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元首-第2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这个战斗机带航弹去轰炸海上移动目标,的确是没有什么效果的,这才有汉森命令他们飞临英国地中海舰队上空浮空轰炸的命令,当然这样有一些“六爷”就可能被英国军舰的防空火炮击中,但汉森依然决定这样干,击沉这些英国军舰才是汉森的首要目标,如果总司令要处分自己,就处分吧,汉森是这样想的。

英国人一阵乱枪乱炮,居然让德国人开始爬升到万米高空,这已经超出了英国军舰的射高,德国飞机的避战,让英国人顿时欢呼起来,狠狠咒骂这些该死的“胆小鬼”,不敢来尝试英国的炮弹味道,欢呼吧,等下就知道了悲剧是什么。

“报告汉森上校,我们已经飞临英国地中海舰队上空。”

“火箭弹机率先攻击,一次一个中队俯冲,间隔三十秒。”

“明白,火箭弹机开始攻击。”

“呜呜呜……呜呜呜……”

十二架“六爷”脱离编队,头一栽就对着不断航行的英国舰队俯冲下来。

英国人一发先德国飞机的意图,连忙调整炮口想着这些俯冲的“六爷”射击,可惜的是任何大炮都有一个射击抬高,八十度是极限了吧,不可能抬高到垂直状态,所以这些英国军舰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德国的“六爷”呼啸着俯冲下来,而英国舰队外圈的到是可以射击这些俯冲的“六爷”,但这就大大减少了英国的防空火力,对着如此高速的“六爷”俯冲速度,可以说是稀松的防空火力网,处处是漏洞。

三十秒后第二组“六爷”又开始脱离编队,对着下面的英国军舰俯冲,此时第一波的“六爷”已经开始发射了。

“簌簌……簌簌……”

火箭弹本身的速度在加上“六爷”俯冲的一千多公里每小时的的速度,使火箭弹的速度更加迅速,高速使火箭弹的弹道更加的稳定,基本上不受海风的影响,第一波的十二架“六爷”就是对着英国地中海舰队中的航空母舰去的,其实此时英国的航空母舰“鹰”号,已经没有什么用了,但是党卫军还是继承了先打机场的传统。

“轰轰……轰轰……”

第两百九十七章 英地中海舰队覆灭(2)

几十颗火箭弹就有百分之六十以上命中了英国的航空母舰,然后产生猛烈的爆炸,其中还夹杂着特别猛烈的爆炸,已经把“鹰”号航空母舰的上层甲板全部掀翻,原来是“鹰”号航空母舰上停靠的鱼雷机下面挂在的鱼雷,被火箭弹引爆,十几颗重型鱼雷的连环爆炸,惊天动地,“鹰”号航空母舰巨大的身躯被炸的一沉一浮的,犹如水面的浮萍。接着英国航空母舰就被大火笼罩,大火还在继续引爆航空母舰上的炸弹,英国航空母舰彻底完了,根本没有救援的可能,英国航空母舰的指挥官没有被炸死,连忙下达了弃舰的命令。

第一轮攻击就取得这样大的战果,这让所有人都所料未及,英国地中海舰队指挥官坎宁安更是心疼的差点哭出来,可是还没有等坎宁安哭出声音,党卫军的第二波俯冲轰炸开始,现在轮到英国的战列舰了。

“簌簌……簌簌……轰轰……”

英国的战列舰就算是上层甲板不是最厚的地方,但也不会少于100毫米厚,31公斤的火箭弹实在是没有什么效果,巨大的炮台当然也是炸毁不了的,可是这四艘英国战列舰上面的防空火炮可是没有什么厚装甲的,第二波攻击就让英国的四艘战列舰上面的防空火炮损失率达到了百分之六十。

第三波的轰炸接踵而至,英国的地中海舰队只能被动挨炸,坎宁安连忙命令自己的舰队散开。对于火箭弹这种最新式的机载使用方法,逼迫坎宁安被迫分散自己的舰队。

“呜呜呜……呜呜呜……轰轰……”

坎宁安的舰队经过巨大努力。才让舰队放开,分开是分开了,可是相对防空火力也减弱了,英国军舰彼此的协防也少了,这下英国地中海舰队又惨了,因为后面来的党卫军轰炸机携带的全是500公斤的航弹,这种级别的航弹,就连战列舰都是扛不住的。

“呜呜呜……呜呜呜……轰轰……”

英国军舰开始使出奔逃。溃不成军,军舰能逃的过飞机吗?当然不能了,英国地中海舰队的军舰一艘一艘被点名,先是火箭弹,让英国军舰失去防空武器,接着就是航弹,然后就是B29战略轰炸机收尾。把这些负伤的,无法逃亡的,没有抵抗能力的英国军舰全部给送进海底。这基本上变成了单边屠杀,坎宁安爵士的旗舰,“厌战”号战列舰,也被送进了海底。而坎宁安本人也随着这艘巨大的军舰一起消失无影踪。

