备,人员和训练都十分重要。

不论怎样,在马达加斯加战役的开始,双方都有意不投入战斗机而使用导弹,这就造成了“导弹互殴”的局面的发生。为了阻碍对方的部队登陆,双方主要投入了v4导弹、长剑导弹、战斧导弹、卫士火箭炮、m270火箭炮等远程武器,向对方不断发起火力袭击,而同时各自又经营起厚实而绵密的防空网,防御这些来自敌人的导弹和火箭弹。

这个过程中双方使用了多种导弹的攻击战术,在时间上进行交错攻击,以分散对手的拦截火力;或者使用电磁干扰破坏对方导弹的正常发射和寻的;或者同一目标进行一前一后的二次替补接力攻击。以至于这场导弹互殴在之后可以称为标准的导弹攻击教科书式的案例,告诉人们应该如何用导弹袭击对方地面目标。

也是在这种并不安定的情况中,两国的地面部队都基本上完成了在陆地上的集结,而显然地面部队是不乐意继续看到这种随时可能天上掉下来个大爆竹将自己炸死的局面的,又是几乎有默契的,中国pla海军陆战队第57集团军第5陆战师和美国陆军第4步兵师开始了机动作战,一个自北向南,一个由南向北,开始寻求对敌方进行击破,以彻底控制马达加斯加岛。

至于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马达加斯加人,却在这个时候显得异常沉没,马达加斯加政府谴责了双方之后,然后劝诫国民不要出门凑热闹,然后居然在没有了声响。大概他们也是知道,这个时候根本没有可能让两国从马达加斯加撤出去,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中美两国在别国的土地上交战。这也是弱国和小国的悲哀。

 第656章 策应战场

马达加斯加的鏖战即将爆发,而富有战略意识的中国人却不会仅仅把精力投注在一片战场之上,不论是齐一鸣还是军方都没有忘记将美军拒止在印度洋之外的目的是什么,那就是彻底掌握南亚次大陆,以真正控扼印度洋战区。要完成这个目标,其实真正的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印度。

pla在南亚东线战场出动了南亚第三方面军,彻底将印军从印度的东北邦赶了出去,这当然仅仅是战斗的开始,中国同样还在酝酿着更大的攻势。处于西线的中国南亚第二方面军,以及巴基斯坦陆军两个集团军,已经基本完成了战区指挥系统的统合,巴基斯坦决定有条件地服从中国pla的领导和指挥,在整个西线战场上对印军进行打击。

能够让巴基斯坦心甘情愿地听从中国指挥,自然不仅仅是两国传统友谊起的作用,实际好处的分润上巴基斯坦占了便宜他们才会这么爽快地愿意接受指挥。如同在东线中国为了换取孟加拉国出兵,许诺将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划分给孟加拉国,在西线中国同样“慷人之慨”,将印度的旁遮普邦、喜马偕尔邦、北安查尔邦(后改名为北阿坎德邦),全部转手给巴基斯坦。

自然,被印度划在查谟克什米尔邦的拉达克地区,北阿坎德邦的桑、葱莎、波林三多地区和然冲、乌热、拉不底地区,这些中印争议领土将划归回中国,至于印度和尼泊尔争议的领土问题,巴基斯坦可以回头再跟尼泊尔解决去。

跟着中国打仗,就有十五六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可以直接获得,更别说之前还有广大的已经被巴基斯坦控制查谟克什米尔地区,这些土地的获得能够让任何一个国家的当权者眼热,所以根本无法拒绝。

为了配合整个战局的发展,南亚西线战场中国南亚第二方面军和巴基斯坦第1军与第4军组成的军团,向印度的旁遮普邦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旁遮普人是巴基斯坦的主体民族,不过巴基斯坦的旁遮普人跟印度的旁遮普人也有一些分别,巴基斯坦人是穆斯林,而印度旁遮普人则是锡克教,很多时候都被称作锡克人。

印军在克什米尔的惨败虽然使其丢失了查谟克什米尔,不过印军前线指挥官还是提前将大部分有生力量撤出了战场,所以印军在克什米尔并不算是伤筋动骨。不过再度面对中国人和巴基斯坦人用数十万大军排山倒海压来的攻势,印度人就没有丝毫办法挡住了。

不缺兵力的中巴联军分为三路向印军发起了攻击,伯坦果德、阿姆利则、穆格德瑟尔。伯坦果德接近克什米尔的方向,也是印军的防御比较强的方向,阿姆利则居于中部,直通邦首府卢迪亚纳,穆格德瑟尔则处于该邦西南部地区,打通这个门户之后对于印度整个西南地区都会产生震动。

由于旁遮普邦处于印度河平原地区,地形十分平坦,所以十分适合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大规模机械化部队进行突进和攻击。印军的机械化力量在克什米尔谷地的时候已经损失比较大了,在旁遮普一战中已经完全无法对中巴联军的装甲兵形成什么威胁了。中巴前后调集了一千多辆主战坦克、两千多辆步兵战车,两千多门火炮,二百多架多用途战机,对印军进行了猛烈的打击。

印军在初期的时候还有一点抵抗意志,特别是面对巴基斯坦军队的时候也算是打了几场硬仗,不过当中国直接祭出了天启坦克这样的大杀器的时候,印军在战场上彻底崩溃了。

天启坦克这种“怪胎”存在,其实一直不是很受pla军方高层甚至基层士兵的喜爱。即便它有着近乎难以攻破的装甲,有着两门杀伤力巨大的125mm坦克炮,但是它在机动性能上实在让人不可恭维。军方曾多次演练装甲兵使用天启坦克的战术,发现天启坦克完全是累赘,拖累了全军推进的速度,而且在一些比较难行走的地形上,越野能力也不怎么样,所以天启坦克的装备量始终不是很大。

军方一直很满足与99式主战坦克的均衡性能,而且这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