英国地中海舰队在德国党卫军的战略轰炸下,荡然无存。

……

美国

1937年2月,纳粹德国开始执行了“铀计划”。1940年,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参加了二次大战。与纳粹德国宣战。一些美国科学家提议要先于纳粹德国制造出原子弹。此时德国先进的武器,德方的战斗力。也让美国深感只用常规武器,很难在战胜德国,所以罗斯福在美国科学家的建议下,开始执行绝密工程“曼哈顿计划”。

到1940年8月6日,美国正式制定了代号为“曼哈顿”的绝密计划。罗斯福总统赋予这一计划以“高于一切行动的特别优先权”。“曼哈顿”计划规模大得惊人。由于当时还不知道分裂铀235的3种方法哪种最好,只得用3种方法同时进行裂变工作。这项复杂的工程成了美国科学的熔炉,在“曼哈顿”工程管理区内,汇集了以奥本海默为首的一大批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科学家人数之多简直难以想象,在某些部门,带博士头衔的人甚至比一般工作人员还要多,而且其中不乏诺贝尔奖得主。“曼哈顿”工程在顶峰时期曾经起用了53。9万人,总耗资高达25亿美元。这是在此之前任何一次武器实验所无法比拟的。

这下张俊送到美国的物理工程师开始去应聘或者推荐的方式进入到美国的“曼哈顿计划”之中,这个工作有毛人凤单独负责,当张俊接到毛人凤的报告后,就再三叮嘱毛人凤,尽一切可能破坏或者是拖延美国的研发进度,最好是彻底破坏,首席科学家最好是直接解决掉。

具体的实施还要看毛人凤的,张俊不是搞情报工作的,在这方面没有多少经验,但对于情报方面的工作,毛人凤还是很厉害的,破坏“曼哈顿计划”也是毛人凤当前的主要工作。当然美国也专门成立了反间谍组织,来保护“曼哈顿计划”,暗战之中谁胜谁负,现在还不好说,但是张俊提前几年就开始布局,让德国的间谍工程师很是顺利地加入到了美国的“曼哈顿计划”中,这无疑占了先手,美国的“曼哈顿计划”危险了。

曼哈顿计划的最终目标是尽快造出原子弹。虽然在这个计划以前,执行委员会就肯定了它的可行性,但要实现这一新的爆炸,还有大量的理论和工程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在劳伦斯、康普顿等人的推荐下,格罗夫斯请奥本海默负责这一工作。为了使原子弹研究计划能够顺利完成,根据奥本海默的建议,军事当局决定建立一个新的快中子反应和原子弹结构研究基地,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奥本海默凭着他的才能与智慧,以及他对于原子弹的深刻洞察力,被任命为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主任。正是由于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任命,才使他在日后赢得了美国“原子弹之父”的称号。

奥本海默开始时对困难估计不足,认为只要6名物理学家和1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就足够了。但实验室到1940年12月时,发展到拥有2000多名文职研究人员和3000多名军事人员,其中包括1000多名科学家。

鉴于大多数科学家都反对实验室的军事化,格罗夫斯同意加州大学成为洛斯阿拉莫斯名义上的管理单位和合同保证单位,基地的军队负责实验室建设、后勤供应和安全保障。这就保证了实验室内部的自由学术讨论。奥本海默鼓励科学家们大胆地讨论原子弹的有关科学问题,提出即使看门人的意见,也会对原子弹的成功有一定的帮助。奥本海默注意倾听任何人的意见,掌握着整个实验进程。

他们自己甚至都不如奥本海默清楚自己工作的细节和进展。在很多问题上,都是由于奥本海默的决断才取得突破,保证了原子弹研制时间表的执行。奥本海默在科学家、普通职工和政府官员中的威望越来越高。洛斯阿拉莫斯素有“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中营”之誉,人们称奥本海默为这个集中营的“营长”。奥本海默没有获过诺贝尔奖,却拥有如此高的个人威望,他的组织才能与人格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在“曼哈顿工程区”工作的15万人当中,只有12个人知道全盘的计划。这十二个人就是德国间谍的目标,可是要想进入戒备森严的“曼哈顿工程区”谈何容易,但是方法是人想出来的,必要的时候就算牺牲几名混入的工程师间谍也是可以的,这种情况是在别无他法的时候才使用,混入“曼哈顿计划”的工程师间谍还是不要暴露的好。

其实,全体人员中很少有人知道他们是在从事制造原子弹的工作。例如,洛斯阿拉莫斯计算中心长时期内进行复杂的计算,但大部分工作人员不了解这些工作的实际意义。由于他们不知道工作目的,所以也就不可能使他们对工作发生真正的兴趣。此后,这里的工作达到了高潮,并且有许多工作人员自愿留下来加班加点。经过全体人员的艰苦努力,原子弹的许多技术与工程问题得到解决。

刚开始英国和美国是在核能方面有信息交流,但并没有合作。1940年,布什和柯南特邀请英国加入以加强这个项目的力量,但英国果断拒绝了。因为他们不愿分享他们领先的技术,也不愿帮助美国去发展他们的核武器。但是由于英国没有美国那么足够充裕的人力和物力,亦不甘落伍于美国之后。在1940年7月30日,丘吉尔和罗斯福在原子合作上做了一个非正式、不成文的协议。

然而这种平等的伙伴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